王戎宿慧

2023-09-16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刘义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
        这是一篇轶事小说,也称作志人小说。它以寥寥数语,刻划了童年时代的王戎超群出众的智慧,判断能力和预见性,人物形象十分生动感人。
        本文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突出王戎形象。首先文章运用典型情节来刻画人物。本文一开始就写“王戎七岁”,交代了王戎仅仅是个幼童。这样的幼童,对事物是很难有分析判断能力的,但当他看到被压折了枝条的李子树上累累的果实,别的孩子都争着跑去摘时,他却站着不动。别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在他看来,若李子不苦,早已被人摘光了,哪会留至今日。摘了李子来尝一尝,果然如他所说。这种料事如神的能力连成年人也未必能够企及,一个七岁的孩子居然能分析判断得如此准确,确实使人惊叹不已。全文只写了这么一个典型情节,但一个光彩照人的儿童形象便跃然纸上。用典型情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面貌、性格特征,是中国古典小说所经常运用的手法,本文运用这一手法是十分成功的。
        其次,文章运用了衬托手法来表现人物。衬托能起到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这是因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唐人诗句:“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这里的绿、白、青、红景物就产生了一种互为衬托的效果。衬托有正衬与反衬之别。本文运用的是反衬手法,以“诸小儿”的年幼无知来反衬王戎的智慧超群。当孩子们看到折断枝条的李树的累累硕果,争着抢着跑去摘取,这种行为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智力发展程度,在诱人的李子面前,有哪一个孩子还会去冷静地思考分析呢?但“唯戎不动”,一个“唯”字,刻划了王戎卓然不群的形象,再加上他的一句话:“树在道边,此必苦李。”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其他孩子相比,确实能给人“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之感。这样衬托的结果,使王戎的聪慧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