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解隙
·王谠·
薛万彻尚丹阳公主。人谓太宗曰:“薛驸马无才气。”因此公主羞之,不同席者数月。帝闻之大笑,置酒召诸婿尽往,独与薛欢语,屡称其美。因对握槊,赌所佩刀,帝佯为不胜,解刀以佩之。酒罢,悦甚。薛未及就马,主遽召同载而还,重之逾于旧日。
〔选自《唐语林》〕
●●小说讲的是丹阳公主因人言其夫婿薛万彻“无才气”,由羞生嫌,夫妻失和;唐太宗知道后设计调停,重使二人和好如初。故事很短,人物性格写得各有特色。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井然有序地展示了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结果,使人犹如目睹其事,颇能启人心扉,获得某种教益。
该故事在《新唐书》中也有记载。丹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之女,唐太宗李世民之妹。薛万彻是当世名将,由于战功卓著,得尚丹阳公主。小说序曲先用一句话“薛万彻尚丹阳公主”,将二人的关系摆出。“尚”意为仰攀婚姻,薛万彻“尚”丹阳公主,自然就是高攀皇家。唐朝社会十分看重门阀世系,婚姻更是讲究门当户对,这就决定了二人在家庭关系中地位的不平等。矛盾的产生是有人对唐太宗说:“薛驸马无才气。”这句话公主知道了,深为刺痛,“羞之,不同席者数月。”公主出身皇家,心高气傲,自尊心强,别人对其夫婿的贬语,使得她难以接受,感到面上无光。这种不快怨气,自然发泄到自己的男人身上。“不同席者数月”,说明分居日久、公主羞耻之深,同时也反映了公主骄傲、任性的性格,以及凌于薛万彻之上的气势。
小说展示了矛盾的产生、发展之后,作者集中笔力,描述唐太宗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公主夫妇失和的情形传到唐太宗那里,“帝闻之大笑”。这“大笑”,一方面是想不到丹阳公主这位御妹,听此一句话便大发脾气难为其夫,殊为可笑;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唐太宗对于解决此事成竹在胸,视作甚易。小说具体地描述了唐太宗是怎样解决这一矛盾的。
唐太宗在解丹阳公主夫妻之间的“疙瘩”时,采取了“对症下药”的办法。使得丹阳公主气不顺的症结是有人说“薛附马无才气”,这自然是相对于其他附马而言,使得丹阳公主在众姊妹中(丹阳公主姊妹有19人)面上无光,为此“羞之”。对此唐太宗大排宴会,“召诸婿尽往”。在众人面前,唐太宗独与薛万彻“欢语”,一再地称扬他,显示皇帝对他的看重与恩宠。又与薛拔槊赌刀,佯为不胜,输刀给薛并亲为佩之,由此让薛万彻耀示其勇力。这些表演,当然尽入众人之眼,丹阳公主面上自然甚为好看,所以宴会告终时,公主“悦甚”。散席出来,薛万彻要去上马,公主急忙召唤他,与之“同载而还”,夫妻间的嫌隙涣然冰释。末句以公主对薛万彻“重之逾于旧日”,宣告一场夫妻矛盾以和好圆满而告终。
历史上的唐太宗英明睿智,富有权谋。这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智谋。对于丹阳公主夫妇间的嫌隙,唐太宗并没有去做什么说服工作、用言语消除二人之间的隔阂,而是抓住矛盾的症结,对症下药,举办了这场宴会,于谈笑之间,不着痕迹地化解了丹阳公主的羞懑之气,使二人“悦甚”,和好逾初。足以见其处理事端手段之高明。这种处事解纷的方法,对于我们不无启迪,在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在艺术特点上,小说详略分明,重点描写唐太宗设计解隙的过程,突出了主题,同时也刻画了人物,使得故事隽永有味,启人心智。情节处理得也首尾完整,前因后果,交待分明,相互映衬呼应,构成浑然一体。另外,该小说写的是一则宫廷轶闻,人物性格和环境背景贴切吻合。公主的骄狂、前后心理的转变,唐太宗的智而有术,读来富有生活实感,达到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