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师德

2023-04-17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谠·


        狄梁公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
        

〔选自《唐语林》〕

●●
        狄梁公即狄仁杰,与娄师德均是唐武则天时的名臣。蔡东藩说武则天时“嬖幸擅权,盈廷荒秽,无一非武氏家奴,惟娄狄二公,以功名终,颇有重名。”对二人的功绩人品,特为推誉。但这两位名重当朝的相臣,曾有一度存有暗隙。这篇故事便摭此掌故,记载下来,特别突出了娄师德的容人雅量。
        说起娄师德的量怀,在历史上可说颇为有名。史书说他“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则逊以自免,不见容色。”他于唐高宗上元初年进任监察御史至武则天圣历二年殁世,其间近30年。这期间,武则天任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奖励告密,使得大狱屡兴,罗织不绝,杀人成风。据统计,死于武则天淫威之下的有唐宗室贵戚数百人,大臣数百家,中下层官吏和平民百姓在此制度下受迫害而死的不计其数。而娄师德却出将入相,从未殃及,便是缘于他与人无争,遇事辄让的明哲保身的涵养功夫。
        也许正因为娄师德处事不争,只务圆融,使得狄仁杰与其不甚投合,入相以后,多次挤他出外。先是出讨契丹,事平归来,又被外调为陇右诸军大使,管理屯田事宜;继复调往并州长史,兼天兵道大总管。这数番出调的情景,武则天看在眼里,于是亲自出面,调解两位股肱大臣的关系,产生了本篇故事所叙的这一幕。
        该篇小说在写法上颇为生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题突出,剪裁精工。本篇故事主要在说明娄师德的容人雅量,所以选材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取舍。史录中武则天与狄仁杰关于娄师德“贤乎不贤”、“知人不知”的议论均略去,而沿着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狄仁杰反而排挤娄师德这一线索,通过武则天道出实情,在此上面抑扬生发,曲折造势,构成故事的波澜,收到不枝不蔓,突出中心的效果。
        二、情节曲折跌宕,人物形象凸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讲:“文似看山不喜平。”作为小说,更是讲究情节的波澜起伏。这篇故事尽管短小,情节简单,仍然写得曲折生姿,读来有味。《古代文章学概论》一书谈到:“讲究抑扬,也可以使文章曲折多变,摇曳多姿。……按下为抑,飏起为扬。一下一上,一束一放,两相对应,互相彪炳,就会形成波澜起伏之势。”这篇故事正是运用抑扬手法来制造情节的波澜的。史录中武则天说出娄师德推荐狄仁杰事只是一句直陈句,这篇故事则变演为武则天与狄仁杰的设问对答。通过狄仁杰的对白,着意刻画他昂然自负,心高气壮的情态;而后通过武则天说明:“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并将师德的“十许通荐表”赐给狄,使其赧然愧作,恐惧引咎,形成文势的跌宕。从而显出娄师德为国荐才的诚挚和度量。结尾狄公出叹:“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作为点睛之笔,突出娄公荐贤不求报,受挤更能涵的高尚人品和过人胸次。
        三、隐而愈显,笔墨生色。毛宗岗在评点《三国演义》时说:“善写妙人者不于有处写,正于无处写。”这篇小说可说得其妙旨,通篇并无娄师德出场,而娄师德的高尚人格和宰相度量,映托得十分感人。作者用语十分讲究,寓有深意。例如武则天“命左右取筐箧,得十许通荐表”,从此可见娄相为国荐才,一荐再荐,竟上有十几通荐表,必使贤才为用方罢,表现出为国荐贤的拳拳之忱。又如狄公出叹:“吾不意为娄公所涵,而娄公未尝有矜色。”借狄公之叹,回应娄师德虽力荐狄仁杰,却从未在其面前露出丝毫倨恩之色,反映了娄师德施不求报的高尚人品。语言运用上,有时一词点缀,便十分生色。如听了狄仁杰甚为自负的一番话,“则天久之曰”,一个“久”字,勾画了武则天沉吟,斟酌怎么说话的情态,从而也看到作者的文笔功力。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