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知节直诚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吴 曾·


        真宗朝,签书枢密院马公知节,武人,方直任诚。真宗东封,下至从臣,皆离戒。至岳下,抚问执政曰:“卿等在路素食不易。”时宰相臣僚有私食驴肉者,马乃对曰:“亦有打驴子吃底。”及还都,设酺宴。开封府命吏屏出贫子,隔于城外。上御楼,见人物之盛,喜顾宰臣曰:“今都城士女繁富,皆卿等辅佐之力。”马乃奏曰:“贫底总赶在城外。”左右皆失色,真宗以为诚而亲之。
        

〔选自《能改斋漫录》〕

●●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便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是记实性的,仅通过人物的两句话,便把马知节的直诚写出来了。
        对话,老舍曾说:“小说中人物对话很重要。对话是人物性格的索隐,也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一个人物的性格掌握住了,再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就可以琢磨他将会说什么与怎么说。写对话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而不只是为了交代情节。”这是从创作而言,欣赏只要将此话反推过去就行了。即看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说了什么话,就可以知道他的性格。
        马知节的这两句话,如果孤立地看,除了朴实得带点“土”味外,并不能说明什么,但是,由于每句话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下说的,因此便闪着光彩,成了人物性格的聚焦。
        第一句话:“亦有打驴子吃的。”那是宋真宗赵恒东行去泰山封禅,祭祀天地。东封泰山是朝廷大典,必须“斋戒”,即沐浴更衣,不吃晕腥,以示虔诚。在东岳泰山下,皇帝慰问随去的宰相和枢密使等执政大臣,不知有的官员在路上偷偷地吃驴肉,还夸奖大家在路上吃素食很不简单。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马知节冒出一句:“也有打驴子吃的。”这一句就不简单了:一是揭露了宰臣们的阴私;二是等于批评皇帝不了解情况,乱表扬。这没有勇气说不出,也透示了人物正直、诚实的品德。
        第二句“贫的总赶在城外。”那是在从泰山回来后,在皇帝特许办的大型宴会上说的。为了制造升平的景象,开封府官员将贫民赶到城外。皇帝登上宫苑的高楼,看见百姓的衣着鲜丽,市井繁荣,非常高兴地对宰相说:“现在京城里繁荣富足,都是你们辅佐得好的结果。”当此之时,群臣无非是阿谀皇帝,称颂是皇帝的功劳。马知节却又捅疮疤,揭露贫穷的人都被赶到城外去了的事实。这句话也是两点:一是批评皇帝不了解情况乱表扬,二是揭露宰臣们弄虚作假,粉饰太平。这句话再次将马知节的正直、诚实、无私、勇敢的性格在前面那句话的基础上再次浓加彩色。
        在写对话时,两句话的安排却相似并不全同。头一句似是脱口而出,没有过多思考;第二句是上前“奏”闻的,是思考而后说的。第一句话,前有铺垫,后无渲染,第二句话说完后,又用“左右皆失色”予以渲染,更显得这句话的影响之大。而且,第一句重点是揭露,第二句是在皇帝“喜”顾宰臣说的,他夸宰臣,实际是夸自己治国有方,故马知节的第二句话,既有批评宰臣捣鬼的一面,但重点却是冒犯龙颜,批评的是皇帝,提请他注意:不要被虚假的繁荣现象迷惑,实际并不繁荣。
        俗话说,青蛙终日喊叫,也不能阻止牛到河边喝水,公鸡只叫一声,人们就起床了。这说明对话多而滥,并无好处;对话只一句,但是安排在点子上,却具有极大的威力。可见,对话的个性化,不仅与话的内容、用词等有关,也与安排的位置有关,既考虑人物对话的内容,又注意把对话用在点子上,才能具有更大的艺术力量。这篇小说在这一点上,恐怕值得借鉴。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