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君昭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陶宗仪·


        维扬秦君昭,妙年游京师。其执友邓,载酒祖饯。既而舁一殊色小鬟至前,令拜秦,因指之曰:“此吾为部主事某人所买妾也,幸君便航,可以附达。”秦弗敢诺。邓作色曰:“纵君自得之,亦不过二千五百缗耳,何峻辞乃尔?”秦勉强从命。
        迤逦至临清,天渐暄,夜多蚊蚋可畏,内之帐中同寝。直抵都下,置舍馆主妇处。持书往见主事。问曰:“足下与家眷来耶?”曰:“无有。”主事意极不悦,随以小车取归。逾三日,谒谢曰:“足下长者也。昨已作答简附便邮报吾邓公,且使知足下果能不负公付托之意矣。”遂相与痛饮,尽欢而散。
        夫柳下惠夜宿郭门,有女子来同宿,恐其冻死,坐之于怀,至晓不为乱;颜叔子独居,夜大雨,有女子投之,令其执烛,至明不二志,故千古认为美事。今秦之于此女子也,相从数千里,饮食起居,无适而不同。又非造次颠沛者之比。可谓厚德君子矣。
        

〔选自《辍耕录》〕

●●
        《秦君昭》描述细腻而兼有议论。作品叙述故事时层次清晰,小有波折;描写人物时语言、神情语态都有顾及。文章由一段生动的故事引出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感慨,一种议论,从而申明作者的一种观点。这种先叙述后议论的写法,在笔记小说中屡有应用。如果说,整个故事是鳞爪毕备的壁上神龙,那么议论就是能使之裂空腾云而去的“睛”。作者以议论为全文点睛,让作品的思想主旨以及创作目的豁然显现,既助人理解,又给人一种爽朗、快直的感觉。运用得好,叙议互辉:叙因议而增色,议因叙而有据,相得益彰。当然,运用得不好,议论也常成为赘笔。
        本篇对故事的描绘,摇曳有姿,生动,活鲜,不满足于平平的叙述。主人公秦君昭的性格、品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这种展示又常以别人对他的误解而显得颇具韵味。误会解除,秦君昭品德的光芒也就像脱椟而出的宝珠愈见璀灿。例如作品开始时,秦君昭的友人邓某,请托他顺便带一位买来的“殊色”少女同行,送给京都某部的主事。秦君昭坚辞,朋友不高兴了,变颜变色地说:“即使你自己要了她,也不过区区两千五百串钱,为什么这么坚决的推辞?”认为他是怕担责任,作事小气。其实,秦君昭是因为孤男寡女同行,多有不便,有碍古训而拒绝。朋友动怒,他只得应允了。一段有声绘色的描写,使读者认识了略有迂讷而不失正直忠厚的秦君昭。然后写途中情况:夜暑热,蚊蚋逞凶,秦君昭请少女同入帐中共寝。此处,作者惜墨如金,决不多写,给读者留下一个悬想:他与少女同寝时怎么样呢?秦君昭真是君子吗?到达京都之后,秦君昭持友人函见买妾的主事。这里作者写了两人的对话——主事问:“您带了家眷吗?”秦君昭答:“没有。”于是主事“极不悦。”为什么?显然他对秦君昭孤身带少女,“相从数千里”,有怀疑,甚而认定此中定有苟且,怏怏不快地用小车接走了少女。主事大人不快,读者也不由心生犹豫、怀疑。作品又有波叠。三日后,主事“谒谢”秦君昭,大赞:“足下长者也。”由极不悦到登门拜谢,大回环的转折。也显然,他已从少女那里得知了、验证了秦君昭的君子风度。二人“相与痛饮,尽欢而散”。读者也前疑尽释:秦君昭伴少女同行几千里,俨然君子;至于“内之帐中同寝”则出于忠厚、仁爱的秦君昭对少女的怜惜与关怀。秦君昭正直而又不失慈爱善良。一篇小故事,一波三叠,“误解”——“悬念”——“释解”,连环相扣,后浪叠前浪,文至最后才豁然,哗然,文笔摇曳而多韵趣。
        故事结束,议论由之而生。但议论不作空谈,而是由柳下惠“坐怀不乱”、颜叔子“至明不二志”的“千古认为美事”谈起。柳、颜所为千古美谈,比之秦君昭何其相似,因而秦君昭事也应是可以传之千古的美谈。先从相似中赞美了秦君昭。但是柳下惠拥女于怀,仅仅至晓,颜叔子令女执烛不过一夜,而秦君昭与少女是“相从数千里,饮食起居,无适而不同”,决非志坚于一时,束己于一处所能比的。较之柳、颜,秦君昭,其道德品质的高尚更胜一筹。作者从秦与柳、颜相似起笔而落于相比,然后深沉发出:“可谓厚德君子矣”的赞叹,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不由不令人信服。
        《秦君昭》在手法上,叙议兼具。叙述为议论提供依据,议论又点出叙述的主旨。同时叙述精当而富有形象性,议论也生动、确当,使作品既有生动的故事,又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看法,相补相益,相得益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