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桐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公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之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选自《郁离子》〕

●●
        小说是通过同一张琴在外表未经修饰与经仿古修饰之后的不同遭遇来展示主题的。
        小说一开始,就介绍了工之侨得到了一块极好的桐木,把它削制成一张琴,安上丝弦弹奏,音质优美动听,好像金玉之声,斫,削也,此时的琴具有真实的不加任何虚饰的自然美,工之侨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于是把它献给朝廷的乐官太常,太常请宫中的乐工来检验,乐工却说:“并不古老,”把琴还给了他。琴作为一种乐器,是用来愉悦感官、陶冶情趣的,琴的古与非古与琴的作用有什么联系,但在迂腐、教条的太常及乐工的眼中外貌古老的琴要比音质优美动听的新琴强得多,甚至在主观意识作用下,他们会觉得音质差的古琴要比音质美的新琴动听得多,针对这种情况,工之侨抱琴回家,就开始在“古”琴上作文章,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琴的外貌与琴的命运与前截然不同了。在新琴的漆上故意造了很多断纹,又刻镂了古字题款,甚至把新琴装到匣子里,埋在地底下,“窾”,挖空、掏空的意思。这样过了一年,把琴从土中取出来,抱到集市上卖,同是一张琴,但因现在的琴貌似出土文物,所以一到集市上,就被一个富贵人物看中,并用一百两金子买下来,献给朝廷,乐官们争相传看,都称赞是“希世之珍”。同样一张琴,前后的命运截然不同,开始的新琴毫无虚饰,音色优美,却被认为不古,打入冷宫,后来的琴披上了一层虚伪的面纱,故意使之仿古,却被认为“希世之珍”,琴的一沉一浮的对比,渲染了两种气氛,造成前后极大的反差,更反衬出乐官们盲目崇古的愚蠢可笑。仅仅是为一张琴的古与非古,受到不公正的裁决,尚且危害不大,如果推之于国家大事,竟不分青红皂白,唯古是崇,唯古是尊,则危害匪浅。所以作者最后借工之侨的嘴无限感叹地说:“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作者就是在这种前后强烈的对比艺术中达到了讽刺效果,不仅使主题表现得更集中、更鲜明,而且发人深省,对现实仍有借鉴意义。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