蹶叔三悔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刘基·


        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田于龟阴,取其原为稻,而隰为粱。其友谓之曰:“粱喜亢,稻喜隰,而子反之,失其性矣,其何以能获?”弗听。积十稔而仓无储,乃视于其友之田,莫不如所言以获,乃拜曰:“予知悔矣。”既而商于汶上,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无所往而不与人争,比得而趋者毕至,辄不获市。其友又谓之曰:“善贾者收人所不争,时来利必倍,此白圭之所以富也。”弗听。又十年而大困,复思其言而拜曰:“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他日以舶入于海,要其友与偕,则泛滥而东,临于巨渊。其友曰:“是归墟也,往且不可复。”又弗听,则入于大壑之中,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比还而��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乃再拜稽首,以谢其友,仰天而矢之曰:“予所弗悔者有如日。”其友笑曰:“悔则悔矣,夫何及乎?”人谓蹶叔三悔以没齿,不如不悔之无忧也。
        

[选自《郁离子》]

●●
        所谓概述细叙法,就是先简笔勾勒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全貌,然后再具体叙述典型事实,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既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又有具体细致的感受。《蹶叔三悔》这篇小说就采用了这种写法。
        首先小说简明扼要地概述了蹶叔的性格特点:“好自信而喜违人言”,接着具体叙述了三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蹶叔的这一特点。这三个事例也可看成三个层次;第一层,他不听朋友的劝告,违背种田的客观规律既“粱喜亢,稻喜隰”之特征,“亢”指干而高的地方,“隰”指低湿的地方,很自信地认为自己正确,而使“积十稔而仓无储”,“稔”,年也,在这种情况下,他观察朋友的田地,一派丰收景象,与自己土地的荒凉恰成对比,在事实面前,他后悔了,由他的不听劝告到后悔给读者一种由张到弛的错觉感,他的失败造成紧张感,他的后悔又使读者能轻松下来,但可悲的是他的后悔并不是真正的自省,他并没有认真地总结教训,这是在种田上。第二层,描绘了蹶叔的经商,朋友告知他经商要讲究方式方法,还指点他具体怎样去做,他仍一味自信,依照自己的“必相货之急于时者趋之”的做法,又是“十年而大困”,此时比种田更加惨败,他又后悔了。第三层,又因他的自信,不听朋友的忠言,几乎在海上丧失性命,多亏“九年得化鲲之涛,嘘之以还”,而此时的蹶叔形象已使读者惨不忍睹,“��尽白,形如枯腊,人无识之者。”这次的后果不仅仅是贫困,而是关系到生死问题。总之,无论种田、经商、下海,都可归结为“不听劝告——后悔”这样一个公式,但这三个层次不完全是并列关系,而是层层深入的,都扣住了蹶叔“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的特点。他太刚愎自用了,又不善总结教训,在他这种不听劝告、盲目自信的主观意识支配下,几乎毁灭了他的一生,他一次次的后悔,都伴随着内心极大的痛苦。尽管他的后悔程度也是一次次加深的。开始是拜谢朋友“予知悔矣”,其次是反复思索朋友之言拜谢他“予今而后不敢不悔矣!”最后达到了叩头去谢朋友,对天发誓:“予所弗悔者有如日”,他的后悔,既是真诚的,又是无意义的,既显示了他的可爱处,又突现了他的可悲,因为他并未认识到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根本原因,这也恰好扣住了他自信的性格特征。所以他希望达到的东西和实际相差甚远,甚至相反,他一次比一次走向更深的痛苦深渊,又不能自省,与其一次次的后悔,何不如人们所言:“不如不悔之无忧也。”这一切,都归于蹶叔自身致命的性格特点。
        总之,小说的概括与具体叙述紧密勾连,互相照应,始终没有脱离蹶叔的“好自信而喜违人言”的特征,概述既统领了全篇,细叙又能处处照应,选用的三个典型事例,种田、经商、下海,很有表现力、说服力、概括力,能以一当十,“借一斑而窥全豹”,人物的个性更鲜明突出了,使小说取得了周转变化而又凝炼集中的效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