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泉
·浩歌子·
王秋泉者,吾邑名医也。有某富人病且死,延秋泉。秋泉适治某贵人疾,不果往。富人念不已,中夜绵惙,谓其子曰:“吾宁得一晤王先生,虽死不恨。”子乃复走仆秋原所,顿首敦促,会所治贵人疾良已。又数日,贵人起,治具觞秋泉,奉金帛为寿。秋泉饮大醉,归至舟中,语家人曰:“今可赴富人约矣。”而富人子所遣仆,蚤踊跃解维,代摇橹。至其家,传呼曰王先生至矣,举家驚喜出迎。秋泉方酣睡,家人起诸梦中。主人已盛衣冠,鞠躬入舟肃客。秋泉谢暮夜,请得诘朝栉沐登堂。主人固请曰:“老父忍死待先生,先生幸辱临,何栉沐为强之入?”诊脉已,与药竟出。主人盛馔揖秋泉,秋泉但摇手谢,还舟解衣卧。鸡鸣酒醒,呼其家人骂曰:“惰奴误乃公事,某富人延我久,当夜赴之。何尚泊此?”家人曰:“公顷已诊脉与药,忘之耶?”秋泉大惊曰:“审与药乎?吾直大醉,必杀之矣。”顿足促解维归,谓不去必受辱。家人匆遽解维。主人已遣仆伺秋泉,闻去,即入报。须臾门启,望岸上烛笼数十,传语止王先生。秋泉不知所为。俄而主人踉跄至,入舟顿颡,泪下承睫,谢曰:“老父得先生刀圭,乃者熟寝,病若脱矣。先生存父存,先生去,父且大去,惟先生终哀怜之。”秋泉自疑曰,世岂有是事哉,必绐我。然已无可奈何,强随之登堂,门且掩,心犹怦怦然。坐定,主人申谢再三,先生用药何神验乃尔。秋泉乃漫应曰,昨已得其概,请更得审视。遂入视,索药渣观之。私自慰曰:“幸不误。”更与数剂,起其疾,厚获而归。呼为醉先生云。
[选自《萤窗异草》]
●●情节迭宕,步步生险,这是小说《王秋泉》在结构设计上的特点。
乡医王秋泉治好了一个贵人的病,贵人设酒席招待他。王秋泉大醉中忽又想起另一户延医求治的富人,于是对家人说,现在可以去给富人治病了。前来催请的富人家的仆人欢跳着解船揽、摇橹,富人家惊喜地出迎。到了富人家,王秋泉因醉酒以天黑作理由,要求天亮再行医。哪知主人求医心切,王秋泉只得黑夜诊脉、开药。如果故事写到这里结束,倒也没有惊险之处,因为酒后出诊、夜里行医,也都是常有的事。故事的险处就在于王秋泉的这些行动自己并不知道!你看拂晓酒醒之后,他的话竟是:“惰奴误乃公事,某富人延我久,当夜赴之。何尚泊此?”当家人告诉他“公顷已诊脉与药,忘之耶”时,王秋泉大惊道:“审与药乎?”(审,“果真”的意思。)作为医生,王秋泉知道自己在神志不清时诊脉、开药意味着什么。为了不受辱于人,只得立刻逃走。不料岸上几十只灯笼一齐迎来,有人传话请王先生留步。于是故事迭宕入险境。逃跑已成不可能的了,王秋泉万般无奈地随主人进入室内,回头看看,门是半掩的。这样,故事情节进入“险绝”阶段。王秋泉察看了药渣之后,心里暗暗庆幸“幸不误”。故事情节一下子从“险绝”中走了出来,以“喜剧”形式结束。清人金圣叹说:“夫天下险能生妙,非天下妙能生险。险故妙,险绝故妙绝;不险不能妙,不险绝不能妙绝也。”《王秋泉》好就好在作者将人物置于“险”中,并一步一步地推到“险绝”的境地,使故事迭宕生波,妙趣横生,人物性格活脱脱地表现出来。
在表现方法上,小说采用了烘托的手法。王秋泉是贵人与富人争相延请的医生。因给有权势的贵人治病,所以不能赴富人的约请。贵人的病被他治愈后,便“治具觞秋泉,奉金帛为寿。”他高兴而饮,以至大醉。这是从正面描写王秋泉医术的高超和他的社会名声。在王秋泉因给贵人治病而不能赴富人的约请时,富人说:“吾宁得一晤王先生,虽死不恨。”这是从侧面烘托王秋泉的医术的社会声望。其它如“富人子所遣仆,蚤踊跃解维、代摇橹”,“至其家,传呼曰王先生至矣,举家惊喜出迎”,“主人已盛衣冠,鞠躬入舟肃客”等,也都是侧面烘托王清泉医术高超。
另外,这篇小说很重视细节的描写。“主人盛馔揖秋泉,秋泉但摇手谢”,“但”字活画出王秋泉其时酒力正酣、神志不清的情状;“鸡鸣酒醒,呼其家人骂曰……”,“骂”字表明夜里的事他一点也不知道,所谓“醉先生”是真的,而不是假的;至于“顿足”,更是描写出王秋泉因怕醉中误害人命而又着急逃跑的急切心情。有意思的是,王秋泉听了主人颂扬他的话后的反应是“乃漫应”,一个“漫”字含有多少内容和神态!医的道德告诉他醉中看病、开药可能会误杀人,然而眼前主人一再说着颂扬的话。主人会不会是在哄骗自己呢?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还是慎重为好。于是只好不置可否地“漫应曰”,一种惊疑不定的表现也就跃然纸上,使读者的心情与主人公一同紧张起来。
简而言之,作者不在王秋泉如何行医等具体医治方法上落半点笔墨,而是从上述的三个方面,仅以五百来字,就写尽了王秋泉医术的高超,应该说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