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清献公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钱泳·


        陆稼书先生宰嘉定,日坐堂上课子读书,夫人在后堂纺绩。民有事控县者,即出票交原告唤被告;如抗,出差。其听讼也,以理喻,以情恕,如家人父子调停家事,渐成无讼之风。有兄弟争讼不休,公谓之曰:“兄弟不睦,伦常大变,予为斯民父母,皆予教训无方之过也。”遂自跪烈日中。讼者感泣,自此式好无尤。呜呼!若先生者,诚圣人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者也。公生辰,贫不能备寿筵,夫人笑之。公曰:“汝且出堂视之,较寿筵何如?”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
        

〔选自《履园丛话》〕

●●
        《陆清献公》是一篇极其简洁凝炼的好文章,它恰如一方小巧玲珑、精美雅致的古砚,东西不大却弥足珍贵。作品以十分清新流畅的笔调,为我们塑造出一位以独特奇异的方式断狱息讼的父母官的形象。
        作品写的是清代嘉定县官陆稼书的逸事。文内对人物的描写,主要是从三方面进行的。
        首先是概括介绍陆稼书平日的行止及其断案方法。宰,指主宰者,这里用如动词,是“做嘉定县的主宰者(县官)”的意思。他平日无事时,每天“坐堂上课子读书”——开篇便是绝妙的一笔。堂,即公堂,本是县官办理政事的地方,他却当作了课堂,每天在这里教孩子读书。由此便可以看出此人风貌,也可从侧面看出在他治下的嘉定,民风一定是纯朴的,同时更是陆在用自己的榜样来教化百姓们,足见其良苦用心。而他的夫人则“在后堂纺绩”。这后一笔似可不必写,但作者行文至此其实寓有深意,在于表明他的谨严敦厚的家风。夫妻二人男读女织,夫唱妇随,把一座公堂利用得可谓充分。
        这还是次要的。接下来文章写他的断案方法,当地方上有了事情,有人到县衙告状时,他的处理方法是:“即出票交原告唤被告;如抗,出差。”他先不派差人去传唤被告,而是把传票交给原告,让原告去传唤;如被告不来,再派差人前去。这种方法是前所未见的。这就是说,陆把断案的基础,首先建立在相信当事人之上。他不怕被告逃逸,不担心他不来,不给他在精神上造成更大压力,这样,便给当事者一种通情达理的印象,使其从心理上容易接受未来的处理调解。
        那么,他如何审理案件呢?以理喻情恕,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靠用法律和刑具去治服。这种方法是在前边充分相信当事人的基础上采取的,因此看似不易令人理解,实则很自然。作者从他的家风,写到他的政风,进而写到民风——“渐成无讼之风”,一层层地由小及大,由点到面,由家庭到社会,把他的重在教化的为政思想,用十分简短的文字,简炼的语言,写得顺理成章,十分清楚。
        然后,作品中用一具体事例从实践的角度来阐释他的为政思想:“有兄弟争讼不休,公谓之曰:‘兄弟不睦,伦常大变,予为斯民父母,皆予教训无方之过也。’遂自跪烈日中。讼者感泣,自此式好无尤。”这是个极为生动的例子。面对“伦常大变”的局面,他的“以理喻”的原则显然行不通了,于是使用了“以情恕”的法宝——以情动人。恕,本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意。陆自跪烈日下以自谴没尽到息讼的责任,从而感动了那争讼不休的兄弟,使他们也能将心比心,互相体谅,也理解了县官,不再争讼。陆的这种清教徒式的作法,表明了他对自己的为政思想的笃信和至诚。
        这一为政主张,经过自己身体力行坚持不渝的贯彻,终于大见成效。他得到了当地百姓们的尊敬和爱戴。作品最后,写他过生日,因为太穷了,连一桌作寿的宴席都备办不起,因而招得“夫人笑之”。但陆心中有数。他让夫人到公堂上去看看,“但见堂上下香烛如林,斯民敬之若神明焉!”这如林的香烛,是对为政宽松清廉的陆稼书的最充分肯定和最高褒奖。由此,这位深受民众爱戴的父母官的形象,便个性鲜明地被塑造了出来。
        作品在写法上以叙事为主,中间也插入了一段议论,它是作者由衷地赞赏陆是那种象圣人所说的用道德来启发人,用札义来规范人,使人们懂得羞耻并且使其行动合于规矩的人。这一议论使陆的所作所为具有圣人色彩,因而他的形象也更理想化了。作品结束收束突然,但也不是半截文章,而是具有意尽旨远的作用。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