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方侍御

2024-07-21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梁章钜·


        陈敦之郡丞延恩,前侍御玉方先生之子,文采书名,克继前武;而才气通达,则有跨灶之称,不似侍御之古执也。相传侍御在刑曹时,一日司厅门外,车夫喧斗,究主名者,咸指是江西陈老爷所役使。拘至堂中,交侍御自行处置。侍御熟视半晌,曰:“此人我所不识。”车夫曰:“小人伺候主人多年,何不识也?”侍御不得已令转其背视之,曰:“诚然。”一时传为笑柄。按名臣言行录中,载魏王文正公宅中有控马卒,岁满辞去,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其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耳。然则今之玉方先生,亦暗合古名臣风味,未可厚非矣。
        

〔选自《浪迹丛谈》〕

●●
        《陈玉方侍御》实际是由两个笑话式的小故事组成的,但两个故事性质相同,然而又有主有从:前一个为主,后一个为副,且后一个是补充说明前一个的。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叫陈玉方的侍御的一件逸事:陈的车夫与人打架斗殴,别人看陈面子,把车夫扭送来让他自己处理,而他却说不认识车夫,最后才搞清楚,那确是自己的车夫,闹了一场笑话。作品以极其简洁的笔墨描写了这位“古执”可笑的官僚陈侍御的形象。
        小说对陈的描写是从两方面进行的。
        先是侧写,作品开篇没直接写陈侍御,而是首写其子、官居郡丞的陈延恩(字敦之),说他“文采书名,克继前武;而才气通达,则有跨灶之称,不似侍御之古执也。”这里把陈敦之与其父陈玉方作了比较,说明对于老子来说,当郡丞的儿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文章华美,书法漂亮,能继承父亲的传统;而才气和通达事物,则超过了父亲,不像父亲那样古板而迂腐。武者,足迹也,这里可引申为传统、风格、成就等。跨灶,指超过父辈;据说,马的前足掌空处称为灶门,好马跑起来,后足蹄印能越过前蹄足印,遂称跨灶,后专指子辈超过父辈。这样,作品从一开始,便从侧面告诉读者,陈玉方侍御是个不谙世间某些事物的“古执”老人。
        然后是正面描写,也就是通过陈玉方自己的一件事来写他的迂腐性格,当在外边与人“喧斗”的车夫被送进来让他处置时,“侍御熟视半晌,曰:‘此人我所不识。’”熟视半晌,表明他的确在认真回忆、思考,不是敷衍了事地对付;否则,看一眼便说不认识此人,也可能是没看清楚。因此,他看得越仔细,想的时间越长,越说明陈的认真,他说不认识也就越发可笑。当车夫急着辩白后,“侍御不得已令转其背视之,曰:‘诚然。’”“转其背”之后才认清确是自己的人,说明对“背”熟悉到了何等地步!这样,一般人对一个人主要是熟悉面影而非背影,与陈的只熟悉背影而不认识面影形成了鲜明对比、巨大反差,其行动就非常可笑了,特别是“不得已”三字,说明陈知道,自己若从背面认出这个人来,必成笑柄,从而写出他的被动无可奈何的情态与心态,更显“古执”。
        这篇作品在结构上很有特点。如前所述,文中写的是同样性质的两件事,但是一主一副,前主后副。后边魏王文正公同样只认识马夫之背,不识其面,实际是为了补充说明陈玉方行事虽可笑,但却是“暗合古名臣风味,未可厚非矣”,即让人们不必过多地责备陈的不识其仆这类不通情理的行动。这种构思安排,使文势显得厚实丰满些,人物形象也不显得过于单薄,确实具有一定作用。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