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术
·蒲松龄·
黄生,故家子。才情颇瞻,夙志高骞。村外兰若,有居僧某,素与分深。既而僧云游,去十余年复归。见黄,叹曰:“谓君腾达已久,今尚白紵耶?想福命固薄耳。请为君贿冥中主者,能置十千否?”答言:“不能。”僧曰:“请勉办其半,余当代假之。三日为约。”黄诺之,竭力典质如数。三日,僧果以五千来付黄。黄家旧有汲水井,深不竭,云通河海。僧命束置井边,戒曰:“约我到寺,即推堕井中。候半炊时,有一钱泛起,当拜之。”乃去。黄不解何术,转念效否未定,而十千可惜,乃匿其九,而以一千投之。少间巨泡起,铿然而破,即有一钱浮出,大如车轮。黄大骇,既拜,又取四千投焉。落下,击触有声,为大钱所隔,不得沉。日暮,僧至,谯让之曰:“胡不尽投?”黄云:“已尽投矣。”僧曰:“冥间使者的将一千去,何乃妄言。”黄实告之,僧叹曰:“鄙吝者必非大器。此子之命以明经终,不然,甲科之致矣。”黄大悔,求再禳之。僧固辞而去。黄视井中钱犹浮,以绠钓上,大钱乃沉。是岁,黄以副榜准贡,卒如僧言。
[选自《聊斋志异》]
●●蒲松龄在《僧术》中,运用了人物性格缺陷法来达到引起稍带鄙薄的遗憾情绪。
黄生,才情丰富,夙志又高,按理说,科举应该得志。然而,一直蹭蹬。他与村外庙里的一个和尚交情甚好。和尚认为他是福命浅薄,故不得科场得意。为此,和尚答应替他拜求冥间主管人世禄命的神明,但得十千钱的贿赂费。黄生自筹五千,和尚代他借五千。当和尚在庙中施法祈求时,让黄生将钱推入井中,这样,冥间使者收取后,就能改变黄生的禄命。两人约定后,分头行事。可是,在推钱入井时,黄生犹豫了:因为不了解和尚的办法灵不灵,如果将十千钱扔入井中,实为可惜,临时改变主意,只扔一千。少间,井中起巨泡,裂后现出一钱,大如车轮,黄生拜后,又投四千。但新投的钱被浮起的大钱阻隔,落不到水中。最后,因只投一千,仅够买个“明经”,如投十千,便能中进士。最后,果然以明经终生。
这是遗憾的。所以如此,完全是由人物的性格缺陷造成的:鄙吝者必非大器。
这篇小说写了阴间也有贿赂之风,并主旨不是揭露贿赂;写了宿命论的观点,但主旨不是宣传宿命论。其主旨是批评“鄙吝”。鄙吝是黄生性格上的最根本的缺陷。既然与僧约好,临时却将钱“匿其九”。这时所以“匿其九”,还是因为对僧的“术”不了解,不信任。当见大钱浮起,僧术已灵,他再投,也仅四千。这是鄙吝性格的第二次深化。作品通过对人物性格的缺陷的描写,使人产生对黄生的鄙薄之情,又为他的失策感到遗憾。
这种通过人物性格缺陷的描写来达到激起读者情绪的方法,是一条特别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