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

2024-01-27 可可诗词网-民国史纪事 https://www.kekeshici.com

        平津战役,是国共两党在军事上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个战役。战役主要在华北地区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6百公里的战线上进行。平津战役始于1948年11月29日,终于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的兵力有华北“剿总”所辖的4个兵团和1个警备司令部,共12个军、42个师(旅),连同“剿总”配属的特种部队,共约60余万人。中共参战部队有东北、华北解放军4个兵团,共19个纵队、48个师、20个旅,连同炮兵、装甲兵、铁道兵、工程兵等特种兵部队以及华北各军区的参战部队,共约100万人。整个战役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0日,中共部队对傅作义集团“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第二阶段自1948年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5日,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的国民党军;第三阶段从1949年1月16日至1月31日,和平解放北平。
        辽沈战役结束时,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有1个军3个师约4万人位于归绥,1个师1万余人位于大同,其余主力4个兵团、12个军、42个师(旅)等部50余万人,位于东起北宁路的山海关,西迄平绥路的张家口的狭长地带上。在42个师(旅)中,属傅作义系统的有17个师(旅),蒋介石系统的有25个师(旅)。
        傅作义集团面临着东北、华北中共军队联合打击的危险局势,是固守平、津、张、唐地区,还是实行战略撤退,成为需要迅速作出抉择的严重问题。蒋介石与傅作义等人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磋商。蒋考虑,徐蚌大战一触即发,傅作义集团应放弃平津,免蹈辽沈覆辙,以利于加强徐蚌战场及长江防线的战斗力。为此,对傅许以“东南军政长官”要职,要其南撤。傅作义对蒋介石排斥和吞并异己的惯伎深怀戒心,不同意南撤,以便在平津危急时率部西撤绥远老巢。美国方面表示要以军火直接给傅作义,就必须东靠,死踞津沽海口,扰乱华北。
        蒋介石、傅作义又都判断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至少需要3个月到半年的休整,到次年春天才能入关,暂时守住平津,对他们都有利。对蒋介石来说,可以钳制东北、华北中共军队不能迅速南下,便于其取得部署长江防线,组训新兵的时间。况且,即使傅作义同意南撤,海运几十万军队,也没有那么多船只。时值严冬季节,海港即将封冻,也无法运输。如从陆地沿平汉、津浦两条铁路线南撤,要经过辽阔的中共解放区,必遭到当地军民的重重截击及东北、华北中共军队的跟踪追击,南撤的傅作义集团到不了目的地,就可能全军覆灭了。与其如此,还不如不撤。对傅作义而言,暂守平津,可以争取到美国的直接军援,充实个人实力,便于西撤绥远, 自成局面。否则,即便回到了老窝,绥远地瘠民穷,也是兵源枯竭,补给困难。
        蒋、傅暂时取得统一意见,最后决定采取暂时固守平、津、张、唐,同时确保塘沽海口,以观战局变化的方针。
        蒋、傅矛盾并没有解决。蒋介石主张只以一部兵力守北平,以主力确保津、沽,保持出海通道,企图在平津危急时南撤。傅作义却“顾及张垣系通绥、包惟一要道,不欲轻易撤离”①,因而按自己的意图调整兵力部署。从11月中旬开始,收缩兵力,先后放弃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以蒋系部队第十七兵团部与第六十二军、第八十六军、第八十七军、第九十二军、第九十四军共16个师,防守天津、塘沽、唐山、滦县地区;以第四、第九两兵团部与蒋系部队第十三军、第十六军、第三十一军以及傅系部队第三十五军、第一○一军、第一○四军共18个师,防守北平及南口、密云、通县、涿县地区;以傅系部队第十一兵团部与第一○五军等共8个师(旅),防守张北、张家口、宣化、怀来地区。另以1个军守归绥,1个师守大同。这是以北平、天津、张家口、塘沽、唐山为重点摆成的一字长蛇阵。傅作义有意把蒋系部队多摆在北宁线,把傅系部队摆在北平以西及平绥线上,一旦东北野战军入关,蒋系部队首当其冲,而傅系部队在不利情况下,可以西撤绥远。
        此时,东北野战军主力正位于锦州、沈阳、营口地区休整。华北军区徐向前率第一兵团正围攻太原;杨得志率第二兵团位于阜平地区,准备参加太原作战;杨成武率第三兵团已包围归绥,准备攻取该城;第七纵队孙毅部正围攻保定。
        为了就地消灭傅作义集团,辽沈战役尚在激战之际,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就开始筹划平津作战。1948年10月16日,即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的第二天,朱德就指出:“目前主要作战在东北,形势对我们有利,可以打几个好仗,在今冬解决东北问题。东北解放了,我军可以入关,最后解决傅作义。”②10月29日、31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以两个纵队,三个独立师组成先遣兵团,由程子华率领先行入关,主力“在沈营线战斗结束后,应休整一个月左右,约于12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出动,攻击平津一带,准备于战争第三年的下半年,即明年1—6月期间,协同华北力量歼灭傅作义主力,夺取平津及北宁、平绥、平承、平保各线,完成东北与华北的统一。”③11月4日,辽沈战役结束的第三天,曾电示林彪、罗荣桓等,要他们向东北野战军全军公开提出打平津及在平津战役中歼灭傅作义集团的任务,预定1949年1月开始进行,半年之内解决问题。淮海战役开始后,于11月7日再致电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首长,判断傅作义有可能采取三种行动并分析其利弊:一是固守平津,对我方有利;二是放弃平津,傅系西撤绥远,蒋系南撤南京一带,对我方有不利之处,但可不战而得平津;三是放弃平津,蒋傅两系均撤至南京一带,对我方利害各半。淮海战役之后十几天,徐州刘峙集团陷于孤立,傅作义集团撤退的可能性增大。11月17日又指示:东北野战军提前于11月25日左右起向关内开动,或“不管蒋傅军是否撤走仍按原计划休整到12月然后南进。”④18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杨得志、罗瑞卿等:为了不让蒋傅两系军队从平、津、张、唐逃走,除已令杨李李停止攻击归绥,并将其三个纵队位于绥东地区,坚决阻止傅部向绥远逃跑外,又已令徐向前、周士第停止攻击太原,以免刺激傅作义军逃跑。杨罗耿所部即在阜平待命,并准备随时向张家口附近出动,协同杨李李阻止敌人逃跑。⑤中央军委同一天下令东北野战军:“各纵队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备,于21日或22日全军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并争取使中央军不战投降(此种可能性很大)。”⑥林、罗等曾于17日电中央军委,认为:“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因为东北解放后,部队思想发生很大波动。东北籍战士怕离开家乡,怕走路太远,甚至某些干部已开始生长享受情绪。需要以大力解决这一问题。”“新兵与俘虏战士的补充还未就绪,争取工作也要有相当时间,否则逃亡减员会更严重。此外,部队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发下。”⑦当他们接到中央军委18日的命令后,又立即于19日回电,表示22日一定出发。
        为了使战役能够顺利进行,在林、罗、刘入关之前,整个战役由军委直接指挥,入关后由他们统一指挥。1949年1月10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党的总前委,林彪任书记,统一领导平、津、张、唐地区的作战和接管等一切工作。
        东北野战军除先遣兵团已奉命隐蔽进关,赶到冀东集结待命外, 自11月23日起,主力十个纵队和特种兵全部,分别由锦州、沈阳、营口地区出发,向关内行动。30日,林、罗等率轻便指挥机构也由沈阳出发,经喜峰口入关。12月7日,进驻北平东面蓟县的孟家楼。中旬,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也赶至此,与林、罗等共同指挥平津战役。
        11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令东北先遣兵团及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切断平张线,包围柴沟堡、怀来、张家口、宣化等点,望“在12月份内能抓住扭打上述步骑16个师旅于平张线上,并歼灭其一部,打得该敌不能动弹,不能西逃也不能东窜,那就是极大的战略上的胜利”⑧。按此指示,各部相继行动。其中,华北杨成武第三兵团29日突然进攻张家口外围,正式揭开了平津战役的大幕。到12月1日,第三兵团先后占领了左卫、柴沟堡(今怀安)、万全、沙岭子等地,切断了张家口国民党军西逃的道路及与宣化守军的联系。
        张家口被围,是否派部队增援,傅作义颇费心思。他判断东北野战军主力不会马上进关,因此决定先击破华北军区部队,再对付东北野战军,令驻在丰台的第三十五军两个师、怀来的第一○四军一个师车运救援张家口;以怀来的第一○五军一个师增援宣化;以昌平的第一○四军主力调至怀来;以涿县的第二十六军移至昌平、南口。
        11月30日,郭景云率第三十五军两个师,分乘汽车四百多辆,驰奔张家口,会同该地第一○五军向东西两面出击。12月4日,重占万全。
        傅作义主力西移后,为了将其紧紧抓住,以利于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中共中央军委于12月1日至4日连续电示各部,认为这种形势极为有利,令华北第三兵团包围几部敌人,重在包围,而非歼灭,不使张家口、宣化的国民党军突围;华北第二兵团尽快攻下花园地区一线,隔断国民党第一○四军与张、宣守军的联系;东北先遣兵团取捷径向南口、怀来前进,包围两地国民党军,隔断北平与怀来守军的联系。
        12月5日,东北先遣兵团以一部攻克密云,主力向怀来、延庆急进。华北第二兵团于6日到达涿鹿以南地区,第四纵第十二旅攻取新保安,截断平绥路。冀热察军区部队攻占沙城、土木,破坏了下花园至怀来间的铁路和公路。
        当傅作义得知密云失守,又发现东北野战军一部出现于喜峰口长城内外,判断东北野战军一部将与华北中共部队合力截断平张线,直取北平,于是令第十一兵团司令兼察哈尔省代主席孙兰峰与第一○五军军长袁庆荣坚守张家口;郭景云率第三十五军返回北平;安春山第一○四军和袁朴第十六军由怀来、康庄向西接应第三十五军;李文、石觉等兵团向北平城郊集结。
        张家口、宣化地区的国民党军为打通两地之间的联系,于12月4日从东西两面猛攻沙岭子阵地。华北第三兵团第一纵队在此防守,伤亡较大,被迫放弃阵地。6日,第三十五军自张家口乘汽车沿平绥铁路以北公路东撤,当晚宿在下花园。
        华北第三兵团继续隔断张家口、宣化间的联系,重占并巩固沙岭子、八里庄一线阵地,严密包围张家口;华北第二兵团迅即攻占下花园、新保安一线,阻截国民党第三十五军东撤;东北先遣兵团迅速占领怀来、八达岭一线,切断东、西国民党军间的联系。
        7日,郭景云率第三十五军由下花园出动,立即遭到华北第四纵第十二旅及地方部队的猛烈阻击。傅作义派飞机前往助战,郭部才勉强进至新保安。8日晨,华北第二兵团到达新保安附近西八里至东八里一带,会同第十二旅等部,将郭军包围于新保安。负有救援第三十五军使命的第一○四军军长安春山埋怨郭景云不该在下花园宿营,郭则怪安接应不力,观望不前。傅作义认为,第三十五军能否脱险,关键在于安春山能否积极增援。为了鼓励安的积极性,傅电派安为西部地区指挥官,统一指挥第一○四军、第三十五军、第十六军等部全力以赴,内外夹攻,迅速击破华北第二兵团的围攻,接应第三十五军安全返平。郭景云对此安排,大为光火。在傅作义的催促下,郭景云于8、9两日组织了两次突围,均被华北第二兵团阻击回去。安春山指挥的增援部队被阻于距新保安5公里左右的马圈子、朱家营、赵家营一带。郭景云突围受挫后,一面加强城防工事,决心固守,一面电请傅作义设法解围。
        郭景云第三十五军东撤后,宣化守军两个师北窜张家口。7日,华北第三兵团追歼其一个师,占领宣化,并完成了对张家口守军第十一兵团部,第一○五军军部又七个师的包围。东北先遣兵团于9日进至怀来、康庄、八达岭间。10日,第四纵在康庄东南地区歼灭国民党第十六军指挥所及第一○九师、第二十二师各一部,进占康庄。安春山第一○四军腹背受敌,连忙撤至怀来,又由此沿铁路以南的丰沙线逃跑,企图绕过八达岭,返回北平。11日,行军至横岭关附近被东北先遣兵团和冀热察军区部队歼灭大部,副军长王法之被俘,安春山溜回北平。
        至此,华北军区部队及东北先遣兵团已在平张线上歼灭国民党二个军、五个师,并将第三十五军和第十一兵团部、第一○五军等部分别包围在新保安、张家口,将第九十二军、第九十四军、第六十二军调至北平地区,这就打乱了傅作义的整个防御部署,拖住了傅作义集团,使其不能迅速决策南逃或西撤,为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分割包围天津、北平和塘沽地区赢得了宝贵时间。
        傅作义在其嫡系部队被包围在平张线后,又获得宝坻地区有东北野战军大部队向天津运动的情报,认为平、津交通有被截断的危险,平、津将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急忙采取平、津、塘“分区坚守”的方针。在北平防守区,令第八军、第十六军、第九十四军及自承德撤至通州的第十三军,以及留在丰台的第六十二军的一五七师,都撤到城内担任守备,以第四兵团司令李文为城防司令,实际由傅作义直接指挥;在天津防守区,配置第六十二军、第八十六军、第九十四军留津的一个师为主力,附二个护路旅,二个河北保安团,以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兼防守司令,第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为副司令;在塘沽防守区,配置第八十七军、第九十二军一个师、一个交警总队、一个独立师,以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兼防守司令,第八十七军军长段沄为副司令。以上天津防守区、塘沽防守区又合为一个津塘防区,以侯镜如为司令、陈长捷为副司令。两区互相支援,保持海口,贯通两处交通。
        此时,傅作义集团西窜绥远的通路已被切断,但东北野战军主力刚到丰润、玉田、蓟县地区,对于平、津、塘的国民党守军尚未完全隔断、包围,也未截断国民党军的海上逃跑道路。12月11日,中央军委、毛泽东就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致电林、罗等,指出:“张家口、新保安、怀来和整个北平、天津、塘沽、唐山诸敌,除某几个部队例如三十五军、六十二军、九十四军中的若干个别的师,在依靠工事保守时尚有较强的战斗力外,攻击力都是很差的,都已成惊弓之鸟,尤其你们入关后是如此。”目前,“惟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因此“两星期内一般应采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尤其不可将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都打掉,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决策狂跑,此点务求你们体会。”为了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国民党军南下,投入淮海战场,“令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于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已歼约一半左右)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同时,“为着不使敌人向青岛逃跑,我们准备令山东方面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济南附近一段黄河,并在胶济线上预作准备”,防止国民党部队从青岛方向逃跑。在此作战方针中,还指示东北野战军主力应在“两星期内不惜疲劳,不怕减员,不怕受冻受饥,在完成上列部署以后,再行休整,然后从容攻击。”“攻击次序大约是:第一塘芦区,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区,第四天津、张家口两区,最后北平区。”“力争先歼塘沽之敌,控制海口。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⑨
        华北第二兵团、第三兵团及北岳、内蒙古、晋绥、冀热察等军区部队,构筑了多道阻击阵地,防止张家口、新保安的国民党军向西、向东突围,打退了郭景云第三十五军的多次突围。东北野战军第三纵、第五纵、第六纵、第十一纵、第一纵、第十纵,自12月12日开始向北平地区挺进,到17日先后占领昌平、海淀、石景山、宛平、丰台、黄村、通县和廊坊等地,切断了平、津联系,包围了北平;第二纵、第七纵、第八纵、第九纵、第十二纵到12月20日占领唐山、军粮城、杨村、杨柳青等地,隔断了津、塘间的联系,切断了傅作义集团的海上逃路。
        中共部队实现了平津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目的,即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个孤立地区,傅系主力吸引在平张线上,蒋系主力抑留在平津地区,傅作义的一字长蛇阵被腰斩为数段,南撤西逃道路都被封堵。
        北平被围,蒋介石曾给平津国民党守军军长以上将领空投过一封亲笔信,要他们固守待援,不成功,便成仁。傅作义面临严峻的战争形势,从11月中旬开始就曾有意和平解决平津问题,但一直处于战、和的摇摆状态。中共中央军委将计就计,既同傅作义代表进行和谈,又加强军事攻势,以增强和平解决的可能性。
        中共军队各部在完成对国民党军的分割包围后,决定采取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战术方针,首先攻打新保安和塘沽两点。在打新保安之前,中央军委判断,郭景云第三十五军被歼后,张家口守军有马上突围的可能。包围张家口的华北第三兵团八个旅,弱于国民党守军实力,故军委令东北野战军第四纵西调张家口归华北第三兵团指挥。20日,该纵进至张家口附近。
        12月15日,郭景云致电请示傅作义,准备利用夜间浇上汽油,把四百余辆汽车全部点着,乘弥天大火率部拼死突围。但傅作义既舍不得车辆被毁,又怕三十五军在突围中被吃掉,企图拖延时间,徐图良策,于是令郭固守待援。实际上,傅作义无兵可调,郭部只有坐以待毙。
        21日,华北第二兵团发起攻击,扫清了新保安外围据点。22日7时,发起总攻。经1小时激战,摧毁城垣阵地多处。第四纵首先从东面突入城内,随后第三纵、第八纵分别从西、北两面突入城内。17时,全歼第三十五军。郭景云拒不投降,举枪自杀。
        傅作义急电据守张家口的孙兰峰、袁庆荣和据守归绥的华北“剿总”归绥指挥所主任兼绥远省主席董其武,令孙、袁率部于23日乘林彪、聂荣臻大军尚未赶到前,火速从张垣突围,分向康保、商都等地沿公路撤回绥远,令董其武选派步骑沿铁路公路东进接应。
        23日拂晓,孙兰峰、袁庆荣率部突围。他们先以一部向西南方向佯动,主力由北门突围。华北第三兵团第一纵一部及北岳军区部队、内蒙古军区骑兵第四师从北面阻击;第六纵从西向东阻击;第二纵、东北野战军第四纵从南向北围追堵截。到24日晨,将孙、袁部队五万余人压缩在张家口以北西甸子到乌拉哈达不足1公里宽、10公里长的狭窄山沟内。人马拥挤,混乱不堪。华北第三兵团各部乘势猛攻,至16时,除孙兰峰趁混乱之际落荒而逃,军长袁庆荣及所属全部束手被俘。张家口重新回到中共手中。东北第四纵奉命东返,到达清河镇、海淀镇之间地区。
        新保安、张家口守军被歼,傅作义嫡系主力丧失殆尽,防守北平的部队已无西逃希望,但从海上东逃或南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中共参战部队的下一步任务是迅速攻取塘沽、天津,切断傅作义集团的退路,进一步孤立北平。
        东北野战军拟先攻取塘沽,但经过对地形的反复调查,发现塘沽背后渤海周围河流、盐田很多,不便于展开兵力和构筑工事,也不易切断侯镜如守军的退路。侯镜如部随时准备逃跑,其第十七兵团指挥部早已设置在军舰上,很难全歼此敌。平、津国民党军很有可能乘东北野战军攻击塘沽之时实行突围。12月28日,林彪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鉴于平津之敌有突围征兆,认为:“我们应有与平津塘敌三十个师同时作战的准备,要把它看作一仗”,“为慎重起见,我两杨兵团索性皆开北平附近为好,这样能使力量有余裕。”29日,林彪、刘亚楼又提出改变原定攻取塘沽的计划,建议“我军拟以五个纵队的兵力包围天津,进行攻天津的准备。”⑩中央军委完全同意。
        天津是华北第二大城市,既是经济中心,又是军事要地。1948年6月,傅作义将第八补给区司令陈长捷从兰州调来天津,委以警备司令要职。陈与傅是保定军官学校先后期同学,在国民党军界资望较高。陈一到天津,就积极布防、加重工事。
        天津市区南北长12.5公里,东西宽5公里。地形复杂,被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白河和运河切成许多片断。环绕全市有一道宽10米、深4.5米的护城河,河内侧连接一道土墙,墙上附有电网,每隔二三十米有一座碉堡。护城河外设有碉堡群,有几道铁丝网、电网和鹿砦,周围埋有数以万计的地雷。沿护城河有大型碉堡三百八十多个,连同市内和纵深的碉堡共约一千多个。守军计有第八十六军、第六十二军等部共十个师,连同地方部队,约十三万人。陈长捷的具体防御部署是:海河以东、新开河以南为东防区,由第八十六军及新编的一个师防守;新开河、南马路以北为西北防区,由第六十二军主力防守;南马路以南、海河以西为西南防区,由第九十四军的第四十三师及两个津南支队防守;海光寺以东,墙子河以北,海河以南为核心阵地,由特务营和第九十四军留守部队防守,天津防守区司令部设在海光寺;另以三个新编师为预备队。
        林、罗、刘决定集中5个纵队22个师共34万人的兵力,并配属大口径火炮、坦克、装甲车等,由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组成前线指挥所统一指挥攻津战役。根据天津东西窄、南北长的地形及国民党守军北部兵力强、南部工事强、中间兵力工事弱的特点,根据力求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战斗并尽量减少城市损失的要求,“东野前指”确定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针,具体部署是:以第一纵司令员李天佑、政治委员梁必业指挥第一纵、第二纵及特种兵部队三分之二的炮兵及20辆坦克,由西向东实施主要突击;以第七纵司令邓华、政治委员吴富善指挥第七纵、第八纵及特种兵部队三分之一的炮兵和10辆坦克,从东向西突击,这两个突击集团以金汤桥(今解放桥)为会合点,完成“拦腰斩断”的任务,尔后穿插分割,各个歼灭国民党守军;以第九纵与第十二纵的第三十四师,由南向北实施助攻;以小部兵力从北面实施佯攻;以第六纵第十七师为预备队。前指要求攻城各部对据守工厂、学校等主要建筑的国民党军,采取先包围、暂时不攻击的办法,待大部守军歼灭后,再设法解决,以减少对城市的破坏,有利于以后建设。
        1949年1月3日到13日,攻津部队扫清了外围18个据点,进入攻击准备位置。在此期间,陈长捷为了迟滞刘亚楼部的行动,查探其作战意图,曾数次派天津参议会的代表出城谈判。“东野前指”劝陈长捷守军自动放下武器,陈说有困难,拒绝投降。他错误地判断刘亚楼部主攻方向在北面,遂将其原来部署在市中心的守城部队中最强的主力第一五一师调至北面。这样大大减弱了刘亚楼部主攻方向上国民党军的抵抗能力。
        14日上午10时,攻津部队向天津发起总攻。各部在东西两个主攻方向及南北各助攻、佯攻方向,共11个突破口同时展开攻击。在炮兵、装甲兵、工兵多兵种密切协同下,只以一个小时的剧烈战斗,就从东西两个主攻方向突破了国民党军防线。其余方向也相继突破防线,对市区形成多路穿插分割。陈长捷向傅作义告急,请其设法抽兵恢复被突破的地区,傅无兵可调。市区只剩下警备旅分散在各主要交通街道碉堡守备,缺乏战斗力。陈长捷固守天津,顽强抵抗的企图,被彻底粉碎。
        14日夜,陈长捷与天津市长杜建时、第六十二军军长林伟俦、第八十六军军长刘云瀚在警备司令部地下室作最后会商,一致认为天津无法防守下去,只有放下武器才是出路,决定由杜建时邀请天津工业界知名人士李烛尘、参议会议长杨以周为代表明早出城商谈。惟恐时间来不及,当晚连续广播多次说:“天津部队准备放下武器,明早派代表出城商谈。”15日晨7时,陈长捷向傅作义报告了会商经过,傅说可以接洽和平,但刚通完电话,陈就被俘。刘云瀚、林伟俦、杜建时等也被俘虏。
        天津失守后,塘沽侯镜如部于17日乘船南逃。东北野战军歼其后尾三千余人,占领塘沽。
        平津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北平傅作义守军陷入绝境。
        北平是华北第一大城市,人口200余万,是驰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与傅作义守军相比,中共参战部队占有绝对优势,要攻取北平很容易,但“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应尽力把这个文化古都保全下来,因为枪炮一响,准把北平打个稀巴烂。何况对胜利以后建都的问题,党中央已经初步选定了北平。”(11)中共中央决定,一方面尽力与傅作义进行谈判,争取和平接管北平,同时又要准备万一谈判不成时,就强行攻击。
        傅作义在天津失守前后曾三次派代表出城同中共方面进行谈判。第一次是1948年12月7日至25日,傅作义派《平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崔载之为代表,偕该报采访部主任李炳泉(中共地下党员)出城联系和谈,先后见到了东北野战军第11纵司令员贺晋年和天津前线司令部参谋长刘亚楼。谈判无具体结果,刘希望傅方派一位有地位、能负责的代表与崔载之一道出城谈判。第二次是1949年1月6日至10日,傅作义派其老友、华北“剿总”民事处长周北峰为代表,偕燕京大学教授张东荪同去谈判。9日,与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进行正式会谈。聂荣臻指出傅作义除了放下武器,还能为人民做件好事外,别无出路。中共方面提出,所有军队一律解放军化,所有地方一律解放区化。在此前提下,对傅作义不作战犯看待,在政治上给予一定地位,对起义官兵给予适当安排,对已俘军官一律释放。谈判结束后,双方草签了《会谈纪要》,中共方面要求在14日午夜前得到答复。傅作义看过《会谈纪要》之后,思想斗争十分激烈,权衡再三,认为还是应走和平解决的道路,并为此作出一系列相应的部署。第三次和谈是1949年1月14日至15日,傅作义派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兼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邓宝珊和周北峰为代表进行谈判。14日,平津前线部队对天津实施总攻。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宣布了惩治战犯等8项和谈条件,傅作义企图在和谈中讨价还价的幻想彻底破灭。15日晚,双方达成《北平和平初步协议》。16日,林彪交给邓宝珊一封转交傅作义的信函,信的内容是经平津前线司令部集体讨论决定并经毛泽东批准的。东野参谋处长苏静随同邓宝珊一起进北平,与傅作义指派的王克俊、崔载之具体商议和平解放北平的实施方案。
        为了使傅作义下决心起义,中共中央积极进行政治争取工作,尤其是通过刘仁领导的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从内部密切配合,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傅作义的女儿傅冬(即傅冬菊,中共地下党员)、傅作义的老师刘厚同等,对傅分析形势,宣传政策,指明出路。
        傅作义最终下定决心走和平解放道路。1月19日,苏静代表中共一方,王克俊(傅方总部秘书长、政工处长)、崔载之代表国民党华北总部签署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协议书》,它是《北平和平初步协议》主要内容的重申和更加具体化。21日,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陶铸与留在平津前线司令部的周北峰进北平,与傅方代表讨论关于城内国民党军队出城改编的具体事宜。从22日起,傅作义部所属25万人陆续出城,开往指定地点听候整编。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布了对傅部整编的命令。31日,北平的国民党军队全部出城,东北野战军第4纵作为中共卫戍部队进入北平。到中午12时,第四纵哨兵登上了景山制高点,接管了傅作义部队的最后一个哨位。至此,平津战役正式结束。(12)
        2月1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随部队人城。3日,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由西柏坡迁至北平。
        和平解放北平,和平解决国民党军的方式被誉为“北平方式”,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高度评价。它对进一步加速中共军队的胜利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平津战役中,华北、东北解放区人民给予了中共参战部队巨大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共动员民工260万余人,组织随军担架2.3万余副,转运伤员1.4万余名,动用大车61万余辆,牲口120万余头,往前线运送粮食2.8亿余斤、马料1.1亿斤、柴2.4亿斤,(13)为平津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以伤亡3.9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1个“剿匪”总司令部、1个警备司令部、3个兵团部、13个军部、50个师,共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归绥、太原、新乡等少数几个孤立据点以外,全部解放。中共中央在贺平津解放电中指出:“华北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连同东北、华东、中原、西北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南方人民游击战争的胜利在一起,已经奠定了人民解放斗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14)国民党当局对平津战役的失败悲叹道:“华北半壁从兹失守,诚可惜也”(15)。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