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决堤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民国史纪事 https://www.kekeshici.com

        花园口决堤事件是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徐州弃守以后,国民党军队为迟滞日军对武汉的进攻,采取“以水代兵”的方法,置广大人民于不顾,竟然派兵炸毁黄河下游堤防,造成黄水泛滥的一次严重灾难。该事件曾受到国内外正义舆论的谴责。
        花园口位于河南省中北部郑县境内,南临郑州,北望新乡,处于黄河下游地区。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源自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东流经川、甘、宁、内蒙、陕、晋、豫、鲁等省区,全长5464公里。其上游流经高原峡谷,水质清澈,由内蒙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一段,穿行黄土高原,夹带大量泥沙,水色浑黄,进入华北平原后,地势平缓,水速减慢,泥沙淤积日甚,经常造成洪害。下游两岸人民为抗御洪水,不断加固和提高黄河堤防,以致形成河床高出地面的“地上河”,有的地段水面竟高出地面十余米。花园口即属于这一类地区,一旦堤防崩溃,黄河之水就会汹涌而下,以不可阻挡之势给下游人民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导致花园口决堤的直接原因,是当时日益紧迫的军事形势。1938年5月,日军集结重兵于鲁南和苏北,企图寻找中国军队主力决战。中国军队被迫放弃徐州,以分段抗击的方式向豫东和皖北撤退。这时, 日军第十六、第十、第十四师团也加强了豫东攻势,以期堵截中国军队后路。29日,日军第十六师团攻占宁陵,向西直指睢县和杞县;第十师团由东南向西北进攻,连克涡阳、亳县;第十四师团得到第二十师团补充,也转守为攻,突出三义寨,沿陇海线直扑兰封。6月3日,日军第十六师团攻占杞县、通许、陈留,直逼开封。中国军队被迫撤防兰封,转入开封方面防御。 日军第十四师团占领兰封。 自4日起, 日军第十四、第十六师团一部合攻开封。中国守军第一四一师宋肯堂部奋勇抵抗。日军凭借飞机和重炮的掩护,多次登上城头,均被守军击退。至5日晚,日军终于突破东门和北门,占领开封。随后,日军沿陇海线直扑中牟,南路日军也攻占了尉氏和扶沟,形成两路夹击郑州之势。
        郑州为中原重镇,地处平汉、陇海两支铁路的交汇点,若日军占领郑州,不仅切断了平汉和陇海铁路,还可以沿平汉线南下,直接威胁当时中国政治和军事中心武汉,摧毁国民政府的中枢机构。随着豫东战事的发展, 日军总参谋部于6月上旬已经拟订出北方日军沿平汉线南下,配合南方江西之日军两路夹击武汉的计划。就在日军增兵会集部署华中决战的紧张时刻,蒋介石亲自由武汉飞往郑州,与第一战区指挥官商讨阻敌之计。会后,他没有赞成组织军队进行有效地防御的建议,而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置千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批准了第一战区参谋长晏勋甫等人的计划,效法中国古代兵法——水淹七军之术,炸开黄河南岸堤防,以水为兵阻敌西进和南下,从而一手造成平汉路以东、陇海路以南大规模的洪患。
        第一战区决定由刘和鼎第三十九军所部承担掘堤的任务,决口地址选择了中牟县赵口和郑县花园口两处,并派兵工专家王果夫负责设计和指导掘堤工程。赵口和花园口均在黄河南岸,河堤宽约八米、高约十米以上,平素是通洛陕的公路,比较坚固。为确保掘堤顺利实施,第一战区长官部指示担任决口工事的部队迅速在堤岸的内侧构成必要的掩蔽部和交通壕,并注意设置伪装,严防暴露。同时,以连为单位,适当增派兵力,分点轮流进行掘土作业。对决口前动员农民的迁移、安置、救济等,一律推由地方解决,并令所属部队限期完成决堤计划。
        6月4日凌晨,国民党军队开始掘堤。担任掘堤任务的第三十九军正驻防于中牟县杨桥附近,接到命令后即派第五十六师汤邦桢旅一个团赴赵口,并限当日晚12时放水。由于赵口一带土质多沙,加之掘口太窄,坑道随挖随塌。虽然多次组织挖掘,工程仍未能按时完成。对此,蒋介石斥责说,这次决口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没有小的牺牲,决没有大的成就。在紧要关头,切戒妇人之仁,必须打破一切顾虑,坚决干下去,克竟全功。5日,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商震奉蒋介石电令亲赴赵口督促施工,并增派一个团协助,至晚间方掘开一缺口,终因口狭堤高沙土再次坍塌而失败。6日,继续组织挖掘,迄未将已坍陷之口掘开。这时,刘和鼎军长令部队在第一次决口以东50米处,再开第二处决口,同时派工兵营在附近堤岸挖一直径为2米的坑道。7日下午,第二道决口及坑道先后完工。放水后不久,即因沙土坍塌堵塞终归失败。其时,日军已经占领开封,逼近中牟县白沙镇,形势十分危急。驻守在郑州以北京水镇的新编第八师师长蒋在珍遂向商震提议,立即在花园口掘堤。此建议报告蒋介石得到同意后,连夜执行。与此同时,赵口掘堤仍在紧张地实施。
        蒋在珍认为,赵口掘堤进展缓慢的原因是:一、黄河为季候河,夏季洪水暴涨,有自行决口之虞。春冬水落,水流量小。故兵工掘堤也因水面过低而出漕困难;二、黄河主堤高宽不等,赵口堤防顶点,高出水面十余米,土质为流沙积成。河堤内斜面接近水际部分,多为砖石砌成,非常坚固;三、炸药对沙质土壤,效力甚微,土壤爆飞上空后,仍归于原地,而掘堤之工作,必须将大部分土壤移往远方;四、赵口掘堤之宽度,在堤面只有十米,待掘至水面不过一米左右,一经放水冲刷,即行坍陷阻塞。同时挖掘越深,搬运积土越不方便,虽有一团之众也不能同时工作。为避免重蹈赵口掘堤之覆辙,蒋在珍与第一战区派驻堤岸督工之魏汝霖并黄河水利委员会技术人员相商,将花园口掘堤宽度增加至50米,使决口斜面更加平缓,还配以炸药等施工。这样做既可以扩大工作面,适宜多人同时挖掘,又避免了决口过狭造成的坍陷。
        6月7日夜,新八师在花园口关帝庙以西实行决口。当地被拉去充当苦力的民众,听说要掘堤放水纷纷向驻军据理质问,并消极怠工以示抗议。指挥掘堤的新八师军官恼羞成怒,当场下令打死打伤数十名民工。为防止事态扩大,蒋在珍令一个团执行警戒,并谎称日军已经临近,强行将花园口一带的群众赶到十里以外。然后,选出800名强壮的士兵,编为五队, 日夜轮流掘堤。为加快进度,一面征调农民水缸数十口,装上炸药进行基准爆破,一面派工兵在大堤斜坡进行辅助爆破。至9日晨8时许,大堤掘开见水。蒋在珍急向上峰告捷,并建议从郑州运两门平射炮打宽缺口。炮运来后,在一名连长指挥下,一连向缺口处发射了六七十发炮弹,将缺口打宽了两丈左右。霎时河水汹涌而下,造成堤岸自行崩塌,第二天又遇大雨,河水暴涨直向东南冲去。泛滥的洪水水头高约丈余、深三四尺、宽四五华里,后与赵口掘堤之水在中牟汇合,沿贾鲁河南泻,形成宽约二十里的急流。14日,洪水抵达尉氏,16日至鄢陵、扶沟,18日至西华、太康、淮阳,20日抵达周家口。尔后由周家口流入沙河向太和、阜阳而去,流进淮河,东入洪泽湖,再经界首汇入运河,沿运河南下进长江,流入东海。
        花园口掘堤,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阻止日军西进和南下的战略目的,给侵华日军造成了威胁。由于黄水横流,淹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商水一带并向下直泻,在军事上形成了广阔的大片地障,日军在这一带的追击行动立即停止。第14师团一个混成联队、炮兵一个大队、骑兵一个中队,坦克十余辆被洪水困于中牟。除一部向东南退去外,约一千五百人退入城内,用沙包堵塞城门。尉氏、朱曲镇、朱仙镇、南北曹附近第十六师团一部约三千余人亦因洪水受阻,退至尉氏附近会合,然后征集门板和其他渡河工具,准备东逃。由于洪水泛滥, 日军中止向郑州进攻的计划,沿铁路东撤万余人。其中一支日军骑兵突击队冒险深入新郑附近,被洪水截断后路,遭到中国军队围歼,掳获战马四百余骑、大炮四门及其他战利品。第二十师张测民部乘机反攻尉氏等地,毙敌亦多。为解救陷于洪水中的部队, 日军组织了一个工兵联队,六个工兵中队,调派了大批舟艇,同时空投食物及救生设备、卫生材料等达61.5吨。位于泛滥区中心的日军,其来不及撤走的车辆、火炮和战车均沉于水底,不少人员和马匹被水冲走,部分日军在树梢、高岗上晾晒衣物等待救援,有些则在飘浮的草屋顶上随水南流。中国军队乘机向日军反攻,22日第三十四师收复中牟,26日第二十师和第二十二师克复尉氏,毙敌甚众。
        更重要的是,花园口掘堤破坏了日军两面夹击武汉,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 日军占领徐州,沟通了南北战场,本来可以南北两地齐头并进,拿下陇海线使南北西三个战场联成一片,然后攻取西北和西南。由于黄水泛滥,基本使南北战场处于隔绝状态,迫使日军改变从北面和东面、南面围攻武汉的计划,改以由华中派遣军绕道合肥、安庆、沿长沙一线主攻武汉,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日军的攻势。
        花园口掘堤,给饱受战乱之灾的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黄河在历史上曾有26次改道的记载,每一次都给黄泛区的人民造成巨大的痛苦和说不尽的苦难。黄河最后一次改道也即花园口掘堤使豫皖苏三省44个县市1250万人惨遭巨灾,“河南21个县市900万亩耕地被淹,江苏耕地陆沉1100余万亩,倾家荡产者480余万人”①总计受灾人民不少于6000万。据当时的报纸记载:“黄河决口共有两处,一在郑州以北24里的花园口溃决150公尺,水深3丈;一在中牟以北32里的赵口溃决300公尺,水深丈余。两决口相隔40里,中间杨橘一带,并没有水。花园口的决流,南经京水镇入贾鲁水支流至白沙镇,与赵口决流汇合,入贾鲁河向东南泛滥……赵口掘堤经过这些时日的冲决,遂决得更宽,比花园口宽一倍。水分五路横流:西方第一流至杨橘以南,就已涸竭;第二流经前流集,直奔白沙会合洪流;中流至中牟县之西,入贾鲁河;第四流至中牟县东,泛没朱仙镇,亦入贾鲁河;极东一流,淹及开封而南下通许。在河南省境泛滥所及,计有12县,郑县、中牟、开封、通许、太康、淮阳、鹿邑、尉氏、鄢陵、扶沟、西华、沈邱……黄水在秋汛高起的时候,大汛期届,水势将更加猛烈,在良好的情形下来说,会夺淮出运入江,灾情与损失比较轻,在不良好的情形来说,则豫东、皖北、苏北以至长江下游,都有涉及之可能。”②自1938年6月至1947年2月黄河回归故道,共八年又八个月,黄泛区年年受灾,饿殍遍野,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
        花园口掘堤是当时军事重压下一种被迫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也发挥了迟滞日军进攻的作用。事后,国民政府军委会为表彰有功人员,曾给新八师师长蒋在珍记功一次,并发给曾调配炮兵炸堤的薛岳3000元奖金。但是,蒋介石和国民党当局在掘堤前不组织民众疏散,掘堤时又不对民众提供任何保护,以致造成严重灾难的做法,完全是置广大人民的生死于不顾。这种草营人命的行为,确实难辞其咎,也是正义的社会舆论所不能认同的。
        花园口掘堤造成洪灾以后,国民政府对此无法作出公开的解释,无奈之中只能对外宣传是日军飞机炸开了大堤。6月12日,国民党中央社在郑州发表电讯,谎称“敌机三十余架,12日晨飞黄河南岸赵口一带,大肆轰炸,其投弹数十枚,炸毁村庄数座,死伤难民无数,更在黄河决口处,扩大轰炸,致水势猛涨,无法挽救”。这一消息立即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各国记者纷纷要求赴花园口进行实地采访。国民政府深怕暴露真相,特令新八师伪造了一个轰炸现场,并从郑州专员公署调来2000名民工、大批高粱秸和一些木船。外国记者参观的当日,新八师官兵和民工煞有介事地做了表演:有的将装满石块的船又推又拉沉入缺口,有的把高粱秸、稻草等包上石头填下水去。由于准备仓猝,现场秩序混乱,有人还受了伤。即使如此,很多记者仍识破了国民党政府玩弄的花招。他们认为,日军飞机就是将所携炸弹均投在某一点上,也很难将坚固的黄河大堤完全炸垮。法国《共和报》发表时评,将花园口掘堤与路易十四侵占荷兰时荷兰自己掘毁堤坝的事件相提并论,指出“中国已准备放出大龙两条即黄河与长江,以制日军的死命。纵使以中国人十人之命,换取日本人一个性命,亦未始非计。”可见,有些西方记者已经识破了国民党政府在花园口掘堤事件中假戏真做的秘密。
        事实上,花园堤决口只起了暂时缓解紧张局势的作用,并未“制日军的死命”。不久,日军重新调整部署,改变作战计划,再度西犯,郑州、武汉相继沦陷。蒋介石“以水代兵”的军事战略最终未能达到彻底阻敌的目的。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