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王铎 五百年来无此君
如果说王铎曾仕官明清两朝,其人品可争议的话,他的书品却是无可挑剔的。他书品的高洁表现在他不流于俗,不趋于势,而是执着地追求自己的书法艺术的目标。在董派书风占统治地位,书学进入万马齐喑的时期,他喊出了 “书不宗晋,终入野道”这一振聋发聩的口号。
王铎年青时受到明末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很早就表现出惊世骇俗的审美意识。在明末众多的大书家中,他最具个性,独树一帜。用王铎自己的话说,他的书法是“独宗羲献”。他认为创新应立足于继承古法,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读古帖》中关于他的记载有:“雨夜雪窗,我俩人扪虱谈古,一乐也。……不深学,不久从事,多嗜今。今易古难,今浅古深,今平古奇,今晓易古难喻,皆不学之故也。”
王铎一生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还在年轻时,他就精研当时几乎成为绝学的六书古文字学,钟鼎款识、秦汉碑帖以及释典文字。当时秘阁所藏法帖繁多,编次颇为混乱,但从中任举一字,王铎都能追源溯流,举出该字之意以及诸帖之异同,可见他在文字方面功力深厚。在书技方面,王铎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主张书法理应学古,不得妄为。学古方能创新。为此,他自定写字功课为一天临帖,一天创作,相互交错,雷打不动,即便在晚年亦如此。故下笔有神,变化莫测,人称 “神笔王铎”。
王铎书法初宗二王,后专攻颜真卿而深得 《争座》、《祭侄》之精髓。后又学米芾,得其法,苍老劲健,全以力胜。又从李北海处取势,所摹碑帖不计其数。他起步高,兼容晋、唐、宋各家之法,然后自出胸臆,打破当时书坛那种由婉约渐至媚俗的格局,振兴书学,力克时弊。他的书法有古人的功力,又有求新的卓识。时人有评:“觉斯为袁石墨写大楷一卷,法兼篆隶,笔笔可喜。明季工书者,推董文敏。文敏之风神潇洒,一时固有及者。若据此卷之险劲沉着,有锥法印泥之妙,文敏当逊一筹。”(转引自 《中国书法史论》)这里,王铎的字被评价为比董字还高一筹。时人模仿董字,以为风范,但终究以庸为工,始不能及。而王铎学理于古,创新于己,反而取得巨大成就。
王铎主要遗帖有《拟山园帖》、《龟龙馆帖》和《弘月馆帖》。王铎的书法风格大致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结体险峻。王铎的书法艺术品往往偏旁易位,从而造成险峻挺拔之势。左右结体的字,他写得左右或高或低,或正或斜,有一种奇险的感觉。有时又以黑白易位来渲染气氛。整个作品体势遒劲,笔力险峻,纵横取势,变化惊人。
二是雄健沉着。一般说来,字的体势险峻容易失之于放纵。而王铎的书法却能收能敛,给人的雄健沉着之感。孙过庭《书谱》有语: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对此,王铎是心领神会的。傅山从学王铎书法中揣摩到王铎书法其实也经历了 “纵、敛”的发展过程而最终达到雄健沉着的。他说:“王铎四十年前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成大家。”这就是说,王铎的书法到了后来纵敛合度,不野不拘,达到了纵心所欲而又不逾规矩的自由境界。
《临柳公权帖》是王铎的佳作之一。从这幅书法作品可以看出,王铎的行草少有游丝连绵之处,点画分明。即使连绵之外,勾环盘纡中仍见豪放,点画狼藉中见凝重,绝无浮夸之习。线条走向呈多种姿态,如百花婀娜摇曳,但终不失其所;飞白与浓重交错有致,给人以美的感受。
要做到线条的错落有致并非易事。这要求书家于法度中求新意,于错综中求奇趣,于变易中求联络。对于初学书者,即使字形偏侧、倾斜、过高、过扁的字,都得强调守位中线,以达到均衡、连贯、阵势严整之美。这于楷、隶、篆均是如此。行草运笔疾速,加上作者有意识地变换章法,以达到活泼流畅之气势,于是“守中”之法就打破了。
纵而能敛,化险为夷,于平淡中显出雄健沉着,这一点表现出王铎在章法和技巧上超出前人的胆略和神通。
三是节奏明快。节奏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它是审美的主要因素之一。书画的节奏表现为点画、结体和章法中的长短、轻重、缓急等。王铎的草书节奏明快,连断自如。通常是三笔一停,三笔一断,连中有断,断中有连。但这并不是简单机械性的重复,点画中仍有粗细快慢、枯实浓淡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整个作品以波浪式的节奏而推进,其轻重缓急的节奏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
王铎《草书杜诗卷》就颇具节奏感。全诗行笔由枯及润然后又由润渐枯,不同行列的微妙差异可以体现一种色调。这种周而复始、显隐起伏的笔墨,是一种节奏的艺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二行用墨枯淡,从中我们感到的不是雨露滋润抑或春风得意,倒是领悟或感觉到一种凄凉和沉重。从字的组合上,我们既可感觉到诗的平仄律,又能感到音乐抑扬顿挫的节奏。“昔闻”两字结在一块,“洞庭水”三字又形成一个组合,它们相当于诗歌中的“平仄平平仄”,又相当于音乐中一个乐段的两小拍。“洞庭水”三字用笔飞疾,一气呵成,不留雕凿痕迹。后面两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着意用墨,线路流畅,节奏似乎加快了。“吴”和 “楚”两字连成实体,后面 “东南坼”三字又紧密相连。“南”和 “坼”两字几乎合二为一了。浓墨的使用让这两行书法沉重苦涩,诗人痛苦悲愤之情似乎跃然纸上。而且,前后两行对比,便显出层次分明,好像表达诗人情感的激发。最后两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仍用浓墨向枯墨过渡,奏出了缓慢清怨的节奏,让人感到余音袅袅,意味深长。
《临柳公权帖》和 《草书杜诗卷》相比,其节奏就显得要缓和舒畅些。有些字连中有断,断中有连。如 “问及”二字,上字的最后一笔与下字的第一笔连成实笔。这种运笔结字上下通贯、轻巧,富有抑扬顿挫的乐感。
王铎年青时受到明末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很早就表现出惊世骇俗的审美意识。在明末众多的大书家中,他最具个性,独树一帜。用王铎自己的话说,他的书法是“独宗羲献”。他认为创新应立足于继承古法,否则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读古帖》中关于他的记载有:“雨夜雪窗,我俩人扪虱谈古,一乐也。……不深学,不久从事,多嗜今。今易古难,今浅古深,今平古奇,今晓易古难喻,皆不学之故也。”
王铎一生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还在年轻时,他就精研当时几乎成为绝学的六书古文字学,钟鼎款识、秦汉碑帖以及释典文字。当时秘阁所藏法帖繁多,编次颇为混乱,但从中任举一字,王铎都能追源溯流,举出该字之意以及诸帖之异同,可见他在文字方面功力深厚。在书技方面,王铎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主张书法理应学古,不得妄为。学古方能创新。为此,他自定写字功课为一天临帖,一天创作,相互交错,雷打不动,即便在晚年亦如此。故下笔有神,变化莫测,人称 “神笔王铎”。
王铎草书
王铎书法初宗二王,后专攻颜真卿而深得 《争座》、《祭侄》之精髓。后又学米芾,得其法,苍老劲健,全以力胜。又从李北海处取势,所摹碑帖不计其数。他起步高,兼容晋、唐、宋各家之法,然后自出胸臆,打破当时书坛那种由婉约渐至媚俗的格局,振兴书学,力克时弊。他的书法有古人的功力,又有求新的卓识。时人有评:“觉斯为袁石墨写大楷一卷,法兼篆隶,笔笔可喜。明季工书者,推董文敏。文敏之风神潇洒,一时固有及者。若据此卷之险劲沉着,有锥法印泥之妙,文敏当逊一筹。”(转引自 《中国书法史论》)这里,王铎的字被评价为比董字还高一筹。时人模仿董字,以为风范,但终究以庸为工,始不能及。而王铎学理于古,创新于己,反而取得巨大成就。
王铎主要遗帖有《拟山园帖》、《龟龙馆帖》和《弘月馆帖》。王铎的书法风格大致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结体险峻。王铎的书法艺术品往往偏旁易位,从而造成险峻挺拔之势。左右结体的字,他写得左右或高或低,或正或斜,有一种奇险的感觉。有时又以黑白易位来渲染气氛。整个作品体势遒劲,笔力险峻,纵横取势,变化惊人。
二是雄健沉着。一般说来,字的体势险峻容易失之于放纵。而王铎的书法却能收能敛,给人的雄健沉着之感。孙过庭《书谱》有语: “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对此,王铎是心领神会的。傅山从学王铎书法中揣摩到王铎书法其实也经历了 “纵、敛”的发展过程而最终达到雄健沉着的。他说:“王铎四十年前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成大家。”这就是说,王铎的书法到了后来纵敛合度,不野不拘,达到了纵心所欲而又不逾规矩的自由境界。
《临柳公权帖》是王铎的佳作之一。从这幅书法作品可以看出,王铎的行草少有游丝连绵之处,点画分明。即使连绵之外,勾环盘纡中仍见豪放,点画狼藉中见凝重,绝无浮夸之习。线条走向呈多种姿态,如百花婀娜摇曳,但终不失其所;飞白与浓重交错有致,给人以美的感受。
要做到线条的错落有致并非易事。这要求书家于法度中求新意,于错综中求奇趣,于变易中求联络。对于初学书者,即使字形偏侧、倾斜、过高、过扁的字,都得强调守位中线,以达到均衡、连贯、阵势严整之美。这于楷、隶、篆均是如此。行草运笔疾速,加上作者有意识地变换章法,以达到活泼流畅之气势,于是“守中”之法就打破了。
纵而能敛,化险为夷,于平淡中显出雄健沉着,这一点表现出王铎在章法和技巧上超出前人的胆略和神通。
三是节奏明快。节奏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它是审美的主要因素之一。书画的节奏表现为点画、结体和章法中的长短、轻重、缓急等。王铎的草书节奏明快,连断自如。通常是三笔一停,三笔一断,连中有断,断中有连。但这并不是简单机械性的重复,点画中仍有粗细快慢、枯实浓淡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整个作品以波浪式的节奏而推进,其轻重缓急的节奏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
王铎《草书杜诗卷》就颇具节奏感。全诗行笔由枯及润然后又由润渐枯,不同行列的微妙差异可以体现一种色调。这种周而复始、显隐起伏的笔墨,是一种节奏的艺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二行用墨枯淡,从中我们感到的不是雨露滋润抑或春风得意,倒是领悟或感觉到一种凄凉和沉重。从字的组合上,我们既可感觉到诗的平仄律,又能感到音乐抑扬顿挫的节奏。“昔闻”两字结在一块,“洞庭水”三字又形成一个组合,它们相当于诗歌中的“平仄平平仄”,又相当于音乐中一个乐段的两小拍。“洞庭水”三字用笔飞疾,一气呵成,不留雕凿痕迹。后面两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着意用墨,线路流畅,节奏似乎加快了。“吴”和 “楚”两字连成实体,后面 “东南坼”三字又紧密相连。“南”和 “坼”两字几乎合二为一了。浓墨的使用让这两行书法沉重苦涩,诗人痛苦悲愤之情似乎跃然纸上。而且,前后两行对比,便显出层次分明,好像表达诗人情感的激发。最后两行“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仍用浓墨向枯墨过渡,奏出了缓慢清怨的节奏,让人感到余音袅袅,意味深长。
王铎 《杜甫诗卷》
《临柳公权帖》和 《草书杜诗卷》相比,其节奏就显得要缓和舒畅些。有些字连中有断,断中有连。如 “问及”二字,上字的最后一笔与下字的第一笔连成实笔。这种运笔结字上下通贯、轻巧,富有抑扬顿挫的乐感。
今日更新
-
隶体的历史进程
[2019-05-26]
-
隶书的文化个性
[2019-05-26]
-
隶书的起源及其文化背景
[2019-05-26]
-
小篆的基本特征及其风格流变
[2019-05-26]
-
篆书和秦文化
[2019-05-2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