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玉石朱墨书
春秋时期晋国的盟书,是当时最著名的玉石书。1965年12月在山西省侯马市原晋国都城新田遗址中,发现了约五千件朱墨书玉、石片,片形有圆形、方形、矩形、圭形等,大小不定,字数少则十余字,多则二百多字,可读的近七百片,内容大多是盟誓词,少数有诅咒、卜巫文等,在学界被统称为《侯马盟书》。多数学者认为,这批盟书的主盟人是晋国六卿之一赵鞅(赵简子),盟书时间大约在前497至前489年之间,属春秋晚期。盟书字体跟战国文字很接近,但书体与同时期的金文却有所不同,更多地保留了手书的痕迹,反而远接甲骨文上的双刀书契。点画有流动感;落笔重而收笔轻,侧锋入笔带扁方形;收笔出锋虽尖而不偏,略似钉头鼠尾;圆转处运笔自如,圆势饱满;章法依形而布,长短参差,疏密错落。从运笔、结体之势来看,《侯马盟书》写得严谨而爽利,点画之间一无生硬的阻隔感,隐带一种笔断意连的行气,显然出自一位相当老练的书家之手。《侯马盟书》显示了大篆书迹的本来面目,使我们可从中验证金文体格中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表现了提按运笔、用锋的强弱变化和书写速度变化,从而使点画更具有鲜明的节奏感。
1979年在河南温县又发现了大量玉石盟书墨迹,被称为《温县盟书》,时代跟《侯马盟书》相近,也为晋国之物。其书迹较宽博,点画草率,有明显的连笔动作和痕迹,一无严谨端庄之态,可说是典型的草篆。此盟书从急速的运笔动作来看,似乎于匆忙间草就,难与“盟约”的礼仪文化场境相吻合。
1979年在河南温县又发现了大量玉石盟书墨迹,被称为《温县盟书》,时代跟《侯马盟书》相近,也为晋国之物。其书迹较宽博,点画草率,有明显的连笔动作和痕迹,一无严谨端庄之态,可说是典型的草篆。此盟书从急速的运笔动作来看,似乎于匆忙间草就,难与“盟约”的礼仪文化场境相吻合。
今日更新
-
隶体的历史进程
[2019-05-26]
-
隶书的文化个性
[2019-05-26]
-
隶书的起源及其文化背景
[2019-05-26]
-
小篆的基本特征及其风格流变
[2019-05-26]
-
篆书和秦文化
[2019-05-2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