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阵图》 的思想渊源

2023-11-17 可可诗词网-书法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笔阵图》是否是卫夫人的作品,历来有争议,暂且不论,先观其思想渊源。“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是此文关键语,笔力之说以此语最为明确。其源出蔡邕 《九势》“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风力,肌肤之丽”。卫恒 《四体书势》在 《字势》 中也有“引笔奋力” 一语。
        “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在钟繇论用笔语中亦见之。钟繇盗开韦诞之墓,得蔡邕笔法诀,“故知多力丰筋者圣”云云(宋陈思《书苑菁华·第一卷·秦汉魏四朝用笔法》),由此可见,卫夫人此语似乎也源于蔡邕。
        “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卫夫人几乎是用转换的语言词汇在申述蔡邕《笔论》的“任情恣性,然后书之”,“随意所适”,“则无不善矣”。蔡邕强调笔前的“情”、“性”、“意”要 “任恣”“所适”,才能 “无不善”。卫夫人以一语概括,“意后笔前者败”,“意前笔后者胜”。其正反论述,比蔡邕“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要明快得多。“意后笔前者败”比 “若迫于事”“不能佳也”,也更有深意。
        卫夫人 “每为一字,各象其形”一语,也源出蔡邕《笔论》“为书之体,须入其形”。
        在论述方法上,卫夫人以七种点画作势象分析,取名为“笔阵”,仍是突出七种点画的势,而不是所用语言中的比喻象。例如说“点”,她讲:“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这是一种运笔速度、力度的比喻,绝不是说“点”要象“高峰”、“石”,更不能理解为写“点”要遥空往纸上掷笔。所以,要紧紧围绕“阵”字去理解。“阵”就是 “势”,是“势”的空间形式。蔡邕在《九势》中只讲笔的运作,不涉一点具象之物,抽象的意味浓。卫夫人用形象语言来启发引导,由 “阵”入 “势”,以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一语点明 “阵”的动势,“出入斩斫”是把握那些形象语言的关键。所以,卫夫人论述的方法和论述的落点,都源于蔡邕 《九势》。
        把蔡邕书论、卫恒《四体书势》、钟繇笔论和卫夫人《笔阵图》放在一起,作文本比较分析,再比较分析王羲之的书论文本,互相暗通的消息可一一察知。这种书法美学思想的递传关系,跟他们之间笔法授受关系的世传之说,似乎是可以对应起来思考的。如此思考,也许有助于澄清这些书论的真伪问题。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