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心理的多维透视

2025-01-07 可可诗词网-书法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书法是书写活动 (handwriting) 的一种,心理学对于一般书写活动的研究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其所累积的成果与研究技术,部分亦可适用于书法的研究。在研究的课题方面,凡与书写行为有直接关联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都可以是书法研究的范围。其领域遍及发展心理学(学习书法的心理生理发展基础),知觉心理学(对书法刺激字的传收和处理),学习心理学(影响书法学习的学习心理因素),写书法所牵涉的记忆、思维与认知历程,心理生理学(psychophysiolohy)(探讨书法这种心理活动对生理机能所可能引发的反应和变化),神经心理学(以神经生理学的观点与方法作为探讨书写心理的基础),个性心理学(personality) (以科学方法验证书法是否反映个性),肌动论 (探讨书法动作的心生理效应)、功效学(ergonomics) (写书法时人、工具与环境的配合)等。
        发展心理学。中国书法之异于一般书写活动者,主要在于其所使用的工具为软性的毛笔,而所写的中文字之笔划、字义等变化也不同于一般拼音文字。因此,当以心理学各领域的知识及研究方法来研究书法时,与对一般书写的研究也会有所不同。以发展心理学而言,与书法相关的研究课题可以有:儿童在什么时候最适宜书法练习、各种书体的难易程度如何与儿童的年龄互相配合、大中小楷的练习次序及适宜年龄等等。早期中国人对学童书写毛笔字的心理学研究,也已有一些初步的成果。例如龚启昌比较摹写与临写的书写品质及书写速度,结果大致说明品质以临书较佳,速度以描写较快,但二者的差异并不明显。另外也有研究探讨 “说明笔顺”及 “不说明笔顺”在书法练习上的差异,结果指出说明汉字笔顺对儿童初习书法大有助益。艾伟(1947)研究学童练习书法时字形的难易程度与书写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横直斜线的笔划较易,而长纵曲线的笔划较难。这些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对西方一般书写研究有所启发,另一方面也有待更进步的研究方法来加以验证。
        知觉心理学。以知觉心理学而言,国外研究说明儿童书写困难的原因包括:(1)视知觉功能失调;(2)字的视觉影像无法与动作反应配合;以及(3)书者对字的空间变化的视知觉处理缺乏相应的能力等,可见视知觉在书写行为上的重要性。在书法研究的领域里,也可以探讨视知觉的种种相关现象,其研究题材包括:黑底白字或白底黑字的碑帖形式何种较易引起书者的注意和兴趣?学书者较易掌握何种书体?以及汉字横直排列的争议等。中国人在此方面亦有少许研究成果,如研究发现在书写同样文字时,楷书比篆、隶两种书体更难掌握;研究发现汉字横排对阅读的效果优于直排。但这些研究皆尚属探索阶段,有待深入探讨以求得更可靠的结论。
        学习心理学。从心理学的学习论观点来探讨书法,也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研究题目。例如初学汉字的人是否可以先熟练个别组成笔划,然后才练整体字呢(依学习原则是应由浅入深、自简步繁)?各种书体的学习次序应如何安排才符合学习原理?大中小楷的学习次序又应如何安排?这此问题都涉及心理学中常提到的学习转移(transfer of learning) 的概念,而学者们对此所做的几项有关书法学习的研究则颇值得一提,沈灌群与曹仞千用实验法探讨书法练习的时间分配 (distribution of prac-tice)对练习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分配练习(distributedpractice)远胜于集中练习(massed practice)。亦即写字次数多而每次时间短效果较佳,这符合分配学习的法则。比较儿童书写大、中、小三种字的练习效果的研究,也涉及学习转移的原理,结果初步印证儿童习字由中楷学习转移到大楷及小楷的现象。还有学者研究发现汉字的辨认(recognition)受笔划多寡的影响,但不受字形组合的影响。
        记忆、思考与认知历程。书写行为涉及记忆、思考与认知历程,书写时书者的记忆和认知(思维、组织)活动彼此有密切关联。记忆包括对字以及字的各种特征(笔划数目、大小、长短、组合、字形、笔顺等)的视知觉记忆,也包括过去书写同一字时所建立有关书写动作、肌肉活动、动作的顺序与协调等方面的肌动记忆(motor memo-ry)。都认为动作的本身必定包含有一种认知过程,亦即将肌肉活动的次序及细节变成动作计划,这种认知活动要靠视知觉和肌动记忆来处理完成。记忆与认知在书写行为中的作用历程,已成为近年来研究书写行为者的热门研讨主题之一。而对中国书法行为的此类探讨,虽有古代习书心法的抽象理论,却缺乏现代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实证研究。
        心理生理学。使用心生理学领域的原理和方法来探讨写字行为的研究,六十年代已经开始;而对中国书法之心生理反应的类似研究,则自八十年代开始。从心理生理学的观点来探讨书写行为与书者的生理反应现象,重点之一应是书者在写字时注意(attention)与注意所能引发的生理反应。研究已证实书写时必然会出现某些相关的心理生理反应,包括:脑电波反应增快、心脏跳动减慢、呼吸频率减慢等。对中文书写而言,更由于中文字的复杂程度高,且所使用的毛笔具有柔软的特性,因此书者常有高度集中注意的现象; 此时书者的心理生理反应类别和特征如何,则要视书者的精神状态、书写方式、及字迹字体的视知觉特征等因素而定。当书法研究者使用以生理反应为基础的测量指标,如呼吸、心跳、血压及脑电波等时,其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为心理生理学提供新的资料与探索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以检验有关书法的古文献理论。
        神经心理学。神经心理学(neuropsycholgy)是心理学发展中最新的一支,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人之心理活动的脑神经基础,而主要研究课题则包括大脑结构中各部分功能与各种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如大脑两半球的分工,脑损伤对失读 (dyslexia)、失语 (aphasia) 和失写(agraphia)的影响等。由于中文字之特性与西方文字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心理学家所谈论的各种心理历程,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特别是在书写行为方面,若采用神经心理的观点作为探讨书写心理的基础,必然会有许多可观的研究成果。笔者曾分析写书法时大脑两半球的脑电波变化情形,结果发现写书法时右脑的脑电波活动系数(activation coefficient)普遍高于左脑,此结果不同于一般神经心理的文献记载(认为左脑掌管与语言认知有关的活动),可能与汉字的字形特征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仍极有限,有待更多实验作进一步的探讨。
        个性心理学。心理学所谈及的个性(personality),涉及人的各种内外属性的组合。个性之表现于书写,可以由笔压、书写时间、肌肉紧张变化以及其他生理指标来加以测量。写成后的书迹分析和比较,主要是靠视觉的判断,但也可以用较科学的计量分析方法,如测量笔划之粗细、长短、转折的角度、字距、字行、字幅等多种客观的指标。然将书迹与书者的个性间建立直接的关系,目前仍是心理学中有待努力的一个课题。杨国枢、林碧峰曾研究钢笔字迹与个性的关系,并用心理测验衡量被试者的个性特质,结果显示个性特质与“字体大小”、“潦草程度”、“字的进境”三种字迹因素有密切关联。另外也有研究者研究硬笔写字时笔压与书者个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外向型者书写时笔压较轻,而内向型者书写时笔压较重。最近的一项研究亦探讨笔压与个性间的关系,结果亦证实笔压可作为反映个性的有效指标。由此可见,利用笔压来客观探讨书者的个性特征是值得鼓励的研究方向。但若想研究写中文书法的笔压变化,则尚有未能克服的技术性困难,因为以目前笔压仪器的精确度及敏感度而言,还不能成功地测量毛笔笔尖的笔压,目前只可以考虑采用手指对笔管的指压和手臂肌肉的电位反应(EMG)两种指标来取代。
        肌动论。与书法直接相关的另一心理学领域,是近年来渐受重视的肌动论(motor control theory),它主要是探讨脑神经中枢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或图形),究竟透过何种程序才转换成使肌肉运动的动作命令? 目前此领域中有两派理论,一是Henry和Rogers所提出的写字时的“肌动编序”(motor programme),认为书者预先将行动的物理因素,诸如动力 (force)、速率(velocity)、动作时间 (duration)以及运动时的肌肉序列 (sequencing ofmuscles)等事先编排好,因此每个字之写字动作的物理因素(字的时间与空间幅度),就成为研究书写行动的最基本单位。另一种理论是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探讨动作的发生过程。认为控制性动作,包括写字,是经由一种内心的行动计划(actionplan)或图略(schemata)指导。其着眼点在于动作的时空整体和认知的基本组合作用,因此写字时的速度和幅度并不因为字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这两种不同的理论,或可从书法研究中得到进一步的澄清。例如笔者的一项初步比较中英文书写的实验,显示中文书写时的笔压和肌电反应都高过英文书写; 同一项研究中也发现写各种不同书体时,由于其结构和形态上的差异,所要求的肌肉活动量也各有不同。此类中英文书写的比较性研究,往往可对书写的理论与应用提出重要的对比和检定,是一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向。
        功效学。功效学(ergonomics)也称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它探讨如何使人、工具、环境配合得最好,而达到最佳的工作效率。书写行为是最简单的一种人与工具协合的控制体系(control system),从功效学的观点来研究书法,就是要了解如何配合书者、书写工具及操作环境等条件,以求达到有效书写的目的。高尚仁等人曾研究不同钢笔笔尖对书写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笔尖设计不同对运笔时间有直接的影响。此外,各种书写工具(钢笔、圆珠笔、绒头笔、铅笔)对运笔时间和笔压也有不同的效果。总之,学者对书写的功效学研究尚在起步,但其基本的观点及重要的研究方针已定。而如何将中国古代学者对书法已有的现代功效学思想,作进一步的验证,则是一个有待努力的方向。
        书写研究的其他心理学层面。书写研究除了前所提及的主要心理学层面外,情绪(emotion)与写字的关系也是重要而有趣的研究题材。由于书写是表现性 (ex-pressive)的动作,因此也会直接受书者情绪变化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发挥。
        此外,书写亦可涉及心理病理(psychopathology)、心理诊断(diagnosis)及心理治疗(treatment)等方面,惟过去的有关研究较少。心理病理讨论心理失常者的症状成因和过程;心理诊断及治疗,则是对病人的心理测验与测量,以及治疗的方法与康复的层次。国外的临床观察及实验发现,可以从笔迹探测患者心理症状的类别,或将书写当作与绘画相同的一种艺术治疗手段 (art therapy),但都仍属探索阶段。如Chedru和Geschwind对严重心理混乱 (confusional state) 患者所做的书写行为实验,发现患者写字时的肌动控制、空间按排以及语法层次都异于常人。高尚仁则发现游离症(athetoid)及痉挛症(spas-tics)患者写字时的用力程度与正常人都有差别,而且笔压在字中的分布形态也彼此不同。这三项研究对于建立书迹与书者心理及生理之间的关系,具有启发性的意义。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