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哪堪无乐声:风俗活动中的音乐
江西的风俗习性除畲、瑶二族外,大体差不多,与音乐有关的习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产劳动方面。人们在撑船、放排、伐木、榨油、舂米、车水、搬运、建筑、捕鱼等生产过程中,都喜欢打号子以统一节奏,协调动作,加油助兴。如武宁一带时兴挖地、锄山、耘禾时唱打鼓歌,亦称锄山鼓。劳动时,几十个人一字排开,由一名鼓匠击鼓领唱,众人一边做一边搭号相和,能助兴鼓劲,消除疲劳。其节奏变换繁杂,旋律粗犷优美,鼓点铿锵动听。演唱“打鼓歌”鼓匠是关键。鼓匠起码要会唱几百支山歌,劳动中谁落后了,鼓匠就会把鼓敲到他的面前。鼓匠的鼓打得紧,一天能多挖两亩地,所以鼓匠一天算两天的工钱,除一日三荤“过私夜”,还得晚上杀一只鸡给鼓匠吃,收工时,东家还要用麻绳穿一串油榨豆腐或肉给鼓匠,带回去给小孩吃。在萍乡,也有“莳秧时击鼓而歌”的习俗。在宜黄,男女上山砍柴均带禾杠,并喜爱用柴刀有节奏地敲打禾杠,伴之以唱,俗称禾杠山歌。其禾杠的敲法为:右手持柴刀,左手持禾杠,按节奏××× ×O,先用刀的上半部在禾杠上击一下,再用刀柄与刀头击两下,然后用刀柄头反击一下,最后用刀反面擦一下禾杠,如此反复。如在路上对歌,禾杠可放在肩上,敲打方法同前,每小节最后一击,还可将刀绕过脖子击一下后上半部禾杠,如果禾杠持在手上,最后一击也可将禾杠放低,抬起右腿击一下禾杠。花样变换甚多,所以又称禾杠舞。
第二,喜庆婚丧方面。江西各地,春节期间,即正月初一到十五,均有灯彩。除龙灯、狮灯、花灯、蚌壳灯、马灯、踩莲船等一些全国较普遍的灯彩外,尚有茶灯。茶灯演变至今,已无采茶情节,仅取茶篮这一道具。篾扎的茶篮以浅色纸为底,上贴红绿剪纸图案,内点蜡烛由八个女孩子表演,每人两盏灯,也有四个茶女一个丑角的表演。在萍乡,还有“牛带茶”的(即牛灯加茶灯)。牛灯流传崇义、萍乡、万载一带农村,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灯由三人表演,一人戴牛头,一人作牛身操牛尾,另一人扮牧童。牛头用竹篾糊纸扎成,牛身用布或毛毯披在身上,牧童头戴斗笠,手持竹鞭,肩挑禾草,边唱边跳。萍乡牛灯分九个部分:(1)赞土地,(2)春锣,(3)打大卦,(4)送阳公,(5)张三打鸟,(6)太公钓鱼,(7)武吉卖柴,(8)四郎读书,(9)三伢几犁田。
送春牛,又称春锣。在南昌、宜春、萍乡、莲花一带,每年立春前,或过新年前夕,报春的人便敲打着春锣鼓,走村串户,挨家报告当年交春日期,并奉送一张木版印的“春牛图”,图上有农事二十四个节气。各地春锣曲调均有不同,大都随当地语气而变化,一般唱些吉利的话,赞人赞物,篇幅不受限制。
靠粤、闽边界地带的乞丐,在讨饭前要集体演唱叫化歌,音调近似说唱。他们在村头席地而坐,先请筷子神,然后逐段唱鲤鱼歌,每唱一段,成井字形地架上一束筷子,待全曲唱完,即四出向村民讨取钱米。回来时,再唱一段卸一束筷子,直至卸完,送走筷子神。
划龙船在靠近江河湖边的地方均有此俗。吉安县有种唱船,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每晚召集同宗族的人在祠堂里对着一幅龙船图用大鼓大锣敲击伴奏,唱词系祈求幸福太平,形式为领唱、齐唱。固江的唱船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农历除夕晚至正月初七晚唱《一年一度庆上元》。第二部分从正月初八晚至十四晚唱《千家万户喜盈门》。第三部分是十五日晚念《如今送钱到洛阳》,十六日早饭后将画送到江边焚烧,以求平安。新建县称贺船或号船,全村同姓男丁在宗祠上贺一种纸糊彩绘的“神船”。由一人击拍,一部分人领唱,叫“上批”(会演唱者),一部分人齐唱,叫“下批”(不会唱的),数百句唱词,分作五个晚上唱完。
九江县的划龙船虽然正式活动只一个下午,但人们从四月廿八日起就开始忙碌,群众称这一天为“翘船日”(即把船装饰一番)。五月初一开始“试划”,群众称这一天为“试船日”。到了五月初五,人们吃完午饭就汇集到预定地点,水上岸上,人山人海。只听得锣鼓齐鸣,歌声四起,人声沸腾。划龙船的唱腔一般分六个部分:(1)拜社,“请百神”唱的。端午节下午,各路船只集拢后,龙舟比赛即将开始,于是人们首先来到社庙前,焚香点烛,鸣放爆竹,祈神灵保佑,尔后高唱赞歌。(2)船开头,是龙舟比赛时唱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如同号子。(3)划龙船,划船健儿争夺“彩红”,此歌显示出龙舟比赛的紧张气氛并有助威作用。(4)拜客,龙舟会时,沿湖各村都在岸边摆好茶果,迎接那些“抢红”健儿,健儿们高声咏唱以表谢意。(5)谢茶,表示对乡亲们盛情款待的感谢心情。(6)船回程,在龙舟会结束,各路船只分手告别时唱的。
江西农村,新娘出嫁时,普遍流行一种哭嫁的习俗。即出嫁的那天清晨,男家的花轿一到女家,便开始吃出嫁酒,新娘则在母亲房中,坐于米桶之上,桶下垫一篾盖。当酒喝到一半时,新娘的祖母、母亲、婶娘和伯母及一些同房的长辈亲邻,都来到新娘周围。新娘唱起《哭嫁歌》,所唱的内容都是祝福、嘱托、希望之词。唱毕,新娘由哥哥抱入轿中,新娘的弟弟和妹妹则扶着花轿送轿出村。除此,尚有“贺郎”。一般是新娘到达男家,当宴席上的菜一上完,厨师就从厨房托一盘花(盘中两个大饼,上插两朵花),边走边唱来到宴席厅,唱完一段,就把花盘放在坐首席上方的新郎的大舅面前,新郎的大舅接着唱。此后,采用点将的办法,花盘放在谁面前,就由谁唱。歌词自编,一人唱众人和,一段唱完,插奏唢呐,气氛热烈。赣东民间在婚礼中还流行“拦门”。当新娘坐着花轿来到男家时,新郎先开好轿门上的锁,两位穿红戴绿的牵娘侍立两旁,拦门先生(当地有学问的人)喝彩后,由牵娘服侍新娘下轿,拦门先生唱“迎娘”,然后撒两把染红了的柏籽,一面撒一面唱撒帐诗。然后,放一阵爆竹,新郎端上一碗糯米饭,饭上有染红了的鸡和肉,送到轿前。这时拦门先生唱一段“请新娘下轿”,牵娘接过饭用筷子挑几粒撒向新娘。拦门先生再唱一段,如新娘故意不下轿,还可再唱,戏耍新娘,直到新娘被新郎接进屋“拜堂”。湖口一带闹新房时亦唱赞歌。领唱人用手托住一个装有米和茶叶的盘子,一边唱一边把米和茶叶向新娘身上撒去,以表示祝福。撒帐完毕,所有参加演唱的人,都排坐在一起,由新娘为每人敬献糖水一杯,以示谢意。
做丧事,江西各地亦有不同的风俗。赣南遂川等县追悼男人亡故,在“绕棺”仪式上要唱丧歌,由道士率领亡故者的子女绕棺走唱《苦辛歌》(又名长年歌)。追悼妇女亡故在“绕棺”仪式上唱《怀胎歌》。萍乡一带死人后,有钱人家请法师做几天几夜道场,无钱人家就请一两个歌师傅晚上对歌,称“打夜歌子”。
第三,宗教信神方面。江西会昌、南康、兴国等地的跳觋,既是信神活动也是一种民间歌舞。跳觋主要用于为体弱多病的男孩驱邪治痛,称藏禁;也可为成年男性治病,称坐夜。其活动分为五步进行:(1)设坛、请神;(2)娱乐活动,在请兵、点兵、发军粮之后表演民间小戏;(3)奏状,在请诸神喝酒之后,向神明奏表章,求其保佑;(4)搭花轿,送病者魂魄过难关,投胎再生,唱《怀胎歌》。猜花,猜师公唱出花谜、字谜、物谜。种花,请出八位长者将纸花种在米盘上;(5)藏禁,先由师公表演武术,并用血酒驱鬼出门。然后,将事先用黄纸剪的病孩人身图,写上生辰八字,和压邪物品一起封藏于小罐中。仪式完毕,吹法号送神。
还有一种“喊佛”,流行于瑞昌一带。最早是由民间道士“祈祷上天,求福降福”的音乐,后来成为重大民间节日如元宵、端午、七月半聚众立坛摆供品、做乡会的演唱。唱者嗓音高亢嘹亮。湘赣边境一带求神拜佛一般都去朝南岳,俗称“烧拜香”。七八月份时,人们三五成群,背着黄布香袋,手端小板凳,插上香火,有的配上两三样吹打乐,走路或乘船,边走边唱,或求长寿,或求婚姻,歌腔有平腔高腔之分。
第一,生产劳动方面。人们在撑船、放排、伐木、榨油、舂米、车水、搬运、建筑、捕鱼等生产过程中,都喜欢打号子以统一节奏,协调动作,加油助兴。如武宁一带时兴挖地、锄山、耘禾时唱打鼓歌,亦称锄山鼓。劳动时,几十个人一字排开,由一名鼓匠击鼓领唱,众人一边做一边搭号相和,能助兴鼓劲,消除疲劳。其节奏变换繁杂,旋律粗犷优美,鼓点铿锵动听。演唱“打鼓歌”鼓匠是关键。鼓匠起码要会唱几百支山歌,劳动中谁落后了,鼓匠就会把鼓敲到他的面前。鼓匠的鼓打得紧,一天能多挖两亩地,所以鼓匠一天算两天的工钱,除一日三荤“过私夜”,还得晚上杀一只鸡给鼓匠吃,收工时,东家还要用麻绳穿一串油榨豆腐或肉给鼓匠,带回去给小孩吃。在萍乡,也有“莳秧时击鼓而歌”的习俗。在宜黄,男女上山砍柴均带禾杠,并喜爱用柴刀有节奏地敲打禾杠,伴之以唱,俗称禾杠山歌。其禾杠的敲法为:右手持柴刀,左手持禾杠,按节奏××× ×O,先用刀的上半部在禾杠上击一下,再用刀柄与刀头击两下,然后用刀柄头反击一下,最后用刀反面擦一下禾杠,如此反复。如在路上对歌,禾杠可放在肩上,敲打方法同前,每小节最后一击,还可将刀绕过脖子击一下后上半部禾杠,如果禾杠持在手上,最后一击也可将禾杠放低,抬起右腿击一下禾杠。花样变换甚多,所以又称禾杠舞。
第二,喜庆婚丧方面。江西各地,春节期间,即正月初一到十五,均有灯彩。除龙灯、狮灯、花灯、蚌壳灯、马灯、踩莲船等一些全国较普遍的灯彩外,尚有茶灯。茶灯演变至今,已无采茶情节,仅取茶篮这一道具。篾扎的茶篮以浅色纸为底,上贴红绿剪纸图案,内点蜡烛由八个女孩子表演,每人两盏灯,也有四个茶女一个丑角的表演。在萍乡,还有“牛带茶”的(即牛灯加茶灯)。牛灯流传崇义、萍乡、万载一带农村,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灯由三人表演,一人戴牛头,一人作牛身操牛尾,另一人扮牧童。牛头用竹篾糊纸扎成,牛身用布或毛毯披在身上,牧童头戴斗笠,手持竹鞭,肩挑禾草,边唱边跳。萍乡牛灯分九个部分:(1)赞土地,(2)春锣,(3)打大卦,(4)送阳公,(5)张三打鸟,(6)太公钓鱼,(7)武吉卖柴,(8)四郎读书,(9)三伢几犁田。
送春牛,又称春锣。在南昌、宜春、萍乡、莲花一带,每年立春前,或过新年前夕,报春的人便敲打着春锣鼓,走村串户,挨家报告当年交春日期,并奉送一张木版印的“春牛图”,图上有农事二十四个节气。各地春锣曲调均有不同,大都随当地语气而变化,一般唱些吉利的话,赞人赞物,篇幅不受限制。
靠粤、闽边界地带的乞丐,在讨饭前要集体演唱叫化歌,音调近似说唱。他们在村头席地而坐,先请筷子神,然后逐段唱鲤鱼歌,每唱一段,成井字形地架上一束筷子,待全曲唱完,即四出向村民讨取钱米。回来时,再唱一段卸一束筷子,直至卸完,送走筷子神。
划龙船在靠近江河湖边的地方均有此俗。吉安县有种唱船,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每晚召集同宗族的人在祠堂里对着一幅龙船图用大鼓大锣敲击伴奏,唱词系祈求幸福太平,形式为领唱、齐唱。固江的唱船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农历除夕晚至正月初七晚唱《一年一度庆上元》。第二部分从正月初八晚至十四晚唱《千家万户喜盈门》。第三部分是十五日晚念《如今送钱到洛阳》,十六日早饭后将画送到江边焚烧,以求平安。新建县称贺船或号船,全村同姓男丁在宗祠上贺一种纸糊彩绘的“神船”。由一人击拍,一部分人领唱,叫“上批”(会演唱者),一部分人齐唱,叫“下批”(不会唱的),数百句唱词,分作五个晚上唱完。
九江县的划龙船虽然正式活动只一个下午,但人们从四月廿八日起就开始忙碌,群众称这一天为“翘船日”(即把船装饰一番)。五月初一开始“试划”,群众称这一天为“试船日”。到了五月初五,人们吃完午饭就汇集到预定地点,水上岸上,人山人海。只听得锣鼓齐鸣,歌声四起,人声沸腾。划龙船的唱腔一般分六个部分:(1)拜社,“请百神”唱的。端午节下午,各路船只集拢后,龙舟比赛即将开始,于是人们首先来到社庙前,焚香点烛,鸣放爆竹,祈神灵保佑,尔后高唱赞歌。(2)船开头,是龙舟比赛时唱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如同号子。(3)划龙船,划船健儿争夺“彩红”,此歌显示出龙舟比赛的紧张气氛并有助威作用。(4)拜客,龙舟会时,沿湖各村都在岸边摆好茶果,迎接那些“抢红”健儿,健儿们高声咏唱以表谢意。(5)谢茶,表示对乡亲们盛情款待的感谢心情。(6)船回程,在龙舟会结束,各路船只分手告别时唱的。
江西农村,新娘出嫁时,普遍流行一种哭嫁的习俗。即出嫁的那天清晨,男家的花轿一到女家,便开始吃出嫁酒,新娘则在母亲房中,坐于米桶之上,桶下垫一篾盖。当酒喝到一半时,新娘的祖母、母亲、婶娘和伯母及一些同房的长辈亲邻,都来到新娘周围。新娘唱起《哭嫁歌》,所唱的内容都是祝福、嘱托、希望之词。唱毕,新娘由哥哥抱入轿中,新娘的弟弟和妹妹则扶着花轿送轿出村。除此,尚有“贺郎”。一般是新娘到达男家,当宴席上的菜一上完,厨师就从厨房托一盘花(盘中两个大饼,上插两朵花),边走边唱来到宴席厅,唱完一段,就把花盘放在坐首席上方的新郎的大舅面前,新郎的大舅接着唱。此后,采用点将的办法,花盘放在谁面前,就由谁唱。歌词自编,一人唱众人和,一段唱完,插奏唢呐,气氛热烈。赣东民间在婚礼中还流行“拦门”。当新娘坐着花轿来到男家时,新郎先开好轿门上的锁,两位穿红戴绿的牵娘侍立两旁,拦门先生(当地有学问的人)喝彩后,由牵娘服侍新娘下轿,拦门先生唱“迎娘”,然后撒两把染红了的柏籽,一面撒一面唱撒帐诗。然后,放一阵爆竹,新郎端上一碗糯米饭,饭上有染红了的鸡和肉,送到轿前。这时拦门先生唱一段“请新娘下轿”,牵娘接过饭用筷子挑几粒撒向新娘。拦门先生再唱一段,如新娘故意不下轿,还可再唱,戏耍新娘,直到新娘被新郎接进屋“拜堂”。湖口一带闹新房时亦唱赞歌。领唱人用手托住一个装有米和茶叶的盘子,一边唱一边把米和茶叶向新娘身上撒去,以表示祝福。撒帐完毕,所有参加演唱的人,都排坐在一起,由新娘为每人敬献糖水一杯,以示谢意。
做丧事,江西各地亦有不同的风俗。赣南遂川等县追悼男人亡故,在“绕棺”仪式上要唱丧歌,由道士率领亡故者的子女绕棺走唱《苦辛歌》(又名长年歌)。追悼妇女亡故在“绕棺”仪式上唱《怀胎歌》。萍乡一带死人后,有钱人家请法师做几天几夜道场,无钱人家就请一两个歌师傅晚上对歌,称“打夜歌子”。
第三,宗教信神方面。江西会昌、南康、兴国等地的跳觋,既是信神活动也是一种民间歌舞。跳觋主要用于为体弱多病的男孩驱邪治痛,称藏禁;也可为成年男性治病,称坐夜。其活动分为五步进行:(1)设坛、请神;(2)娱乐活动,在请兵、点兵、发军粮之后表演民间小戏;(3)奏状,在请诸神喝酒之后,向神明奏表章,求其保佑;(4)搭花轿,送病者魂魄过难关,投胎再生,唱《怀胎歌》。猜花,猜师公唱出花谜、字谜、物谜。种花,请出八位长者将纸花种在米盘上;(5)藏禁,先由师公表演武术,并用血酒驱鬼出门。然后,将事先用黄纸剪的病孩人身图,写上生辰八字,和压邪物品一起封藏于小罐中。仪式完毕,吹法号送神。
还有一种“喊佛”,流行于瑞昌一带。最早是由民间道士“祈祷上天,求福降福”的音乐,后来成为重大民间节日如元宵、端午、七月半聚众立坛摆供品、做乡会的演唱。唱者嗓音高亢嘹亮。湘赣边境一带求神拜佛一般都去朝南岳,俗称“烧拜香”。七八月份时,人们三五成群,背着黄布香袋,手端小板凳,插上香火,有的配上两三样吹打乐,走路或乘船,边走边唱,或求长寿,或求婚姻,歌腔有平腔高腔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