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稻交插音亦然

2019-05-28 可可诗词网-音乐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江淮位于华东地区的西北部。南部由横穿的长江而截为皖南、皖北两大区划,北部则由横穿的淮河分成淮南、淮北两大地区。全区北部有黄淮平原和淮北平原,西部有大别山环抱,江南多数是山区,东北一带则是平原和丘陵地带。境内还有洪泽湖、高邮湖、巢湖等,地理位置处于黄河、长江下游之间。长江和淮河又分别为我国吴、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发祥地,而淮河历来是我国东侧的南、北方地理界线,京杭大运河纵贯其间,自古起着沟通交流作用。这里大江南北,淮河两岸,湖泊遍布,支流交错,物产丰富,农业发达,给当地的音乐文化发展创造了一个极为良好的自然环境。
        在历史上,这一地区的隶属和所辖区域多有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归属吴、楚等国;秦属九江、衡山、泗水等郡;汉属扬、徐、豫等州;唐分属江南、淮南及河南等道;宋分属江南东路,淮南东、西二路及京西北路;元属河南和江浙行中书省;明直隶南京;清初为江南省;至清圣祖玄烨即位时才将江南省分置为安徽与江苏两省。1951年在江苏淮安发现的“青莲岗”新石器时期遗址,即是一种有鲜明地域性的文化类型。它的北面与大汶口文化相接,南渡长江与马家浜文化遗址相连,分布面之广,时间延续之久,已成为连接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两种文化类型的一个重要地带。江淮地区东与江苏、浙江,西与河南、湖北,南与江西等地从古至今有密切联系。这里南北特点兼有,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从各方面都表露出一种交融过渡的性质。
        本区通行的语言是江淮方言,属于北方话中最靠东南的一个次方言区,也称“下江官话”,分布于安徽、江苏两省的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北方方言区除外)和长江以南、九江以东、镇江以西沿江地带(包括苏北、皖北)。以南京话为例,它有五个声调:阴(32)、阳(14)、上(22)、去(44)、入(5)。古全浊声母字不论声调,全读清声母;不分尖团;不分[n][1]等。淮北平原与沿江平原以及皖南等地区,方言之间仍有一定的差别。总之,江淮方言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既有相通的地方,其语音、声调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某种过渡的倾向。
        我国南北多样化的生产内容和生产方式在这一过渡地区同样共同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该区北部地区以黍类作物即小麦、大麦、玉米为主,耕地多用黄牛;南部以稻作为主,一年两熟,耕地全用水牛,从而成为稻种区与粟种区之间的一个交叉地带。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形、气候变化,长期以来南北文化的相互融合,使这一地区的民间音乐非常繁荣,丰富多彩。民歌、说唱、戏曲种类繁多,影响甚远,并表现出本区域文化特有的风格特色。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