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外沃野关内情:地理文化背景
本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大部分地区,是汉族集中生活以及汉族与兄弟民族杂居的地区。不包括周边的少数民族地区,如吉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三省西部的一些蒙古族居住区等。在地理上,全区以东北平原为主,西至大兴安岭,西南至冀辽边界的七老图山,北达黑龙江,东则大体以乌苏里江,长白山和鸭绿江为限,南临渤、黄二海。
在文化方面,目前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包括吉林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黑龙江的“昂溪文化”,“白金宝文化”,以及辽西的细石器文化等,总称为“东北氏族文化”。其南部受关内龙山文化影响较大。就发展水平而言,“东北氏族文化”较关内发展晚,在关内已进入农业型经济时,关外还处在游牧型经济的发展阶段。这种差别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近代,特别是关外一些少数民族在近代还过着以狩猎和放牧为主的生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从关内移民的汉族。
在历史上,汉族最早居住在黄河流域一带。自周代以后向南散布到长江流域,于是黄河与长江流域便成为汉族居住的主要地区。此后,又从这一地区向四外扩展。现在的东北三省在早期历史上一直是古代少数民族生活聚集的地方。尽管早在战国时已有汉人生活在其南部,但东北大部分成为汉族居住的地区还是明、清以来的事。明代初年,曾有大量汉族人从河北、山东、山西移入辽宁南部。明清及近代,又不断有大量汉族人从河北、山东流入东北各地。与此同时,关内的文化,包括音乐文化也随之而来。
由于本区的汉族是不断从关内迁徙而来,语言也与东北部平原音乐文化内区相同,即北方方言中的华北官话,或者说更接近河北话。但在语音及词汇等方面又有自己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东北话”。尽管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东北话”也各有不同,但无明显差别,而本区的汉族传统音乐在风格上也基本一致,因此不再划分方言与音乐风格小区。
在文化方面,目前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址均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包括吉林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黑龙江的“昂溪文化”,“白金宝文化”,以及辽西的细石器文化等,总称为“东北氏族文化”。其南部受关内龙山文化影响较大。就发展水平而言,“东北氏族文化”较关内发展晚,在关内已进入农业型经济时,关外还处在游牧型经济的发展阶段。这种差别在某种程度上一直延续到近代,特别是关外一些少数民族在近代还过着以狩猎和放牧为主的生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从关内移民的汉族。
在历史上,汉族最早居住在黄河流域一带。自周代以后向南散布到长江流域,于是黄河与长江流域便成为汉族居住的主要地区。此后,又从这一地区向四外扩展。现在的东北三省在早期历史上一直是古代少数民族生活聚集的地方。尽管早在战国时已有汉人生活在其南部,但东北大部分成为汉族居住的地区还是明、清以来的事。明代初年,曾有大量汉族人从河北、山东、山西移入辽宁南部。明清及近代,又不断有大量汉族人从河北、山东流入东北各地。与此同时,关内的文化,包括音乐文化也随之而来。
由于本区的汉族是不断从关内迁徙而来,语言也与东北部平原音乐文化内区相同,即北方方言中的华北官话,或者说更接近河北话。但在语音及词汇等方面又有自己的特点,即人们常说的“东北话”。尽管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东北话”也各有不同,但无明显差别,而本区的汉族传统音乐在风格上也基本一致,因此不再划分方言与音乐风格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