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验难度分析技能
指教师分析与评定测验试题难易程度的方式与方法。难度指的是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它是评定测验质量的主要指标。运用这一技能,有助于教师了解测验试卷的难度是否适中,以不断提高测验编制的技术水平。
运用测验难度分析技能的步骤及做法是:①掌握衡量难度是否适宜的标准。难度究竟多少为适宜应取决于测验的目的、性质及测验试题的形式。如测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所有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此时难度要求就小;若测验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优秀的学习者,则难度的要求就大。一般认为测验中的试题,其难度在0.20~0.80之间,整个测验的平均难度接近0.50,则此测验就具有适宜的难度。②掌握试题难度的计算公式与方法。主要有:一是以试题的通过率计算难度。当试题采用二值记分(即0—1记分)时,计算公式为:P=R/N,其中P为试题难度、R为答对某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当试题不采用二值记分时,计算公式为:P=/W,其中为某试题全部考生的平均得分,W为某题的最高分。二是采用分组法计算难度。当试题采用二值记分,利用公式计算难度,其中PH为高分组答对某题的百分比、PL为低分组答对某题的百分比,其具体计算步骤是:首先,按测验总分由高至低顺序排列。然后,从得分最高依次向下选出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从得分最低依次向上选出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最后,利用公式计算难度;当试题不采用二值记分时,利用公式P计算难度,其中XH为高分组所得总分,XL为低分组所得总分,N为应试总人数的25%、H为某题的最高得分、L为某题的最低得分,其具体计算步骤是:首先,按测验总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列试卷,确定高分组与低分组,两者各占考生总人数的25%。然后分别编制高分组和低分组每题得分的分析表。最后,用公式计算出难度。③掌握难度分析的注意事项。要注意P值与试题的实际困难程度相反,P值越大;题目越容易,P值越小,题目越难。要注意难度指数属于顺序变量,缺乏相等单位,不能对试题之间的难度差异做精确比较,也不能由各试题的难度直接计算整个测验的平均难度。若要进行准确分析与比较各试题的难度,可通过查正态分布表将P值转换成标准分数Z,或进一步转换成△值(△为转换后的试题难度,读delta)。其转换公式为:△=13+4Z。也可采用弗拉南根1952年公布的项目分析表直接查得转换后的△值。△值越大,难度越高;△值越小,难度越低。
运用测验难度分析技能的步骤及做法是:①掌握衡量难度是否适宜的标准。难度究竟多少为适宜应取决于测验的目的、性质及测验试题的形式。如测验的目的是为了考察所有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此时难度要求就小;若测验的目的是为了选拔优秀的学习者,则难度的要求就大。一般认为测验中的试题,其难度在0.20~0.80之间,整个测验的平均难度接近0.50,则此测验就具有适宜的难度。②掌握试题难度的计算公式与方法。主要有:一是以试题的通过率计算难度。当试题采用二值记分(即0—1记分)时,计算公式为:P=R/N,其中P为试题难度、R为答对某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当试题不采用二值记分时,计算公式为:P=/W,其中为某试题全部考生的平均得分,W为某题的最高分。二是采用分组法计算难度。当试题采用二值记分,利用公式计算难度,其中PH为高分组答对某题的百分比、PL为低分组答对某题的百分比,其具体计算步骤是:首先,按测验总分由高至低顺序排列。然后,从得分最高依次向下选出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从得分最低依次向上选出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最后,利用公式计算难度;当试题不采用二值记分时,利用公式P计算难度,其中XH为高分组所得总分,XL为低分组所得总分,N为应试总人数的25%、H为某题的最高得分、L为某题的最低得分,其具体计算步骤是:首先,按测验总分由高到低依次排列试卷,确定高分组与低分组,两者各占考生总人数的25%。然后分别编制高分组和低分组每题得分的分析表。最后,用公式计算出难度。③掌握难度分析的注意事项。要注意P值与试题的实际困难程度相反,P值越大;题目越容易,P值越小,题目越难。要注意难度指数属于顺序变量,缺乏相等单位,不能对试题之间的难度差异做精确比较,也不能由各试题的难度直接计算整个测验的平均难度。若要进行准确分析与比较各试题的难度,可通过查正态分布表将P值转换成标准分数Z,或进一步转换成△值(△为转换后的试题难度,读delta)。其转换公式为:△=13+4Z。也可采用弗拉南根1952年公布的项目分析表直接查得转换后的△值。△值越大,难度越高;△值越小,难度越低。
今日更新
-
制订课时教学计划的技能
[2020-03-02]
-
制订滚动教学计划的技能
[2020-03-02]
-
制订教学进度计划(表)的技能
[2020-03-02]
-
备课的技能训练
[2020-03-02]
-
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的技能
[2020-03-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