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欲之梁
·刘向·
梁相死,惠子欲之梁,渡河而遽堕水中,船人救之。船人曰:“子欲何之而遽也?”曰:“梁无相,吾欲往相之。”船人曰:“子居船楫之间而困,无我则子死矣,子何能相梁乎?”惠子曰:“子居艘楫之间,则我不如子;至于安国家,全社稷,子之比我,蒙蒙如未视之狗耳。”
〔选自《说苑》〕
●●《惠子欲之梁》是西汉刘向《说苑》里的一个故事。
刘向的祖父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亲兄弟。刘向是汉室宗亲。刘向又是一个关心政治的比较正直的学者。《说苑》里头都是一些历史小故事。按辈份说,刘向是汉成帝的长辈。刘向写《说苑》不是供人消遣,而是为了“教育”汉成帝。只有从这个角度理解《说苑》,才能真正弄懂这些故事里的含义。
刘向是学者,他的文章严谨,文笔从容流畅,非常讲究。从《惠子欲之梁》中就能看出刘向笔下的功夫。
这篇故事写的是惠子的故事。惠子,就是惠施,战国时人,是庄子的知心朋友。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惠子死后,庄子路过他的墓时说:自从惠子死后,庄子就没有讨论问题的对象了,所以也就不再发表议论了。
这个故事很短,大约只有一百二十个字。因其短,在词语的斟酌上就更要下一番工夫。每个字都要“各尽其职”,甚至要“以一当十”。
我们只举一个例子。就拿故事的第一句话“渡河而遽堕水中”的“遽”来说吧。“遽”是急忙的意思。一个“遽”字写出了惠子急忙赶到大梁当宰相的迫切心情,也写出了他赶路时的神态,又写出了他失足落水的原因。
船夫把他救上来,问他:“子欲何之而遽也?”问的还是这个“遽”字。可以说,没有这个“遽”字就没有这个故事了。
一个“遽”字把惠子写得活灵活现。想当宰相不一定是坏事,不过他也太“遽”了。竟然掉进了水里!
船夫是个好人,把惠子从水里救了上来。不过,他从惠子不会游泳而断定惠子当不了宰相,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会不会游泳,跟能不能当宰相,不是一回事。
前边我们说了,刘向写《说苑》是为了“开导”皇上的。《惠子欲之梁》说的是如何看人,如何用人的问题。人各有所长,要用其所长,而不能求其“全”。
把好多毫不相干的东西硬扯在一起,思想乱了,事情自然也就乱了。何止船夫有这种错误。
船夫的说法固然不对,不过惠子把“救命恩人”比作眼睛还没有睁开的小狗,至少也是不礼貌的。从字面上我们看不出惠子当时的表情,如果是笑着说的,也许是惠子的一种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