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定伯
·曹 丕·
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曰:“鬼也。”鬼曰:“卿复谁?”定伯欺之,言:“我亦鬼也。”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共行数里。鬼言:“步行大亟,可共迭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鬼言:“卿大重,将非鬼也?”定伯言:“我新死,故重耳。”定伯因复担鬼,鬼略无重。如其再三。定伯复言:“我新死,不知鬼悉何所畏忌?”鬼曰:“惟不喜人唾。”
于是共道遇水,定伯因命鬼先渡,听之,了无声。定伯自渡,漕漼作声。鬼复言:“何以作声?”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耳。勿怪。”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至头上,急持之。鬼大呼,声咋咋,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着地,化为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乃唾之。得钱千五百,乃去。于是言:“定伯卖鬼,得钱千五百。”
〔选自《列异传》〕
●●这是一篇志怪小说。它记述了宗定伯不怕鬼,用智谋了解到鬼的特性,进而捉鬼卖鬼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然荒诞离奇,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有些人对鬼怪神异一类的迷信产生怀疑、否定的态度。这在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极盛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有进步意义的。
本文善于把语言、行为和情节揉为一体,利用语言行为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并构成一个结构完整、趣味盎然的故事。
本文开头用“南阳宗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一句话,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便进入人鬼间的对话。文章首先用对话让人鬼各作自我介绍,宗定伯欺骗鬼说:“我亦鬼也。”表现出宗定伯的机敏。接着作者又用对话交待人鬼都去宛市,并用对话和行动描写了去宛市路上所发生的一切。开始,他们轮换着互相背,因宗定伯太重,引起鬼的怀疑,宗定伯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以“我是新鬼”为理由搪塞过去。再次表现出宗定伯的机敏。接着又用对话形式了解到鬼最怕人吐唾沫,刻画了宗定伯善用智谋的特性。最后文章用行动描写和极简单的叙述写了定伯如何捉鬼,鬼变成一只羊,定伯卖羊得钱一千五百钱。
本文作者主要用了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的手法描述这个故事。故事有头有尾,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情节曲折生动。把人物语言、行动与故事情节揉合在一起来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笔法,这在古代微型小说里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没有肖像描写,也没有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表现手法十分简单。这样的写法虽然失之粗疏,但行文却非常简练。作为微型小说,要在极简短的文字里叙述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刻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运用这样的手法效果是比较好的,这也正是微型小说在表现手法上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