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王法
·王谠·
崔吏部枢夫人,太尉西平王晟之女也。晟生日,中堂大宴。方食,有小婢附崔氏妇耳语,久之,崔氏妇颔之而去。有顷复来。晟曰:“何事?”女对曰:“大家昨夜小不安适,使人往候。”晟怒曰:“我不幸有此女,大奇事。汝为人妇,岂有阿家病,不检校汤药,而与父作生日?”遽遣走檐子归,身亦续至崔氏家问疾,且拜请教训子不至。晟治家整肃,贵贱皆不许时世妆梳。勋臣之家,称西平礼法。
〔选自(《唐语林》)〕
●●《西平王法》一文讲的是西平王晟生日,女儿为其拜寿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作者通过对这件小事的叙述,反映了西平王晟治家的严谨及他待人处事的态度。
整篇故事的语言简洁、流畅,结构严谨、有序,且又不失情节的描写,使人读来既通俗易懂,又有情有景,很有特色。
故事以西平王的生日之宴为背景,这就将整个事件放到了一个广阔的场景之中,不难想出,以西平王之身份,他的生日之宴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排场,而作者的笔触,并未在这里逗留,仅是一带而过,只用一个“大”字将西平王的生日宴淡描出来,这就给每个读者以想象的天地;可见这个“大”字,用得恰到好处,真是多写一字就有累赘之感,少了“大”字则又实感不足。本文中类似这样的描述,可谓是俯拾皆是,这充分显示了作者在语言上非凡的造诣。
故事语言的简练、精巧,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也促成了本文情节描写不拖泥带水特点的形成,以上特点又决定着整篇小说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小说从事件的发生到结束,所用篇幅不长,但从整个结构上看,却是一气呵成、井然有序,情节发展亦交待得清清楚楚,首尾呼应。从小婢与崔氏妇附耳悄语,到崔氏妇颔首离去,去而归,看上去似乎写得平平淡淡,实写得是有景入情。小婢与崔氏妇长久的附耳低语,使读者意识到将要有事发生,而且事属非常,再加之崔氏妇颔首而去,更使悬念陡生,令人挂心不已,这就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出现了一环扣一环,一步步引人入胜,大有欲罢不能之感受。然而,作者的这些交待,只不过是故事情节发生的前奏,以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较低的音节,引出一个震人心魄的高音节,这才是作者良苦用心之处。正是因此,小说最为精采的部分,是作者着意落笔刻画的西平王父女二人的对话。这段对话,在小说中既占有较大的篇幅,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西平王治家有方的表现,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顶端。从崔氏妇回到宴上,到西平王问事,直至西平王的“怒曰”,虽然表面上看着平平,而在这平平之后,却是一场风暴;只此一“怒”,即将故事情节推到了浪尖,读者的情绪,也随之起伏不迭,这也正是作者点睛之笔,使一切发展,尽在不言之中进行。
故事写到这里,作者并未就此搁笔,而是继续交待了事情发展的结果,和作者及当时世人的看法。这样一来,就使得整个小说更具有了说理性,加强了作者所以要写这个故事意念,亦增加了读者对作者意图的理解;同时,也使得整篇文章具有一个较为良好的完整性,没有虎头蛇尾,戛然而止的感觉。
在故事的描写中,作者并没有直接交待自己的意图,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手法,通过讲西平王对子女教育的一件事,婉转地表达了作者思想,这也是整个故事结构的高明之处,这种写法,不仅使整个故事含蓄有味,而且不给人以说教之感,实实是做到了“寓教于乐”之中,并为整篇文章增添了不少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