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库人势利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阮葵生·


        台州侯元经嘉繙,才士也,词赋敏赡,屡困场屋,年五十,官江左县丞。解饷户部,为库吏需索,不即予驳回,侯大窘。时梁文庄公为侍郎,见侯名,曰:“夷门也!”顾司官谓“某尚书祭文,诸君谦让不作,盍以属之?”即传至户部后堂,授笔札,不移晷,成骈体,极壮丽。某司官复进曰:“此堂官祭文,诸曹司尚需一首,亦以相属。”侯磨墨濡笔,复成四言韵文。此何足尽夷门才?而一时堂上下称讶不已。彼管库者已袖批文,俟侯出而付之,明日束装行矣。镇江黄太守永年,试童子,遨夷门至署阅卷。一夕自持烛入厕,久不出,家人怪之,启户则已堕厕中死矣。文人遭此,不可解也。
        

[选自《茶余客话》]

●●
        管库人即管理国家银库的官吏。作品说的是封建时代管库的官吏利用职权,对前往办理支取饷银的人敲诈勒索,不向他行贿,他便不发放饷银。这是当时的不正之风。其实这篇作品仅是以此事为因由,通过台州县丞侯嘉繙(字元经)前往领取饷银中的一段经历,塑造了这位“词赋敏赡”,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而又不得志的“才士”的形象。
        小说一开始,即道出侯的“词赋敏赡”的突出特点。敏,才思敏捷;赡,富足。四个字概括地写他工于词赋,文思迅疾,作品众多,初步描画了他形象特征的一个轮廓。尽管有才华,但他的经历却坎坷:“屡困场屋,年五十,官江左县丞。”场屋,科举时代考场的称谓。他仕途不顺,五十岁只做了个小小的县丞。这句交代人物身份和地位的话其实很重要,正因为他文思敏捷,后来在代人捉刀写祭文时,才很快写成,技掠四座;又因为他官卑职小,才来干解饷银的差事,才受到管库人的欺凌,才被指定代人作文。这里仍是概括地介绍人物。
        之后,他赴京到户部“解饷”。户部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一个部,主管财政。解饷,即把中央政府发的薪饷押解回去。然而出师不利,库吏索贿,侯不知道还需行贿,因此他的申请便被驳回,“侯大窘”——非常尴尬难堪。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哪懂得官场中的这些龌龊事?这就写出了他形象的一个侧面——颇具书呆子气的知识分子的一面。
        当其时,梁文庄公正任职户部侍郎,他在报批饷银的申请书上见到了侯的名字,很有些吃惊,“曰:‘夷门也!’”夷门,本是战国时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的东门,后代指魏国信陵君的著名幕僚侯嬴。侯嬴是当时把守夷门的小吏,被信陵君迎为上宾,他为信陵君救赵却秦出谋划策,在历史上传诵至今。侯元经本有文名,又与侯嬴同姓,故被梁侍郎誉称为“夷门”,意即象侯嬴那样有非凡才华的人。于是,梁让他代拟某尚书——显然就是户部尚书——的一篇祭文;而这祭文,正是他属下的诸曹司官们“谦让不作”——实际是既无其才,又无其胆而作不出的。小说中用相当简略的文字写了侯作祭文的过程:“即传(侯)至户部后堂,授笔札,不移晷,成骈体,极壮丽。”晷,日影,也是古代计时的一种工具。把笔纸给了侯,日影还未及移动,文辞壮丽的一篇骈体祭文已经写出来了。这虽然似乎有点儿夸张,但侯一挥而就的丰采,却也可见一斑,他的“词赋敏赡”更非虚妄之词了。同时,这与众司官们的“谦让不作”形成了鲜明对比。可以说,十二个字写尽了侯的出众才华。但这还没有完。“某司官复进曰:‘此堂官祭文,诸曹司尚需一首,亦以相属。’”堂官,指尚书;诸曹司,户部衙门中的各专门机构,进言者即这类机构中的一名官员;属,这里同“嘱”,引申为托付。就是说,不仅尚书,连诸曹司的祭文,索性也托付给侯一块儿写了算了。这就不仅是对比的笔法了,简直是辛辣的讽刺——那些诸曹司官员,不但不替他们的顶头上司尚书写,反而连自己的也写不出,而只好让侯来捉刀代笔,真够无能和厚颜的了。这就从另一侧面有力地烘托了侯的形象。而侯也不推辞,他“磨墨濡笔,复成四言韵文”,从而再一次显示了他的超人学识。
        “此何足尽夷门才?而一时堂上下称讶不已。”作者笔锋一转,先用一句反问,盛赞侯的前述行动,只不过是小试锋芒,不足以显示他真正的才华;后一句用众人的“称讶不已”,从更高的层次上极写他的超然不凡,具有“一览众山小”的压人气势。一件写祭文的小事,塑造出了令人钦佩不置的“才士”形象,确实生动有力。
        小说的最后一笔十分有趣:“彼管库者已袖批文,俟侯出而付之,明日束装行矣。”当侯从户部衙门中出来时,管库者再没索取贿赂,是不敢再要了呢,还是由于钦佩侯的才学而不能再要了呢?不得而知。总之,这从管库者的角度再次突出了侯的形象,使之愈鲜明。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侯写祭文的一显身手,恐怕他的批文要想拿到还早着呢!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