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颠传
·朱一是·
颠不知何里人,独行吴越间,体上裸,披单大袱,袱巾圆一孔;下体著絮厚裩,汗重染,不易也;鬓飞蓬,足跣而跳;手一龟,龟习颠,颠俯首,则龟昂,鼻息相接以为常。颠所过,群儿什百怪随之,颠即踞地展袱,头出巾孔,伸缩象龟行,群儿狎且笑。又坦腹命群儿拳,腹坚,群儿争拳之,痛;更击以石,石碎,腹橐橐然。颠喜酒,酒鼻饮。群儿愿观颠鼻饮,多就家索酒酒颠也。夜倒悬桥梁,或城女墙卧鼾鼾焉。横江徐氏者,好事人也,要颠归,问吐纳水火之术,不答,惟日戏群儿如故。颠食尽一器,徐故予大器,无问多寡,食辄尽;又故以肥腻冷水,诸不可口物内器,无问多寡予颠,颠亦食辄尽。问颠:“浴乎?”曰:“浴。”然殿人浴,微窥之,见颠方呼呼然,俯水面饮前浴人垢,不更去己垢也。夜过桥梁城女墙,则悬足架上,垂首卧。夜分人定,即溺。人乘颠起,入问之,颠语庄,微及日用细碎,卒不答吐纳水火事。在吴越十余年,人皆识之。一日过华亭,太守方岳贡,出见市儿数百,哗曰:“颠来颠来!”怪问颠不答;再问,再不答,以为惑民,系且权,权下而颠死矣。后有人入杭之西山,复见颠曳权躄躄行。朱子曰:“颠灵知其不死。”
〔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明末清初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此书成于康熙年间,其目的是“表彰轶事,传布奇文”,实际上是一种传记文学的选本。
《虞初新志》的编著者张潮,在论及文言笔记小说的创作问题时,他提出题材必须是“荒诞奇僻,可喜可愕,可歌可泣之事”,以新奇动人作为选材的标准。但新奇的题材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不在现实生活之外。因此,选材要“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立足于近代,着眼于时贤,做到“事奇而核”,把搜奇探异建立在对现实生活作真实考察的基础上,即所谓“任诞矜奇,率皆实事”(《虞初新志凡例》)。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以超现实为奇的传统观点,赋予“奇”的概念以现实生活的内容,从而引导作者面向社会现实。《鲁颠传》就体现出这一特点,鲁颠这个人物虽然奇,但他并没有超越现实生活,他是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强调要“得其真,而非仅得其似也”。在这里所说的“似”与“真”,实际是“形似”与“神似”的关系。清沈宗骞的《芥丹学画编》说:“以天下之人形同者有之,貌类者有之,至于神则有不能相同者矣……形或小失,犹之可也,若神有少乖,则竟非其人矣。”“神似”则是用极经济的笔墨和浪漫主义的夸张渲染写人,突出强调典型特征,使之神情毕肖,性格鲜明,以臻栩栩传神,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鲁颠传》中作者对鲁颠的描写则是成功的例子。如小说中描写鲁颠的外形和动作,便体现了“神似”所要求的逼真和真情实感。
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几笔,就能形神毕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写鲁颠所到之处,有许多人跟着他走,这时鲁颠便“踞”地“展”袱,头出巾孔,伸缩象龟行。接着又“坦”腹“命”群儿拳。当让他洗澡时,他只是“俯”水面喝别人洗过的污垢之水,而不“更”去自己身上的污垢,…等等,通过描写他的言谈、举止写出鲁颠的怪。语言生动,准确,将鲁颠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