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牛传

2024-11-10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陈鼎·


        义牛者,宜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牯牛也,力而有德,日耕山田二十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呈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希年跨牛背,随牛所之。牛方食草涧也,忽一虎从牛—后林中出,意欲攫希年。牛知之,即旋身转向虎,徐行啮草;希年惧,伏牛背不敢动。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牛将迫虎,即遽犇以前,猛力触虎;虎方垂涎牛背儿,不及避,蹼而仰偃隘涧中不能辗,水壅浸虎首,虎毙。希年驱牛返白父,集众舁虎归,烹之。他日孝先与邻人王佛生争水,佛生富而暴,素为乡里所怨,皆不直之,而袒孝先。佛生益怒,率其子殴死孝先;希年讼于官,佛生重赂邑令,反杖希年,希年毙杖下。无他昆季可白冤者,孝先妻周氏日号哭于牛之前,且告牛曰:“曩幸藉汝,吾儿得免果虎腹,今且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谁为吾雪恨耶?”牛闻之,大怒,抖搜长鸣,飞犇至佛生家。佛生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牛直登其堂,竟触佛生,佛生毙;复触二子,二子毙。客有持杆与牛斗者,皆伤。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
        

[选自《虞初新志》]

●●
        《义牛传》是一篇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的传奇性小说。它通过写一头小牯牛先是从虎口救出小主人,继而又为被害死的主人复仇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恶势力的憎恨和对锄除恶势力的正义力量的赞美与希望。
        小说以充满崇敬色彩的笔调,精心地刻划了义牛的形象和性格。
        首先,小说概括了这头水牛的主要特点:“力而有德”——力量很大,又很有德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日耕山田二十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牛一出现,就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不平凡的形象,获得了好感。正因为有这特点,主人把它当成了宝贝。
        接着,小说中写了这头水牛之所以被称为“义牛”的第一件事:毙虎救主。
        十三岁的孩子吴希年去放牛,一只老虎从山林中出来,想吃掉牛背上的孩子。作品中生动地描述了水牛智斗老虎的过程:水牛知道了老虎的意图,它不是逃跑,而是“旋身转向虎,徐行啮草”——这一行动初看很奇怪,其实正是体现了水牛的机智和勇敢。把身子面向虎,可以更清楚地观察老虎的动向,以便抓住机会采取主动行动;“徐行啮草”,而不是立刻扑向虎,是为了麻痹老虎,待靠近后再采取行动。牛的这一举动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因为老虎本欲直扑上去“攫牛背儿”,当牛吃着草向它慢慢走来时,它便“且踞以俟”了。踞,即蹲坐;俟,等待。老虎绝没想到牛要对自己主动实施攻击。“牛将迫虎,即遽犇以前,猛力触虎;虎方垂涎牛背儿,不及避,蹼而仰偃隘涧中不能辗,水壅浸虎首,虎毙”。“犇”同“奔”。牛的举动迅捷而勇猛,使虎不及提防和躲避,被撞翻而仰躺在狭窄的山涧中不能转动身子,遂被涧水淹死。这一毙虎过程,极其传神地体现了这头水牛超凡脱俗的智谋和勇毅,这确是一头难得的“义牛”!
        然后,小说又写了水牛替被无辜害死的主人复仇的第二件事。
        吴孝先的邻居王佛生,是个“富而暴”的人,“素为乡里所怨,皆不直之”。直,本是不弯曲的意思,这里可引申为向着、支持或同情。吴与王因水的问题发生了争执,王竟然率其子打死吴;吴希年到官府告状,却被接受了王的贿赂的官府“毙杖下”。这简直是无天理可言了!吴孝先之妻把此事哭告给了水牛。水牛为主报仇。小说中用“大怒、抖擞长鸣、飞犇、直登、竟触、复触”等词汇和词组,写尽了牛的暴怒、勇猛不可阻挡的形象和气势,更写出了牛的通晓人意、明辨善恶和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这简直已不是牛,而是一位行侠仗义、扶弱锄暴的义侠形象了。
        应当说,在这头义牛形象的塑造中,饱含着善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即由于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往往遭受恶势力的无端欺压而困苦无助、求告无门,只好寄希望于各种非现实的力量来解救自己。《义牛传》便有这方面的因素。因此,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确定到形象的塑造,乃至故事的结局,小说都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特点。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