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冤死案

2024-10-08 可可诗词网-古代微型小说 https://www.kekeshici.com

        

·徐珂·


        山阴秋女士瑾之死,为绍兴守贵福所杀也。桐城吴芝瑛女士经纪其丧,芝瑛确访其事,而知为冤。盖秋自被逮后,即入山阴狱,次日夜深,正商明禁婆为解刑具,具纸笔作书,忽闻叩门声急,禁婆隔门与语,答以复审之事,趣禁婆速启门。门辟,灯光烛天,兵士列队,如临大敌。禁婆入见秋,战栗不能出一言,秋曰:“汝勿怖,待我出门往观。”及狱门,知有变,语兵士曰:“汝暂息灯,容我凝神片刻,有语问县官。”及见令,询以:“予犯何罪至此?欲一见贵福,死无憾。”令曰:“吾极知汝冤,无回天力,奈何?且事已至此,见贵福胡为者?”秋乃与令约三事,一请作书别亲友,一临刑不能脱衣带,一不得枭首示众。令许以后二事,秋谢之,即有兵士前后掖之行,秋斥曰:“吾固能行,何掖为?”及至轩亭口,秋从容语刑人曰:“且住,容我一望,有无亲友来别我。”乃张目四顾,复闭目曰:“可矣。”遂就义。时光绪丁未六月下旬也。秋为贵之义女,嫁湘人某。
        

[选自《清稗类钞》]

●●
        这是一篇记载秋瑾被害、从容就义的笔记小说,文笔简洁凝炼,表现手法多样,人物形象鲜明感人,使人读来对清政府杀害革命志士的卑鄙手段顿生愤慨,对秋瑾烈士油然而生敬仰。
        一开始,作者明确指出秋瑾是“为绍兴守贵福所杀”,是吴芝瑛女士“确访其事,而知为冤”的,言之凿凿,不容置疑。接着就简洁而详尽地记载了深夜秘密杀害这位女英雄的情况。
        作者对材料的取舍很有功力,把笔墨集中用在对秋瑾的言行描写上,同时着力渲染了当时的恐怖气氛,表现出这位女中英豪、民主斗士的镇定自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坚毅品格和浩然正气。朴实无华的文笔和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反动派的卑劣行径是见不得光明的,事情发生在秋瑾入狱的第二天深夜,当时秋瑾“正商明禁婆为解刑具,具纸笔作书”,意外的情况出现了,“忽闻叩门声急”,声言要“复审”,“趣(音cu,催促)禁婆速启门”,真是惊心动魄!门打开了,“灯火烛天,兵士列队,如临大敌”,多么威风!震慑之力使禁婆竟然“战栗不能出一言”。和这种恐怖气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秋瑾镇定自若,对禁婆说:“汝勿怖,待我出门往观。”到狱门一看,“知有变”,从容地见县官,“欲一见贵福”。贵福这个刽子手当然是见不到的,于是秋瑾大义凛然地与县令“约三事”,坦然赴死。去刑场时,“兵士前后掖之行”,秋瑾斥责道:“吾固能行,何掖为?”真是“士可杀而不可辱”。敌人的猖狂,气氛的恐怖,丝毫吓不倒秋瑾。无论是环境的渲染,还是正面的描写,以及衬托手法的运用,都服从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是塑造这位女英雄的崇高形象。轩亭口就义的描写简直催人泪下了:
          及至轩亭口,秋从容语刑人曰:“且住,容我一望,有无亲友来别我。”乃张目四顾,复闭目曰:“可矣。”遂就义。
        这段描写,把读者的感情推向了高潮。一个“且住”,一个“可矣”,表现了秋瑾对敌人的极端蔑视,对自己为革命而献身的强烈自豪。“张目四望,复闭目”,这一描写集中在眼睛上,使人如见其人,看到秋瑾那从容镇定、坚毅安详的神态。而“容我一望,有无亲友来别我”这一语言描写,看似平淡,实际包含着秋瑾烈士感情波涛的剧烈震荡,它既是对敌人秘密杀害的讽刺与嘲弄,又是对生命的悲壮告别。作者的生动而真切的描写,令人愤慨,令人惋惜,令人敬仰。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