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千总
·袁 枚·
林千总者,江西武举。解饷入都,路过山东,宿古庙中。僧言此楼有怪,宜小心。林恃勇,夜张灯油,坐以待之。半夜后,索索有声。一红衣女踏楼上。先向佛前膜拜,行礼毕,望林而笑。林不为意。女被发瞋目,向前扑林。林取几掷之。女侧身避几,而以手来牵。林握其手,冷硬如铁。女被握不得动,乃以口吹林,臭气难耐。林不得已,回头避之。格斗良久,至鸡鸣时,女身倒地,乃僵尸也,明日,报官焚之,此怪遂绝。
[选自《子不语》]
●●这一篇仅百来字,通过古庙中人鬼相争的故事,活生生地塑造了一个有胆有识、粗犷豪放的中国古代武官形象。
开头八字,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官职。林千总是江西人,是一个通过武科考试而中举的武举人。这一笔虽然轻轻带过,却暗示着林千总并非等闲之辈,他武艺高强,身手不凡,这就为后来他以武力制服女鬼打下了伏笔。随后“解饷入都,路过山东,宿古庙中”十二个字,又把故事的起因、地点、环境交代明白。三句话,三层意思,层层分明。
接着写庙中僧人告诉林千总“此楼有怪”,应该小心才是。然而林千总自忖堂堂一介武夫,勇力过人,岂有怕鬼之理?这一情节,客观上起到了激将法的效果,刺激了林千总的逆反心理。要我避鬼,我偏等鬼,干脆在夜里点起蜡烛,坐在椅子上,等待鬼的到来。那种粗犷豪迈的神态,跃然纸上。然而林千总虽是粗人,却并不粗鲁;虽然豪迈,却并不莽撞。人坐在椅子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点也未敢疏忽大意。“半夜后,橐橐有声,一红衣女踏楼上”。鬼影鬼踪,林千总看得一清二楚。这样,林千总就为后来的与鬼争斗取得了可贵的主动权。
随之便是人鬼之间的正面冲突。女鬼向佛家膜拜以后,一眼瞥见了坐在椅上的林千总,她先来软的,施以调笑。然而林千总在女鬼色相的勾引下,胸怀正气,巍然不动。女鬼见调笑不成,露出了她的狰狞面目。披头散发,圆睁怪眼,恶狠狠地向林千总直扑过来。林千总顺手抓起一把茶几,向着女鬼打将过去。第二回合,女鬼改用手来抓林,但是林千总反而将女鬼的手紧紧扭住,使其动弹不得。在无可奈之中,女鬼便使出了最后一招,“用气吹林,臭气难耐”,虽然林千总暂时转头,以避鬼气,但他仍未停止与鬼的争斗。直至天明,女鬼倒地,原形毕露,成为一具僵尸,林千总终于取得了彻底胜利。这一段关于人鬼直接冲突的文字,虽为白描,然而十分精采。既有行为动作,又有表情感觉,既写光怪陆离的披头散发,又写臭不可耐的阵阵鬼气,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于一体,任凭读者去体验个中的意味。而且层层波澜,层层深入,读了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最后作者又创写了第二天的事情。林千总报知官府,官府派人把鬼烧毁。从此以后古庙便太平无事了。这一笔突出了林千总为人灭鬼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