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道人
·袁枚·
国初德侍郎某,与褐道人善。道人精相术,言公某年升官,某年得红顶,某年当遭雷击。公疑信参半。后升官一如其言,乃大惧,恳道人避雷击之法。道人故作难色,再四求之,始言只有一法:公于是日约朝中一二品官十余位,环坐前厅大炕上,公坐当中,过午时则免。德公如其言。至是日,天气清朗。将午,起黑云,风雨毕至,雷声轰轰,欲下复止。忽家人飞报老太太被雷摄至院中,德公大惊,与各官急趋往扶,则霹雳一声,将炕击碎,视其中有一大蝎,长二尺许。太夫人故无恙也。寻褐道人已不见矣,始知道人即蝎精也,以术愚人,实以自己,智亦巧矣!非雷更巧,则德公竟不知为其所用也。
〔选自《新齐谐》〕
●●《褐道人》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说的是一个穿粗布衣服的道士(“褐道士”中的“褐”,这里即指粗布衣服),与一侍郎交谊甚厚;道人给侍郎相面,所预言的事情先后大都应验了,只有一条尚未证实,即他说侍郎“某年当遭雷击”;侍郎很害怕,向道士请教避祸之法,道士便让侍郎到那一天时,请朝中十几位大官都来坐在他家炕上,中午过后就没事了;侍郎如法安排,当惊雷震响之际,侍郎之母“被雷摄至院中”,侍郎与众官急去看望,刚离开屋子,所坐大炕被雷击碎;众人回来,发现炕中有一只长二尺左右的巨大蝎子已被雷击死。人们后来才明白,褐道人就是蝎子成了精变的,众官坐在炕上,其实正是保护蝎子精免遭雷击——原来不是侍郎有雷殛之祸,而是蝎子精自己即将罹难,官员们都受了蝎子精的愚弄而不自知。
小说立意全在一个“巧”字上。
首先,褐道人智谋机巧,巧为运筹,在他知道自己劫难将至的情况下,抓住德侍郎趋利避祸的心理——也是一般人的正常心理意识,利用来保护自己逃脱过劫数。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褐道人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同德侍郎把关系搞得很亲密,作品中的一个“善”字就足以说明了褐道人的深谋远虑,这样就便于他施展以后的计谋。在这个基础上,他又用自己驾轻就熟的“精相术”,算定德侍郎“某年升官,某年得红顶,某年当遭雷击”。一开始德侍郎对这一预言是“疑信参半”的,但后来却“升官一如其言”,褐道人的预言一一地应验了!它带给德侍郎的不是喜悦,而是“大惧”,因为随之而来的,便是雷殛之祸了,他肯定惶惶不可终日,要寻求避祸之法。因此,褐道人的巧谋深算的第二步——使德侍郎有求于他——便顺利实现了。
第三步,也是褐道人最为用心良苦的一步,就是利用德侍郎和其他十余位一二品大员的保护,来达到使自己免遭天谴的目的。官员们围坐在炕上,他自己则趁机躲在他们身下的炕洞里。按迷信的说法,这些朝廷中位极人臣的巨公显宦,都是天上的星宿,雷怎么敢轻易轰击他们呢?这样,他们在炕上一坐,实际上便不自觉地成了褐道人的守护神了,天雷一时之间奈何不了褐道人,中午一过就太平无事了。但褐道人机关算尽,仍然是在劫难逃。他智谋机巧,但天雷更巧。当雷发现自己一时无法惩罚褐道人时,也使用了奇巧之计:把德侍郎之母“摄至院中”,并不伤害;利用德侍郎连同众官急忙去看望老太太而离开炕上之机,便轰然一击置褐道人于死地。小说最后写道,褐道人“即蝎精也,以术愚人,实以自卫,智亦巧矣!非雷更巧,则德公竟不知为其所用也。”看来,这位褐道人还是道行太浅,修炼未成,其功力还不足以与天雷抗衡,真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通观全篇,作者行文构思处处都围绕“巧”字运笔,以详细精致的笔墨,突出强调了褐道人自卫行动的机巧智谋,良苦用心,从而更衬托出天雷声东击西的奇巧,使小说显得情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