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区成立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日战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和欧洲的战争已联结在一起,形成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
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国民政府就确定了对日宣战和对德意处于战争状态的方针。为使同盟国在对德意日作战中能有一个统一的战略,中国政府还及时致电美、英、苏等国首脑,建议立即在反轴心国间组织某种联合军事会议。12月8日下午,蒋介石在商定好中国政府对日德意宣战的政略后,返回南岸黄山官邸,并邀请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美国驻华大使高斯、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等谈话,就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向他们阐明了中国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并当面向他们各提交了一份备忘录。
备忘录谈到:“中国现决心不避任何牺牲,竭其全力与美英苏及其他诸友邦共同作战,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轴心国家之完全崩溃”; “中国政府现决定向日本宣战,并对同盟国德义(意)同时宣战”;“为联合行动起见,中国政府以为反侵略阵线各个国家必须对于各个轴心国家认为共同公敌,因之中国建议美国对于德义(意)两国与苏联对于日本皆请同时宣战”;“为谋军事进行胜利起见,中国政府建议各友邦(中、英、美、澳、加拿大、纽丝伦〔即新西兰〕)应成立军事同盟,并推美国为领导,指挥共同作战之军队,实为必要”;“中国提议,中、英、美、苏、澳、荷、加拿大、纽丝伦订立一不单独媾和之条约”。①
三国大使对蒋提议中英美苏军事合作的建议,极表赞同。同一天,蒋介石还接见了美国驻重庆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商讨关于由美国建议五国联合军事行动之具体计划等问题。接着又接见了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戴尼斯,商谈关于拟具军事联合与合作之具体计划等问题。
除了在陪都重庆频频活动外,蒋介石还电示驻美代表宋子文,尽速转达美国当局,说明中美英苏荷五国应速制定联合作战整个计划及成立联合指挥与军事同盟协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0日、11日,蒋介石又两次邀请美、英等国大使及其武官,商讨中、英、美、荷、澳五国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并请马格鲁德将中国的建议转达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接受了这一建议,并于16日复电蒋介石,建议由美、英、中、苏、荷五国在亚洲采取联合军事行动,蒋介石在重庆召集五国联合军事会议,“立即发动步骤,准备一致行动以御共同敌人。应视为异常重要之举,为达成此项目的起见,本人敬建议,由麾下最迟于12月17日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交换情报,并讨论在东亚战区最有效之陆海军行动,以击败日本及其同盟国。本人建议,参加该会者应为英、中、荷、苏及美国之代表,同时本人可立即派定勃兰特将军为美国代表,由马格鲁德将军副之,预期该会必可完成具体初步计划”,并希望于12月20日将会议结果分别告知各国政府。罗斯福在电报中还说:“本人复请英国,与重庆会议同时,在新加坡召集中、荷及美国军官开陆海军会议(由英方)就彼等在南部战区之见地,将作战计划报告本人,并请斯大林在莫斯科召集美中及英国军官开会,由斯大林先生将战局及其对北部区域之见地,详告本人”②。
继罗斯福之复电后,丘吉尔也复电赞成在重庆组织联合军事会议。斯大林表示一时不能对日宣战。他说:“苏联现虽负对德抗战的主要任务,苏联的胜利即系英、美、中国对轴心集团的共同胜利。本人认为苏联目前不宜将力量分散于远东。”因此,苏联不便派代表前来参加会议。③荷兰也表示不便出席这个会议。
为使该会顺利召开,中国政府作了大量的努力,除频频召集美、英、苏等国驻华军事代表等交换意见,派出中国政府代表(参谋总长何应钦为总代表,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主任商震副之)外,还为联合军事会议拟定了大纲:一、设立联合作战机构,其名称为军事代表会议或参谋团。二、集合地点:重庆。三、由美国总代表主持之。四、任务如下:1.关于远东战区之联系。2.研究全盘情况(西欧、远东)并转达各战区之情报。3.商定英美苏荷中五国对太平洋整个作战计划纲要。4.迅速决定英美荷中共同保卫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缅甸、荷印具体计划。5.根据丙项拟定各战区内作战方案:(1)英中两国陆军作战计划;(2)苏中两国陆军作战计划;(3)美中两国陆、空军作战计划。6.备各战区指挥之咨询。7.租借案物资之分配及其数量与性质。8.交通运输及通信线之设备:(1)开辟中印公路,由中英共同负责,分段限期完成;(2)中苏间陆上与空中运输设备之加强;(3)美国拨给运输飞机之计划;(4)航空运输线之设立,由加尔各答与塞地亚通西昌与昆明之运线;(5)各战区间通信网之设立增设有线、无线电新线。9.各国间空军根据地之相互利用与设备,以及建设新空军根据地。10.对越南与泰国之军事外交方针及具体计划。④
会议原定12月17日召开,后因美、英、苏、荷等代表迟迟未到。直到12月20日,英美军事代表才飞抵重庆。经协商,会议于12月23日召开,并由中国代表徐永昌写出五国协同作战总方略,供会议讨论。23日上午,何应钦、魏菲尔、勃兰特及英美驻华军事代表团团员等在重庆召开非正式会议,讨论了会议议程。下午4时,中、英、美、澳等国军事会议在重庆正式开幕。会议由蒋介石主持。出席者中方为蒋介石、宋美龄、何应钦、徐永昌、商震、刘为章(次长)、周至柔(主任)、毛邦初(总指挥);澳洲(澳大利亚)为驻华公使爱格斯登;英方为魏菲尔、戴尼斯、司高脱兰;美方为勃兰特、马格鲁德、沃勃登、霍克、麦克莫、班林等。首先由魏菲尔将军介绍上午与何应钦、勃兰特等举行预备会议的情形,然后提出三点建议:“(一)空军在缅甸最妥善之分配与行动;(二)拨用一部分中国在缅甸之租借法案器材为保卫缅甸之用;(三)中国军队协助保卫缅甸”。⑤对此三点建议,魏菲尔还作了补充说明,希望中国军事当局调拨在昆明的美国空军志愿队一中队驻防仰光,以加强缅甸的防务,同时于会议中商定防守缅甸的具体办法。
接着,蒋介石致词,认为魏菲尔所提的建议,均属专门技术问题,中国方面在原则上同意。其具体实施办法可由一小组委员会讨论实施。蒋介石还报告了此次会议的动机与缘起,说明此次会议为太平洋各国第一次正式会议,其主题是研究在东亚最有效之陆海军行动,以击败日本及其同盟国,其主要任务除讨论魏菲尔所提三点建议外,更重要的是按照罗斯福总统建议,拟定整个计划及组织永久机构。换言之,应研究太平洋与欧洲之战略,及在华盛顿成立一永久组织”⑥。会议经讨论、磋商乃至争论,最后达成了如下协议:
1.同意成立一永久性的分区军事委员会(总机构设于华盛顿),地址设重庆,其委员由蒋介石、麦克阿瑟、魏菲尔及苏联西伯利亚总司令所派代表共同组成。此四统帅所辖的作战地域,即为该委员会的区域范围,必要时还可邀请荷属东印度及澳洲代表参加。蒋介石、魏菲尔、勃兰特并当即派定何应钦、戴尼斯、马格鲁德为其全权驻会代表。以马格鲁德为秘书处秘书长,拟具有关计划,以供各代表国执行。
2.通过了由勃兰特将军拟具的向罗斯福总统报告会议结果的电稿——《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六点:即:“甲、使仰光及缅甸全境免受敌方攻击,为当前要着。盖中国继续抗战与从中国境内扩展联合军事行动,缅甸与仰光之关系皆甚重大。目前应尽现有实力,对日本根据地及建筑物发动空军攻势。乙、继续以器材供给中国,以支持中国之抗战,俾中国军队得作对日最后反攻之准备有训练。丙、中国军队应继续以攻击,或攻击之威胁,以及对日军交通线弱点发动军事行动,牵制日军于其战线。丁、俟实力充实之后,即发动中、英、美可以抽调之军力,对日改取攻势。戊、在重庆之联席分区军事委员会应随时开会,并将资料及建议案送交联合军军事委员会,俾该会得拟定东亚战略。己、希望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能早日实现”⑦。
中美英三国,除了在重庆召开会议协商军事合作、互派军事代表团协调战略行动外,还在新加坡、华盛顿等地召开会议,共谋在亚洲及太平洋上的战略合作。
在1941年12月18—25日的新加坡会议上,中国政府派出军令部第二厅副厅长郑介民代表出席。会议商定了中美英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合作计划。
与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的同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率领英国军事参谋人员抵达华盛顿,与罗斯福总统及美军参谋人员于12月22日开始了一连串的军事会议,涉及到亚洲太平洋地区问题时,宋子文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得以参加。
1941年12月27日,罗斯福总统在接见中国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和驻美大使胡适时说,他与丘吉尔首相在华盛顿“决定组织军事会议,并在战区设立联合指挥部。渝军事会议已毕,此后南太平洋局面,由中、英、美、荷、澳组织共同机构,协力保卫”⑧。罗斯福还对宋子文等人表示:目前同盟各国于大西洋已有控制权,半年之后太平洋也能控制在盟国手中。因此,英美两国希望能使用中国的空军基地去轰炸日本本土,同时希望中国提供有关日本的气象情报等。宋子文当即将这一信息电告了蒋介石。
12月29日,美国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其中建议在中国成立一个盟国作战行动司令部。罗斯福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征得了丘吉尔首相的同意。
罗斯福总统提议,将亚洲太平洋战场划分为四个战区,即中国战区、东南亚战区、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东南亚战区由英军上将魏菲尔指挥;太平洋战区由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指挥;西南太平洋战区由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五星上将指挥。
四个战区中,就其战略地位而言,最重要的是中国战区。
太平洋战争刚一爆发,美国《纽约时报》即发表社论指出:“中国战场之重要,在一个月以前,殊难使多数美国人士了解中国战局与美国直接的关系,现则尽人皆知,中国之战事,即为我等之战事,中国对日本施用之压力愈大,则我麦克阿瑟将军愈有战胜之机会。”
罗斯福也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他曾对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说:“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部队会干什么?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那些地方,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⑨
丘吉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致电罗斯福,认为“中国如果崩溃,将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机。”
12月31日,罗斯福正式电告蒋介石,建议由蒋组织成立盟国中国战区。罗斯福在电报中说: “为立即完成我等共同抗战(指日本)力量之联合与合作起见,今正在南太平洋战区成立一最高统帅部,指挥全部美、英、荷军队。此项联合国在中国战区之共同活动,亦需有同样统帅部,又属当然。予今征得英、荷政府代表之同意,建议麾下负责指挥现在或将来在中国境内活动之联合国军队之责。予等并建议,该战区包括联合国军队可以到达之安南及泰国国境。予等并信,欲使此统帅部发挥效力,应立即由中美英三国政府代表组织一联合计划作战参谋部。倘麾下认为可能,而苏联表示同意者,苏联代表亦应参加。此参谋部应在麾下指挥下服务。印度军司令及南战区司令当命其与麾下统帅部取得最密切之联系。该三总部间应互派联络员。上项办法足使麾下之意见与努力影响及其所有各战区作战一般战略之策划。特此奉电,企候赐复”。⑩
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26国联合宣言签字仪式上,罗斯福公开宣布了“建立中国战区”的决定。
1月2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表示极愿接受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职位。蒋氏在电文中说:“奉来电,承嘱担任联合国现在与将来在中国战区以及安南、泰国境内联合国军队可能到达区域一切军队最高统帅之职,深知此项任务对有关各国及其人民与我中国本身所负责任之重大,就个人能力与资历言,实不敢贸然应命。然念此统帅部成立之后,足使中国战区与联合国间得统一其战略,促进其全盘作战之功效,既经阁下征得英荷政府之同意,作此建议,自当义不容辞,敬谨接受。”为使此统帅部起到协调同盟国各部队战略之作用,蒋介石还表示:“今遵尊嘱,竭诚欢迎美、英代表之立即派定,组织联合作战计划参谋部。”(11)
1月3日下午,白宫公告:“兹经英美两国参谋总长之建议,及向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之条陈,并经荷兰政府与各有关自治领政府之同意,爰特宣布:在西南太平洋区设立一统一指挥系统,所有该区之海陆空军,悉由一最高统帅指挥作战。罗斯福总统建议并征得各有关国同意,推魏菲尔上将为总司令,美空军总司令勃兰特少将为副总司令,勃氏刻在远东,美亚洲舰队总司令哈特上将,在魏菲尔上将指挥之下,统率该区全部海军,英远东军总司令潘纳尔上将,为魏菲尔之参谋总长,魏氏最近即将就职。蒋介石上将已承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职,指挥现在及将来在该区作战之陆空军,所辖区域包括越南、泰国及将来可为同盟国所控制之区域在内,其统帅部之设计部分,将有英美代表参加工作。”(12)对此消息,国民党机关报是这样评价的:“此间认为,为系西方人士对于任何亚洲人物从来未有之最高尊崇及最深信任,且此举适在廿六国发表共同宣言表示对轴心国联合作战及不单独媾和以后,尤富有政治的重要性。”(13)
1月5日,蒋介石正式在重庆宣布就任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职。此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此记叙道:“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美英苏四国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后,越南、泰国亦划入本区内,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14)
为加强联络,蒋介石特请罗斯福委派一位熟知中国情况的将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宋子文在华盛顿也奉蒋之命向罗斯福马歇尔等人频频提出这一要求。在1月4日蒋致宋子文的电报中就说:“中国战区如组织联军司令部所属之参谋部,务请罗总统遴选其亲信之高级将领为参谋长。其阶级须在中将以上,因我国与俄国之代表皆为中上将级也。并请另派高级空军将领一员,为主持空军指挥与训练事宜,海军将领任各战区联系者亦不可少。至参谋长人选,不必熟悉东方旧情者,只要其有品学与热心者可也。”(15)电报还要求宋子文,催促罗斯福、马歇尔迅速将参谋长人选派来重庆。
马歇尔、罗斯福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曾在中国天津美国驻华军和美国驻华大使馆任职18年的史迪威将军赴华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参谋长。
3月6日,史迪威飞抵重庆,正式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参谋长。这样,中国战区完全建立起来。
中国战区不仅包括中国大陆,还包括法属印度支那、泰国和缅甸以及后来的印度一部等地区(中国战区所辖区域初为中国及联合国家军队可以到达之安南及泰国国境。后又表述为中国、越南、泰国及将来可为同盟国所控制之区域在内。因此,缅甸及印度一部应属中国战区。1945年8月,东北四省划入苏军受降,除此之外,北纬16度以北地区属中国战区受降区。)统属的不仅有中国军队,还有在这一地区内的英、美等国军队。为加强盟军间的协调,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还在缅甸设立了联合参谋部(后移驻印度),蒋介石派史迪威驻地协调指挥。
中国战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反法西斯阵营在亚洲对日作战的统一部署和指挥,而且在整个亚洲太平洋战场以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绝大多数兵力(据1941年底统计,日本总兵力二百四十多万,其中一百三十多万被钳制在中国大陆,为日本对外用兵的65%,相当于其南进兵力的三倍多。这种状况基本上维持到战争结束),而且还有力地打破了日本北攻苏联的计划,使苏联无后顾之忧,保证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在苏德战场和其他战场的胜利作战。
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的成立,是中国人民长时期对日抗战、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统一远东地区对敌力量、协同作战的具体体现与重要标志。以此为开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作为中国战区统帅部所在地的重庆,其军事地位和国际政治影响更是向前大迈一步,由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抗战的军事指挥中心发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的统帅部,这在重庆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盟国商定中国战区负责接受中国大陆(东北归苏军受降)和台湾、越南北纬16度线以北地区的日军投降。随后该战区自行撤销。
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国民政府就确定了对日宣战和对德意处于战争状态的方针。为使同盟国在对德意日作战中能有一个统一的战略,中国政府还及时致电美、英、苏等国首脑,建议立即在反轴心国间组织某种联合军事会议。12月8日下午,蒋介石在商定好中国政府对日德意宣战的政略后,返回南岸黄山官邸,并邀请英国驻华大使卡尔、美国驻华大使高斯、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等谈话,就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向他们阐明了中国政府抗战到底的决心,并当面向他们各提交了一份备忘录。
备忘录谈到:“中国现决心不避任何牺牲,竭其全力与美英苏及其他诸友邦共同作战,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轴心国家之完全崩溃”; “中国政府现决定向日本宣战,并对同盟国德义(意)同时宣战”;“为联合行动起见,中国政府以为反侵略阵线各个国家必须对于各个轴心国家认为共同公敌,因之中国建议美国对于德义(意)两国与苏联对于日本皆请同时宣战”;“为谋军事进行胜利起见,中国政府建议各友邦(中、英、美、澳、加拿大、纽丝伦〔即新西兰〕)应成立军事同盟,并推美国为领导,指挥共同作战之军队,实为必要”;“中国提议,中、英、美、苏、澳、荷、加拿大、纽丝伦订立一不单独媾和之条约”。①
三国大使对蒋提议中英美苏军事合作的建议,极表赞同。同一天,蒋介石还接见了美国驻重庆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商讨关于由美国建议五国联合军事行动之具体计划等问题。接着又接见了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戴尼斯,商谈关于拟具军事联合与合作之具体计划等问题。
除了在陪都重庆频频活动外,蒋介石还电示驻美代表宋子文,尽速转达美国当局,说明中美英苏荷五国应速制定联合作战整个计划及成立联合指挥与军事同盟协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0日、11日,蒋介石又两次邀请美、英等国大使及其武官,商讨中、英、美、荷、澳五国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并请马格鲁德将中国的建议转达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接受了这一建议,并于16日复电蒋介石,建议由美、英、中、苏、荷五国在亚洲采取联合军事行动,蒋介石在重庆召集五国联合军事会议,“立即发动步骤,准备一致行动以御共同敌人。应视为异常重要之举,为达成此项目的起见,本人敬建议,由麾下最迟于12月17日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交换情报,并讨论在东亚战区最有效之陆海军行动,以击败日本及其同盟国。本人建议,参加该会者应为英、中、荷、苏及美国之代表,同时本人可立即派定勃兰特将军为美国代表,由马格鲁德将军副之,预期该会必可完成具体初步计划”,并希望于12月20日将会议结果分别告知各国政府。罗斯福在电报中还说:“本人复请英国,与重庆会议同时,在新加坡召集中、荷及美国军官开陆海军会议(由英方)就彼等在南部战区之见地,将作战计划报告本人,并请斯大林在莫斯科召集美中及英国军官开会,由斯大林先生将战局及其对北部区域之见地,详告本人”②。
继罗斯福之复电后,丘吉尔也复电赞成在重庆组织联合军事会议。斯大林表示一时不能对日宣战。他说:“苏联现虽负对德抗战的主要任务,苏联的胜利即系英、美、中国对轴心集团的共同胜利。本人认为苏联目前不宜将力量分散于远东。”因此,苏联不便派代表前来参加会议。③荷兰也表示不便出席这个会议。
为使该会顺利召开,中国政府作了大量的努力,除频频召集美、英、苏等国驻华军事代表等交换意见,派出中国政府代表(参谋总长何应钦为总代表,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主任商震副之)外,还为联合军事会议拟定了大纲:一、设立联合作战机构,其名称为军事代表会议或参谋团。二、集合地点:重庆。三、由美国总代表主持之。四、任务如下:1.关于远东战区之联系。2.研究全盘情况(西欧、远东)并转达各战区之情报。3.商定英美苏荷中五国对太平洋整个作战计划纲要。4.迅速决定英美荷中共同保卫新加坡、菲律宾、香港、缅甸、荷印具体计划。5.根据丙项拟定各战区内作战方案:(1)英中两国陆军作战计划;(2)苏中两国陆军作战计划;(3)美中两国陆、空军作战计划。6.备各战区指挥之咨询。7.租借案物资之分配及其数量与性质。8.交通运输及通信线之设备:(1)开辟中印公路,由中英共同负责,分段限期完成;(2)中苏间陆上与空中运输设备之加强;(3)美国拨给运输飞机之计划;(4)航空运输线之设立,由加尔各答与塞地亚通西昌与昆明之运线;(5)各战区间通信网之设立增设有线、无线电新线。9.各国间空军根据地之相互利用与设备,以及建设新空军根据地。10.对越南与泰国之军事外交方针及具体计划。④
会议原定12月17日召开,后因美、英、苏、荷等代表迟迟未到。直到12月20日,英美军事代表才飞抵重庆。经协商,会议于12月23日召开,并由中国代表徐永昌写出五国协同作战总方略,供会议讨论。23日上午,何应钦、魏菲尔、勃兰特及英美驻华军事代表团团员等在重庆召开非正式会议,讨论了会议议程。下午4时,中、英、美、澳等国军事会议在重庆正式开幕。会议由蒋介石主持。出席者中方为蒋介石、宋美龄、何应钦、徐永昌、商震、刘为章(次长)、周至柔(主任)、毛邦初(总指挥);澳洲(澳大利亚)为驻华公使爱格斯登;英方为魏菲尔、戴尼斯、司高脱兰;美方为勃兰特、马格鲁德、沃勃登、霍克、麦克莫、班林等。首先由魏菲尔将军介绍上午与何应钦、勃兰特等举行预备会议的情形,然后提出三点建议:“(一)空军在缅甸最妥善之分配与行动;(二)拨用一部分中国在缅甸之租借法案器材为保卫缅甸之用;(三)中国军队协助保卫缅甸”。⑤对此三点建议,魏菲尔还作了补充说明,希望中国军事当局调拨在昆明的美国空军志愿队一中队驻防仰光,以加强缅甸的防务,同时于会议中商定防守缅甸的具体办法。
接着,蒋介石致词,认为魏菲尔所提的建议,均属专门技术问题,中国方面在原则上同意。其具体实施办法可由一小组委员会讨论实施。蒋介石还报告了此次会议的动机与缘起,说明此次会议为太平洋各国第一次正式会议,其主题是研究在东亚最有效之陆海军行动,以击败日本及其同盟国,其主要任务除讨论魏菲尔所提三点建议外,更重要的是按照罗斯福总统建议,拟定整个计划及组织永久机构。换言之,应研究太平洋与欧洲之战略,及在华盛顿成立一永久组织”⑥。会议经讨论、磋商乃至争论,最后达成了如下协议:
1.同意成立一永久性的分区军事委员会(总机构设于华盛顿),地址设重庆,其委员由蒋介石、麦克阿瑟、魏菲尔及苏联西伯利亚总司令所派代表共同组成。此四统帅所辖的作战地域,即为该委员会的区域范围,必要时还可邀请荷属东印度及澳洲代表参加。蒋介石、魏菲尔、勃兰特并当即派定何应钦、戴尼斯、马格鲁德为其全权驻会代表。以马格鲁德为秘书处秘书长,拟具有关计划,以供各代表国执行。
2.通过了由勃兰特将军拟具的向罗斯福总统报告会议结果的电稿——《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六点:即:“甲、使仰光及缅甸全境免受敌方攻击,为当前要着。盖中国继续抗战与从中国境内扩展联合军事行动,缅甸与仰光之关系皆甚重大。目前应尽现有实力,对日本根据地及建筑物发动空军攻势。乙、继续以器材供给中国,以支持中国之抗战,俾中国军队得作对日最后反攻之准备有训练。丙、中国军队应继续以攻击,或攻击之威胁,以及对日军交通线弱点发动军事行动,牵制日军于其战线。丁、俟实力充实之后,即发动中、英、美可以抽调之军力,对日改取攻势。戊、在重庆之联席分区军事委员会应随时开会,并将资料及建议案送交联合军军事委员会,俾该会得拟定东亚战略。己、希望在美国组织之总机构能早日实现”⑦。
中美英三国,除了在重庆召开会议协商军事合作、互派军事代表团协调战略行动外,还在新加坡、华盛顿等地召开会议,共谋在亚洲及太平洋上的战略合作。
在1941年12月18—25日的新加坡会议上,中国政府派出军令部第二厅副厅长郑介民代表出席。会议商定了中美英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合作计划。
与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的同时,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率领英国军事参谋人员抵达华盛顿,与罗斯福总统及美军参谋人员于12月22日开始了一连串的军事会议,涉及到亚洲太平洋地区问题时,宋子文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得以参加。
1941年12月27日,罗斯福总统在接见中国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和驻美大使胡适时说,他与丘吉尔首相在华盛顿“决定组织军事会议,并在战区设立联合指挥部。渝军事会议已毕,此后南太平洋局面,由中、英、美、荷、澳组织共同机构,协力保卫”⑧。罗斯福还对宋子文等人表示:目前同盟各国于大西洋已有控制权,半年之后太平洋也能控制在盟国手中。因此,英美两国希望能使用中国的空军基地去轰炸日本本土,同时希望中国提供有关日本的气象情报等。宋子文当即将这一信息电告了蒋介石。
12月29日,美国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其中建议在中国成立一个盟国作战行动司令部。罗斯福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征得了丘吉尔首相的同意。
罗斯福总统提议,将亚洲太平洋战场划分为四个战区,即中国战区、东南亚战区、太平洋战区和西南太平洋战区。东南亚战区由英军上将魏菲尔指挥;太平洋战区由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指挥;西南太平洋战区由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五星上将指挥。
四个战区中,就其战略地位而言,最重要的是中国战区。
太平洋战争刚一爆发,美国《纽约时报》即发表社论指出:“中国战场之重要,在一个月以前,殊难使多数美国人士了解中国战局与美国直接的关系,现则尽人皆知,中国之战事,即为我等之战事,中国对日本施用之压力愈大,则我麦克阿瑟将军愈有战胜之机会。”
罗斯福也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他曾对儿子埃利奥特·罗斯福说:“你想想看,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部队会干什么?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那些地方,然后长驱直入,直捣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⑨
丘吉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致电罗斯福,认为“中国如果崩溃,将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机。”
12月31日,罗斯福正式电告蒋介石,建议由蒋组织成立盟国中国战区。罗斯福在电报中说: “为立即完成我等共同抗战(指日本)力量之联合与合作起见,今正在南太平洋战区成立一最高统帅部,指挥全部美、英、荷军队。此项联合国在中国战区之共同活动,亦需有同样统帅部,又属当然。予今征得英、荷政府代表之同意,建议麾下负责指挥现在或将来在中国境内活动之联合国军队之责。予等并建议,该战区包括联合国军队可以到达之安南及泰国国境。予等并信,欲使此统帅部发挥效力,应立即由中美英三国政府代表组织一联合计划作战参谋部。倘麾下认为可能,而苏联表示同意者,苏联代表亦应参加。此参谋部应在麾下指挥下服务。印度军司令及南战区司令当命其与麾下统帅部取得最密切之联系。该三总部间应互派联络员。上项办法足使麾下之意见与努力影响及其所有各战区作战一般战略之策划。特此奉电,企候赐复”。⑩
1942年1月1日,在华盛顿26国联合宣言签字仪式上,罗斯福公开宣布了“建立中国战区”的决定。
1月2日,蒋介石复电罗斯福,表示极愿接受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职位。蒋氏在电文中说:“奉来电,承嘱担任联合国现在与将来在中国战区以及安南、泰国境内联合国军队可能到达区域一切军队最高统帅之职,深知此项任务对有关各国及其人民与我中国本身所负责任之重大,就个人能力与资历言,实不敢贸然应命。然念此统帅部成立之后,足使中国战区与联合国间得统一其战略,促进其全盘作战之功效,既经阁下征得英荷政府之同意,作此建议,自当义不容辞,敬谨接受。”为使此统帅部起到协调同盟国各部队战略之作用,蒋介石还表示:“今遵尊嘱,竭诚欢迎美、英代表之立即派定,组织联合作战计划参谋部。”(11)
1月3日下午,白宫公告:“兹经英美两国参谋总长之建议,及向罗斯福总统与丘吉尔首相之条陈,并经荷兰政府与各有关自治领政府之同意,爰特宣布:在西南太平洋区设立一统一指挥系统,所有该区之海陆空军,悉由一最高统帅指挥作战。罗斯福总统建议并征得各有关国同意,推魏菲尔上将为总司令,美空军总司令勃兰特少将为副总司令,勃氏刻在远东,美亚洲舰队总司令哈特上将,在魏菲尔上将指挥之下,统率该区全部海军,英远东军总司令潘纳尔上将,为魏菲尔之参谋总长,魏氏最近即将就职。蒋介石上将已承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职,指挥现在及将来在该区作战之陆空军,所辖区域包括越南、泰国及将来可为同盟国所控制之区域在内,其统帅部之设计部分,将有英美代表参加工作。”(12)对此消息,国民党机关报是这样评价的:“此间认为,为系西方人士对于任何亚洲人物从来未有之最高尊崇及最深信任,且此举适在廿六国发表共同宣言表示对轴心国联合作战及不单独媾和以后,尤富有政治的重要性。”(13)
1月5日,蒋介石正式在重庆宣布就任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职。此后,蒋介石在日记中对此记叙道:“二十六国共同宣言发表后,中美英苏四国已成为反侵略之中心,于是我国遂列为四强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之后,越南、泰国亦划入本区内,国家之声誉及地位,实为有史以来空前未有之提高。”(14)
为加强联络,蒋介石特请罗斯福委派一位熟知中国情况的将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宋子文在华盛顿也奉蒋之命向罗斯福马歇尔等人频频提出这一要求。在1月4日蒋致宋子文的电报中就说:“中国战区如组织联军司令部所属之参谋部,务请罗总统遴选其亲信之高级将领为参谋长。其阶级须在中将以上,因我国与俄国之代表皆为中上将级也。并请另派高级空军将领一员,为主持空军指挥与训练事宜,海军将领任各战区联系者亦不可少。至参谋长人选,不必熟悉东方旧情者,只要其有品学与热心者可也。”(15)电报还要求宋子文,催促罗斯福、马歇尔迅速将参谋长人选派来重庆。
马歇尔、罗斯福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派曾在中国天津美国驻华军和美国驻华大使馆任职18年的史迪威将军赴华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参谋长。
3月6日,史迪威飞抵重庆,正式就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参谋长。这样,中国战区完全建立起来。
中国战区不仅包括中国大陆,还包括法属印度支那、泰国和缅甸以及后来的印度一部等地区(中国战区所辖区域初为中国及联合国家军队可以到达之安南及泰国国境。后又表述为中国、越南、泰国及将来可为同盟国所控制之区域在内。因此,缅甸及印度一部应属中国战区。1945年8月,东北四省划入苏军受降,除此之外,北纬16度以北地区属中国战区受降区。)统属的不仅有中国军队,还有在这一地区内的英、美等国军队。为加强盟军间的协调,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还在缅甸设立了联合参谋部(后移驻印度),蒋介石派史迪威驻地协调指挥。
中国战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反法西斯阵营在亚洲对日作战的统一部署和指挥,而且在整个亚洲太平洋战场以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但牵制了日本侵略军的绝大多数兵力(据1941年底统计,日本总兵力二百四十多万,其中一百三十多万被钳制在中国大陆,为日本对外用兵的65%,相当于其南进兵力的三倍多。这种状况基本上维持到战争结束),而且还有力地打破了日本北攻苏联的计划,使苏联无后顾之忧,保证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在苏德战场和其他战场的胜利作战。
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部的成立,是中国人民长时期对日抗战、流血牺牲、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统一远东地区对敌力量、协同作战的具体体现与重要标志。以此为开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大提高,而作为中国战区统帅部所在地的重庆,其军事地位和国际政治影响更是向前大迈一步,由中国国民政府对日抗战的军事指挥中心发展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战区的统帅部,这在重庆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盟国商定中国战区负责接受中国大陆(东北归苏军受降)和台湾、越南北纬16度线以北地区的日军投降。随后该战区自行撤销。
今日更新
-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形成
[2019-05-22]
-
《中华民国临警方约法》公布
[2019-05-22]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019-05-22]
-
武昌首义
[2019-05-22]
-
保路运动
[2019-05-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