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

2022-07-08 可可诗词网-民间神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九二引宋谢逸 《应梦罗汉记》:
        余常与惠洪周览寺中,得古画一束,乃十八大罗汉也。然亡其一焉,是为第五诺矩罗尊者。
        《铸鼎余闻》 卷四:
        即十六罗汉加两尊者,一为戛沙鸦巴尊 (者),一为纳达密答喇尊者。
        《集说诠真》:
        《读书纪数略》载: 十八尊罗汉,一宾波罗颇罗堕阇,二迦诺迦跋蹉,三迦诺迦跋釐堕阇,四苏频陁,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哩迦,八代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怙罗,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戍那波斯,十五阿只多,十六注荼半托迦,十七都难提密多罗,十八宾头卢。
        《苏轼文集》 卷二○ 《十八大阿罗汉颂》:
        蜀金水张氏,画十八大阿罗汉。轼谪居儋耳,得之民间。海南荒陋,不类人世,此画何自至哉!久逃空谷,如见师友,乃命过躬易其装标,设灯涂香果以礼之。张氏以画罗汉有名,唐末盖世擅其艺,今成都僧敏行,其玄孙也。梵相奇古,学术渊博,蜀人皆曰,此罗汉化身其家也。轼外祖父程公,少时游京师,还,遇蜀乱,绝粮不能归,困卧旅舍。有僧十六人往见之,曰:“我,公之邑人也。”各以钱二百贷之,公以是得归,竟不知僧所在。公曰:“此阿罗汉也。” 岁设大供四。公年九十,凡设二百馀供。今轼虽不亲睹至人,而困厄九死之余,鸟言卉服之间获此奇胜,岂非希阔之遇也哉! 乃各即其体像,而穷其思致,以为之颂。
        第一尊者,结跏正坐,蛮奴侧立,有鬼使者稽颡于前,侍者取其书通之。
        颂曰:月明星稀,孰在孰亡,煌煌东方,惟有启明。咨尔上座,及阿阇黎,代佛出世,是大弟子。
        第二尊者,合掌趺坐,蛮奴捧牍于前,老人发之,中有琉璃器,贮舍利十数。
        颂曰:佛无灭生,通塞在人,墙壁瓦砾,谁法非身。尊者敛手,不起于坐,示有敬耳,起心则那。
        第三尊者,扶乌木养和,正坐,下有白沐猴献果,侍者执盘受之。
        颂曰:我非标人,人莫吾识,是雪衣者,岂具眼只。方食知献,何愧于猿,为语柳子,勿憎王孙。
        第四尊者,侧坐屈三指,答胡人之问,下有蛮奴捧函,童子戏捕龟者。
        颂曰:彼问云何,计数以对,为三为七,莫有知者。雷动风行,屈信指间,汝观明月,在我指端。
        第五尊者,临渊涛抱膝而坐,神女出水中,蛮奴受其书。
        颂曰:形与道一,道无不在,天宫鬼符,奚往而碍。婉彼奇女,跃于涛泷,神马尻舆,摄衣从之。
        第六尊者,右手支颐,左手拊稚狮子,顾视侍者,择瓜而剖之。
        颂曰:手拊雏猊,目视瓜献,甘芳之意,若达于面。六尘并入,心亦遍知,即此知者,为大摩尼。
        第七尊者,临水侧坐,有龙出焉,吐珠其手中,胡人持短锡杖,蛮奴棒钵而立。
        颂曰:我以道眼,为传法宗,尔以愿力,为护法龙。道成愿满,见佛不怍,尽取玉函,以畀思邈。
        第八尊者,并膝而坐,加肘其上,侍者汲水过前,有神人涌出于地,捧盘献宝。
        颂曰:尔以舍来,我以慈受,各获其心,宝则谁有。视我如尔,取与则同,我尔福德,如四方空。
        第九尊者,食已襆钵,持数珠诵咒而坐,下有童子构火具茶,又有埋筒注水莲池中者。
        颂曰:饭食已毕,襆钵而坐,童子茗供,吹龠发火。我作佛事,渊乎妙哉,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第十尊者,执经正坐,有仙人侍女焚香于前。
        颂曰:飞仙玉洁,侍女云渺,稽首炷香,敢问至道。我道大同,有觉无修,岂不长生,非我所求。
        第十一尊者,趺坐焚香,侍者拱手,胡人捧函而立。
        颂曰: 前圣后圣,相喻以言,口如布谷,而意莫传。鼻观寂如,诸根自例,孰知此香,一炷千偈。
        第十二尊者,正坐入定枯木中,其神腾出于上,有大蟒出其下。
        颂曰: 默坐者形,飞空者神,二俱非是,孰为此身。佛子何为,怀毒不已,愿解此相,问谁缚尔。
        第十三尊者,倚杖垂足侧坐,侍者捧函而立,有虎过前,有童子怖匿而窃窥之。
        颂曰: 是与我同,不噬其妃,一念之差,堕此髬髵,导师悲愍,为尔颦叹,以尔猛烈,复性不难。
        第十四尊者,持铃杵正坐诵咒,侍者整衣于右,胡人横短锡跪坐于左,有虬一角,若仰诉者。
        颂曰:彼髯而虬,长跪自言,特角亦来,身移怨存。以无言音,诵无说法,风止火灭,无相仇者。
        第十五尊者,须眉皆白,袖手趺坐,胡人拜伏于前,蛮奴手持拄杖,使者合掌而立。
        颂曰:闻法最先,事佛亦久,耄然众中,是大长老。薪水井臼,老矣不能,摧伏魔军,不战而胜。
        第十六尊者,横如意趺坐,下有童子发香篆,侍者注水花盆中。
        颂曰: 盆花浮江,篆烟缭青,无问无答,如意自横。点瑟既希,昭琴不鼓,此间有曲,可歌可舞。
        第十七尊者,临水侧坐,仰观飞鹤,其一既下集矣,使者以手拊之,有童子提竹篮,取果实投水中。
        颂曰: 引之浩茫,与鹤皆翔,藏之幽深,与鱼皆沉。大阿罗难,入佛三昧,俯仰之间,再拊海外。
        第十八尊者,植拂支颐,瞪目而坐,下有二童子,破石榴而献。
        颂曰: 植拂支颐,寂然跏趺,尊者所游,物之初耶。闻之于佛,及吾子思,名不用处,是未发时。
        [案]: 苏轼集中又有 《罗汉赞十六首》,仅称第几尊者,无罗汉名,又有《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有题名,见后条《民俗艺术探源》及案语。

        《西湖游览志》 卷三:
        烟霞洞,晋开运元年,有僧弥洪结庵洞口,遇神人指山后: “有胜迹,何不显之?” 洪忽见洞内有罗汉六尊,显像石壁,若镂刻而成者,甚异之。未几。洪卒。吴越王钱氏梦僧告云:“吾有兄弟十八人,今方有六,王可聚之。” 梦觉,访得烟霞洞有六罗汉,遂补刻十二尊,以符所梦。
        《民俗艺术探源·细说罗汉》:
        《苏东坡集》 有 《十八罗汉赞》,前十六尊与本文所述之第四种十六罗汉译名同,后加二尊者,一名庆友,一名宾头卢,合为十八。然庆友为难提密多罗之译名,即 《法住记》 之说者,宾头卢即第一尊者宾度罗跋罗堕阇,实为复出。又蜀金水张氏所画之十八罗汉,亦为东坡颂赞,于十六罗汉之前,加迦叶尊者、军徒钵叹尊者为十八,且记各尊者之神通灵感。西藏所传之十八罗汉又于前述之十六尊者之后,加佛母摩耶夫人与弥勒为十八。据 《浪迹丛谈·续谈》 云: “恭读纯庙集中,有 《唐贯休十八罗汉赞》,始知西域十六应真外,别有降龙、伏虎二尊者,一为戛沙鸦巴尊者,一为纳达密答喇遵,以具大神通法力,故亦得阿罗汉名。” 又据法国莱维和考伐纳二人的意见,认为龙虎是道教的表象,与佛教无关,印度古籍古画中并无此事。作者愿再补充说明,中国在佛教的信仰中,固然也参杂了道教信仰的成分,然而释、道二家也都相传有 “降龙、伏虎” 的故事。如苻秦僧 “涉”,能使龙下钵中。后汉道士赵炳,能禁虎使伏地。作者怀疑杭廷顿氏所据之十六罗汉资料中之第六跋陀罗尊者,即是后世所传的伏虎尊者; 他是释尊的侄子,被派到锡兰传教,他的语言很清楚,身旁常有一只老虎陪伴。第十半托迦尊者即是降龙罗汉。相传释尊派他去征服过恶龙“阿怕拉” (Apala)。法人莱维和考伐纳二氏之意见虽属中肯,然仅止于一端。由于十六罗汉与十八罗汉译名反覆重叠,译音纷歧,因之很难令人有所依据。
        [编者案: 宋龙飞所说第四种十六罗汉译名,即1. 宾度罗跋罗堕阇尊者,2.迦诺迦伐蹉尊者,3.迦诺迦跋厘惰阇尊者,4.苏频陀尊者,5.诺讵罗尊者,6.跋陀罗尊者,7.迦理迦尊者,8.伐阇那弗多罗尊者,9.戍博迦尊者,10.半托迦尊者,11.罗怙罗尊者,12.那伽犀那尊者,13.因揭陀尊者,14.伐那婆斯尊者,15.阿氏多尊者,16.注茶半托迦尊者。]

        十八罗汉的容貌描绘,到了明代已逐渐的中国化了 (参见 《三才图会》 刻本),这是极其重要的转变,唐宋以前的风貌几无存在。清代以后十八罗汉的描写,显然受到道教的影响,罗汉的名号不再见其冗长的译名,而以 “绰号” 代之。各地流传的十八罗汉人物亦不尽相同,甚至土生土长于中国的帝王、高僧亦加入了十八罗汉的行列,其演变的过程令人费解。
        台湾各地寺庙所供奉的十八罗汉像名称亦颇杂乱。兹列举南北两所妈祖庙所供奉的十八罗汉像,供读者参考:
        一 北港朝天宫妈祖庙: 1. 降龙,2.百衲,3.进香,4.弥勒,5.开心,6.飞钹,7.目莲,8.达摩,9.志公,10.伏虎,11.优婆,12.进花,13. 进灯,14. 长眉,15. 多利,16. 戏狮,17. 洗耳,18. 梁武帝。
        二 淡水关渡妈祖庙: 1.降龙,2.进书,3.梁武帝,4.开心,5.长眉,6.达摩,7. 力风,8. 志公,9.目莲,10. 伏虎,11.戏狮,12. 献钹,13.进香,14.进花,15.布袋,16.进灯,17.悟道,18.进果。
        《中国的罗汉》:
        五代时对罗汉的尊崇开始风行。值得注意的是,它还有所发展: 首先在绘画中由十六罗汉发展为十八罗汉。原来,画十六罗汉像的画家,也有加绘两人的。有人推论说,原来画的大约是 《法住记》 的述说者庆友尊者和译者玄奘法师。这种设想极可能符合最早的事实,但岁久年深,已难于找到确切证明。
        今所知对五代时画十八罗汉像的最早的形象化记录见于苏轼所作 《十八大阿罗汉颂》 一文。苏轼记录说,他在谪居海南岛时,从民间得到前蜀简州金水 “世擅其艺” 的张氏所画“十八罗汉图” ——说明这种图当时已很普及,张氏累世所画也不在少数——据苏氏所记,这幅图颇具生活情趣,每个罗汉均有童子、侍女、胡人等一二人作陪衬,有点象世俗画的“燕居图”。苏氏未写出十八罗汉名号——但他在后来所写的 《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罗汉》 一文中给明确补出了。苏氏文中前十六罗汉名号均取自《法住记》。第十七位,苏氏称为 “庆友尊者”;第十八位,称为 “宾头卢尊者”,显然是第一位罗汉的重出。苏东坡是深明佛学的人,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可能是照抄当时流行的说法。这恐怕也由于中国古代“夷夏”观念较强,不愿意把本国的玄奘法师和那十七位出身、年代、国籍都不同的外来户掺合在一起。宋咸淳五年 (1269年),志磐在其所著 《佛祖统记》 卷三十三中提出: 庆友是 《法住记》 的作者,不应在住世之列; 宾头卢为重复。第十七和第十八位应当是迦叶尊者和军徒钵叹尊者。也就是 《弥勒下生经》 所说的四大声闻中不在十六罗汉之内的两位尊者。这种说法,把四大罗汉和十八罗汉以住世为环节联系起来,有言之有故的优点。我们认为,若承认有十八罗汉,宁可取志磐的解释,还算自圆其说。可是到了清朝乾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应是降龙罗汉,即嘎沙鸦巴尊者 (即迦叶尊者); 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纳答密喇尊者(弥勒尊者)。降龙伏虎的传说是中国的,起源甚晚,大约在北宋以后。不过这两尊像画起来或塑起来有龙和虎作为道具和陪衬,容易生动,再加皇帝御定,以后的十八罗汉就以皇帝考证出来的为准了。
        十八罗汉,近代常塑在大雄宝殿之中,作为释迦或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的环卫。在 《西游记》 等小说及戏剧中,他们经常成组出动,在斗争中作释迦的先行。如 “十八罗汉斗悟空” “十八罗汉斗大鹏” 等便是。可是成群结伙,缺乏个性,而且战绩不佳,常常失败,最后还得如来佛亲自出马。他们去的往往是这种垫底儿抬高祖师爷的角色,在文学作品中没有什么光辉。倒是在艺人的腕下,名图名塑常见,精彩迭出。所以,培育出中国化罗汉的,乃是中国的艺术家。
        [案] 佛书上虽然只说十六罗汉,但近世民间传说最甚的却是十八罗汉,不仅小说戏曲,即佛寺中也常塑十八罗汉像。关于怎么会多出两尊罗汉的情形,诸说大致相同。又有说唐末僧人张玄、贯休始画十八罗汉像者。(见《宗教词典》) 那两尊罗汉的身分,除该文所说的几种,还有说是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的,西藏地区认为是摩耶夫人和弥勒,而台湾妈祖庙则随意性很强了。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