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阳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九:
(宋熙宁中) 台州张伯端 (字平叔,天台缨络街人) 于己酉宿天回寺,感遇青城丈人刘师傅,传金丹药物火候之秘,乃改名用成,号紫阳,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今之汉中紫阳县紫阳洞)。丹成,遂返台州。复游于蜀,再遇青华真人,授以玉清金笥,长生金宝内丹之诀。趺坐而化,住世九十九年。(后七年,奉真遇紫阳于王屋山。) 自王屋九年功毕,谒锺、吕二师。谓曰:“子本紫微天官,号九皇真人。因校劫运之籍不勤,遂与同事三人并谪人间。今垣中可见者六星,潜耀者三。子为紫阳真人。”
《列仙全传》卷七:
张伯端,天台人。少好学,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宋神宗熙宁二年,游蜀,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顷刻即到,与紫阳雅志契合。一日紫阳曰:“禅师今日能与远游乎?” 僧曰:“可。”紫阳曰:“将何之?” 僧曰:“愿同往扬州观琼花。” 紫阳于是与僧处一静室,相对瞑目趺坐出神。紫阳至时,僧已先至,绕花三匝。紫阳曰: “可折一花为记。” 僧与紫阳各折一花归。少顷紫阳与禅师欠伸而觉,紫阳曰: “禅师琼花何在?” 禅师袖手皆空。紫阳乃拈出琼花,与僧把玩。弟子因问紫阳曰: “禅师与吾师同一神游,何以有有无之异?” 紫阳曰: “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阴神不能动物也。” 英宗治平中,随龙图陆公寓桂林,后转徙秦陇。久之,访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乃以所著 《悟真篇》 授处厚,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元丰五年夏,趺坐而化,住世九十九岁。弟子用火烧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芡实,色皆绀碧。识者谓曰:“此道书所谓舍利耀金姿也。” 后七年,刘奉真遇紫阳于王屋山,留诗一张而去。紫阳尝自谓己与黄勉仲、维扬于先生三人皆紫微星,号九皇真人,因误校勘劫运之籍,遂谪人间。今垣中光耀可见者,只六星已。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卷四九 “石泰”条:
石泰,常州人,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玄子。遇张紫阳得金丹之道。初,紫阳得道于刘海蟾,海蟾曰:“异日有为汝脱缰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 馀皆不许。” 其后紫阳三传非人,三遭祸患,誓不敢妄传,乃作 《悟真篇》 行于世,曰:“使宿有仙风道骨之人读之自悟,则是天之所授,非人之辄传矣。” 中罹凤州太守怒,按以事,坐黥窜,经由邠境。会大雪,与护送者俱饮酒村肆。杏林适肆中,既揖而坐,见邀同席。杏林笑顾,为此众客方欢,彼客未成饮,盍来相就于是。会饮酒酣,问其故,具以告。杏林念之曰:“邠守,故人也。乐善忘势,不远千里,能迂玉趾,有因缘可免此行。” 紫阳恳请护送者许之,诺,相与于邠,杏林为之先容,一见获免。紫阳德之曰: “此恩不报,岂人也哉! 子生平学道无所得,今将丹法用传于子。” 杏林拜谢,仰受付嘱。
《铸鼎余闻》 卷一:
方景濂 《康熙台州府志》 云: 宋张伯诚,临海人,原名伯端,字平叔。为吏,在府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食鱼戏匿之梁间。平叔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经死。一日,虫自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平叔乃喟然叹曰:“积牍盈箱,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 因赋诗云: “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因按火烧文书律遣戍。先是郡城有盐颠,每食盐数十斤。平叔奉之最谨。临别属曰:“若遇难,但呼祖师三声,即解汝厄。”后械至百步溪,天炎浴溪中,遂仙去。至淳熙中,其家早起,忽有一道士进门,坐中堂,叩其家事历历,随出门去。人以平叔归云。百步岭旧有紫阳真人祠,悬匾云 “紫阳神化处”。按 《天台山志》 载: 张伯端,天台人,尝入成都遇真人刘海蟾,得金丹术归,萃成秘诀八十一道,号《悟真篇》,曰:“平生所学尽在此矣!” 年九十九趺坐而化。
[案] 紫阳真人,亦道教中知名之仙,全真道奉为南五祖之一。据说本北宋时人,名张伯端,后改名用诚。立志学道,得仙人刘海蟾之传授,坐化成仙。则亦一道士耳。或谓本紫微星官之一,谪至人间。
(宋熙宁中) 台州张伯端 (字平叔,天台缨络街人) 于己酉宿天回寺,感遇青城丈人刘师傅,传金丹药物火候之秘,乃改名用成,号紫阳,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今之汉中紫阳县紫阳洞)。丹成,遂返台州。复游于蜀,再遇青华真人,授以玉清金笥,长生金宝内丹之诀。趺坐而化,住世九十九年。(后七年,奉真遇紫阳于王屋山。) 自王屋九年功毕,谒锺、吕二师。谓曰:“子本紫微天官,号九皇真人。因校劫运之籍不勤,遂与同事三人并谪人间。今垣中可见者六星,潜耀者三。子为紫阳真人。”
《列仙全传》卷七:
张伯端,天台人。少好学,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宋神宗熙宁二年,游蜀,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顷刻即到,与紫阳雅志契合。一日紫阳曰:“禅师今日能与远游乎?” 僧曰:“可。”紫阳曰:“将何之?” 僧曰:“愿同往扬州观琼花。” 紫阳于是与僧处一静室,相对瞑目趺坐出神。紫阳至时,僧已先至,绕花三匝。紫阳曰: “可折一花为记。” 僧与紫阳各折一花归。少顷紫阳与禅师欠伸而觉,紫阳曰: “禅师琼花何在?” 禅师袖手皆空。紫阳乃拈出琼花,与僧把玩。弟子因问紫阳曰: “禅师与吾师同一神游,何以有有无之异?” 紫阳曰: “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阴神不能动物也。” 英宗治平中,随龙图陆公寓桂林,后转徙秦陇。久之,访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乃以所著 《悟真篇》 授处厚,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元丰五年夏,趺坐而化,住世九十九岁。弟子用火烧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芡实,色皆绀碧。识者谓曰:“此道书所谓舍利耀金姿也。” 后七年,刘奉真遇紫阳于王屋山,留诗一张而去。紫阳尝自谓己与黄勉仲、维扬于先生三人皆紫微星,号九皇真人,因误校勘劫运之籍,遂谪人间。今垣中光耀可见者,只六星已。
张紫阳 (明刊 《仙佛奇踪》)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卷四九 “石泰”条:
石泰,常州人,字得之,号杏林,一号翠玄子。遇张紫阳得金丹之道。初,紫阳得道于刘海蟾,海蟾曰:“异日有为汝脱缰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 馀皆不许。” 其后紫阳三传非人,三遭祸患,誓不敢妄传,乃作 《悟真篇》 行于世,曰:“使宿有仙风道骨之人读之自悟,则是天之所授,非人之辄传矣。” 中罹凤州太守怒,按以事,坐黥窜,经由邠境。会大雪,与护送者俱饮酒村肆。杏林适肆中,既揖而坐,见邀同席。杏林笑顾,为此众客方欢,彼客未成饮,盍来相就于是。会饮酒酣,问其故,具以告。杏林念之曰:“邠守,故人也。乐善忘势,不远千里,能迂玉趾,有因缘可免此行。” 紫阳恳请护送者许之,诺,相与于邠,杏林为之先容,一见获免。紫阳德之曰: “此恩不报,岂人也哉! 子生平学道无所得,今将丹法用传于子。” 杏林拜谢,仰受付嘱。
《铸鼎余闻》 卷一:
方景濂 《康熙台州府志》 云: 宋张伯诚,临海人,原名伯端,字平叔。为吏,在府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食鱼戏匿之梁间。平叔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经死。一日,虫自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平叔乃喟然叹曰:“积牍盈箱,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 因赋诗云: “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悉焚之。因按火烧文书律遣戍。先是郡城有盐颠,每食盐数十斤。平叔奉之最谨。临别属曰:“若遇难,但呼祖师三声,即解汝厄。”后械至百步溪,天炎浴溪中,遂仙去。至淳熙中,其家早起,忽有一道士进门,坐中堂,叩其家事历历,随出门去。人以平叔归云。百步岭旧有紫阳真人祠,悬匾云 “紫阳神化处”。按 《天台山志》 载: 张伯端,天台人,尝入成都遇真人刘海蟾,得金丹术归,萃成秘诀八十一道,号《悟真篇》,曰:“平生所学尽在此矣!” 年九十九趺坐而化。
[案] 紫阳真人,亦道教中知名之仙,全真道奉为南五祖之一。据说本北宋时人,名张伯端,后改名用诚。立志学道,得仙人刘海蟾之传授,坐化成仙。则亦一道士耳。或谓本紫微星官之一,谪至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