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四品录
在整个汉代,宫廷音乐始终是雅俗并存。至东汉,尽管宫廷中未复置像乐府这样的俗乐机构,但各地民间俗乐同样通过各种渠道深入到宫廷及官宦府第。最主要的渠道有三条。其一,西汉末至东汉,宫廷“观采风谣”的民间采诗活动仍存余绪。据《汉书·王莽传》载,元始四年四月“遣大司徒直陈崇等八人,分行天下,览观风俗……(五年)其秋,风俗使者八人还。”又,《后汉书·循吏传叙》载:“光武起于民间,颇达情伪……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其二,各地少数民族进献夷乐。据《后汉书·李陈庞陈桥列传》载:“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献乐及幻人……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与群臣共观,大奇之。”其三,民间乐人进入豪富之家。整个汉代,贵族、豪富家蓄乐人之风盛行。乐人们来自民间,与民间俗乐联系密切。受此影响,宫中君主于是有“目极角抵之观,耳穷郑卫之声”,豪人之室于是有“倡讴伎乐,列乎深堂”(《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甚至大学者马融也是“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后汉书·马融传》)民间俗乐在王室贵族中仍据有一席之地。
东汉的宫廷音乐列有“四品”。“品”指“品类”,即宫廷音乐用于不同目的和场合的各类音乐。据《东观汉记·乐志》所录蔡邕《乐志》(《后汉书·礼仪志》注作《礼乐志》)载,“汉乐四品”:一品“太予乐,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二品“周颂雅乐,典辟雍、飨射、六宗、社稷之乐”;三品“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以上引文据《后汉书·礼仪志》注);四品蔡邕《乐志》未言及,今入萧亢达认为即“宴私之乐”,天子与其后宫亲昵者宴享之乐。(详见《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研究》第一章第三节)
太予乐即郊庙、上陵和食举所用音乐。东汉时郊庙乐,既有据先秦雅乐改编的《文始》、《五行舞》,也包括西汉以来的《武德舞》、《四时舞》和唐山夫人所作《房中祠乐》十七章及司马相如所造《郊祀歌》诗十九章等新制雅乐。上陵礼即皇帝率皇亲国戚、公卿百官所行朝拜和祭祀之礼。其乐也奏《文始》、《五行》等乐。食举乐始于周代,“天子食,举以乐”。东汉食举乐“发太簇之律,奏雅颂之音”(《隋书·音乐志下》引东汉马防奏言),主要包括四类:(一)宗庙食举乐。乐有六曲:《鹿鸣》、《承元气》,以及章帝亲著歌诗四章《思齐皇姚》、《六麒麟》、《竭肃雍》、《陟叱根》。(二)上陵食举乐。乐有八曲:《重来》、《上陵》及宗庙食举乐六曲。(三)殿中御饭食举乐。乐有七曲:《惟天之命》、《天之历数》和宗庙食举乐中五曲(除《承元气》一曲)。(四)汉太乐食举乐。乐有十三曲:《鹿鸣》、《重来》、《初造》、《侠安》、《归来》、《远期》、《有所思》、《明星》、《清凉》、《涉大海》、《大置酒》、《承元气》和《海淡淡》。(参阅《宋书·乐志》)
周颂雅乐是辟雍、飨射、六宗、社稷所用音乐。先秦雅乐制度规范及雅音、雅舞传至汉代已残缺不全,乐官及公卿大夫也难已知晓其意义。但汉廷仍继续搜集先秦雅乐。据《汉书·礼乐志》载,汉武帝时,“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这类先秦雅乐虽然被“立之大乐”,“作于学官”,供辟雍讲习,“春秋乡射”之用,但因上述种种原因,先秦雅乐的实际应用并不多,其命运是“常存肄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而“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汉书·礼乐志》)。因此在东汉宫廷音乐中,周颂雅乐仅被列为“二品”。其地位落于汉代新创雅乐之后。
黄门鼓吹是天子欢宴群臣所用之乐。黄门为宫中禁门,黄门鼓吹即宫廷鼓吹乐。鼓吹渊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秦末出现于边地,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或兼有歌唱的乐种。 据刘《定军礼》载:“鼓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鸣笳以和箫声,非八音也。”(《乐府诗集》卷一六引)又,《汉书·叙传》载:“始皇之末,班壹避地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值汉初定,与民无禁,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鼓吹进入宫廷后,按不同场合及用途区分为鼓吹、骑吹、短箫铙歌与横吹。据《乐府诗集》卷二一载:“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于天子“卤簿”(仪仗)或殿廷等。《西京杂记》载:“汉大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后部鼓吹。”骑吹为马上演奏,用于仪仗与随行车驾。汉画像砖并见其所用乐器笳、鼓、鞉、箫等。此类图像在石刻中亦常见。短箫铙歌主要用于恺乐、元会、校猎等典礼活动,加用青铜乐器铙。横吹,以鼓和角为主要乐器,用于军中马上之乐。《乐府诗集》卷二一谓:“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其代表作品为李延年所造。《晋书·乐志》载:“李延年因胡角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宴私之乐是皇帝后宫表演的音乐,性质上有别于国事、政事所用礼仪性音乐。这类音乐不便在殿廷上欢宴群臣,仅于后宫秘密演出。所奏音乐不属雅正之乐,而是“俳优侏儒”、“熏服之乐”等民间俗乐歌舞。贾谊《新书·官人》载:“君乐雅乐,则友、大臣可以侍;君乐宴乐,则左右、侍御者可以侍;君开北房(后宫)从熏服之乐,则厮役从。”又,“大臣奏事,则俳优侏儒逃隐,声乐技艺之人不并奏。”后宫宴私之乐张衡《西京赋》中有所描述:“秘舞更奏,妙材骋伎,妖蛊艳夫夏姬,美声畅于虞氏。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绮。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宴私之乐在朝会、殿廷上表演是有违礼乐制度的。昌邑哀王刘贺遭罢黜,其罪状之一便是当着大行令在殿前欣赏这类民间俗乐舞。
汉乐四品是受到周代礼乐制度的影响而定立的,因此礼乐思想仍是汉宫廷音乐的指导思想。尽管如此,汉乐四品的内涵已经有所变化。首先,它已不具备严密的等级制特征;其次,因先秦雅乐的失传,宫廷新创雅乐大量增加,并成为主要的内容;再次,汉世大量的民间俗乐已为宫廷音乐所吸收,因而汉乐四品雅俗并存的特征十分突出。同时,随着民间俗乐影响的加深,宫廷音乐的俗乐化,享乐化的趋势继续不断地发展。
东汉的宫廷音乐列有“四品”。“品”指“品类”,即宫廷音乐用于不同目的和场合的各类音乐。据《东观汉记·乐志》所录蔡邕《乐志》(《后汉书·礼仪志》注作《礼乐志》)载,“汉乐四品”:一品“太予乐,典郊庙、上陵、殿诸食举之乐”;二品“周颂雅乐,典辟雍、飨射、六宗、社稷之乐”;三品“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以上引文据《后汉书·礼仪志》注);四品蔡邕《乐志》未言及,今入萧亢达认为即“宴私之乐”,天子与其后宫亲昵者宴享之乐。(详见《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研究》第一章第三节)
太予乐即郊庙、上陵和食举所用音乐。东汉时郊庙乐,既有据先秦雅乐改编的《文始》、《五行舞》,也包括西汉以来的《武德舞》、《四时舞》和唐山夫人所作《房中祠乐》十七章及司马相如所造《郊祀歌》诗十九章等新制雅乐。上陵礼即皇帝率皇亲国戚、公卿百官所行朝拜和祭祀之礼。其乐也奏《文始》、《五行》等乐。食举乐始于周代,“天子食,举以乐”。东汉食举乐“发太簇之律,奏雅颂之音”(《隋书·音乐志下》引东汉马防奏言),主要包括四类:(一)宗庙食举乐。乐有六曲:《鹿鸣》、《承元气》,以及章帝亲著歌诗四章《思齐皇姚》、《六麒麟》、《竭肃雍》、《陟叱根》。(二)上陵食举乐。乐有八曲:《重来》、《上陵》及宗庙食举乐六曲。(三)殿中御饭食举乐。乐有七曲:《惟天之命》、《天之历数》和宗庙食举乐中五曲(除《承元气》一曲)。(四)汉太乐食举乐。乐有十三曲:《鹿鸣》、《重来》、《初造》、《侠安》、《归来》、《远期》、《有所思》、《明星》、《清凉》、《涉大海》、《大置酒》、《承元气》和《海淡淡》。(参阅《宋书·乐志》)
周颂雅乐是辟雍、飨射、六宗、社稷所用音乐。先秦雅乐制度规范及雅音、雅舞传至汉代已残缺不全,乐官及公卿大夫也难已知晓其意义。但汉廷仍继续搜集先秦雅乐。据《汉书·礼乐志》载,汉武帝时,“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这类先秦雅乐虽然被“立之大乐”,“作于学官”,供辟雍讲习,“春秋乡射”之用,但因上述种种原因,先秦雅乐的实际应用并不多,其命运是“常存肄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而“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汉书·礼乐志》)。因此在东汉宫廷音乐中,周颂雅乐仅被列为“二品”。其地位落于汉代新创雅乐之后。
黄门鼓吹是天子欢宴群臣所用之乐。黄门为宫中禁门,黄门鼓吹即宫廷鼓吹乐。鼓吹渊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秦末出现于边地,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或兼有歌唱的乐种。 据刘《定军礼》载:“鼓吹,未知其始也。汉班壹雄朔野而有之矣。鸣笳以和箫声,非八音也。”(《乐府诗集》卷一六引)又,《汉书·叙传》载:“始皇之末,班壹避地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值汉初定,与民无禁,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鼓吹进入宫廷后,按不同场合及用途区分为鼓吹、骑吹、短箫铙歌与横吹。据《乐府诗集》卷二一载:“有箫、笳者为鼓吹”,用于天子“卤簿”(仪仗)或殿廷等。《西京杂记》载:“汉大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有黄门前、后部鼓吹。”骑吹为马上演奏,用于仪仗与随行车驾。汉画像砖并见其所用乐器笳、鼓、鞉、箫等。此类图像在石刻中亦常见。短箫铙歌主要用于恺乐、元会、校猎等典礼活动,加用青铜乐器铙。横吹,以鼓和角为主要乐器,用于军中马上之乐。《乐府诗集》卷二一谓:“横吹曲,其始亦谓之鼓吹。”其代表作品为李延年所造。《晋书·乐志》载:“李延年因胡角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
汉骑吹画像砖(四川成都新都出土)
骑吹图(山东肥城孝堂山郭巨室石刻)
宴私之乐是皇帝后宫表演的音乐,性质上有别于国事、政事所用礼仪性音乐。这类音乐不便在殿廷上欢宴群臣,仅于后宫秘密演出。所奏音乐不属雅正之乐,而是“俳优侏儒”、“熏服之乐”等民间俗乐歌舞。贾谊《新书·官人》载:“君乐雅乐,则友、大臣可以侍;君乐宴乐,则左右、侍御者可以侍;君开北房(后宫)从熏服之乐,则厮役从。”又,“大臣奏事,则俳优侏儒逃隐,声乐技艺之人不并奏。”后宫宴私之乐张衡《西京赋》中有所描述:“秘舞更奏,妙材骋伎,妖蛊艳夫夏姬,美声畅于虞氏。始徐进而羸形,似不任乎罗绮。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宴私之乐在朝会、殿廷上表演是有违礼乐制度的。昌邑哀王刘贺遭罢黜,其罪状之一便是当着大行令在殿前欣赏这类民间俗乐舞。
汉乐四品是受到周代礼乐制度的影响而定立的,因此礼乐思想仍是汉宫廷音乐的指导思想。尽管如此,汉乐四品的内涵已经有所变化。首先,它已不具备严密的等级制特征;其次,因先秦雅乐的失传,宫廷新创雅乐大量增加,并成为主要的内容;再次,汉世大量的民间俗乐已为宫廷音乐所吸收,因而汉乐四品雅俗并存的特征十分突出。同时,随着民间俗乐影响的加深,宫廷音乐的俗乐化,享乐化的趋势继续不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