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滟澦堆赋并序》原文|赏析|鉴赏

2023-12-24 可可诗词网-名篇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苏轼

世以瞿唐峡口滟澦堆为天下之险,凡覆舟者,皆归咎于此石。以余观之,盖有功于斯人者。夫蜀江会百水而至于夔,弥漫浩汗,横放于大野,而峡之小大,曾不及其十一; 苟先无以龃龉于其间,则江之远来,奔腾迅快,尽锐于瞿唐之口,则其崄悍可畏,当不啻于今耳。因为之赋,以待好事者,试观而思之。

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江河之大,与海之深,而可以意揣;唯其不自为形,而因物以赋形,是故千变万化,而有必然之理。掀腾勃怒,万夫不敢前兮;宛然听命,惟圣人之所使。予泊舟乎瞿唐之口,而观乎滟滪之崔嵬,然后知其所以开峡而不去者,固有以也。蜀江远来兮,浩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未尝龃龉兮,其意骄逞而不可摧。忽峡口之逼窄兮,纳万顷于一杯。方其未知有峡也,而战乎滟滪之下。喧豗震掉,尽力以与石斗。勃乎着万骑之西来,忽孤城之当道。钩援临冲,毕至于其下兮,城坚而不可取。矢尽剑折兮,迤逦循城而东去。于是滔滔汩汩,相与入峡安行而不敢怒。嗟夫!物固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说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

滟滪堆,在长江三峡之瞿唐峡口,白帝城下,观音洞前的大江中。巨石临流,形如燕窝,故又名燕窝石。江流至此,左右冲激,浪花飞溅,声如虎啸龙吟,分流为南北水道,形成“滟滪回澜”之势。解放后,以其阻碍航路,将其炸掉,今已不存。

苏轼泊舟于瞿塘峡口,目击江流与滟滪堆相碰,白浪滔天的景象,惊骇而作此赋。苏轼以生动的形象,淋漓酣畅的笔墨,写出了滟滪堆壮观澎湃之势,同时抒发了他“用危而求安”福祸相依的思想。

滟滪天下险,舟人过此往往船覆人亡。文章起首却首先肯定了滟滪堆“盖有功于斯人者”的作用,使人耳目一新。苏轼言论与世人不同,是由于他看问题与世人的角度不同。世人以滟滪堆有覆舟之祸,所以归咎于此石,但苏轼认为,长江集百水汇于夔州,“弥漫浩汗,横放于大野”,其势汹涌难当,如果没有滟滪堆阻遏江水,平缓江流,长江从还不及江面十分之一的峡谷倾泻而下,那么长江险悍可畏的情景,就不是今天这种状况了!苏轼不仅看到了滟滪堆为祸的一面,而且看到了滟滪堆有利的一面,所以他得出了滟滪堆“盖有功于斯人者”这一结论。他自信自己的看法是有道理的,是经得起推敲的,所以他为滟滪堆作赋,“以待好事者,试观而思之”。

言论既立,苏轼再作进一步的发挥:“天下之至信者,唯水而已”,对长江大河作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江河之大,象大海那样深广,不是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揣度的,只有江河才能没有自己具体的形状,以山川地理的形状而改变自己的形态,所以江河千变万化,是有“必然之理”的。水有“必然之理”,滟澦堆的存在有没有“必然之理”呢? 苏轼泊舟于瞿塘峡口,目睹滟澦堆迎江斗浪的壮观景色,有感而悟: 滟滪堆之所以立于峡口而不去,也是有其原因的。它的作用是减缓长江流速,使下游免受其害。水的千变万化有其内在规律,石的存在也有其存在的原因,作者在文章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相当完整。

文中水石相斗的场面,写得十分出色。作者借用战争场面的描写,描绘了一幅生动壮观自然图画。蜀江挟千里远行之威,未尝有挫锋折锐,两岸峡谷高山,在它眼里视如无物。但一出峡口,与滟澦相遇,一场大战就爆发了。“喧豗震掉,尽力以与石斗。勃乎着万骑之西来,忽孤城之当道。钩援临冲,毕至于其下兮,城坚而不可取。矢尽剑折兮,迤逦循城而东去。”滔滔大江如万骑军旅,战于滟滪孤城之下,虽然“钩援临冲”十八般兵器齐聚于孤城之下,却只落个“矢尽剑折、循城东去”的局面。想其当初“意骄逞而不可摧”何等不可一世,而现在只有“相与人峡安行而不敢怒”了。作者通过这种激烈壮观的战争场面,极力渲染了滟澦堆“孤城不摧”的气势,使读者如耳闻目睹,阅之心动。

文中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议论,也是文章的题旨所在。“嗟夫! 物因有以安而生变兮,亦有以用危而求安。得吾说而推之兮,亦足以知物理之固然。”事间的事物,有安而生变的,也有用危求安的,两者是并行不悖的。如果只知安而生变,而不知用危求安,还不能算是达到认识事物的境界。象滟澦这样,在激烈的战斗中得到保存,在险恶的环境中得以自立,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形态。如果能够把这个道理广而推之,世间一切事物难道不是这样吗?滟澦堆本是祸,苏轼却看出其中有福,这是苏轼文章中祸就是福,福就是祸,福祸相倚,循而无穷哲理思想的反映。

苏轼生活在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国势积贫积弱,社会危机急剧发展,外不能御强寇,内不思振兴图强,政局多变,党争不断。苏轼一生既不能见容于元丰,也不得志于元祐,夹在王安石派和司马光派之间,一生道路坎坷不平。《滟澦堆赋》反映了苏轼在经历了政治上险风恶浪的冷暖自知之言。虽然苏轼写过“落尽骄气浮,嗟哦晚闻道”一类情绪低沉的诗作,但他内心仍然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滟澦堆所表现的“孤城不摧”的气势,正是苏轼这种思想在作品中的流露。

《滟滪堆赋》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它采用骈散相间的写作手法,夹叙夹议,托物抒怀,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文章笔力纵横,挥洒自如,其磅礴的气势,如大江奔流,一泻千里。写江水用“蜀江远来兮,浩漫漫之平沙。行千里而未尝龃龉兮,其意骄逞而不可摧”; 写峡谷用“忽峡口之逼窄兮,纳万顷于一杯”; 写滟澦之石用“孤城之当道”“城坚而不可取”,俱生动形象,描摹逼真,无愧大家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