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战争
直皖战争是直皖两系矛盾达于激化,从权力角逐转而军事较量的结果。
冯国璋死后,直系失去首领,段祺瑞图谋统一北洋派。曹锟、吴佩孚为重振直系,转而将与西南的同盟关系发展为军事攻守同盟。1919年11月,吴佩孚与西南军阀唐继尧、陆荣廷达成“救国同盟条约”,相约平息内争,力谋统一,合力对外。此后,吴与南军划界分防,不再用兵。同时双方还在衡州开会,相约联电主和,吴率部从湖南撤防。西南方面则为扩充自己的势力,也决定采用联直制皖的策略。
段祺瑞策划的豫省易督与安福系掀起的倒阁风潮,进一步激化了直皖矛盾。1920年2月,段祺瑞提出撤换豫督赵倜,以其妻弟吴光新督豫。河南扼南北要冲,是皖直两方面必争的焦点。皖系的要求遭到赵倜的坚决抵制,他联络直系,取得吴佩孚的支持,吴还介绍他加入救国同盟,与西南连为一气。徐世昌、张作霖也反对易督。直系在河南的胜利,反段力量进一步聚集。4月8日,曹锟在保定开阵亡将士追悼会,各省均派代表参加。9日,八省同盟开会,决定办法三条:拥护靳内阁,但不反对段祺瑞;各省防线之军队,一律撤回原防地,但须保证南军之不进攻;宣布安福系罪状,通电政府,请求解散安福部。
段棋瑞为分化离间八省同盟,曾派出部下携大量现金赴各省游说,但多垂头丧气而归。
安福系策划倒靳霎鹏内阁,也使其成为众矢之的。靳霎鹏虽与徐树铮同为段的门生,但两人因争宠而结成对头。靳霎鹏组阁后,想摆脱段棋瑞的控制,在安排阁员时采取了曹锟、张作霖等的意见。安福系在靳内阁中没有安插到自己的人马,便以段出面,压制靳霎鹏以李思浩为财政总长。之后,靳霎鹏在撤换豫督、中日山东问题直接交涉等方面,反对安福系的做法。故安福系数度发动倒阁风潮。其中,安福系阁员李思浩、曾毓隽、朱深提出辞职,后又处处刁难靳霎鹏。斗争达到激烈的地步。
吴佩孚自湖南撤防北归是战争的导火线。对南军作战中,吴佩孚出力最大, 自以为湘督一职是囊中之物。但段棋瑞却任命了并无战功的皖系张敬尧任湘督。张就任后,横征暴敛,民怨沸腾,且与驻湘直军时起摩擦。在湖南人民掀起驱张运动时,直军将领也名列其中。吴佩孚因同南方有秘密协定,南方还拨给吴佩孚六十万元作为撤防费用,吴便屡屡要求撤防。他多次指出,既经罢战议和,南北同属一家,并非外患仇雠,何须重兵防守。20日吴佩孚再电北京政府,说明撤防本意是一为安兵心以保健国军,二为班师后整顿补充。22日吴率部分水陆两路从衡阳开拔撤防。吴佩孚撤出湖南,南方军队乘机北攻,29日,湘军占领衡阳,6月12日占领长沙,湖南遂落入南方手中。
吴佩孚于5月31日抵达武汉,即称撤防湘南、集中武汉旨在“清除奸慝,促进和平,力争外交,以维国体”,并表示一旦军队运输完毕,即挥戈北指。6月7日抵达郑州。将军队布置在京汉铁路沿线待命。13日,吴佩孚发表通电,斥安福系“毒痈四海,腥闻于天”,“惟有出于召集国民大会,以真正民意公决,庶可无偏无党,永决后患。”①建议召开国民大会解决国是。吴的通电,挑开了直皖矛盾。
15日吴北上保定,与曹锟等会商。段的干将徐树铮也自库伦回到北京,共谋对付直系。内阁总理靳雲鹏夹在直皖之间,实在难以做下去, 自5月初至6月中旬,一连上了四道辞呈。
徐世昌为调停时局,于6月7日、14日、18日,连发三电召曹锟、张作霖、李纯进京面商。曹锟称慰抚归军,李纯称病,只张作霖于19日入京。张此行,各方猜测不一。有称张已答应段祺瑞不会为难皖系,有称张欲居第三者地位,取最后之胜利;有称张入京时,率卫队两营、机关枪一连,实为有力之武装调停等等。第二天见徐世昌时,张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首要问题是维持靳内阁,并赴靳雲鹏的家劝其销假。无奈靳雲鹏仍没有答应。又往赴段祺瑞处,婉劝他不要包庇徐树铮等人。
22日张从北京到保定会晤曹、吴,对方提出六条件,一、撤换安福系三总长,靳雲鹏复职;二、撤换王揖唐议和总代表名义;三、湘事由和会解决;四、凡和会不能解决之问题,由国民大会解决之;五、边防、西北军、南军与各省军队同样裁减;六、开复张勋原官。23日晚,张回京,并于次日向徐世昌转达了直系的要求。徐表示可酌量办理,但需稍安勿躁。25日,张赴团河见段祺瑞,提出免徐树铮职务问题,段祺瑞含糊其词。徐世昌又将段、张邀入总统府共商,徐、张提出安福系三总长退出内阁、徐树铮免除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所部改归陆军部管辖的折衷方案,段当时未明确表态。这期间,直系一连从保定致电徐世昌、张作霖,要求尽快解决时局以安军心。28日,张作霖、段祺瑞、徐世昌达成妥协方案:解散靳内阁,由周树模组织新阁,安福系财政、交通、司法三总长下野,边防军、西北军转归段祺瑞直辖。而直系方面则坚持解散安福系,解除徐树铮的兵权。并称:“民国六年,段合肥联合各军,向黎黄陂兵谏,今日各军向合肥兵谏,均是为国,毫无私意。”时局至此, 已无调停余地。
7月1日,曹锟等发布《直军致边防军西北军书》:“此次直军撤防,原为扫除殃民祸国之安福系及倡乱卖国之徐树铮,对于先进泰斗,同气友军,毫无挟带恶感及并峙对敌行为。”“全国本属一家,焉有南北之界?北洋原系一体,何有皖直之分?”同时,安福系也开会商讨对策,议定由段棋瑞出面组阁,并惩办吴佩孚,如这两条办到,徐可解职,安福系可解散,三总长可辞职。
7月2日,徐世昌正式批准靳霎鹏辞职,并将由周树模组阁的咨文送至众议院。对于这样的方案,皖系、直系均不满意。
7月3日,曹锟、张作霖、李纯通电声讨徐树铮,宣布其祸国殃民、卖国媚外、把持政柄、破坏统一、以下杀上、以奴欺主等六大罪状,声言要为国除奸,清除君侧⑧。4日,徐世昌下令免除徐树铮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职务,并将西北边防总司令一职裁撤,所属军队由陆军部接收,仅特任徐为远威将军。职务被免,徐树铮即去段棋瑞处痛诉,称免职是为了排皖去段,“树铮一身不足惜,其如督办一身之威名扫地何?”并痛哭不止。羽翼被翦除,段棋瑞恼羞成怒,5日以边防督办的名义发布边防军紧急动员命令,6日,驻北京的西北边防军改称定国军,以段芝贵为总司令,南下保定,准备开战。张作霖受徐世昌之托,赴团河访段棋瑞,居中调停。但段仍坚持要罢免曹、吴,并拒绝张的调停。张于次日离京,宣布局外中立。
8日,段棋瑞从团河到北京,召集近畿各军重要长官、国务员、参谋总长、卫戍司令、步兵统领、警察总监等百余人开军事会议,呈请罢斥曹锟、吴佩孚、曹鍈:“上请大总统迅发明令,褫夺曹锟、吴佩孚、曹锳等三人官职,交祺瑞拿办,余众概不株连。”
呈文送总统府盖印时,徐世昌颇为为难,惟恐此令一下,激起曹吴兴兵抗命。徐树铮派军警包围总统府,强迫徐世昌依允。边防军还传言说如当晚不下免曹吴令,第二天在琉璃河即开战火。徐不得已下令:“吴佩孚统辖军队,具有责成,开去第三师师长署职,并褫夺陆军中将原官,暨所得勋位勋章,交陆军部依法惩办。……曹锟督率无方,应褫职留任,以观后效。”③
7月9日,曹锟在天津举行誓师大会,以吴佩孚为直军总司令,在天津设大本营,在高碑店设司令部。兵分三路,吴佩孚、曹锳、王承斌分别为西路、东路、后路总指挥。7月10日,段祺瑞在团河开会,决定自任定国军总司令,徐树铮为参谋长,段芝贵为前敌总指挥,讨伐曹、吴。
10日,曹馄函致各国公使,抗议意大利接济皖军军火,边防军中有日本教官、日本商人出借款项,及传闻日本驻津司令官将在皖系失败后以护侨为名人京为安福系后盾等,“锟深望友邦公使,如遇本国人民有上项不端举动时,早为禁绝,否则恐因吾国内争,引起国际纠纷,致生全国人民永久之恶感,殊于国际交谊有碍矣。”④在各方注目之下, 日本不得不撤出边防军中的日本教官。
张作霖离京后,在天津附近的军粮城下车。7月8日,张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对皖作战。吴佩孚态度坚决,分析双方力量对比,打消各人尚存的疑虑,决定了直系对皖作战的方针。回到奉天后,张即从其二十七师、二十八师中各抽出一旅,出兵人关。
12日,曹锟、张作霖、李纯、王占元等联名通电讨伐段徐,称徐树铮恣意专横,主持安福部把持国会,实为祸国之媒、舆论之敌,段祺瑞为徐树铮及安福部竟兴兵言战,故直系“惟有秣马厉兵,共申义愤,纾元首之坐困,拯大局于濒危。扫彼妖氛,以靖国难”⑤。同日,吴佩孚也率部发出通电声讨段徐,“为拥护元首计,为俯顺舆情计,为保存国民人格计,为培养国家精神计,不得不整饬戎行,诉诸武力,歼厥渠魁,取彼凶残,攘除奸凶,以纾国难。”⑥13日,吴佩孚又直斥段祺瑞为“汉奸”:“段祺瑞再秉国政,认仇作父。始则盗卖国权,大借日款,以残同胞。继则假托参战,广练日军,以资敌国。终则导异国之人,用异国之钱,运异国之械,膏吾民之血,绝神黄之裔,实敌国之忠臣,民国之汉奸也。……贼生则我死,我生则贼死。宁饮弹而瞑目,不为外奴以后亡……”⑦
同日,张作霖通电全国称:“作霖为戴我元首,卫我商民,保我路线,援救我军旅,实逼处此,坐视不能,义愤填膺,忍无可忍。用是派兵入关,扶危定乱。其于我一致者,甚愿引为同袍,其敢于抗我者,即当视为公敌。”⑧派奉军入关。
段祺瑞也于13日发表讨伐曹、吴的通电,称:“曹锟、吴佩孚、曹锳等目无政府,兵胁元首,围困京畿,别有阴谋。……本上将军束发从戎,与国同其休戚,为国家统兵大员,义难坐视。今经呈明大总统,先尽京畿附近各师旅,编为定国军,由祺瑞躬亲统率,护卫京师,分路进剿,以安政府而保邦交,锄奸凶而定国是。”⑨不过,见张作霖支持直军,皖军有厌战心理,他不得不请徐世昌颁布停战命令,要求各路大军“一律退驻原防,戮力同心,共维大局”⑩。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段祺瑞在京畿的兵力主要有五个师一个混成旅。边防军曲同丰所部第一师,陈文运所部第三师,陆军魏宗瀚所部第九师,李进才所部第十三师,刘询所部第十五师,另西北军宋子扬所部第二混成旅。其中一些师所辖团、旅有其他驻防任务,并不足额。另有边防军训练处学生队约三千人。共计约有兵力五万七千人。同样,曹、吴在京津保一带的兵力也约有五万七千人。计有吴佩孚第三师,第二、第三混成旅,一个补充旅,直隶警备二十六营,曹锳第四混成旅,另有曹锟卫队三千人。在省外,分别属于或支持皖系、直系的地方军队各有十七八万。
正式拉开战幕的前夕,即13日夜,吴佩孚曾计划亲率一旅直捣段祺瑞的老巢团河,擒拿段祺瑞。不料计划被泄露,段祺瑞星夜调兵救援,逃往北京。
皖军方面,战斗尚未打响,已面临军心不稳的窘境。因师出无名,皖军多不愿出征,且学生军居多,不肯以对外的边防军用以对内。加上直军的“电报战”,以文字攻心,大大瓦解了皖军的士气。战前,有的报纸已经预言了段军的“败征”。
京汉铁路京保段是西路主力战场,双方的兵力主要布置在此。西路皖军由段芝贵任总指挥,包括边防军第一师,陆军第十五师,边防军第三师第五混成旅,陆军第九师两个营,第十三师辎重营。皖军驻扎在涿州、琉璃河、固安一带。段芝贵自恃老将,将司令部设在火车上,设麻将桌,办事人员达一百多人。西路直军以吴佩孚为总指挥,包括第三师,第二、三混成旅,布于易县、涞水、涿州、固安以南一线。
14日的北京,流传着三道命令,即皖军之攻击令、徐世昌之息争令、卫戍司令部之戒严令。人们纷纷探听前敌战事消息,关注北京治安。人们担心的是土匪的滋扰与溃兵入城。同日出现流氓骚扰市面情况,小钱铺小米店小油盐铺常有衣冠不整之人喧扰,市民多早早紧闭门户,以图自保。
14日晚,直奉联军与皖军大战于京汉铁路与津浦铁路之间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直皖战争首先在西路打响了。皖军在涿州、琉璃河一带向直军展开进攻,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后各自退守防线。双方伤亡各数十人,直军获枪百余枝,野战炮一尊。
15日晨,皖军向固安、宫村镇附近的直军发起进攻,皖军曾破直军外围防线数处,欲再进攻,皆被直军击退。直系军乘势前进,皖军回撤,也是相持不下。后皖军占领涿州、松林店,而固安以吴佩孚的坚守,始终未曾攻下。同日皖军向驻高碑店的直军第三师发动进攻,占领该地。16日北京各报多刊载皖军战胜之消息。而“外交界对皖直战争,以西路衅自段开,与彼所宣言宗旨绝相径庭,甚为不满。并谓总统若下讨伐令,应先讨段,盖彼为违背命令之第一人云”(11)。
16日,天降暴雨,战斗在松林店、三家店一带展开。直军围攻皖系第一师、第十五师。十五师原属冯国璋部队,士兵多为直隶籍,冯国璋去世后转归陆军部节制。除师长刘询外,绝大多数官兵倾向直系。河间民众还公开致书刘询,责其身为冯国璋之宿将,段在直境与直军宣战,不张讨伐之旗,反附逆攻亲,“阁下不为国家计,独不为己身之利害计乎?不为桑梓计,独不为祖宗之丘墓计乎?”劝其与直系军同心戮力,共讨大逆,“但愿阁下为民国千秋之义士,不愿为民国附逆之勇夫;但愿阁下为行义成仁之仁人,不愿为助虐逢恶之赘疣;尤愿阁下为汉室反正之朱虚侯,不愿为魏氏倡逆之华歆”(12)。第十五师军心益发动摇。段芝贵布置作战时,仓皇无措,第一师开炮袭击直军时,炮弹误落十五师阵地,故官兵大愤,开炮还击,还炮击段芝贵的司令部泄愤。段芝贵急忙令火车开回北京,途中被数百士兵包围,申诉第一师从后面炮击互相残杀之事,但段不问情由,只令开车,致轧死多人,更使军心涣散,士兵们皆以枪毙段芝贵为誓。二十九旅旅长张国溶、三十旅旅长齐宝善乘机对士兵动之以乡谊,率半数士兵投降直军。张国溶、齐宝善还于18日发表罢战通电,表示不受乱命。其余的官兵纷纷自行溃退。退至琉璃河时,恰逢河水暴涨,不少士兵淹毙。师长刘询涉水过河时,幸得抓住船桨一副,方逃出生天。生还者夺取列车,逃回北京。直军乘机收复涿州、松林店。这一天,“一日之间,营长、连长、排长逃走者达四五十人,即旅长、团长亦有逃走者。”(13)
17日,直军与皖军第一师发生战斗。一师战斗力被摧毁,师长曲同丰不得不树白旗乞降。19日发表通电劝边防军一致起而讨伐徐树铮及安福部。18日奉直联军会攻涿县,西路皖军大败。
东路战场在京津附近的廊坊、杨村一带,东路皖军以徐树铮为总指挥,下辖西北军第二混成旅、边防军第三师两团、第九师一部,布于落垡、廊坊一带。东路直军指挥为曹锳,率第四混成旅、第二补充旅及直隶守备队二十营驻于杨村。东路直军兵力较弱。15日夜,徐树铮所部军队与直军在杨村以北开战。皖军有炮队配合,故直军伤亡重于皖军。当直军欲设大炮时,,因地近日军驻地, 日方军官出面抗议,要求将大炮移走,并不准在铁路附近两英里内作战。直军被迫撤离。这样,直军分防线开了一个大的口子,皖军乘隙而入,占领杨村。直军退至北仓。皖军惮于租界条约,不敢入津。相持之间,奉军二十七师、二十八师两旅加入直军作战,于17日夺回杨村,反攻落垡、廊坊,皖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徐树铮指挥东路作战,调兵混乱,筹划无方。15日至17日间,参战士兵,几全无食,而后方则堆满煮熟易败之食物,伤兵运输也无安排。据说,徐在去廊坊之前,曾向段祺瑞作慷慨之决绝词“请老师派人到战地收学生的尸”,此时,见败状也连夜狼狈逃回北京。20日,皖系在东路也失败了。
22日,失败之皖军一部分逃回南苑,边防军则逃往张家口。奉军进抵廊坊。23日晚,直、奉军队进驻南苑,解除皖军第十五师余部武装,战争结束。
据报道,双方战争伤亡情况,“皖军伤亡共二三千人,当溃退琉璃河时,方河水大涨,又溺毙二三百人。惟直军方面,为数至少,其伤亡总数,约四百上下而已。”(14)有军事家评论此次战役认为,“直系军取常山蛇势,首尾腹能互相应,而东路之所以弱,则徒为牵制作用。段军虽败,而以不欲战之士卒督迫之,使不能不战,则其用兵之法,亦有足多者,盖段军欲于死中求生也。不过直军有后方之补充,而段军无之。直军久经战阵,而段军之经验殊浅。故段军终不能胜。”(15)
这场战争,吴佩孚得到全国各界舆论的支持。7月15日,上海115个团体致电吴佩孚等称:“数年来国人受安福党人祸国殃民之毒害,农工商学,无日不企望国民年出数千万膏血所养之国军,起而为民除害……四亿同胞,固誓为后盾。”(16)勉励其不要除恶未尽,息事宁人。学生们写信称赞他:“公此次誓师讨贼,救国热忱,歆动寰宇,凡有血气,罔不钦佩。”(17哟战争期间,还有群众组织义勇队参加吴军。
段祺瑞得知战败消息,愤惭交织,曾企图自杀,被部下劝阻。19日段祺瑞通电辞职,“查祺瑞此次编制定国军,防护京师,盖以振纲饬纪,初非黩武穷兵。乃因德薄能鲜,措置未宜,致召外人之责言,上劳主座之念,抚衷内疚,良深悚惶”,“业已呈请主座,准将督办边防事务管理将军府事宜各本职,暨陆军上将本官,即行罢免,并将历奉奖授之勋位勋章,一律撤销,定国军名义,亦于即日解除,以谢国人,共谅寸衷”(18)。徐世昌再下停战令,责成各路将领“各守防线,停止进攻,听候命令解散”(19)。除此,徐还派靳雲鹏、姜桂题、傅良佐等赴天津与曹吴会商,提出惩办徐树铮、解散边防军、安福部及国会等四项条件。曹吴以为,如是总统所派作调停,则名分上不敢;如段派出,则段已是败将,无资格尔。
在省外,段祺瑞曾布置浙督卢永祥、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牵制苏督李纯出兵,令吴光新、张敬尧出兵北上,山西督军阎锡山出娘子关,济南镇守使马良进攻德州。吴光新部开往武胜关与西北军联合夹攻郑州,但经武汉时被鄂督王占元以设宴为名拘留监禁,其所部被缴械。一度占领德州之马良军队,也在直、奉军队的夹击下败退。
战后,吴佩孚等从琉璃河发出通电,提出六项罢兵条件:“一、取消边防督办处,解散边防军。二、取消西北筹边使,解散西北军。三、暂安置段祺瑞于汤山,而俟国民之解决。四、收回王揖唐以下安福党员之徽章,并褫夺其公权。五、停止新国会。六、交出徐树铮、丁士源、曾毓隽、朱深、李思浩,拿办段芝贵、吴炳湘、傅良佐。”(20)次日,北京政府改组,皖系财政总长李思浩、司法总长朱深、交通总长曾毓隽去职。原京畿卫戍总司令段芝贵弃职潜逃,由直系将领王怀庆继任其职务。28日,徐世昌下令准允段祺瑞辞职,并宣布裁撤督办边防事务处。
但是,对于战争善后,吴佩孚的意见并不为各方所采纳。徐世昌、张作霖都持宽大的主张。亦有含泪盈眶、逢人为段说项者,称其三次保全民国,不过为左右宵小所蒙蔽,请求保全其军威等等。但一般中外舆论则认为段罪无可绾,“段果精明强干曾有功于国家,则当有充分智力,自知二三年来为左右所陷落之地位,人之功绩愈大,则愈不可藉口疏忽失察,以图卸罪。盖职位愈高,责任愈大,而获罪时则罪名亦愈大也。”(20)惩办名单几经往复,双方终于达成了妥协。7月29日,北京政府下令通缉徐树铮、曾毓隽、段芝贵、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鸿志、姚震、李思浩、姚国桢等。8月7日,北京政府下令通缉王揖唐及安福系议员方枢、光云锦、康土铎、郑万瞻、臧荫松、张宣等。皖系将领曲同丰、陈文运、魏宗瀚、刘询、张树元也被褫夺军官、军职、勋位勋章,交陆军部惩办。
稍后,奉军也撤兵回关外。
对于直皖战争皖系的失败,外国舆论评论说:“段祺瑞素以战神自命,以为号令一出,北洋兵士必无不帖然遵命,讵知事竟不然。虽其最心腹之师团,段祺瑞为之售灵魂于日本,衣之食之,供以日本借款换来之军械,训以日本军官者,亦复不愿为段效力。段至是乃日暮途穷,所谓狄克推多之事业者,乃止于事矣。”“官场将因此而得一大教训,知素所豢养之军队,于有事时,未必肯为殃民者效力也。”(22)
直皖战争之后,直奉两系掌握了北京政权。军阀之间的新矛盾也在酝酿之中。
冯国璋死后,直系失去首领,段祺瑞图谋统一北洋派。曹锟、吴佩孚为重振直系,转而将与西南的同盟关系发展为军事攻守同盟。1919年11月,吴佩孚与西南军阀唐继尧、陆荣廷达成“救国同盟条约”,相约平息内争,力谋统一,合力对外。此后,吴与南军划界分防,不再用兵。同时双方还在衡州开会,相约联电主和,吴率部从湖南撤防。西南方面则为扩充自己的势力,也决定采用联直制皖的策略。
段祺瑞策划的豫省易督与安福系掀起的倒阁风潮,进一步激化了直皖矛盾。1920年2月,段祺瑞提出撤换豫督赵倜,以其妻弟吴光新督豫。河南扼南北要冲,是皖直两方面必争的焦点。皖系的要求遭到赵倜的坚决抵制,他联络直系,取得吴佩孚的支持,吴还介绍他加入救国同盟,与西南连为一气。徐世昌、张作霖也反对易督。直系在河南的胜利,反段力量进一步聚集。4月8日,曹锟在保定开阵亡将士追悼会,各省均派代表参加。9日,八省同盟开会,决定办法三条:拥护靳内阁,但不反对段祺瑞;各省防线之军队,一律撤回原防地,但须保证南军之不进攻;宣布安福系罪状,通电政府,请求解散安福部。
段棋瑞为分化离间八省同盟,曾派出部下携大量现金赴各省游说,但多垂头丧气而归。
安福系策划倒靳霎鹏内阁,也使其成为众矢之的。靳霎鹏虽与徐树铮同为段的门生,但两人因争宠而结成对头。靳霎鹏组阁后,想摆脱段棋瑞的控制,在安排阁员时采取了曹锟、张作霖等的意见。安福系在靳内阁中没有安插到自己的人马,便以段出面,压制靳霎鹏以李思浩为财政总长。之后,靳霎鹏在撤换豫督、中日山东问题直接交涉等方面,反对安福系的做法。故安福系数度发动倒阁风潮。其中,安福系阁员李思浩、曾毓隽、朱深提出辞职,后又处处刁难靳霎鹏。斗争达到激烈的地步。
吴佩孚自湖南撤防北归是战争的导火线。对南军作战中,吴佩孚出力最大, 自以为湘督一职是囊中之物。但段棋瑞却任命了并无战功的皖系张敬尧任湘督。张就任后,横征暴敛,民怨沸腾,且与驻湘直军时起摩擦。在湖南人民掀起驱张运动时,直军将领也名列其中。吴佩孚因同南方有秘密协定,南方还拨给吴佩孚六十万元作为撤防费用,吴便屡屡要求撤防。他多次指出,既经罢战议和,南北同属一家,并非外患仇雠,何须重兵防守。20日吴佩孚再电北京政府,说明撤防本意是一为安兵心以保健国军,二为班师后整顿补充。22日吴率部分水陆两路从衡阳开拔撤防。吴佩孚撤出湖南,南方军队乘机北攻,29日,湘军占领衡阳,6月12日占领长沙,湖南遂落入南方手中。
吴佩孚于5月31日抵达武汉,即称撤防湘南、集中武汉旨在“清除奸慝,促进和平,力争外交,以维国体”,并表示一旦军队运输完毕,即挥戈北指。6月7日抵达郑州。将军队布置在京汉铁路沿线待命。13日,吴佩孚发表通电,斥安福系“毒痈四海,腥闻于天”,“惟有出于召集国民大会,以真正民意公决,庶可无偏无党,永决后患。”①建议召开国民大会解决国是。吴的通电,挑开了直皖矛盾。
15日吴北上保定,与曹锟等会商。段的干将徐树铮也自库伦回到北京,共谋对付直系。内阁总理靳雲鹏夹在直皖之间,实在难以做下去, 自5月初至6月中旬,一连上了四道辞呈。
徐世昌为调停时局,于6月7日、14日、18日,连发三电召曹锟、张作霖、李纯进京面商。曹锟称慰抚归军,李纯称病,只张作霖于19日入京。张此行,各方猜测不一。有称张已答应段祺瑞不会为难皖系,有称张欲居第三者地位,取最后之胜利;有称张入京时,率卫队两营、机关枪一连,实为有力之武装调停等等。第二天见徐世昌时,张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首要问题是维持靳内阁,并赴靳雲鹏的家劝其销假。无奈靳雲鹏仍没有答应。又往赴段祺瑞处,婉劝他不要包庇徐树铮等人。
22日张从北京到保定会晤曹、吴,对方提出六条件,一、撤换安福系三总长,靳雲鹏复职;二、撤换王揖唐议和总代表名义;三、湘事由和会解决;四、凡和会不能解决之问题,由国民大会解决之;五、边防、西北军、南军与各省军队同样裁减;六、开复张勋原官。23日晚,张回京,并于次日向徐世昌转达了直系的要求。徐表示可酌量办理,但需稍安勿躁。25日,张赴团河见段祺瑞,提出免徐树铮职务问题,段祺瑞含糊其词。徐世昌又将段、张邀入总统府共商,徐、张提出安福系三总长退出内阁、徐树铮免除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所部改归陆军部管辖的折衷方案,段当时未明确表态。这期间,直系一连从保定致电徐世昌、张作霖,要求尽快解决时局以安军心。28日,张作霖、段祺瑞、徐世昌达成妥协方案:解散靳内阁,由周树模组织新阁,安福系财政、交通、司法三总长下野,边防军、西北军转归段祺瑞直辖。而直系方面则坚持解散安福系,解除徐树铮的兵权。并称:“民国六年,段合肥联合各军,向黎黄陂兵谏,今日各军向合肥兵谏,均是为国,毫无私意。”时局至此, 已无调停余地。
7月1日,曹锟等发布《直军致边防军西北军书》:“此次直军撤防,原为扫除殃民祸国之安福系及倡乱卖国之徐树铮,对于先进泰斗,同气友军,毫无挟带恶感及并峙对敌行为。”“全国本属一家,焉有南北之界?北洋原系一体,何有皖直之分?”同时,安福系也开会商讨对策,议定由段棋瑞出面组阁,并惩办吴佩孚,如这两条办到,徐可解职,安福系可解散,三总长可辞职。
7月2日,徐世昌正式批准靳霎鹏辞职,并将由周树模组阁的咨文送至众议院。对于这样的方案,皖系、直系均不满意。
7月3日,曹锟、张作霖、李纯通电声讨徐树铮,宣布其祸国殃民、卖国媚外、把持政柄、破坏统一、以下杀上、以奴欺主等六大罪状,声言要为国除奸,清除君侧⑧。4日,徐世昌下令免除徐树铮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职务,并将西北边防总司令一职裁撤,所属军队由陆军部接收,仅特任徐为远威将军。职务被免,徐树铮即去段棋瑞处痛诉,称免职是为了排皖去段,“树铮一身不足惜,其如督办一身之威名扫地何?”并痛哭不止。羽翼被翦除,段棋瑞恼羞成怒,5日以边防督办的名义发布边防军紧急动员命令,6日,驻北京的西北边防军改称定国军,以段芝贵为总司令,南下保定,准备开战。张作霖受徐世昌之托,赴团河访段棋瑞,居中调停。但段仍坚持要罢免曹、吴,并拒绝张的调停。张于次日离京,宣布局外中立。
8日,段棋瑞从团河到北京,召集近畿各军重要长官、国务员、参谋总长、卫戍司令、步兵统领、警察总监等百余人开军事会议,呈请罢斥曹锟、吴佩孚、曹鍈:“上请大总统迅发明令,褫夺曹锟、吴佩孚、曹锳等三人官职,交祺瑞拿办,余众概不株连。”
呈文送总统府盖印时,徐世昌颇为为难,惟恐此令一下,激起曹吴兴兵抗命。徐树铮派军警包围总统府,强迫徐世昌依允。边防军还传言说如当晚不下免曹吴令,第二天在琉璃河即开战火。徐不得已下令:“吴佩孚统辖军队,具有责成,开去第三师师长署职,并褫夺陆军中将原官,暨所得勋位勋章,交陆军部依法惩办。……曹锟督率无方,应褫职留任,以观后效。”③
7月9日,曹锟在天津举行誓师大会,以吴佩孚为直军总司令,在天津设大本营,在高碑店设司令部。兵分三路,吴佩孚、曹锳、王承斌分别为西路、东路、后路总指挥。7月10日,段祺瑞在团河开会,决定自任定国军总司令,徐树铮为参谋长,段芝贵为前敌总指挥,讨伐曹、吴。
10日,曹馄函致各国公使,抗议意大利接济皖军军火,边防军中有日本教官、日本商人出借款项,及传闻日本驻津司令官将在皖系失败后以护侨为名人京为安福系后盾等,“锟深望友邦公使,如遇本国人民有上项不端举动时,早为禁绝,否则恐因吾国内争,引起国际纠纷,致生全国人民永久之恶感,殊于国际交谊有碍矣。”④在各方注目之下, 日本不得不撤出边防军中的日本教官。
张作霖离京后,在天津附近的军粮城下车。7月8日,张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对皖作战。吴佩孚态度坚决,分析双方力量对比,打消各人尚存的疑虑,决定了直系对皖作战的方针。回到奉天后,张即从其二十七师、二十八师中各抽出一旅,出兵人关。
12日,曹锟、张作霖、李纯、王占元等联名通电讨伐段徐,称徐树铮恣意专横,主持安福部把持国会,实为祸国之媒、舆论之敌,段祺瑞为徐树铮及安福部竟兴兵言战,故直系“惟有秣马厉兵,共申义愤,纾元首之坐困,拯大局于濒危。扫彼妖氛,以靖国难”⑤。同日,吴佩孚也率部发出通电声讨段徐,“为拥护元首计,为俯顺舆情计,为保存国民人格计,为培养国家精神计,不得不整饬戎行,诉诸武力,歼厥渠魁,取彼凶残,攘除奸凶,以纾国难。”⑥13日,吴佩孚又直斥段祺瑞为“汉奸”:“段祺瑞再秉国政,认仇作父。始则盗卖国权,大借日款,以残同胞。继则假托参战,广练日军,以资敌国。终则导异国之人,用异国之钱,运异国之械,膏吾民之血,绝神黄之裔,实敌国之忠臣,民国之汉奸也。……贼生则我死,我生则贼死。宁饮弹而瞑目,不为外奴以后亡……”⑦
同日,张作霖通电全国称:“作霖为戴我元首,卫我商民,保我路线,援救我军旅,实逼处此,坐视不能,义愤填膺,忍无可忍。用是派兵入关,扶危定乱。其于我一致者,甚愿引为同袍,其敢于抗我者,即当视为公敌。”⑧派奉军入关。
段祺瑞也于13日发表讨伐曹、吴的通电,称:“曹锟、吴佩孚、曹锳等目无政府,兵胁元首,围困京畿,别有阴谋。……本上将军束发从戎,与国同其休戚,为国家统兵大员,义难坐视。今经呈明大总统,先尽京畿附近各师旅,编为定国军,由祺瑞躬亲统率,护卫京师,分路进剿,以安政府而保邦交,锄奸凶而定国是。”⑨不过,见张作霖支持直军,皖军有厌战心理,他不得不请徐世昌颁布停战命令,要求各路大军“一律退驻原防,戮力同心,共维大局”⑩。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段祺瑞在京畿的兵力主要有五个师一个混成旅。边防军曲同丰所部第一师,陈文运所部第三师,陆军魏宗瀚所部第九师,李进才所部第十三师,刘询所部第十五师,另西北军宋子扬所部第二混成旅。其中一些师所辖团、旅有其他驻防任务,并不足额。另有边防军训练处学生队约三千人。共计约有兵力五万七千人。同样,曹、吴在京津保一带的兵力也约有五万七千人。计有吴佩孚第三师,第二、第三混成旅,一个补充旅,直隶警备二十六营,曹锳第四混成旅,另有曹锟卫队三千人。在省外,分别属于或支持皖系、直系的地方军队各有十七八万。
正式拉开战幕的前夕,即13日夜,吴佩孚曾计划亲率一旅直捣段祺瑞的老巢团河,擒拿段祺瑞。不料计划被泄露,段祺瑞星夜调兵救援,逃往北京。
皖军方面,战斗尚未打响,已面临军心不稳的窘境。因师出无名,皖军多不愿出征,且学生军居多,不肯以对外的边防军用以对内。加上直军的“电报战”,以文字攻心,大大瓦解了皖军的士气。战前,有的报纸已经预言了段军的“败征”。
京汉铁路京保段是西路主力战场,双方的兵力主要布置在此。西路皖军由段芝贵任总指挥,包括边防军第一师,陆军第十五师,边防军第三师第五混成旅,陆军第九师两个营,第十三师辎重营。皖军驻扎在涿州、琉璃河、固安一带。段芝贵自恃老将,将司令部设在火车上,设麻将桌,办事人员达一百多人。西路直军以吴佩孚为总指挥,包括第三师,第二、三混成旅,布于易县、涞水、涿州、固安以南一线。
14日的北京,流传着三道命令,即皖军之攻击令、徐世昌之息争令、卫戍司令部之戒严令。人们纷纷探听前敌战事消息,关注北京治安。人们担心的是土匪的滋扰与溃兵入城。同日出现流氓骚扰市面情况,小钱铺小米店小油盐铺常有衣冠不整之人喧扰,市民多早早紧闭门户,以图自保。
14日晚,直奉联军与皖军大战于京汉铁路与津浦铁路之间的涿州、高碑店、琉璃河一带。直皖战争首先在西路打响了。皖军在涿州、琉璃河一带向直军展开进攻,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后各自退守防线。双方伤亡各数十人,直军获枪百余枝,野战炮一尊。
15日晨,皖军向固安、宫村镇附近的直军发起进攻,皖军曾破直军外围防线数处,欲再进攻,皆被直军击退。直系军乘势前进,皖军回撤,也是相持不下。后皖军占领涿州、松林店,而固安以吴佩孚的坚守,始终未曾攻下。同日皖军向驻高碑店的直军第三师发动进攻,占领该地。16日北京各报多刊载皖军战胜之消息。而“外交界对皖直战争,以西路衅自段开,与彼所宣言宗旨绝相径庭,甚为不满。并谓总统若下讨伐令,应先讨段,盖彼为违背命令之第一人云”(11)。
16日,天降暴雨,战斗在松林店、三家店一带展开。直军围攻皖系第一师、第十五师。十五师原属冯国璋部队,士兵多为直隶籍,冯国璋去世后转归陆军部节制。除师长刘询外,绝大多数官兵倾向直系。河间民众还公开致书刘询,责其身为冯国璋之宿将,段在直境与直军宣战,不张讨伐之旗,反附逆攻亲,“阁下不为国家计,独不为己身之利害计乎?不为桑梓计,独不为祖宗之丘墓计乎?”劝其与直系军同心戮力,共讨大逆,“但愿阁下为民国千秋之义士,不愿为民国附逆之勇夫;但愿阁下为行义成仁之仁人,不愿为助虐逢恶之赘疣;尤愿阁下为汉室反正之朱虚侯,不愿为魏氏倡逆之华歆”(12)。第十五师军心益发动摇。段芝贵布置作战时,仓皇无措,第一师开炮袭击直军时,炮弹误落十五师阵地,故官兵大愤,开炮还击,还炮击段芝贵的司令部泄愤。段芝贵急忙令火车开回北京,途中被数百士兵包围,申诉第一师从后面炮击互相残杀之事,但段不问情由,只令开车,致轧死多人,更使军心涣散,士兵们皆以枪毙段芝贵为誓。二十九旅旅长张国溶、三十旅旅长齐宝善乘机对士兵动之以乡谊,率半数士兵投降直军。张国溶、齐宝善还于18日发表罢战通电,表示不受乱命。其余的官兵纷纷自行溃退。退至琉璃河时,恰逢河水暴涨,不少士兵淹毙。师长刘询涉水过河时,幸得抓住船桨一副,方逃出生天。生还者夺取列车,逃回北京。直军乘机收复涿州、松林店。这一天,“一日之间,营长、连长、排长逃走者达四五十人,即旅长、团长亦有逃走者。”(13)
17日,直军与皖军第一师发生战斗。一师战斗力被摧毁,师长曲同丰不得不树白旗乞降。19日发表通电劝边防军一致起而讨伐徐树铮及安福部。18日奉直联军会攻涿县,西路皖军大败。
东路战场在京津附近的廊坊、杨村一带,东路皖军以徐树铮为总指挥,下辖西北军第二混成旅、边防军第三师两团、第九师一部,布于落垡、廊坊一带。东路直军指挥为曹锳,率第四混成旅、第二补充旅及直隶守备队二十营驻于杨村。东路直军兵力较弱。15日夜,徐树铮所部军队与直军在杨村以北开战。皖军有炮队配合,故直军伤亡重于皖军。当直军欲设大炮时,,因地近日军驻地, 日方军官出面抗议,要求将大炮移走,并不准在铁路附近两英里内作战。直军被迫撤离。这样,直军分防线开了一个大的口子,皖军乘隙而入,占领杨村。直军退至北仓。皖军惮于租界条约,不敢入津。相持之间,奉军二十七师、二十八师两旅加入直军作战,于17日夺回杨村,反攻落垡、廊坊,皖军伤亡惨重,溃不成军。徐树铮指挥东路作战,调兵混乱,筹划无方。15日至17日间,参战士兵,几全无食,而后方则堆满煮熟易败之食物,伤兵运输也无安排。据说,徐在去廊坊之前,曾向段祺瑞作慷慨之决绝词“请老师派人到战地收学生的尸”,此时,见败状也连夜狼狈逃回北京。20日,皖系在东路也失败了。
22日,失败之皖军一部分逃回南苑,边防军则逃往张家口。奉军进抵廊坊。23日晚,直、奉军队进驻南苑,解除皖军第十五师余部武装,战争结束。
据报道,双方战争伤亡情况,“皖军伤亡共二三千人,当溃退琉璃河时,方河水大涨,又溺毙二三百人。惟直军方面,为数至少,其伤亡总数,约四百上下而已。”(14)有军事家评论此次战役认为,“直系军取常山蛇势,首尾腹能互相应,而东路之所以弱,则徒为牵制作用。段军虽败,而以不欲战之士卒督迫之,使不能不战,则其用兵之法,亦有足多者,盖段军欲于死中求生也。不过直军有后方之补充,而段军无之。直军久经战阵,而段军之经验殊浅。故段军终不能胜。”(15)
这场战争,吴佩孚得到全国各界舆论的支持。7月15日,上海115个团体致电吴佩孚等称:“数年来国人受安福党人祸国殃民之毒害,农工商学,无日不企望国民年出数千万膏血所养之国军,起而为民除害……四亿同胞,固誓为后盾。”(16)勉励其不要除恶未尽,息事宁人。学生们写信称赞他:“公此次誓师讨贼,救国热忱,歆动寰宇,凡有血气,罔不钦佩。”(17哟战争期间,还有群众组织义勇队参加吴军。
段祺瑞得知战败消息,愤惭交织,曾企图自杀,被部下劝阻。19日段祺瑞通电辞职,“查祺瑞此次编制定国军,防护京师,盖以振纲饬纪,初非黩武穷兵。乃因德薄能鲜,措置未宜,致召外人之责言,上劳主座之念,抚衷内疚,良深悚惶”,“业已呈请主座,准将督办边防事务管理将军府事宜各本职,暨陆军上将本官,即行罢免,并将历奉奖授之勋位勋章,一律撤销,定国军名义,亦于即日解除,以谢国人,共谅寸衷”(18)。徐世昌再下停战令,责成各路将领“各守防线,停止进攻,听候命令解散”(19)。除此,徐还派靳雲鹏、姜桂题、傅良佐等赴天津与曹吴会商,提出惩办徐树铮、解散边防军、安福部及国会等四项条件。曹吴以为,如是总统所派作调停,则名分上不敢;如段派出,则段已是败将,无资格尔。
在省外,段祺瑞曾布置浙督卢永祥、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牵制苏督李纯出兵,令吴光新、张敬尧出兵北上,山西督军阎锡山出娘子关,济南镇守使马良进攻德州。吴光新部开往武胜关与西北军联合夹攻郑州,但经武汉时被鄂督王占元以设宴为名拘留监禁,其所部被缴械。一度占领德州之马良军队,也在直、奉军队的夹击下败退。
战后,吴佩孚等从琉璃河发出通电,提出六项罢兵条件:“一、取消边防督办处,解散边防军。二、取消西北筹边使,解散西北军。三、暂安置段祺瑞于汤山,而俟国民之解决。四、收回王揖唐以下安福党员之徽章,并褫夺其公权。五、停止新国会。六、交出徐树铮、丁士源、曾毓隽、朱深、李思浩,拿办段芝贵、吴炳湘、傅良佐。”(20)次日,北京政府改组,皖系财政总长李思浩、司法总长朱深、交通总长曾毓隽去职。原京畿卫戍总司令段芝贵弃职潜逃,由直系将领王怀庆继任其职务。28日,徐世昌下令准允段祺瑞辞职,并宣布裁撤督办边防事务处。
但是,对于战争善后,吴佩孚的意见并不为各方所采纳。徐世昌、张作霖都持宽大的主张。亦有含泪盈眶、逢人为段说项者,称其三次保全民国,不过为左右宵小所蒙蔽,请求保全其军威等等。但一般中外舆论则认为段罪无可绾,“段果精明强干曾有功于国家,则当有充分智力,自知二三年来为左右所陷落之地位,人之功绩愈大,则愈不可藉口疏忽失察,以图卸罪。盖职位愈高,责任愈大,而获罪时则罪名亦愈大也。”(20)惩办名单几经往复,双方终于达成了妥协。7月29日,北京政府下令通缉徐树铮、曾毓隽、段芝贵、丁士源、朱深、王郅隆、梁鸿志、姚震、李思浩、姚国桢等。8月7日,北京政府下令通缉王揖唐及安福系议员方枢、光云锦、康土铎、郑万瞻、臧荫松、张宣等。皖系将领曲同丰、陈文运、魏宗瀚、刘询、张树元也被褫夺军官、军职、勋位勋章,交陆军部惩办。
稍后,奉军也撤兵回关外。
对于直皖战争皖系的失败,外国舆论评论说:“段祺瑞素以战神自命,以为号令一出,北洋兵士必无不帖然遵命,讵知事竟不然。虽其最心腹之师团,段祺瑞为之售灵魂于日本,衣之食之,供以日本借款换来之军械,训以日本军官者,亦复不愿为段效力。段至是乃日暮途穷,所谓狄克推多之事业者,乃止于事矣。”“官场将因此而得一大教训,知素所豢养之军队,于有事时,未必肯为殃民者效力也。”(22)
直皖战争之后,直奉两系掌握了北京政权。军阀之间的新矛盾也在酝酿之中。
今日更新
-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形成
[2019-05-22]
-
《中华民国临警方约法》公布
[2019-05-22]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019-05-22]
-
武昌首义
[2019-05-22]
-
保路运动
[2019-05-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