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军阀割据一方

2023-03-07 可可诗词网-民国史纪事 https://www.kekeshici.com

        袁世凯称帝失败,大一统政治瓦解,把持中央政权的北洋军阀逐渐分化,形成以段棋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张作霖势力逐步壮大,占据东北三省,自成一统,即奉系。与北方军阀相峙的是西南军阀,包括两广、湖南以及云、贵、川六省的大小军阀,以陆荣廷为首的桂系与唐继尧为首的滇系是其中实力最雄厚者。
        军阀割据的产生,有其现实的渊源。国内统一民族市场尚未形成,具有一定封闭性的地方区域经济,是军阀的财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过程中大量无业游民的存在,是军阀的兵源。宗法、宗派关系是军阀派系的维系力量,包括血缘、姻缘关系,如父子、兄弟、义父子、姻亲;地缘关系,如同乡、同省;以及业缘关系,如辖属、同僚、师生关系等。这些关系造成军阀内部一定的稳定性与依附性。权利欲望则是军阀派系的分化力量。军阀无义战,其纷争多是权欲所致,故军阀间常常化敌为友,化友为敌,敌、我、友关系变化万端。
        力量雄厚、争夺中央政权的是以段棋瑞为首领的皖系和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段棋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袁世凯小站练兵时段为教练,故北洋军官多为其门生弟子。民国后,段长期担任陆军部总长,又借机培植不少亲信。直系首领冯国璋,字华甫,直隶河间人,辛亥革命时受命袁世凯攻南方,后出任江苏都督,替北洋派镇守南方。段、冯同属袁世凯部下,但两人因在袁世凯面前争宠长期不和。1916年6月,袁世凯复辟失败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段同南方隔阂颇深,组阁时虽有所妥协,任命地方官吏时则多方安插己派力量。冯国璋则同情南方恢复旧约法、召集国会、惩办帝制祸首的主张。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南方粤、桂、滇、黔诸省,以北方解散国会,纷纷宣布自主。段以北洋正统自居,力主武力统一。冯国璋则暗与南方相通,主张和平统一,双方矛盾开始显露。原北洋军人开始分化,各依附于段、冯,遂有皖系、直系之称,因段祺瑞系安徽人,冯国璋系直隶人。也有称段派、冯派者。
        直皖矛盾最初表现在对南方和战问题上。段祺瑞以武力讨伐南方,冯国璋则请王汝贤、范国璋以及长江三督等通电主和。1917年11月14日,北军王、范通电停战,18日,北军弃长沙而退。直系言和,段祺瑞武力统一的目的落了空。他恼羞成怒,于11月16日、20日两次提出辞职,并在通电中说:“环顾国内,惟有我北方军人实力,可以护法护国”,攻击西南势力, “利用”、“离间”、“诱饵”,“始以北方攻北方,继以南方攻北方,终至于灭种而后快”,导致北洋派分裂。“我北方军人分裂,即中国分裂之先声,我北方实力消亡,即中国消亡之朕兆。”①冯国璋见时机已到,批准段的辞职,任命王士珍为国务总理。至此,两派已不睦。1917年12月25日,冯国璋发表弭战布告。但是,段祺瑞召集督军,反对直系言和,并拉拢直系曹锟主战。由于南军节节胜利,冯国璋被迫于1918年发布进攻令,令曹锟、张怀芝、张敬尧等统帅所部,分路进兵,并于2月5日颁布罪己布告。同年2月下旬,徐树铮联络奉系在秦皇岛劫持原本由直系支配的军械,引奉军入关,“段之于冯伤感情始于此”②。段祺瑞称劫械是“教猱升木”,徐树铮答长江三督之“升木”谁教之,段无词以答。王士珍被迫逃往天津。段祺瑞重新上台,并酝酿新国会,选举徐世昌为总统,逼冯国璋下台,最后以段、冯同时下野而暂息。
        皖系把持中央军政大权。徐树铮、靳霎鹏、曲同丰、傅良佐,皆日本士官学校学生,师承段祺瑞,号称段的“四大金刚”。徐树铮(1880——1925),字又铮,江苏萧县人,早年由段祺瑞保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后成为段的智囊人物,在军政界迅速攀升。府院之争被罢职,便引奉军对付冯国璋,嗾使张作霖劫持军械于秦皇岛。后又擅杀直系宿将陆建章,加深了直皖矛盾。靳雲鹏(1877——1951)字冀青,山东邹县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是段祺瑞的学生,由段的引荐得袁世凯重用,曾任山东都督。段祺瑞组阁后,支持对德绝交,任参战督办公署参谋长。但后因与徐树铮的矛盾转而倒向直系。曲同丰(1873——1929),字伟卿,山东福山人,日本士官学校学生,也师承于段,曾被段祺瑞派往陕西嗾使陈树藩驱逐陆建章,为边防军第一师长。傅良佐,字清节,曾任陆军部次长,后被段任命为湖南督军。吴光新、马良等也是段的亲信。吴是段祺瑞的妻弟,代表段祺瑞以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人四川,后又受命移兵湖南,欲取赵倜而代之。马良是济南镇守使。
        一些地方军阀也依附于段。安徽省长倪嗣冲(1868——1924),字丹忱,安徽阜阳人。倪虽为北洋旧将,但一直得不到厚爱。曾赴总统黎元洪处替侄子要官,被黎严词斥责,遂对黎怀恨在心,一心一意投靠段祺瑞。他追随段反对张勋复辟,以安徽督军兼任长江巡阅史,成为皖系健将。冯国璋为段祺瑞所制,欲南下设政府于南京,被倪嗣冲斥责而归。山东督军张怀芝系河南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原本反对革命,对段祺瑞武力讨南持支持态度。福建督军李厚基,江苏人,因南方革命党人争夺福建,附和皖系。陈树藩,陕西安康人,早年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习炮兵,1916年7月由段祺瑞任命为督军兼省长,遂追随于皖系。甘肃督军张广建、浙江督军杨善德,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等,也都依附于皖系。
        段祺瑞依靠这些依附于他的军阀,控制了华北局部地区以及安徽、浙江、上海、陕西、福建等省。
        段祺瑞没有直辖军队,借对德参战为名,与日本建立军事协定,编练参战军,自任参战督办;欧战结束后,又改练边防军,迁延取消军事协定,乘外蒙问题编练西北边防军。
        与皖系针锋相对的是直系。冯国璋北上代理总统后,联合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苏督军李纯,江西督军陈光远,号称长江三督,作为其外援。王占元,山东馆陶人,辛亥时随冯国璋南征南方革命党人,后任湖北督军。武汉是北方通往西南之要冲,一旦开战,首当其冲。故王素不主战。李纯字秀山,直隶人,辛亥时随冯国璋南征南方革命党,后督江西。冯国璋北上代理副总统时,以其继任江苏都督,江苏是富庶地方,长江三督以李纯为中坚力量。陈光远字秀峰,直隶人,曾任京津警备副总司令,段祺瑞借陈军倒复辟,但事成后排斥之,经冯国璋推荐得任江西督军,故也附于冯国璋。
        直系将领中,反对皖系最力的是曹馄及其部下吴佩孚。曹锟(1862—1938),字仲珊,直隶天津人,早年入天津武备学堂,位至直隶督军。曹馄在冯、段矛盾中最初持骑墙态度,但在对南方问题上是主战派。皖系为拉拢曹锟,1918年6月任命曹为四川、广东、湖南、江西四省经略使,使他成了民国以来最大的地方官,并许以副总统职,以换取其督师出兵南征,以此维系北洋系的团结。但副总统选举终于流产,曹锟在其部下吴佩孚的推动下,转而主和厌战,成为反对皖系的中坚,并在冯国璋死后成为直系首领。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秀才出身,投身军旅后才华出众,为直系后起新秀。吴虽为曹锟部下,但曹对他言听计从。治军严明,并具有政治头脑,成为反对皖系媚外的先锋。王士珍也是直系将领中的元老。王系直隶正定人,曾与段棋瑞、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但行事温和,不欲卷入段棋瑞与冯国璋之间的矛盾。冯国璋死后,风传王将继任直系首领,但王整理完冯国璋的后事即归故里。
        直系占据直隶、湖北、江苏、江西等省。南方国民党人也有投奔冯国璋者。
        以张作霖为首领的奉系军阀,则是继直皖两系之后崛起的又一支军阀力量。张作霖(1875——1928),奉天海城人,胡匪出身,原非北洋嫡系,借与张锡銮的关系,排挤驱逐段芝贵,于1916年任奉天督军兼省长。他先后挑起、平定黑龙江的政争,运动北京政府任命他的儿女亲家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1918年2月,张作霖受徐树铮指使,劫持冯国璋之军械,并被许以副总统一职,换取奉军入关,支持段棋瑞重组内阁。于是张作霖在军粮城设关内奉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以徐为奉军副总司令,重兵陈于京畿。张作霖声势变大,9月7日北京授之为东三省巡阅使。吉林督军孟恩远,行伍出身,资历老于张作霖,张多思以去之而后快,曾借口孟参与张勋复辟而要求段棋瑞罢免,因直系反对未果。到1919年7月,张作霖要求北京政府改任鲍贵卿为吉林督军,其部下孙烈臣为黑龙江督军,并以武力驱逐孟恩远,东三省皆在其掌握之中,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王,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奉系军阀。
        张作霖本与皖系勾结较紧密,后因徐树铮擅权,挪用奉军军饷,引起张的恶感。且徐树铮经营外蒙,威胁到张的利益,于是疏远皖系。直系采用联奉制皖的策略,张作霖逐渐在直皖矛盾中倾向直系。直皖矛盾激化时,张以调人身份出现,在直皖战争中得以扩充其力量,染指中央政权,并与直系争权夺利,直奉之间的矛盾开始暴露。
        北方军阀中,还有若干比较特殊,依违于直皖之间的军阀。安徽督军张勋(1854—1923)字绍轩,江西奉新人,是北洋派系中的复辟分子,率辫军盘踞徐州。他不属于皖系,但仇视南方实力派,故极力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图谋复辟被段祺瑞击败后,受直系包庇,转而倾向直系。山西督军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山西五台人,留日士官生,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后拥兵自重,独自经营山西,有一定政绩,成为独占一隅的地方军阀。山西名义上听命于中央,基本未涉足各派矛盾。
        袁世凯死后,西南实力派借机扩大实力。在反袁斗争中崛起的南方军事将领们也陷于争夺地盘的混战之中,蜕变为西南地方军阀。
        滇系唐继尧(1883—1927),字冥赓,云南会泽人,早年留学日本,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在云南起义,后任贵州都督。二次革命后任云南都督。唐在反袁护国运动中崭露头角,名重一时。但这也是他沦为军阀,扩充地盘的开始。战争结束后,滇军反而由三个军扩展为八个军。他以护法为名,打着“靖国军”的旗号,出兵四川,导致1917年的川滇黔之战。1917发生在四川的军阀混战,是西南军阀形成的标志。唐占领重庆,自命“联帅”,扩大地盘,俨然以“西南王”、“东大陆主人”自居。唐1921年被部下顾品珍驱出云南,逃亡香港。
        黔系以刘显世为首领,惟滇系马首是瞻。刘显世(1871—1927)字如周,贵州兴义人,袁世凯时期任贵州护军使。后响应反袁护国起义,宣布贵州独立,任督军兼省长。作为一个贫瘠小省的军阀,刘显世并不显赫于世,而是在政局意见、军事征讨中追随滇系唐继尧,在南、北政府中左右奉迎。唐继尧出兵四川时,刘显世为靖国联军副总司令。黔系内部又有新旧两派。新派首领王文华(1888— — 1921),以同刘的甥舅关系而腾达,旋网罗一批留日士官生何应钦、谷正伦等,以“刷新政治”为口号,扩充势力,排除刘显世。刘为分化王的兵权,起用另一部属袁祖铭。袁拉拢同旧派的关系,暗杀王文华,排挤复出的刘显世,控制贵州。
        四川是西南内陆省份中相对富庶的的地区,便成了滇系及追随滇系的黔系军阀觊觎的焦点。袁世凯死后,川军编为五师,周道刚、刘存厚、钟体道、陈泽霈、熊克武分任师长。川军将领中,刘存厚倾向北方,熊克武倾向孙中山,刘存厚(188—5—1960),字积之,四川简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入同盟会,辛亥后任职四川陆军。1917年川军刘存厚、入川滇军罗佩金因裁军编制问题开战。这是护国战争后西南军阀的第一次混战。战争的结果是罗去职,黔系戴勘控制四川大权。刘存厚因未得到实权,7月5日,刘、戴之间又爆发战争,戴被杀害。但刘存厚也未能成为像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那样一统全省的首领。川军将领,各引滇黔军为力量,发生更为激剧的内部争斗。1918年1月熊克武联合滇黔军讨伐刘存厚,做了督军。1920年5月,川、滇、黔军发生混战,熊克武又联合刘存厚,以“川人治川”相号召,打败滇黔军,结束辛亥革命后客军驻川的局面。以刘湘、杨森等原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学生组成的“速成系”在军阀混战中崛起。刘湘在1921年7月熊去职后,任川军总司令兼省长。
        以陆荣廷为首领的桂系占据了广东、广西,并染指湖南。陆荣廷(1859—1928),字干卿,广西武鸣县人。陆绿林出身,后接受招抚投身军旅,1911年任广西提督,并被清政府赐以紫禁城骑马的殊荣。辛亥革命后宣布独立,附和共和,任广西都督。陆偏于广西一隅,任用亲信私人,建立起自己的统治,成为广西军阀的开山祖。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陆荣廷宣布广西独立,参加讨袁,并藉此进兵广东、湖南。10月,陆荣廷驱除龙济光,任广东督军。两广成为其势力范围。他借府院之争自重,1917年4月被任命为两广巡阅使,并运动黎元洪、段祺瑞答应其要求,任命部下陈炳焜为广东督军,其妻弟谭浩明为广西督军。6月20日,宣布两广自主,成为与北洋军阀相对峙的南方军阀的首领。陆荣廷借护法之名壮大自己的势力,不承认孙中山为首的护法军政府,也不就任军政府元帅。广西贫瘠,广东富庶,陆荣廷推行“以粤养桂”的施政方针,盘剥广东,后被新成长起来的粤军驱逐。
        湖南是南北相争的焦点,以谭延闽为首的湘系军阀在夹缝中左右逢源。谭延闽(1879—1930),字祖庵,湖南茶陵人,辛亥革命后以立宪派首领被推为湖南都督,旋入国民党。因附和二次革命下台,袁世凯的亲信汤芗铭任湖南都督。护国战争中,湖南人民发起反对汤芗铭的斗争,段祺瑞任国务总理后,曾拟派出陈宦兼任督军、省长,但遭到湖南人民的坚决抵制,不得不改派谭延闿为湖南省长兼署督军。为安插己派力量,段祺瑞又派傅良佐督湘,谭不愿做没有兵权的省长被其节制,遂去职。桂系攻打湖南,傅弃职而逃。这期间湖南军政大权落入桂系手中。1918年3月,段祺瑞再次下令北军南征,吴佩孚南征有功,但段祺瑞改派张敬尧督湘。张在湖南主政两年多,纵兵殃民,重征苛敛,被湖南人民称为“张毒”,发起“驱张运动”。1920年,直皖矛盾激化,吴佩孚自南方撤军后,张敬尧也逃出,谭借机第三次督湘,身兼督军、省长、湘军总司令三职。但南北力量暂时未暇顾及湖南时,湘军内部发生内讧,谭延闿派、赵恒惕派、程潜派纷争不已。谭延闿所扶持之部下赵恒惕,联合程潜赶跑谭延闿,后又驱逐程潜,把持了湖南。兵匪交乘,湖南“七十余县之地,无地不灾,三千万人之家,无家不破。”③
        广东的情形颇为复杂。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将国民党人逐出广东,任龙济光为督军。在西南军阀中,龙济光是一个特例。他起家于云南,握政柄于广东,却坚持投靠北洋军阀。龙济光(1866——1925),字子诚,云南蒙自人,出身哈尼族土司,以办团练起家,升至广东陆路提督,辛亥革命后仍抵制革命,后被袁世凯任命为广东都督。1914年6月被袁世凯封为“振武上将军”,是段祺瑞、冯国璋、张勋等七位上将军中惟一的非北洋嫡系,其军队遂称“振武军”。袁世凯复辟后龙被封“一等公爵”、“郡王”,更甘心事袁。护国运动兴起后,龙被李烈钧的滇军打败,陆荣廷取代其广东督军位置,广东遂在桂系掌握之中。龙济光被段祺瑞任命“两广矿务督办”,率部退居海南。之后,积极追随段祺瑞,1917年11月取代陆荣廷任两广巡阅使,进兵广州,手提机关枪亲自上阵,但被各路护法军击败,其部下或缴械或溃散,龙只身逃奔北京投奔段祺瑞。段祺瑞允其收拾残部,拨给兵饷补充兵源。在直皖战争中龙济光所部拟做段祺瑞之后援,但被奉军缴械遣散。直皖开战的时候,西南内部也发生粤军与桂系之间的战争。桂系把持广东期间,孙中山以陈炯明组织革命军队。陈炯明(1878——1933),字竞存,广东海丰县人。早年人广东法政学堂,后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二次革命时参加讨袁,被龙济光击败。陈炯明利用原军政府亲兵的力量组成援闽粤军,并转赴福建漳州经营力量,陈领导的军队被视为“革命的遗腹子”。1920年8月,孙中山命令陈炯明率部回粤攻打桂系,结束桂系在广东的统治,陈炯明任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但陈驱逐桂系后,势力日益壮大,反对孙中山北伐,主张联省自治,由革命党人蜕化为争地盘与势力的军阀。
        安福系政客王揖唐、田文烈、方枢、张弧等,新交通系曹汝霖、陆宗舆、叶恭绰等,依附于皖系军阀。研究系先倾向于皖系,但被段祺瑞所弃,转而倾向直系。旧交通系属于直系。这些政客在军阀中间拨弄是非,煽动对垒,加深了矛盾。
        各派军阀,大军阀延揽政客争中央政权,小军阀延揽地方官绅争地方政权。大小军阀争地盘,争财源,争编制,争军事预算,导致战祸绵延,人民饱受兵灾之苦。当时人评价:“按今之中国而论,固所谓统一国家也,实则四分五裂,已成群雄割据,相持莫下之局矣。”④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