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防线崩溃
1949年4月20日至6月2日,中共第2、第3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等约120万人,发动渡江战役,冲破国民党汤恩伯集团、白崇禧集团约70万人的长江防线,攻取南京、杭州、上海、武汉、南昌等大中城市,占领了苏南、皖南、浙江大部、闽北、赣东、鄂东南等广大地区。这是中国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江河进攻战役,是中共军队由战略决战向战略追击发展的开始。
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爆发,国民党军开始准备长江防御,在“清剿”沿江中共游击队的同时,于沿江重要地段修建各种防御工事。1949年1月21日,在战争形势极度恶化、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以及国内和平空气高涨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下野。这是其缓兵之计的故伎重演。他从台前躲到幕后,加紧布置江防,企图划江而治,卷土重来。下台前,任命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总司令,就是其加强长江防御的重要步骤。25日,蒋在溪口召见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指示关于长江布防的问题,决定把长江防线分为两大战区:江西湖口以西至宜昌段,由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指挥,其兵力有40个师,约25万人;湖口以东至上海段,归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其兵力有75个师,约45万人。会后,蒋派人将作战方案送交白崇禧,命其执行,对湖口以东的具体作战计划则保守秘密。
到1949年4月初,国民党的江防布置基本形成。在湖口至宜昌段,白崇禧以27个师直接担任江防,以13个师位于长沙、南昌地区,其主力第三兵团位于武汉及其以东的九江、安庆地区。湖口以东,是蒋介石部署长江防御的重点。其作战方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京沪杭三角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御战略,最后坚守淞沪,与台湾相呼应,企图以优势海空军从台湾支援淞沪,然后待机反攻。李宗仁、白崇禧及国防部的某些负责人都不知道这一作战计划内容。李曾指示南京卫戍总部,作防守南京的计划,并令国防部拨款构筑防御工事。他不知道汤恩伯正在秘密地将江宁要塞的大炮拆运上海,根本没有守南京的打算。在国防部召开长江作战计划时,第三厅厅长蔡文治提出:“根据学理和敌人行动征候,敌人主渡方面应在荻港,换句话说在南京上流而不在南京下流。因为荻港渡江容易,而渡江之后可以从繁昌、宜城直下长兴、嘉兴,将我军的主力卷到常、嘉、沪三角地区。这样,于敌人有利,对我们是最痛苦的。而且我主力被困于常、嘉、沪后,所有江西、浙江的大门打开了,可以任敌纵横。我决不同意这样指挥。不如控制主力于芜湖、宣城、郎溪,尔后随战况退守浙赣铁路沿线,才能逐次抵抗,使敌不能一举深入,还能配合华中部队作一次最后胜负的决战。”汤恩伯认为蔡的主张有违总裁意旨,不能接受。因为以淞沪为核心这一防御战略,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抢运存在上海的金银外汇到台湾。蒋介石命令他,直到这些金银外汇运至台湾之前,必须集中兵力,死守上海,否则拿其是问。汤恩伯有难言之隐,不便公开讲出,这也是蒋介石对湖口以东作战计划实行保密的原因。①
根据蒋介石的作战方针,汤恩伯将一部兵力控制江北沿岸若干据点,作为警戒阵地,以主力18个军54个师沿长江南岸布防,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并在纵深控制一定机动兵力,企图在中共军队渡江时,依托已有工事,在海空军配合下,将其消灭于半渡之中或滩头阵地。一旦江防被冲破,则分别撤至上海及浙赣路,组织新的防御。其沿江兵力具体部署是:由上海防守司令部司令石觉指挥第三十七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五军,分别驻守浦东、南翔、沪西;第一绥靖区司令丁治磐指挥第一二三军、第二十一军、第五十一军、第四军,驻守白茆至瓜洲段;由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张耀明指挥第四十五军、第二十八军,驻守南京及其东西地段;第七绥靖区司令兼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张世希指挥第六十六军、第二十军、第八十八军,驻守铜井以西至铜陵段;第八兵团司令刘汝明指挥第五十五军、第九十六军、第六十八军,驻守贵池至湖口一带;机动兵团第五十四军、第九十九军,分别驻守丹阳、龙潭,由汤恩伯直接指挥。此外,调第六兵团司令李延年为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金华指挥所主任,准备指挥浙赣线作战。为了加强镇江南京段的江防,蒋介石还派东南军政长官部的技术总队负责在这段江面敷设水雷。
中共中央军委自1947年7月至1948年1月曾三次提出渡江作战计划,因条件不成熟而未执行。1948年12月,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场上歼灭了黄伯韬、黄维两兵团之后,中央军委致电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又提出了淮海战役后举行渡江作战的设想。1月底,平津战役结束,渡江作战已成中共军队的必然步骤。2月3日,中共中央指示,华野、中野休整至3月底,准备4月渡江。11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在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在渡江作战中“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②经过休整,第三野战军(华野改称)于3月12日前后到达长江以北的无为、巢县、滁县、扬州、泰州等地,第二野战军(中野改称)于3月28日到达江北的望江、安庆地区。总前委从徐州移驻合肥。
3月31日,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提出了一整套渡江作战计划,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于4月15日18时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然后向南发展,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攻取京、沪、杭等城市,彻底摧毁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预定将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渡江任务,实行战略展开;第二阶段包围割裂敌人,确实控制浙赣线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围歼敌军,完成全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和第二、第三野战军的具体部署是:以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兵团及苏北军区三个独立旅共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由张黄港至京口岸段渡江,尔后向京沪线挺进,封闭、围歼宁、镇之敌;以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兵团共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由第三野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在裕溪口至棕阳镇段渡江,尔后东进,与东集团会合,完成对京、沪、杭地区之敌的分割包围,并各个歼灭宁、镇之敌。中集团渡江后,统归粟裕、张震指挥;以第二野战军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在棕阳镇至望江段渡江,尔后以一个兵团挺进至浙赣线衢州及其以西、以北地区,确实控制浙赣路一段及屯溪南北公路,切断汤恩伯集团的退路及其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主力则沿江东进,接替第九兵团监视并歼灭芜湖敌军,尔后准备参加攻取南京的作战(4月17日,总前委又决定第三、第五两兵团直出浙赣路,第四兵团执行东进任务);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共20万人,归刘伯承指挥,占领武汉以北及其以东地区,钳制白崇禧集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纲要》对渡江后国民党军可能采取的行动作了如下估计,一是收缩兵力于芜湖、南京、无锡、上海、杭州等城市,阻绝东、中集团会合,尔后利用浙赣铁路机动兵力,或在京、沪,或在宁沪杭三角地区,或在浙赣路沿线与渡江部队决战;二是放弃沿江一线阵地,退守浙赣路与沪、杭沿海地带进行抵抗,或作有秩序的撤退;三是在退路被渡江部队切断,无法撤退时,分别固守京、沪、杭要点。但无论国民党军采取何种处置,战局的发展都将有利于渡江部队。③
4月3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第二野、第三野及各渡江集团遵照总前委的指示,在保证渡江成功方面,做了精心准备。一是确立新的战役指导思想。主要是改变过去不适用的作战指导精神与要领,提高渡江作战、背水迎敌的信心。二是加强对国民党江防的侦察。各兵团、各军派遣小分队偷渡过江,对国民党阵地的驻军、地形、工事、道路等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好船只、水手与演习三环节,解决“会渡”、“能战”问题。在地方党和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积极筹集和修理船只,并自制了部分机帆船,到渡江前,共筹集各型木船九千四百余只。动员船工一万两千余名随军参战,训练部队水手数千名。四是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总前委在颁发的《渡江动员十七条口号》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树立模范的群众纪律,秋毫无犯,给江南新区人民一个很好的见面礼!”以及“严格执行入城守则,严格遵守约法八章,爱护人民解放军的荣誉!”等口号,要求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教育所有指战员。
在进行渡江准备工作的同时,渡江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先后扫除了棕阳、仪征、三江营等江北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为顺利渡江开辟了通道。江汉军区部队为了掩护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南下,发起荆门战役,歼灭国民党第七十九军等部八千余人,攻取荆门、当阳。
由于4月1日以后国共北平和谈正在进行,中央军委实行了按期战斗渡江与推迟渡江以待和谈达成协议后和平渡江的两种方针,但立足于战斗渡江。到11日,中央军委根据谈判与长江水位、部队困难情形,指示总前委:“我军决定推迟一星期渡江,即由15日渡江推迟到22日渡江。”④15日,国共和谈结束,形成《国内和平协定》定稿。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宣布,限定国民政府于20日以前答复,如不接受,不签字,则一定打过长江去。当日,中央军委致电总前委及二野、三野:“请立即准备好,于20日(卯哿)确实攻占除安庆、两浦以外的一切北岸及江心据点。”18日,军委又致电总前委:“二野、三野各兵团于20日(卯哿)开始攻击,22日(卯哿)实行总攻”,“不得有任何的改变。”⑤
4月20日,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当夜,谭震林率中集团按预定计划发起渡江战役。第二天,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0日20时,中集团第一梯队第二十四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一军,首先由荻港对岸两翼的太阳洲、黑沙洲、白马洲等地向南岸猛烈炮击,迅速起渡,突破鲁港至铜陵段国民党军防线,在对岸建立了滩头阵地。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第七绥靖区司令张世希向汤恩伯告急,汤责令张以驻芜湖的第二十军堵击突破口,并派出机动部队第九十九军前往增援。当晚,中共东西两突击集团开始渡江。东集团主力迅速突破长山、天生港、扬中国民党军防御阵地,22日进至香山、南闸、百丈一线,建立了东西五十余公里,南北十余公里的滩头阵地,并争取了江阴要塞七千余人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西集团主力也于22日占领彭泽、东流等地。中集团主力则继续发展攻势,占领南陵,歼灭国民党第八十八军大部。
汤恩伯平日高估长江天险,以为中共部队如果没有海空军配合,不容易大举渡江,在遭受意外的打击下,于22日下午匆忙决定全线撤退,具体部署是:江阴要塞以东第二十一军、第一二三军,向上海撤退;江阴以西第五十一军、第五十四军,经常州、嘉兴,绕过太湖向上海撤退;驻镇江的第四军及首都卫戍司令部所属第四十五军,撤往杭州;第二十八军掩护南京部队撤退后,也向杭州撤退;芜湖以西部队向浙赣路退却。
23日,粟裕、张震东集团主力先后攻取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了京沪铁路。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25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投降。国民政府留在南京的一部分机构迁往广州,代总统李宗仁等也离开南京。当晚12时,第八兵团陈士榘部进占南京,宣告了蒋介石国民党二十二年统治的灭亡。第八兵团旋即占领镇江。中集团一部攻取芜湖,主力渡过青弋江,并在湾堤地区歼灭国民党第二十军大部和第九十九军一部。西兵团攻克贵池、青阳等地,歼灭国民党第八兵团一部。
在第二、第三野横渡长江的同时,第四野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相继攻取黄梅、浠水、汉川等地,有力地钳制了白崇禧集团,保障了第二野战军的侧翼安全。
总前委鉴于国民党军向上海、杭州及浙赣路撤退,立即调整了进攻部署:以东集团、中集团主力分别沿丹阳、金坛、溧阳及太湖西侧一线和南陵、宣城、广德一线,向长兴、吴兴地区进击,切断宁杭公路,完成战役合围,歼灭镇江、南京、芜湖南逃之敌;以中集团一部向杭州挺进,陈士榘第八兵团部率第三十四军、第三十五军担任南京、镇江地区的警备任务,叶飞第十兵团的第二十九军东进攻取苏州,向上海方向警戒,解除西集团陈赓第四兵团的沿江东进任务,改为陈锡联第三兵团、杨勇第五兵团一同向浙赣路进击,控制浙赣线,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保障第三野歼灭包围之敌,同时以第三兵团的第十军担任安庆、芜湖等地的警备任务。
4月26日,中集团宋时轮第九兵团主力及王建安第七兵团一部通过广德,东集团一部进至天王寺、宜兴一线,并在溧阳以西、以南地歼灭国民党军一部。27日,东集团第二十九军攻占苏州,东、中两集团主力一部会师于吴兴,将由芜湖、南京、镇江地南撤的国民党第四军、第二十八军、第四十五军、第五十一军、第六十六军包围于郎溪、广德地区。29日,将其全部歼灭,俘虏第六十六军军长罗贤达、第二十八军军长刘秉哲。中集团第七兵团主力沿安吉、武康一线向杭州进击,5月3日占领杭州。国民党第七兵团(南京卫戍司令部改称)率残部与杭州警备司令周碞一道,经宁波逃往定海。4日,西集团陈赓第四兵团攻占浙赣线的上饶、贵溪、横峰。7日,陈锡联部、杨勇部也分别攻取金华、衢县,其中陈锡联一部与中集团王建安一部会师诸暨。在这一系列的浙赣追击战中,先后歼灭国民党第六十八军、第八十八军、第一○六军、第七十三军等各一部,其残余向福建、浙东逃窜。西集团控制了义乌到东乡段四百余公里的浙赣线,割断了汤、白两集团的联系,扩大了预定战役范围。
在此期间,第四野先遣兵团与中原军区部队先后占领了孝感、黄陂,逼近武汉,完成了钳制白崇禧集团的任务。4月28日,先遣兵团归还第四野建制。
郎溪、广德地区之战后,蒋介石亲自部署退守上海及其周围的汤恩伯集团的抵抗计划,企图争取时间,抢运资财,并准备破坏上海市,挑起国际事件,促使列强干涉。位于武汉、宜昌地区的白崇禧集团,计划以一部兵力迟滞第四野渡江,掩护主力向湘赣边和湘中、湘鄂西地区退却,在汨罗江以北、长沙以东和大巴山地区组织新的防线,以阻止中共部队南下湘、赣、粤、桂和西进四川。
渡江战役总前委根据战局的变化,令第三野以王建安兵团继续向浙东、浙南地区挺进,解放浙江全省;陈士榘兵团以一部兵力继任担任南京、镇江地区的警备任务,扫清苏浙皖边境溃散之敌;集中宋时轮兵团、叶飞兵团及陈士榘兵团一部共8个军攻取上海。令第二野主力位于浙赣路金华、东乡段休整,准备对付列强武装干涉,保障第三野围歼上海;以一部兵力挺进闽北、赣中,并寻机攻取南昌,令第四野以先遣兵团伺机渡江,攻占武汉三镇,为尔后主力进军中南开辟道路。
上海,濒临长江出海处,人口约五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自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后,就加紧构筑防御工事,谋划兵力部署。郎、广地区作战失败后,防守上海的兵力有原在上海的第三十七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五军、第九十五师及四个交警总队,从浙东调来的第十二军,由镇江以东逃来的第二十一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二三军、第九十九师、暂八师以及新拼凑的第五十一军。防御体系分外围阵地、主阵地和核心阵地三层。在外围阵地,以第一二三军、第五十一军分别守备浦西、浦东各方面外围据点,在太仓、昆山、浏河、嘉定、青浦、松江、南汇等地则派驻小部队;在主阵地,以第五十二军、第五十四军、第七十五军分别守备沪西北、沪西、沪南及西南,以第三十七军、第十二军分别守备浦东南部、浦东北部;核心阵地,由第二十一军、第九十九师、交警总队及直属部队守备。
5月6日,中央军委指示粟裕、张震:“即行部署于5月10日以后,5月15日以前数日内,先行占领吴淞、嘉兴两点,封锁吴淞口及乍浦海口,断绝上海敌人逃路,使上海物资不至大批从海上逃走,并迫使用和平方法解决上海问题成为可能。”“但你们仍须准备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早日去占领上海。你们的准备工作愈快愈好。”⑥粟裕、谭震林、张震决定,以宋时轮、叶飞两兵团首先采取钳形攻势,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进逼吴淞口,先断敌海上退路,再围攻市区,分割歼敌。
5月12日,宋、叶两兵团开始向上海外围据点发起攻击。到14日,宋兵团先后攻取平湖、奉贤、南汇和松江、青浦等地,进逼川沙,威胁上海国民党守军侧背。汤恩伯被迫抽调市区第五十一军至白龙港、林家码头加强防御。叶兵团攻占昆山、太仓、嘉定、浏河等地后,继续向月浦、杨行、刘行发动猛攻。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在此凭借钢筋水泥碉堡顽抗,叶攻击部队遭受一定损失,进展缓慢。汤恩伯为此给刘玉章及所部请功,以鼓舞士气。
从15日起,各攻击部队加强对汤恩伯守军的侦察,调整了作战部署,改以小分队行动为主,实行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攻坚战术,逐个夺取碉堡,加快战斗进程。到19日,叶飞兵团相继攻占月浦、国际无线电台,扫除了刘行残敌。宋时轮兵团攻占川沙,并在白龙港地区全歼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将第十二军压缩于高桥地区,与叶兵团形成了夹击吴淞口之势。汤恩伯为了保障海上退路,于22日抽调守备苏州河阵地的第七十五军增援高桥。
为了增强进攻上海的实力,粟裕抽调王建安兵团第二十三军和陈士榘兵团第二十五军,分别配属宋时轮兵团与叶飞兵团。23日夜,向上海发起总攻。汤恩伯以五个团的兵力,在金家桥一带与中共攻城部队展开决战。24日,宋兵团攻占浦东市区和虹桥、徐家汇车站,叶兵团直插吴淞、宝山。汤恩伯、石觉将指挥所搬到吴淞要塞,以备逃跑。25日,叶兵团攻克高桥,歼灭国民党第十二军及第七十五军各一部。26日,宋兵团攻占上海市区,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率第二十一军、第一二三军各一部投诚。叶兵团相继攻克大场、吴淞、宝山等地。27日,上海战役结束。除汤恩伯率第五十四军及第十二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五军一部约五万人登舰逃往舟山群岛,其余各部均被歼灭。6月2日,陈士榘兵团第二十五军攻占崇明岛,歼灭国民党守军三千七百余人。至此,京沪杭作战结束。
在此期间,陈士榘兵团主力在浙东、浙南游击队的配合下,先后攻占宁波、奉化、镇海、温州、临海、黄岩等城市和广大地区。山东军区第三十二军于6月2日攻取青岛,国民党守军第十一绥靖区第三十二军、第五十军等部由海上经台湾南撤广东。第二野战军一部于5月中旬先后攻占赣中、闽北的南城、建阳、建瓯、南平等地。为策应第四野先遣兵团的渡江行动,截击由武汉地区南撤的白崇禧集团,第二野陈赓兵团于5月20日进至半城、樟树(今清江)一线,22日攻占南昌。
白崇禧集团于5月初开始收缩兵力,准备南撤。自5月14日开始,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在团风至武穴段发起渡江作战。长江南岸国民党守军第三○五师的两个团举行战场起义,先遣兵团顺利渡江。15日,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十九兵团司令张轸在贺胜桥率第一二八军等部约二万人宣布起义。16日,先遣兵团占领汉口。17日,占领汉阳和武昌。旋即攻占通山、蒲圻、通城等地。
经渡江战役,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中共军队以伤亡六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3万人。这一巨大战果,为尔后向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爆发,国民党军开始准备长江防御,在“清剿”沿江中共游击队的同时,于沿江重要地段修建各种防御工事。1949年1月21日,在战争形势极度恶化、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以及国内和平空气高涨的压力下,蒋介石被迫下野。这是其缓兵之计的故伎重演。他从台前躲到幕后,加紧布置江防,企图划江而治,卷土重来。下台前,任命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总司令,就是其加强长江防御的重要步骤。25日,蒋在溪口召见何应钦、顾祝同、汤恩伯等,指示关于长江布防的问题,决定把长江防线分为两大战区:江西湖口以西至宜昌段,由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指挥,其兵力有40个师,约25万人;湖口以东至上海段,归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其兵力有75个师,约45万人。会后,蒋派人将作战方案送交白崇禧,命其执行,对湖口以东的具体作战计划则保守秘密。
到1949年4月初,国民党的江防布置基本形成。在湖口至宜昌段,白崇禧以27个师直接担任江防,以13个师位于长沙、南昌地区,其主力第三兵团位于武汉及其以东的九江、安庆地区。湖口以东,是蒋介石部署长江防御的重点。其作战方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京沪杭三角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采取持久防御战略,最后坚守淞沪,与台湾相呼应,企图以优势海空军从台湾支援淞沪,然后待机反攻。李宗仁、白崇禧及国防部的某些负责人都不知道这一作战计划内容。李曾指示南京卫戍总部,作防守南京的计划,并令国防部拨款构筑防御工事。他不知道汤恩伯正在秘密地将江宁要塞的大炮拆运上海,根本没有守南京的打算。在国防部召开长江作战计划时,第三厅厅长蔡文治提出:“根据学理和敌人行动征候,敌人主渡方面应在荻港,换句话说在南京上流而不在南京下流。因为荻港渡江容易,而渡江之后可以从繁昌、宜城直下长兴、嘉兴,将我军的主力卷到常、嘉、沪三角地区。这样,于敌人有利,对我们是最痛苦的。而且我主力被困于常、嘉、沪后,所有江西、浙江的大门打开了,可以任敌纵横。我决不同意这样指挥。不如控制主力于芜湖、宣城、郎溪,尔后随战况退守浙赣铁路沿线,才能逐次抵抗,使敌不能一举深入,还能配合华中部队作一次最后胜负的决战。”汤恩伯认为蔡的主张有违总裁意旨,不能接受。因为以淞沪为核心这一防御战略,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抢运存在上海的金银外汇到台湾。蒋介石命令他,直到这些金银外汇运至台湾之前,必须集中兵力,死守上海,否则拿其是问。汤恩伯有难言之隐,不便公开讲出,这也是蒋介石对湖口以东作战计划实行保密的原因。①
根据蒋介石的作战方针,汤恩伯将一部兵力控制江北沿岸若干据点,作为警戒阵地,以主力18个军54个师沿长江南岸布防,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并在纵深控制一定机动兵力,企图在中共军队渡江时,依托已有工事,在海空军配合下,将其消灭于半渡之中或滩头阵地。一旦江防被冲破,则分别撤至上海及浙赣路,组织新的防御。其沿江兵力具体部署是:由上海防守司令部司令石觉指挥第三十七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五军,分别驻守浦东、南翔、沪西;第一绥靖区司令丁治磐指挥第一二三军、第二十一军、第五十一军、第四军,驻守白茆至瓜洲段;由首都卫戍司令部司令张耀明指挥第四十五军、第二十八军,驻守南京及其东西地段;第七绥靖区司令兼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张世希指挥第六十六军、第二十军、第八十八军,驻守铜井以西至铜陵段;第八兵团司令刘汝明指挥第五十五军、第九十六军、第六十八军,驻守贵池至湖口一带;机动兵团第五十四军、第九十九军,分别驻守丹阳、龙潭,由汤恩伯直接指挥。此外,调第六兵团司令李延年为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兼金华指挥所主任,准备指挥浙赣线作战。为了加强镇江南京段的江防,蒋介石还派东南军政长官部的技术总队负责在这段江面敷设水雷。
中共中央军委自1947年7月至1948年1月曾三次提出渡江作战计划,因条件不成熟而未执行。1948年12月,在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场上歼灭了黄伯韬、黄维两兵团之后,中央军委致电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又提出了淮海战役后举行渡江作战的设想。1月底,平津战役结束,渡江作战已成中共军队的必然步骤。2月3日,中共中央指示,华野、中野休整至3月底,准备4月渡江。11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在淮海战役期间组成的总前委,在渡江作战中“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②经过休整,第三野战军(华野改称)于3月12日前后到达长江以北的无为、巢县、滁县、扬州、泰州等地,第二野战军(中野改称)于3月28日到达江北的望江、安庆地区。总前委从徐州移驻合肥。
3月31日,总前委制定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提出了一整套渡江作战计划,决定以第二、第三野战军组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于4月15日18时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段实施渡江作战,首先歼灭沿江防御之敌,然后向南发展,占领苏南、皖南及浙江全省,攻取京、沪、杭等城市,彻底摧毁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中心。预定将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渡江任务,实行战略展开;第二阶段包围割裂敌人,确实控制浙赣线一段,断敌退路;第三阶段分别围歼敌军,完成全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计划和第二、第三野战军的具体部署是:以第三野战军第八、第十兵团及苏北军区三个独立旅共35万人,组成东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指挥,由张黄港至京口岸段渡江,尔后向京沪线挺进,封闭、围歼宁、镇之敌;以第三野战军第七、第九兵团共30万人,组成中突击集团,由第三野副政治委员谭震林指挥,在裕溪口至棕阳镇段渡江,尔后东进,与东集团会合,完成对京、沪、杭地区之敌的分割包围,并各个歼灭宁、镇之敌。中集团渡江后,统归粟裕、张震指挥;以第二野战军第三、第四、第五兵团共35万人,组成西突击集团,由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副政治委员张际春、参谋长李达指挥,在棕阳镇至望江段渡江,尔后以一个兵团挺进至浙赣线衢州及其以西、以北地区,确实控制浙赣路一段及屯溪南北公路,切断汤恩伯集团的退路及其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主力则沿江东进,接替第九兵团监视并歼灭芜湖敌军,尔后准备参加攻取南京的作战(4月17日,总前委又决定第三、第五两兵团直出浙赣路,第四兵团执行东进任务);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共20万人,归刘伯承指挥,占领武汉以北及其以东地区,钳制白崇禧集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纲要》对渡江后国民党军可能采取的行动作了如下估计,一是收缩兵力于芜湖、南京、无锡、上海、杭州等城市,阻绝东、中集团会合,尔后利用浙赣铁路机动兵力,或在京、沪,或在宁沪杭三角地区,或在浙赣路沿线与渡江部队决战;二是放弃沿江一线阵地,退守浙赣路与沪、杭沿海地带进行抵抗,或作有秩序的撤退;三是在退路被渡江部队切断,无法撤退时,分别固守京、沪、杭要点。但无论国民党军采取何种处置,战局的发展都将有利于渡江部队。③
4月3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第二野、第三野及各渡江集团遵照总前委的指示,在保证渡江成功方面,做了精心准备。一是确立新的战役指导思想。主要是改变过去不适用的作战指导精神与要领,提高渡江作战、背水迎敌的信心。二是加强对国民党江防的侦察。各兵团、各军派遣小分队偷渡过江,对国民党阵地的驻军、地形、工事、道路等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好船只、水手与演习三环节,解决“会渡”、“能战”问题。在地方党和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积极筹集和修理船只,并自制了部分机帆船,到渡江前,共筹集各型木船九千四百余只。动员船工一万两千余名随军参战,训练部队水手数千名。四是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总前委在颁发的《渡江动员十七条口号》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树立模范的群众纪律,秋毫无犯,给江南新区人民一个很好的见面礼!”以及“严格执行入城守则,严格遵守约法八章,爱护人民解放军的荣誉!”等口号,要求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教育所有指战员。
在进行渡江准备工作的同时,渡江各兵团还以一部兵力先后扫除了棕阳、仪征、三江营等江北国民党军据点10余处,从北岸控制了长江航道,为顺利渡江开辟了通道。江汉军区部队为了掩护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南下,发起荆门战役,歼灭国民党第七十九军等部八千余人,攻取荆门、当阳。
由于4月1日以后国共北平和谈正在进行,中央军委实行了按期战斗渡江与推迟渡江以待和谈达成协议后和平渡江的两种方针,但立足于战斗渡江。到11日,中央军委根据谈判与长江水位、部队困难情形,指示总前委:“我军决定推迟一星期渡江,即由15日渡江推迟到22日渡江。”④15日,国共和谈结束,形成《国内和平协定》定稿。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宣布,限定国民政府于20日以前答复,如不接受,不签字,则一定打过长江去。当日,中央军委致电总前委及二野、三野:“请立即准备好,于20日(卯哿)确实攻占除安庆、两浦以外的一切北岸及江心据点。”18日,军委又致电总前委:“二野、三野各兵团于20日(卯哿)开始攻击,22日(卯哿)实行总攻”,“不得有任何的改变。”⑤
4月20日,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当夜,谭震林率中集团按预定计划发起渡江战役。第二天,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0日20时,中集团第一梯队第二十四军、第二十五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一军,首先由荻港对岸两翼的太阳洲、黑沙洲、白马洲等地向南岸猛烈炮击,迅速起渡,突破鲁港至铜陵段国民党军防线,在对岸建立了滩头阵地。21日,占领铜陵、繁昌、顺安等地。第七绥靖区司令张世希向汤恩伯告急,汤责令张以驻芜湖的第二十军堵击突破口,并派出机动部队第九十九军前往增援。当晚,中共东西两突击集团开始渡江。东集团主力迅速突破长山、天生港、扬中国民党军防御阵地,22日进至香山、南闸、百丈一线,建立了东西五十余公里,南北十余公里的滩头阵地,并争取了江阴要塞七千余人起义,控制了江阴炮台,封锁了江面。西集团主力也于22日占领彭泽、东流等地。中集团主力则继续发展攻势,占领南陵,歼灭国民党第八十八军大部。
汤恩伯平日高估长江天险,以为中共部队如果没有海空军配合,不容易大举渡江,在遭受意外的打击下,于22日下午匆忙决定全线撤退,具体部署是:江阴要塞以东第二十一军、第一二三军,向上海撤退;江阴以西第五十一军、第五十四军,经常州、嘉兴,绕过太湖向上海撤退;驻镇江的第四军及首都卫戍司令部所属第四十五军,撤往杭州;第二十八军掩护南京部队撤退后,也向杭州撤退;芜湖以西部队向浙赣路退却。
23日,粟裕、张震东集团主力先后攻取丹阳、常州、无锡等城,切断了京沪铁路。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25艘舰艇在南京以东江面起义,另一部23艘舰艇在镇江江面投降。国民政府留在南京的一部分机构迁往广州,代总统李宗仁等也离开南京。当晚12时,第八兵团陈士榘部进占南京,宣告了蒋介石国民党二十二年统治的灭亡。第八兵团旋即占领镇江。中集团一部攻取芜湖,主力渡过青弋江,并在湾堤地区歼灭国民党第二十军大部和第九十九军一部。西兵团攻克贵池、青阳等地,歼灭国民党第八兵团一部。
在第二、第三野横渡长江的同时,第四野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相继攻取黄梅、浠水、汉川等地,有力地钳制了白崇禧集团,保障了第二野战军的侧翼安全。
总前委鉴于国民党军向上海、杭州及浙赣路撤退,立即调整了进攻部署:以东集团、中集团主力分别沿丹阳、金坛、溧阳及太湖西侧一线和南陵、宣城、广德一线,向长兴、吴兴地区进击,切断宁杭公路,完成战役合围,歼灭镇江、南京、芜湖南逃之敌;以中集团一部向杭州挺进,陈士榘第八兵团部率第三十四军、第三十五军担任南京、镇江地区的警备任务,叶飞第十兵团的第二十九军东进攻取苏州,向上海方向警戒,解除西集团陈赓第四兵团的沿江东进任务,改为陈锡联第三兵团、杨勇第五兵团一同向浙赣路进击,控制浙赣线,切断汤恩伯集团与白崇禧集团的联系,保障第三野歼灭包围之敌,同时以第三兵团的第十军担任安庆、芜湖等地的警备任务。
4月26日,中集团宋时轮第九兵团主力及王建安第七兵团一部通过广德,东集团一部进至天王寺、宜兴一线,并在溧阳以西、以南地歼灭国民党军一部。27日,东集团第二十九军攻占苏州,东、中两集团主力一部会师于吴兴,将由芜湖、南京、镇江地南撤的国民党第四军、第二十八军、第四十五军、第五十一军、第六十六军包围于郎溪、广德地区。29日,将其全部歼灭,俘虏第六十六军军长罗贤达、第二十八军军长刘秉哲。中集团第七兵团主力沿安吉、武康一线向杭州进击,5月3日占领杭州。国民党第七兵团(南京卫戍司令部改称)率残部与杭州警备司令周碞一道,经宁波逃往定海。4日,西集团陈赓第四兵团攻占浙赣线的上饶、贵溪、横峰。7日,陈锡联部、杨勇部也分别攻取金华、衢县,其中陈锡联一部与中集团王建安一部会师诸暨。在这一系列的浙赣追击战中,先后歼灭国民党第六十八军、第八十八军、第一○六军、第七十三军等各一部,其残余向福建、浙东逃窜。西集团控制了义乌到东乡段四百余公里的浙赣线,割断了汤、白两集团的联系,扩大了预定战役范围。
在此期间,第四野先遣兵团与中原军区部队先后占领了孝感、黄陂,逼近武汉,完成了钳制白崇禧集团的任务。4月28日,先遣兵团归还第四野建制。
郎溪、广德地区之战后,蒋介石亲自部署退守上海及其周围的汤恩伯集团的抵抗计划,企图争取时间,抢运资财,并准备破坏上海市,挑起国际事件,促使列强干涉。位于武汉、宜昌地区的白崇禧集团,计划以一部兵力迟滞第四野渡江,掩护主力向湘赣边和湘中、湘鄂西地区退却,在汨罗江以北、长沙以东和大巴山地区组织新的防线,以阻止中共部队南下湘、赣、粤、桂和西进四川。
渡江战役总前委根据战局的变化,令第三野以王建安兵团继续向浙东、浙南地区挺进,解放浙江全省;陈士榘兵团以一部兵力继任担任南京、镇江地区的警备任务,扫清苏浙皖边境溃散之敌;集中宋时轮兵团、叶飞兵团及陈士榘兵团一部共8个军攻取上海。令第二野主力位于浙赣路金华、东乡段休整,准备对付列强武装干涉,保障第三野围歼上海;以一部兵力挺进闽北、赣中,并寻机攻取南昌,令第四野以先遣兵团伺机渡江,攻占武汉三镇,为尔后主力进军中南开辟道路。
上海,濒临长江出海处,人口约五百万,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自汤恩伯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后,就加紧构筑防御工事,谋划兵力部署。郎、广地区作战失败后,防守上海的兵力有原在上海的第三十七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五军、第九十五师及四个交警总队,从浙东调来的第十二军,由镇江以东逃来的第二十一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二三军、第九十九师、暂八师以及新拼凑的第五十一军。防御体系分外围阵地、主阵地和核心阵地三层。在外围阵地,以第一二三军、第五十一军分别守备浦西、浦东各方面外围据点,在太仓、昆山、浏河、嘉定、青浦、松江、南汇等地则派驻小部队;在主阵地,以第五十二军、第五十四军、第七十五军分别守备沪西北、沪西、沪南及西南,以第三十七军、第十二军分别守备浦东南部、浦东北部;核心阵地,由第二十一军、第九十九师、交警总队及直属部队守备。
5月6日,中央军委指示粟裕、张震:“即行部署于5月10日以后,5月15日以前数日内,先行占领吴淞、嘉兴两点,封锁吴淞口及乍浦海口,断绝上海敌人逃路,使上海物资不至大批从海上逃走,并迫使用和平方法解决上海问题成为可能。”“但你们仍须准备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早日去占领上海。你们的准备工作愈快愈好。”⑥粟裕、谭震林、张震决定,以宋时轮、叶飞两兵团首先采取钳形攻势,从浦东、浦西两翼迂回,进逼吴淞口,先断敌海上退路,再围攻市区,分割歼敌。
5月12日,宋、叶两兵团开始向上海外围据点发起攻击。到14日,宋兵团先后攻取平湖、奉贤、南汇和松江、青浦等地,进逼川沙,威胁上海国民党守军侧背。汤恩伯被迫抽调市区第五十一军至白龙港、林家码头加强防御。叶兵团攻占昆山、太仓、嘉定、浏河等地后,继续向月浦、杨行、刘行发动猛攻。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在此凭借钢筋水泥碉堡顽抗,叶攻击部队遭受一定损失,进展缓慢。汤恩伯为此给刘玉章及所部请功,以鼓舞士气。
从15日起,各攻击部队加强对汤恩伯守军的侦察,调整了作战部署,改以小分队行动为主,实行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的攻坚战术,逐个夺取碉堡,加快战斗进程。到19日,叶飞兵团相继攻占月浦、国际无线电台,扫除了刘行残敌。宋时轮兵团攻占川沙,并在白龙港地区全歼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将第十二军压缩于高桥地区,与叶兵团形成了夹击吴淞口之势。汤恩伯为了保障海上退路,于22日抽调守备苏州河阵地的第七十五军增援高桥。
为了增强进攻上海的实力,粟裕抽调王建安兵团第二十三军和陈士榘兵团第二十五军,分别配属宋时轮兵团与叶飞兵团。23日夜,向上海发起总攻。汤恩伯以五个团的兵力,在金家桥一带与中共攻城部队展开决战。24日,宋兵团攻占浦东市区和虹桥、徐家汇车站,叶兵团直插吴淞、宝山。汤恩伯、石觉将指挥所搬到吴淞要塞,以备逃跑。25日,叶兵团攻克高桥,歼灭国民党第十二军及第七十五军各一部。26日,宋兵团攻占上海市区,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率第二十一军、第一二三军各一部投诚。叶兵团相继攻克大场、吴淞、宝山等地。27日,上海战役结束。除汤恩伯率第五十四军及第十二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五军一部约五万人登舰逃往舟山群岛,其余各部均被歼灭。6月2日,陈士榘兵团第二十五军攻占崇明岛,歼灭国民党守军三千七百余人。至此,京沪杭作战结束。
在此期间,陈士榘兵团主力在浙东、浙南游击队的配合下,先后攻占宁波、奉化、镇海、温州、临海、黄岩等城市和广大地区。山东军区第三十二军于6月2日攻取青岛,国民党守军第十一绥靖区第三十二军、第五十军等部由海上经台湾南撤广东。第二野战军一部于5月中旬先后攻占赣中、闽北的南城、建阳、建瓯、南平等地。为策应第四野先遣兵团的渡江行动,截击由武汉地区南撤的白崇禧集团,第二野陈赓兵团于5月20日进至半城、樟树(今清江)一线,22日攻占南昌。
白崇禧集团于5月初开始收缩兵力,准备南撤。自5月14日开始,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在团风至武穴段发起渡江作战。长江南岸国民党守军第三○五师的两个团举行战场起义,先遣兵团顺利渡江。15日,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十九兵团司令张轸在贺胜桥率第一二八军等部约二万人宣布起义。16日,先遣兵团占领汉口。17日,占领汉阳和武昌。旋即攻占通山、蒲圻、通城等地。
经渡江战役,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中共军队以伤亡六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3万人。这一巨大战果,为尔后向东南、中南和西南地区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今日更新
-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形成
[2019-05-22]
-
《中华民国临警方约法》公布
[2019-05-22]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019-05-22]
-
武昌首义
[2019-05-22]
-
保路运动
[2019-05-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