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条山会战
中条山会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扼守中条山的中国军队同日军所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由于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故此次会战又称为晋南会战。
皖南事变后,日本政府认为国共合作已经破裂,这是压迫蒋介石集团投降的极好机会。为此,它们决定“利用国共合作中的矛盾,尽量采用宣传、谋略等各种手段,煽动两党之间的摩擦,破坏两者的合作,以导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崩溃。另外,采用适当的谋略工作,促使国民党军队主动地去扑灭共军”①。皖南事变一结束,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官便于1941年2月14日在南京开会,鉴于在1940年内对国民党重庆政权诱降活动的失败和当年解决“中国事变”计划的破产,决定趁国共自相残杀之际,对蒋介石集团进一步施加军事压力。
与此同时,侵华日军第一军也对华北局势进行了周密的研究,作出了如下判断:“中共进行了百团大战以后,因几次受到日军的讨伐,战斗力恢复很慢;另外山西军仍然无意与中央军合作,战斗力也很低”;“扰乱治安的主要力量,仍然是盘踞在中条山的卫立煌军”,它“牵制着日本军三个师团。首先将其消灭,日军即可自由行动”②。于是,中国派遣军决定在确立“对华长期战指导计划”的同时,“1941年度按照现行作战任务,大致确保现有占领区,特别是要在夏秋之际,发挥综合作战威力,对敌施加重大压力,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③侵华日军根据这个要点,具体部署了进攻计划。1941年上半年,日军组织了六十四个大队(相当于七个师团)的兵力,对中国的东南沿海首先进行封锁作战。同时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实施所谓灵活的速战速决的作战,发动了豫南、上高进攻。接着,就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华北中条山区的国民党军队。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横亘黄河北岸,横广约一百七十公里,纵长约五十公里,瞰制豫北、晋南,屏障洛阳、潼关,与晋东之太行山、晋中之太岳山、晋西之吕梁山互为犄角,平汉、同蒲铁路分通两侧,晋(城)博(爱)、晋(城)阳(城)、沁(水)翼(城)等公路纵横环绕,山势蔓延,层峦叠嶂,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中条山地区是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的惟一根据地。驻守中条山的部队主要是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的中央军。阎锡山也紧紧抓住中条山地区的政权不放,设立了两个专署,派了各县县长,还派晋军重兵驻扎。此外,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建立反攻基地,创建人民民主政权,也积极进入这个地区开展工作。鉴于中条山战略地位的重要,国民政府军令部一再命令第一、第二战区要协力固守中条山,一方面作为向华北采取攻势的支撑点,另一方面作为支援敌后游击作战的基地。日军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自1938年以来曾13次围攻中条山,但均未得逞。1941年初,日军利用国际局势的变化和蒋介石制造反共摩擦之机,准备对中条山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进攻。
豫北晋南,原有日军第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等师团和第三(或谓第十六)、四、九独立旅团。自1941年4月中旬以来,日军又先后从华北、华中抽调第二十一、三十三师团、骑兵第四旅团、野战重炮第二旅团及独立的山野重炮兵约五个联队,另有伪军第二十四师和汉奸张岚峰、刘彦峰等部,附飞机三百余架,化学部队、空军陆战队各若干等前来会攻。至4月末,中条山附近地区日军之兵力配置如下:第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师团及第三、九独立旅团,伪二十四师,分布于中条山西面之绛县、横岭关、闻喜、夏县、安邑、运城、解州、永济、风陵渡、河津及闻喜、夏县以北各地区。第三十三师团附第四独立旅团分布于阳城、芹池、沁水一带。第三十五、二十一师团及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分布于温县、沁阳、博爱、董封、新乡、焦作、高平、长子、陵川等地区。敌前线指挥机构为第一军,司令官为筱冢中将,协调策划机构为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为多田大将。
日军称此次作战为“中原会战”。其作战指导方针为:“以彻底击灭张马、垣曲之线以西中国军队,并予该线以东中国军一大打击之目的。以第一军主力在中条山西北侧,由左向右并列第四十一师团、第九独立旅团、第三十六、三十七师团、第十六独立旅团,分由桑池至张店间多处突破,直趋垣曲,亘其以西之黄河北岸,先分断中国军,然后扫荡击灭。另以第三十五、二十一师团,分由沁阳、温县向邵源方向攻击;以第三十三师团由阳城向南方向攻击;第三飞行团支援此次会战。”④
战前,中国第一战区为确保晋南、屏障豫陕,以主力七个军配置于中条山区,另有一部四个军配置于太行山及太岳山区,依险峻山隘及强固工事,实行战略持久战,并与吕梁山第二战区互相策应,与敌对峙。
1941年4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鉴于日苏签订“中立条约”,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判断日军将向中国战场增兵,施行局部攻势,以期先摧毁中国之反攻能力,而储备主力伺机南进,遂制定今后战争指导方针为:“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尤须振刷军、政,自力更生,伺敌南进,再转攻势。”并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洛潼工事,积极训练”,“确保现有游击根据地,整饬敌后游击队,牵制消耗敌人”等指导要领。
4月28日,国民政府军令部判断敌由沁阳、济源及横岭关、皋落镇公路进攻垣曲之企图。因此,军事统帅部于5月2日令第一战区以一军向高平、博爱,另以一军向闻喜、侯马、夏县采取攻势,以击破敌之攻势。同时令第二战区晋西部队对同蒲路,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对陇海路当面之敌进行牵制。
5月3日,第一战区长官部以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名义发布电令决定作战方针:“为打破敌之进犯企图,应制敌机先,积极实施游击,以粉碎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并随即分令各部队任务如下:
甲、第二十七军范汉杰部,应以一部向新乡、博爱一带游击,主力向陵川以南移动,并对晋城方面积极游击,可能时则力求打破敌人白(圭)晋(城)公路之封锁。
乙、第二十四集团军庞炳勋部,以有力一部向安阳、淇县及壶关一带游击。
丙、第九军裴昌会部之冀察战区第一纵队丁树本部,应以有力部队出温县东之敌后,进行游击,第四十七师郭贻珩部应移控王屋、封门口间,修整封门口工事。
丁、第十四集团军刘茂恩部,应以有力一部对高平及翼城、沁水方面实施游击。
戊、第八十军孔令恂部及河北民军乔明礼部,应以主力进出同蒲路以西,积极实施游击。
己、第三十六集团军李家钰部,应酌以一部加强中条山西段,积极游击。
庚、其余各部,应确保现态势,加强现阵地。
5月7日下午,日军集中六个师团二个混成旅团及一个骑兵旅团的兵力,在其航空部队的掩护下,采用“中间穿透突破”和四面包围的战术,分四路向中条山发动全面攻势。北路由横岭关直指垣曲;西路由夏县及张茅大道东犯王家河台寨村;东路向孟县、济源进犯;另东北一路由阳城、沁水之张马进犯董封。
北路日军以第四十一师团及第九独立旅团向横(岭关)皋(落)公路两侧之木耳河、天盘山守军阵地攻击,经中国第四十三军(两个师)与第十七军(两个师)协力抵抗,激战至8日拂晓,日军首先占领了垣曲以东第四十三军之十八坪阵地。第十四集团军军长刘茂恩命令第十五军与第四十三军协力克复十八坪阵地。经猛烈反攻,一度将十八坪阵地重新夺回。终因日军兵力占绝对优势,又施放毒气,不得不放弃阵地,向东转移。日军遂向垣曲突进,并以伞兵降落相助,至黄昏时分,日军攻占垣曲。中条山守军被日军分成两段,形成各自为战局面。9、10两日,日军由垣曲分向东西扩张,至12日,又占领了邵源。
东路日军第三十五、二十一师团及骑兵第四旅团之一部,下有大炮掩护、装甲车开道,上有飞机狂轰滥炸的配合,向沁河南岸至黄河北岸中国第九军阵地进攻。第五十四师据守沁阳至济源公路阻止敌人。8日4时许,日军两千余人向沁河左岸五十四师之七十二团阵地猛攻,经守军痛击,日军被毙伤二百余名。拂晓,日军增加一千五百人,在飞机三架的掩护下,向孟县进攻。8时,孟县陷落。敌陷孟县后继续西犯,同时沁河西岸之敌也增援西进,企图包围第九军于济源以东地区。第九军遂退守济源既设阵地。8日午后,敌机两架狂炸济源县城,第九军军长裴昌会命令主力西移。8日夜,日军占领济源。
遵照卫立煌司令长官的命令,裴昌会军长命新编二十四师主力、五十四师一团守封门口一线,四十七师和五十四师两部驻王屋附近,独立四旅及第八、第十七、二十六游击支队在孤山一带与敌游击。
5月9日18时,日军分三路向封门口南北之线猛攻。新编二十四师与第五十四师与敌展开激战,敌死伤五百余名,守军也损失严重。之后,敌以猛烈炮火及大量毒气向第五十四师阵地进攻,第五十四师之一一六团官兵中毒者达三分之一。激战两小时,敌均未得逞。23时,裴昌会军长奉卫立煌电话谕:“垣曲已失,该军应以一部在封门口大谷镇一带迟滞敌人西犯,并向敌人游击,主力昼夜由官阳南渡,以策应河防。”24时,第九军主力开始行动,新编二十四师主力向邵源镇以北黄连村转移,第五十四师向官阳渡口集结,四十七师占领指定阵地,掩护主力南渡。
这时,东路进攻封门口之日军与东犯邵源之北路日军会合,济源大道被打通。
西路日军第三十六、三十七师团及第十六独立旅团,由夏县方面攻击第八十军和第三军阵地。敌以优势兵力,在步炮兵和空军的协同及日伪便衣队的配合下,向中国军队阵地猛攻。7日晚,敌突破第八十军与第三军之间阵地,守军进行了英勇抵抗。防守张店镇一线部队,在台寨村附近,与敌坚持苦战。新编二十七师师长王峻、副师长梁希贤、参谋长陈文祀等均战死。8日,日军进袭位于唐回的第三军司令部,因敌众我寡,军长唐淮源命令部队以团为单位进行突围,争取转入外线作战。唐淮源亲自率领一团兵力突围,但遭敌层层阻截,被困于夏县东交口附近。这时部队伤亡惨重,又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弹尽援绝。战至13日,自知事已无法挽回,唐淮源拔枪自戕,慷慨殉国。该军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和三十四团团长张正书、三十六团团长黄仙谷等将领也相继阵亡。
东北一路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及第四独立旅团一部,5月7日向董封东西之线守军第十四集团军之第九十八军阵地攻击。在军长武士敏的指挥下,守军与敌军展开了激战,在王村将敌两千余人击溃,毙伤日兵七八百人,滨田少将也被击毙,获轻重机枪十二挺、步枪二百支、防毒用具一百二十副,其他战利品甚多。连日方也承认,“九十八军对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⑤战至12日,仍坚守阵地。13日,日军增援后再行攻击,董封阵地被突破,该军除一部突围至沁水外,余皆移至横河镇东西地区。同时,因垣曲、邵源均已失陷,后方供给被截断,又遭由济源突入之日军第二十一师团向北夹击,致使第九十八军腹背受敌,不得不于14日向北突围。
至此,中国守军防御阵地全被突破。日军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及若干山隘据点,并封锁了黄河北岸各主要渡口,完成了对中国军队内外侧的双重包围。
中条山西侧之第十五军、第三军及第十四军之第九十四师残部,在第五集团军军长曾万钟率领下,陆续通过敌封锁线,西渡汾河、黄河,转到洛阳、新安一带整顿。
中条山北侧第十四集团军军长刘茂恩早在垣曲失陷不久就与第五集团军之第十七军军长高桂滋渡汾河只身逃到吉县。集团军总部由陈牧农师长率领一部掩护。第九十三军之第十师主力在军长刘戡率领下继续向北转进,一路上被日机追踪轰炸,夜行晓宿,疲于奔命。18日到达太岳山区,在薄一波领导的山西新军协助下,假道沁源,越塔儿山、跨同蒲路,摆脱日军尾追,由临汾渡汾河,再由禹门口渡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归胡宗南指挥。第九十八军武士敏率领一部经兜垛村由西北方向转移到太岳山区。5月25日,接到蒋介石命令,接替已撤走的第九十三军驻防,留置太岳山区。第四十三军于16日转移到外线后,由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楚溪春率领向浮山、翼城间转进。
中条山东侧之第九军的第四十七师、新编二十四师主力,在道源西段和济源山地一带游击数天后,至25日,第四十七师才由小渡口以急造筏船油布包等先后南渡。新编二十四师至6月19日才乘虚由官阳渡口南渡。
中国军队其余各部,或溃或逃。第二十七军军长范汉杰在会战之前接到敌人扬言“扫荡”太行山、消灭第二十七军之情报后,信以为真。为了保存实力,范汉杰率领全军撤出晋东南地区,向太行山东麓河南辉县一带逃跑。第四十三军赵世铃也在日军开始攻击时,就率其第七十师由垣曲退到阳城。庞炳勋和孙殿英也在会战初期就把部队拉上太行山。第三军之第三十四师公秉藩则率两万余人投降敌人。
为策应中条山会战,八路军总部命令所属各部向同蒲、白晋、正太、平汉、平绥各线出击。如5月7日夜,八路军攻入白晋路牛寺,将敌地堡铁路全部摧毁。9日,攻克同蒲路赵城以北敌十多个据点。10日,一二九师命令所属部队对同蒲路平遥以南,白晋路长治以南,平汉路石家庄以南各线铁路进行破袭。13日晨,在子洪口以东伏击满载敌兵及军用物资的15辆汽车,并派大批便衣袭击阳曲敌人的仓库,焚毁日军粮食3万余斤。太行山区八路军因受阻于高平地区的国民党四个军,不能直接配合援救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部队,但仍大军东去,破坏了邢台、沙河铁路,使敌中断交通三日。为牵制日军,太岳军区二一二旅在旅长孙定国、政委马英率领下,越过临(汾)屯(留)公路挺进岳南,开展游击活动。
国民党军陷入重围时,八路军更是出击频繁,有力配合。据国民党中央社洛阳5月26日电讯报道:“第十八集团军在同蒲路北段之崞县原平间,破坏铁路数段,并向忻县以北日军据点攻击,共毙伤敌二百余,其他在白晋、平汉、平绥路沿线,纷纷破坏敌之交通,敌甚恐慌。”⑥5月27日,中央社电讯报道:中条山战事,自我大军向外翼“转移”后,连日临汾东侧及翼沁、阳沁、济垣、横垣各公路沿线,均已展开全面激战,敌已遭受重大打击。同时,我在敌后各部队(指八路军各部),“分向平汉、平绥、同蒲、正太、白晋各线出击,截断敌之交通生命线,已使华北战场整个敌军陷于恐慌动荡之中。”⑦6月17日,中央社电讯报道:“太原、清源等地之敌,一部六百余,向清源西屠东村进犯,经我第十八集团军部队在该村附近迎击,我将敌全部击溃,毙伤敌二百余,俘获三十余。”⑧
虽然八路军在中条山会战中,积极配合国民党军出击日军,但是,国民党在黄河以北的部队,本以反共为其主要任务,对日寇向无作战准备,在日寇进攻时,大部采取避战方针。在三周之内,丧失了五万余人的兵力,余下的部队也渡河逃跑。至5月27日,中国军队大部退出中条山地区,日军将黄河以北晋南地区完全占领。会战基本结束。这次会战,中国方面伤亡严重。据日方统计材料,国民党军队“被俘约三万五千名,遗弃尸体四万二千具;日军损失,计战死六百七十二名,负伤二千二百九十二名”⑨,国民党方面对日军的统计为“伤亡达二万余人”⑩。
皖南事变后,日本政府认为国共合作已经破裂,这是压迫蒋介石集团投降的极好机会。为此,它们决定“利用国共合作中的矛盾,尽量采用宣传、谋略等各种手段,煽动两党之间的摩擦,破坏两者的合作,以导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崩溃。另外,采用适当的谋略工作,促使国民党军队主动地去扑灭共军”①。皖南事变一结束,日本中国派遣军司令官便于1941年2月14日在南京开会,鉴于在1940年内对国民党重庆政权诱降活动的失败和当年解决“中国事变”计划的破产,决定趁国共自相残杀之际,对蒋介石集团进一步施加军事压力。
与此同时,侵华日军第一军也对华北局势进行了周密的研究,作出了如下判断:“中共进行了百团大战以后,因几次受到日军的讨伐,战斗力恢复很慢;另外山西军仍然无意与中央军合作,战斗力也很低”;“扰乱治安的主要力量,仍然是盘踞在中条山的卫立煌军”,它“牵制着日本军三个师团。首先将其消灭,日军即可自由行动”②。于是,中国派遣军决定在确立“对华长期战指导计划”的同时,“1941年度按照现行作战任务,大致确保现有占领区,特别是要在夏秋之际,发挥综合作战威力,对敌施加重大压力,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中央军。”③侵华日军根据这个要点,具体部署了进攻计划。1941年上半年,日军组织了六十四个大队(相当于七个师团)的兵力,对中国的东南沿海首先进行封锁作战。同时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实施所谓灵活的速战速决的作战,发动了豫南、上高进攻。接着,就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华北中条山区的国民党军队。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横亘黄河北岸,横广约一百七十公里,纵长约五十公里,瞰制豫北、晋南,屏障洛阳、潼关,与晋东之太行山、晋中之太岳山、晋西之吕梁山互为犄角,平汉、同蒲铁路分通两侧,晋(城)博(爱)、晋(城)阳(城)、沁(水)翼(城)等公路纵横环绕,山势蔓延,层峦叠嶂,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中条山地区是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的惟一根据地。驻守中条山的部队主要是国民政府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的中央军。阎锡山也紧紧抓住中条山地区的政权不放,设立了两个专署,派了各县县长,还派晋军重兵驻扎。此外,中国共产党为了坚持抗战,建立反攻基地,创建人民民主政权,也积极进入这个地区开展工作。鉴于中条山战略地位的重要,国民政府军令部一再命令第一、第二战区要协力固守中条山,一方面作为向华北采取攻势的支撑点,另一方面作为支援敌后游击作战的基地。日军为了固华北、抑洛阳、窥西安,自1938年以来曾13次围攻中条山,但均未得逞。1941年初,日军利用国际局势的变化和蒋介石制造反共摩擦之机,准备对中条山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进攻。
豫北晋南,原有日军第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等师团和第三(或谓第十六)、四、九独立旅团。自1941年4月中旬以来,日军又先后从华北、华中抽调第二十一、三十三师团、骑兵第四旅团、野战重炮第二旅团及独立的山野重炮兵约五个联队,另有伪军第二十四师和汉奸张岚峰、刘彦峰等部,附飞机三百余架,化学部队、空军陆战队各若干等前来会攻。至4月末,中条山附近地区日军之兵力配置如下:第三十六、三十七、四十一师团及第三、九独立旅团,伪二十四师,分布于中条山西面之绛县、横岭关、闻喜、夏县、安邑、运城、解州、永济、风陵渡、河津及闻喜、夏县以北各地区。第三十三师团附第四独立旅团分布于阳城、芹池、沁水一带。第三十五、二十一师团及伪军张岚峰、刘彦峰部分布于温县、沁阳、博爱、董封、新乡、焦作、高平、长子、陵川等地区。敌前线指挥机构为第一军,司令官为筱冢中将,协调策划机构为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为多田大将。
日军称此次作战为“中原会战”。其作战指导方针为:“以彻底击灭张马、垣曲之线以西中国军队,并予该线以东中国军一大打击之目的。以第一军主力在中条山西北侧,由左向右并列第四十一师团、第九独立旅团、第三十六、三十七师团、第十六独立旅团,分由桑池至张店间多处突破,直趋垣曲,亘其以西之黄河北岸,先分断中国军,然后扫荡击灭。另以第三十五、二十一师团,分由沁阳、温县向邵源方向攻击;以第三十三师团由阳城向南方向攻击;第三飞行团支援此次会战。”④
战前,中国第一战区为确保晋南、屏障豫陕,以主力七个军配置于中条山区,另有一部四个军配置于太行山及太岳山区,依险峻山隘及强固工事,实行战略持久战,并与吕梁山第二战区互相策应,与敌对峙。
1941年4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鉴于日苏签订“中立条约”,国际局势急剧变化,判断日军将向中国战场增兵,施行局部攻势,以期先摧毁中国之反攻能力,而储备主力伺机南进,遂制定今后战争指导方针为:“保守要地,力图持久,奠安内部,争取外援,尤须振刷军、政,自力更生,伺敌南进,再转攻势。”并确定了“加强中条山及洛潼工事,积极训练”,“确保现有游击根据地,整饬敌后游击队,牵制消耗敌人”等指导要领。
4月28日,国民政府军令部判断敌由沁阳、济源及横岭关、皋落镇公路进攻垣曲之企图。因此,军事统帅部于5月2日令第一战区以一军向高平、博爱,另以一军向闻喜、侯马、夏县采取攻势,以击破敌之攻势。同时令第二战区晋西部队对同蒲路,第五战区汜东部队对陇海路当面之敌进行牵制。
5月3日,第一战区长官部以司令长官卫立煌的名义发布电令决定作战方针:“为打破敌之进犯企图,应制敌机先,积极实施游击,以粉碎敌之攻击准备及兵力集中。”并随即分令各部队任务如下:
甲、第二十七军范汉杰部,应以一部向新乡、博爱一带游击,主力向陵川以南移动,并对晋城方面积极游击,可能时则力求打破敌人白(圭)晋(城)公路之封锁。
乙、第二十四集团军庞炳勋部,以有力一部向安阳、淇县及壶关一带游击。
丙、第九军裴昌会部之冀察战区第一纵队丁树本部,应以有力部队出温县东之敌后,进行游击,第四十七师郭贻珩部应移控王屋、封门口间,修整封门口工事。
丁、第十四集团军刘茂恩部,应以有力一部对高平及翼城、沁水方面实施游击。
戊、第八十军孔令恂部及河北民军乔明礼部,应以主力进出同蒲路以西,积极实施游击。
己、第三十六集团军李家钰部,应酌以一部加强中条山西段,积极游击。
庚、其余各部,应确保现态势,加强现阵地。
5月7日下午,日军集中六个师团二个混成旅团及一个骑兵旅团的兵力,在其航空部队的掩护下,采用“中间穿透突破”和四面包围的战术,分四路向中条山发动全面攻势。北路由横岭关直指垣曲;西路由夏县及张茅大道东犯王家河台寨村;东路向孟县、济源进犯;另东北一路由阳城、沁水之张马进犯董封。
北路日军以第四十一师团及第九独立旅团向横(岭关)皋(落)公路两侧之木耳河、天盘山守军阵地攻击,经中国第四十三军(两个师)与第十七军(两个师)协力抵抗,激战至8日拂晓,日军首先占领了垣曲以东第四十三军之十八坪阵地。第十四集团军军长刘茂恩命令第十五军与第四十三军协力克复十八坪阵地。经猛烈反攻,一度将十八坪阵地重新夺回。终因日军兵力占绝对优势,又施放毒气,不得不放弃阵地,向东转移。日军遂向垣曲突进,并以伞兵降落相助,至黄昏时分,日军攻占垣曲。中条山守军被日军分成两段,形成各自为战局面。9、10两日,日军由垣曲分向东西扩张,至12日,又占领了邵源。
东路日军第三十五、二十一师团及骑兵第四旅团之一部,下有大炮掩护、装甲车开道,上有飞机狂轰滥炸的配合,向沁河南岸至黄河北岸中国第九军阵地进攻。第五十四师据守沁阳至济源公路阻止敌人。8日4时许,日军两千余人向沁河左岸五十四师之七十二团阵地猛攻,经守军痛击,日军被毙伤二百余名。拂晓,日军增加一千五百人,在飞机三架的掩护下,向孟县进攻。8时,孟县陷落。敌陷孟县后继续西犯,同时沁河西岸之敌也增援西进,企图包围第九军于济源以东地区。第九军遂退守济源既设阵地。8日午后,敌机两架狂炸济源县城,第九军军长裴昌会命令主力西移。8日夜,日军占领济源。
遵照卫立煌司令长官的命令,裴昌会军长命新编二十四师主力、五十四师一团守封门口一线,四十七师和五十四师两部驻王屋附近,独立四旅及第八、第十七、二十六游击支队在孤山一带与敌游击。
5月9日18时,日军分三路向封门口南北之线猛攻。新编二十四师与第五十四师与敌展开激战,敌死伤五百余名,守军也损失严重。之后,敌以猛烈炮火及大量毒气向第五十四师阵地进攻,第五十四师之一一六团官兵中毒者达三分之一。激战两小时,敌均未得逞。23时,裴昌会军长奉卫立煌电话谕:“垣曲已失,该军应以一部在封门口大谷镇一带迟滞敌人西犯,并向敌人游击,主力昼夜由官阳南渡,以策应河防。”24时,第九军主力开始行动,新编二十四师主力向邵源镇以北黄连村转移,第五十四师向官阳渡口集结,四十七师占领指定阵地,掩护主力南渡。
这时,东路进攻封门口之日军与东犯邵源之北路日军会合,济源大道被打通。
西路日军第三十六、三十七师团及第十六独立旅团,由夏县方面攻击第八十军和第三军阵地。敌以优势兵力,在步炮兵和空军的协同及日伪便衣队的配合下,向中国军队阵地猛攻。7日晚,敌突破第八十军与第三军之间阵地,守军进行了英勇抵抗。防守张店镇一线部队,在台寨村附近,与敌坚持苦战。新编二十七师师长王峻、副师长梁希贤、参谋长陈文祀等均战死。8日,日军进袭位于唐回的第三军司令部,因敌众我寡,军长唐淮源命令部队以团为单位进行突围,争取转入外线作战。唐淮源亲自率领一团兵力突围,但遭敌层层阻截,被困于夏县东交口附近。这时部队伤亡惨重,又与上级失去了联系,弹尽援绝。战至13日,自知事已无法挽回,唐淮源拔枪自戕,慷慨殉国。该军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和三十四团团长张正书、三十六团团长黄仙谷等将领也相继阵亡。
东北一路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及第四独立旅团一部,5月7日向董封东西之线守军第十四集团军之第九十八军阵地攻击。在军长武士敏的指挥下,守军与敌军展开了激战,在王村将敌两千余人击溃,毙伤日兵七八百人,滨田少将也被击毙,获轻重机枪十二挺、步枪二百支、防毒用具一百二十副,其他战利品甚多。连日方也承认,“九十八军对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⑤战至12日,仍坚守阵地。13日,日军增援后再行攻击,董封阵地被突破,该军除一部突围至沁水外,余皆移至横河镇东西地区。同时,因垣曲、邵源均已失陷,后方供给被截断,又遭由济源突入之日军第二十一师团向北夹击,致使第九十八军腹背受敌,不得不于14日向北突围。
至此,中国守军防御阵地全被突破。日军先后占领了垣曲、济源、孟县、平陆等县城及若干山隘据点,并封锁了黄河北岸各主要渡口,完成了对中国军队内外侧的双重包围。
中条山西侧之第十五军、第三军及第十四军之第九十四师残部,在第五集团军军长曾万钟率领下,陆续通过敌封锁线,西渡汾河、黄河,转到洛阳、新安一带整顿。
中条山北侧第十四集团军军长刘茂恩早在垣曲失陷不久就与第五集团军之第十七军军长高桂滋渡汾河只身逃到吉县。集团军总部由陈牧农师长率领一部掩护。第九十三军之第十师主力在军长刘戡率领下继续向北转进,一路上被日机追踪轰炸,夜行晓宿,疲于奔命。18日到达太岳山区,在薄一波领导的山西新军协助下,假道沁源,越塔儿山、跨同蒲路,摆脱日军尾追,由临汾渡汾河,再由禹门口渡黄河,进入陕西韩城境内,归胡宗南指挥。第九十八军武士敏率领一部经兜垛村由西北方向转移到太岳山区。5月25日,接到蒋介石命令,接替已撤走的第九十三军驻防,留置太岳山区。第四十三军于16日转移到外线后,由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楚溪春率领向浮山、翼城间转进。
中条山东侧之第九军的第四十七师、新编二十四师主力,在道源西段和济源山地一带游击数天后,至25日,第四十七师才由小渡口以急造筏船油布包等先后南渡。新编二十四师至6月19日才乘虚由官阳渡口南渡。
中国军队其余各部,或溃或逃。第二十七军军长范汉杰在会战之前接到敌人扬言“扫荡”太行山、消灭第二十七军之情报后,信以为真。为了保存实力,范汉杰率领全军撤出晋东南地区,向太行山东麓河南辉县一带逃跑。第四十三军赵世铃也在日军开始攻击时,就率其第七十师由垣曲退到阳城。庞炳勋和孙殿英也在会战初期就把部队拉上太行山。第三军之第三十四师公秉藩则率两万余人投降敌人。
为策应中条山会战,八路军总部命令所属各部向同蒲、白晋、正太、平汉、平绥各线出击。如5月7日夜,八路军攻入白晋路牛寺,将敌地堡铁路全部摧毁。9日,攻克同蒲路赵城以北敌十多个据点。10日,一二九师命令所属部队对同蒲路平遥以南,白晋路长治以南,平汉路石家庄以南各线铁路进行破袭。13日晨,在子洪口以东伏击满载敌兵及军用物资的15辆汽车,并派大批便衣袭击阳曲敌人的仓库,焚毁日军粮食3万余斤。太行山区八路军因受阻于高平地区的国民党四个军,不能直接配合援救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部队,但仍大军东去,破坏了邢台、沙河铁路,使敌中断交通三日。为牵制日军,太岳军区二一二旅在旅长孙定国、政委马英率领下,越过临(汾)屯(留)公路挺进岳南,开展游击活动。
国民党军陷入重围时,八路军更是出击频繁,有力配合。据国民党中央社洛阳5月26日电讯报道:“第十八集团军在同蒲路北段之崞县原平间,破坏铁路数段,并向忻县以北日军据点攻击,共毙伤敌二百余,其他在白晋、平汉、平绥路沿线,纷纷破坏敌之交通,敌甚恐慌。”⑥5月27日,中央社电讯报道:中条山战事,自我大军向外翼“转移”后,连日临汾东侧及翼沁、阳沁、济垣、横垣各公路沿线,均已展开全面激战,敌已遭受重大打击。同时,我在敌后各部队(指八路军各部),“分向平汉、平绥、同蒲、正太、白晋各线出击,截断敌之交通生命线,已使华北战场整个敌军陷于恐慌动荡之中。”⑦6月17日,中央社电讯报道:“太原、清源等地之敌,一部六百余,向清源西屠东村进犯,经我第十八集团军部队在该村附近迎击,我将敌全部击溃,毙伤敌二百余,俘获三十余。”⑧
虽然八路军在中条山会战中,积极配合国民党军出击日军,但是,国民党在黄河以北的部队,本以反共为其主要任务,对日寇向无作战准备,在日寇进攻时,大部采取避战方针。在三周之内,丧失了五万余人的兵力,余下的部队也渡河逃跑。至5月27日,中国军队大部退出中条山地区,日军将黄河以北晋南地区完全占领。会战基本结束。这次会战,中国方面伤亡严重。据日方统计材料,国民党军队“被俘约三万五千名,遗弃尸体四万二千具;日军损失,计战死六百七十二名,负伤二千二百九十二名”⑨,国民党方面对日军的统计为“伤亡达二万余人”⑩。
今日更新
-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形成
[2019-05-22]
-
《中华民国临警方约法》公布
[2019-05-22]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2019-05-22]
-
武昌首义
[2019-05-22]
-
保路运动
[2019-05-2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