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军民反“扫荡”作战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民国史纪事 https://www.kekeshici.com

        侵华日军在华北大肆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扫荡”的同时,也集中兵力向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猖狂的进攻。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军集中了11万人对付新四军,华中伪军15万人也全部用于进攻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①
        新四军重建后,共编七个师、一个独立旅,九万余人。②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坚持华中抗战,对日、伪、顽三面进攻,进行了英勇的反“扫荡”、反“清乡”、反“清剿”。
        (一)苏北、苏中军民反“扫荡”作战
        1941年1月中旬,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一部由泰兴进占苏中根据地的黄桥镇,并向黄桥以南地区“扫荡”。2月13日,国民党军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率部投敌。18日,新四军发布讨伐李逆命令。新四军第一师迅即进兵泰州,将李逆部队击溃。
        正当新四军第一师进兵泰州之际,日军由扬州、高邮、如皋等地出动,侵占海安、东台,向新四军第一师进行“扫荡”。新四军第一师迅速撤离泰州,争取了主动,转入反“扫荡”作战。4月,新四军苏中部队发动攻势,连续作战半个月,攻克泰州、靖江地区的古溪、蒋垛、苏陈庄、大四庄、孤山和老庄头等日伪据点。
        7月上旬,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和第十七师团一部及伪军李长江残部,集结于东台、兴化、射阳镇、陈家洋等地,准备对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企图围歼新四军领导机关,摧毁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政治领导中心。
        7月20日,日伪一万七千余人由东台、兴化、射阳和陈家洋出动,合击盐城。新四军以第三师第七旅位于建阳、湖垛和秦南仓之线,打击由射阳、兴化方向来犯之敌;以第八旅主力于东沟、益林和盐城以北地区,钳制由陈家洋南下之敌;第一师第二旅位于盐城以南地区,阻止东台之敌北犯;以第一师主力在苏中地区钳制当面之敌。22日,日军侵占盐城。28日,新四军军部令第七旅尾击进犯东沟、益林之敌,配合第八旅作战,同时于建阳、湖垛间打击敌之增援部队,令第二旅在盐城以南伍佑、大岗、秦南仓地区分散游击,牵制敌人。各部遵令行动,第七旅在东沟、益林和湖垛地区歼敌数百人,击毁日军装甲汽艇六艘,第二旅破袭盐城至东台的交通线,断敌补给。新四军第一师主力在苏中地区发动攻势,袭击泰兴、靖江、如皋、南通地区的日伪军据点,围困泰州、泰兴城和姜堰,相继攻克蒋垛、黄桥、古溪、季家市等日伪军重要据点,歼灭日伪军千余人,有力地打击和钳制了日伪军,陷敌于顾此失彼的被动境地。
        8月初,日军将“扫荡”盐阜地区的大部兵力转向苏中地区进行报复“扫荡”。新四军军部接连指示第一师:在黄桥地区应充分利用青纱帐开展游击战,创造歼敌一路的良机,主力适时跳出日伪军的“扫荡”圈,以少数兵力分散进行麻雀战,领导机关人员速即分散,并组织便衣队袭击敌人,捕杀汉奸。苏中区党委也指示各水网区地方武装和群众,堵塞河道,控制桥梁、船只,破坏日伪交通要道,配合主力部队反“扫荡”。经过军民的英勇作战,打退了日伪对苏中的“扫荡”。
        12月,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一部及伪军共三千余人,分路“扫荡”苏中抗日根据地。 日伪军的进攻重点是位于苏中第二、第四军分区交界处的东台三仓镇和如皋县丰利镇(现属如东县)。在南线,12月8日晨,日军南浦旅团之林梓七中队、伪军第七师特务团、独立团、伪军第五师第三团等共二千余人,分由掘港(现如东县城)、岔河、马塘出动,三路夹击丰利镇。新四军第一师第三旅第八团一个营和师部特务营两个连,在如皋花市街设伏,首歼由掘港而来的一路敌军二百余人,毙日军旅团长南浦襄吉派出的督战代表大山以下三十余人,俘军分队长羽田等两人、伪军一百余人。日军13人化装逃脱,其中队长林梓七负伤逃回后自杀。另两路日伪军集结兵力,攻入丰利镇。新四军第三旅主力尾追跟进,猛烈攻击,毙伤敌军一百多名。余敌不支,施放毒气逃遁。在北线,12月9日,由东台县潘家䥕据点出动的日军石井大队一百余人,配以伪军第一集团军丁聚堂部共约九百人,分两路进攻东台县三仓镇。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二、三团,第三旅第七团共三个主力团及抗大九分校师生,将日伪军包围在三仓镇内,激战17小时,予以重大杀伤。10日晨,敌军施放毒气,夺路而逃。第一师在南北两线反击胜利之后,乘胜集中十个团的兵力,主动向如皋、古溪、掘港、栟茶、李堡、南坎、双甸等多处日伪军据点进攻,迫使出动“扫荡”的日伪军于12日仓皇回撤。此役共歼灭日伪军八百余人,保卫了丰利和三仓镇,拔除了南坎、双甸等敌据点。
        (二)淮南军民反“扫荡”作战
        在苏北、苏中军民进行反“扫荡”期间,新四军第二师在淮南抗日根据地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配合下,也连续进行了反“扫荡”作战。
        1941年3月18日至25日,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一部和第六旅,在淮南津浦铁路西地区的反“扫荡”作战中,血战一周,击退了日伪军七千余人的进攻,保卫了根据地。
        为开展天仪扬地区的游击战争,粉碎日伪军实行点线的占领和分割根据地的企图,4月中旬,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和师直、第五旅各一部,向侵占天长、仪征、扬州地区的日伪军展开进攻,连克谢家集、金家集等据点,破坏了天长至路龙镇公路及俞王庙、甘家山等数座桥梁。
        5月下旬,日军五千余人,在飞机的掩护下,由来安、滁县、天长、六合、盱眙等地出动,向淮南津浦路东根据地中心区半塔集、竹镇集进行报复“扫荡”。新四军第二师师直、第四旅和第五旅各一部,在地方武装的积极配合下,广泛开展游击战,以狙击、伏击、夜袭等战法阻滞日伪军前进,掩护根据地群众实行坚壁清野并安全转移,以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待机。至6月3日,先后取得了龙玉山、狮子山、小谢营、石梁等二十余次战斗的胜利,迫使“扫荡”之日伪军撤退,保卫了淮南路东抗日根据地。
        (三)淮海、淮北军民反“扫荡”作战
        1942年11月14日,日军第十七师团第十三混成独立旅团各一部和伪军第三十六、十五、二十八师共七千余人,分别由泗阳、淮阴、涟水、南新安镇、沭阳等地出动,向驻小胡庄、陈圩、张圩的淮海区新四军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部队进行合围。新四军第三师第十旅以主力一部协同地方武装于内线坚持斗争,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第十旅主力转移于外线。日军合围扑空后,即在六塘河两岸反复“扫荡”。淮南区军民不断袭击敌人。经过一个月的反“扫荡”作战,共歼灭日伪八百余人。
        与此同时,日军第十七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三旅团各一部及伪军共6 000人,附以骑兵、坦克,在飞机的支援下,向淮北中心区的青阳(今泗洪县城)、半城发动合围攻势。11月14日,当日军攻击开始时,新四军第四师主力立即按预定计划转移至外线,使日伪军合击青阳、半城、双沟、鲍集、管镇连连扑空。19日晚,日伪军大部兵力撤回泗县县城。23日,日伪军又分三路对青阳、半城地区进行再“扫荡”。新四军第四师转入外线的主力部队,抓住敌后兵力空虚之机、袭击蚌��附近敌之据点。同时在泗(县)灵(璧)公路展开破袭战,袭击泗县、灵璧县城,并在宿县以东地区摧毁日伪军据点二十余处。12月初,日伪军再次由泗县出动,打通泗县至宿迁公路,控制青阳、马公店、归仁集、老韩圩、金锁镇等要点。12月9日,青阳、归仁集、金锁镇的日伪军一千余人,分兵三路合击朱家岗(今泗洪县北)。新四军第四师第九旅奋勇抵抗。第四师部队积极扩大战果,至17日,相继收复青阳、马公店、金锁镇等重要城镇,拔掉了日伪军在根据地中心区建立的据点。新四军第四师历时33天的反“扫荡”作战,共歼日伪军八百余人。
        (四)鄂豫边区军民反“扫荡”作战
        1941年2月,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新四军军部的指示,进入鄂豫边区信阳、应山、随县、桐柏、确山、唐河、泌阳、罗山、息县、正阳各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策应国民党军豫南作战,并恢复了随南白兆山抗日根据地。在此期间,日军为保障其后方安全,于2月初出动日伪军共五千余人,“扫荡”襄西抗日根据地。襄西抗日武装灵活地跳出日伪军包围圈,在敌人侧后袭击其周家据点,歼灭日军一个排和伪军一个连。3月,日军又出动两千余人,“扫荡”荆南四明山根据地,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第六团与第八团一部跳至日军合击圈外,长途奔袭驻当阳半月山的伪军韩江陵部,全歼其支队部、机炮排、警卫排,粉碎了敌人的“扫荡”计划。
        5月,日军为确保其占领区,缩小抗日根据地,开始以较大兵力对鄂豫边区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5月11日起,日伪军三千余人,以分进合击手段,对安陆、天门、潜江及(黄)陂(黄)安南地区进行“扫荡”。新四军第五师(4月初由鄂豫挺进纵队改编而成)以主力一部协同地方武装和民兵利用河川、湖泊、港汊等有利地形,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伏击运动之敌,袭扰驻止之敌,围困敌之据点。
        8月12日,日军集中约一个独立混成旅团的兵力,在飞机、汽艇配合下,分别由汉口、孝感横店、滠口、三汊埠等地出动,分13路对汉孝陂地区进行“扫荡”,新四军撤出该区。
        11月,日军集中三千余人的兵力,分九路再次“扫荡”陂安南地区。新四军第五师以第十四旅一部在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配合下,广泛开展破袭战,坚决阻止日军修筑路堡。下旬,日军又集中二千余人的兵力,对平汉路西侧安(陆)应(山)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新四军第五师以第十三旅配合地方武装,不断袭扰、伏击日军。经过二十余天的艰苦作战,终于迫使日军全部撤退。
        1942年1月,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一部共六百余人,由黄冈出动,对鄂东淋山河地区进行“扫荡”,企图摧毁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的后方,但遭到失败。4月下旬,日伪军四百余人“扫荡”大悟山抗日根据地,被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三旅一部击退。接着,鄂中日军又数次“扫荡”京山、天(门)汉(川)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主力与地方武装展开游击战,先后歼敌五百余人,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6月29日,日伪军两千余人,由团凤、仓子埠及新洲等地出动,在飞机的掩护下,向黄冈、陂安南地区“扫荡”。根据地军民奋战三天,毙伤日伪军四百三十余人,迫使日伪军撤退。7月2日,新四军第五师第十五旅一部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又击退了日伪军一个团对天汉地区的“扫荡”。
        1942年11月,日军开始对鄂豫皖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作战。在鄂东,粉碎了日军对黄陂新街、四姑墩的“扫荡”;在鄂中,击退了日军对京山、应城、天门、汉川地区的“扫荡”;在鄂南,击退了日军对保福祠、谭家桥和龙角山的进攻。
        12月中旬,日军以第三师团主力和伪军一部共一万余人,对大小悟山进行大规模“扫荡”。新四军第五师以一部主力配合地方武装坚持原地斗争,主力趁各路日伪军尚在运动之际,分17路向安陆、应城和陂安南等外线地区转移。到12月18日,日军的“扫荡”被打破。新四军第五师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重返大小悟山。
        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粉碎日伪的疯狂“扫荡”的同时,还相继粉碎了他们的“清乡”、“清剿”。通过1941年至1942年华中军民的反“扫荡”、反“清乡”、反“清剿”,保卫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夺取1943年反“清乡”、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