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大武汉

2023-10-26 可可诗词网-民国史纪事 https://www.kekeshici.com

        武汉保卫战是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防御作战。
        南京失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九省通衢、华中重镇、具有特殊战略地位的武汉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国民政府中央党部、军事委员会以及外交、财政、内政各部滞留武汉;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以及在野党领袖、教育科学文化界知识人士、各国驻华使节、新闻记者纷纷云集武汉;王明、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组成的中共中央代表团抵达武汉,开展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八路军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和报刊纷涌出现;沿海工厂大批内迁。武汉成为风云际会,各种抗战力量荟萃的大舞台。“保卫大武汉”成为国共两党的首选主题。
        徐州会战前,中国共产党就明确提出了保卫武汉的任务,汉口《新华日报》创刊的第三天(1938年1月13日)就发表了《怎样保卫大武汉》的社论并刊登了中共领导人和社会各阶层人士关于“保卫大武汉”的文章。1938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致电即将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强调指出:“继续动员全国武力人力物力财力,为保卫西北,保卫武汉而战。”①7月5日,毛泽东等人又致电国民参政会,指出:“武汉成为敌人急切窥觎的目标,因之,我们认为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卫武汉与取得第三期抗战的胜利。”②7月6日,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共参政员王明等人又提出《加强保卫大武汉》的提案。共产党人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利用各种形式,团结进步人士,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等等。这一切都促进了保卫大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1938年3月29日至4月1日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了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发表了宣言,通过了召开国民参政会的决定,成立了一批抗战机构,有限度地开放党禁,给人民以某些言论、出版、结社等权利。7月6日召集了第一次国民参政会,出席会议者包括全国各阶层、各阶级、各党派代表136人,另有政府各部官员、来宾、记者1000余人列席会议。尽管各方代表意见纷陈,而抗日救亡是主流。国民政府此时释放了一大批关押多年的共产党人、爱国人士和革命群众。
        国际社会和各界友好人士也纷纷以各种形式支援中国抗战。苏联军事顾问、航空志愿队,加拿大、美国和印度援华医疗队,斯诺、艾黎等国际友人都云集武汉。“保卫大武汉”正是在这种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氛围中由国民政府首先提出,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而形成的。但国共两党在指导思想上不完全相同,共产党着重于民众动员,国民党侧重于军事防御。
        在军事方针和部署方面,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南京失守后的当天即在武昌拟定了《军事委员会第三期作战计划》,决定确保武汉为核心,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应以各战区为外廓,发动广泛游击战,同时构筑强韧阵地,于湘东、鄂西、皖西、豫西各山地,配置精锐有力部队,待敌深入,在新阵地与敌决战,达到消耗敌人,争取时间,以利长期抗战的目的。1938年6月中旬至7月初,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保卫大武汉的详细作战计划,其作战指导方针规定:“国军以聚歼敌军于武汉附近之目的,应努力保持现有态势,消耗敌军兵力,最后须确保大别山、黄、麻间主阵地,及德安、箬溪、辛潭铺、通山、汀泗桥各要线,尔后以集结之有力部队由南北两方向沿江夹击突进之敌。”军委会鉴于南京保卫战演成瓮中之鳖的惨痛教训和武汉三镇在地理位置上无险可守的情形,决定一改过去守城阻击的作战方式,把防守重点放在武汉外围,故作战要领规定:“第五战区应以现在态势确保大别山主阵地,积极击破沿江及豫南进犯之敌”;“第九战区应极力维持现在态势,并须确保德安、箬溪、辛潭铺、通山、汀泗桥要线,以维持全军后方,使尔后作战容易,尤须先击破经瑞武路及木石港西进之敌”;“武汉卫戍部队准备改守沿江要点及核心阵地,应以现有兵力之一部(第十三师)准备推进使用于五战区,三师、五十五师使用于九战区与敌决战”;“第一、二、三战区仍以现在部署,积极向敌袭击,以牵制敌向武汉转用兵力。”③具体兵力部署,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安庆战斗后由白崇禧代理)的第五战区,下辖孙连仲第三兵团和李品仙第四兵团负责鄂豫皖交界处大别山一线和长江北岸防务;以新编组的陈诚为司令长官的第九战区,下辖薛岳第一兵团和张发奎第二兵团负责长江以南和江北的马当、湖口对岸及田家镇要塞守备;以陈诚兼任总司令的武汉卫戍部队负责武汉市外围守备与市内警备。江南江北部队以主力在武汉外围,凭依江南之鄱阳湖、九岭山、幕阜山系和江北之大别山、桐柏山及长江两岸之丘陵、湖泊,进行持久战,实施逐次抵抗,以牵制消耗敌人,粉碎日军进攻武汉的企图。另外,江防军配备于长江沿岸要塞,空军和海军配合迎击长江内的敌舰和切断敌人后方补给线,以程潜为司令长官的第一战区和顾祝同为司令长官的第三战区从南北两个方向协同作战,牵制敌人。统帅部位居武汉,居中协调指挥。蒋介石亲兼武汉保卫战总指挥,调集14个集团军、47个军、120余个师以及作战飞机二百余架、舰艇三十余艘,总兵力百余万人参加武汉作战。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也参加了武汉保卫战。
        日军大本营在攻占南京后即开始研究汉口作战,把武汉作为下一步进攻的战略目标。1938年1月30日,日军大本营参谋本部制定的《昭和13年(1938年)后战争指导计划纲要》,关于战略指导方面规定对华战争分三个时期进行作战,其中将武汉作战划归自1939年后半期至1940年的“对华攻势及两正面作战时期”。但这一战略设计没有将中国军民“强烈反击或反攻”考虑进去,“仍然如满洲事变和热河作战之前那样,对战局进行判断”。④战局的恶化实况,使其发起新的进攻势头,提前一年将武汉作战提上日程。4月初,日军大本营在制订徐州作战计划时,就“预想到会战以后的形势并把将来进行武汉作战也考虑进去”。⑤即决定在徐州作战后实施武汉作战。5月底,大本营陆军部决定在当年秋进行武汉作战,原因是:“攻占汉口作战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从历史上看,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统治中国”,“只要控制中原,实质上即能统治中国。”⑥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正式决定实施武汉作战。18日,大本营以大陆令第119号下达作战预备命令。24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根据御前会议精神决定的《今后的中国事变指导方针》规定:“应将国力集中指向于直接解决中国事变,以大致在本年内达成战争目的为前提,内外各项政策措施应与此相适应。”⑦7月12日,五相会议又拟定了随同武汉作战进展,强化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方面的对华谋略“要领”,以迅速促成国民政府分裂崩溃或至少沦为“局部或地方性政权”。
        根据御前会议决定和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针,大本营决定向华中增兵,调整华中派遣军战斗序列,由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指挥,下辖冈村宁次第十一军、东久迩宫稔彦王第二军、直属兵团和航空兵团,共计十四个师团、三个独立旅团、五个航空兵团(日本陆军总兵力为三十四个师团)、一百二十余艘舰艇、三百余架飞机,约四十万人,进行武汉作战。以冈村宁次第十一军五个师团及波田旅团为主攻部队,集结于芜湖、安庆、九江地区,在海军第三舰队和航空飞行团配合下,分兵由长江及其两岸从正面进攻武汉;稔彦王第二军四个师团和两个旅团为助攻部队,集结于庐州及正阳关地区,兵分两路沿大别山北麓西进,牵制中国军队,从北面合围武汉;派遣军直辖兵团五个师团负责湖口下游地区的守备。日军将其战略称为“五路进攻,三面包围”的“长江跃进”战略。
        7月31日,日军大本营陆军部制定《陆军以秋季作战为中心的战争指导大纲》,正式决定在本年秋季进行武汉作战,“击破蒋政权最后的统一中枢武汉三镇,并完成自徐州作战以来所持续进行之事业即黄河——长江压制圈”。⑧
        日军大本营下达对武汉作战的预备命令后,华中派遣军一面派兵继续占领前进基地,一面集结兵力。由于当时日军分散各地,北抵晋绥,南达余杭,甚至远在日本国内,输送集中成为突出的问题。在炎热的气候下乘车乘船长途运送,急速行军,加之补给缺乏,霍乱、疟病流行,人员伤病增多,导致部队集中相当缓慢。7月中旬又发生日苏军事冲突的张鼓峰事件,从而拖延了日军对武汉的作战行动,部队主力直至8月下旬才集中完毕。8月22日,日军大本营鉴于作战部队大部到达预定地区集结,遂向华中派遣军、中国方面舰队下达攻击武汉的第188号作战命令,要求华中派遣军和中国方面舰队协同攻占武汉及其附近要地,“其间应努力尽可能多地击破敌军”;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发动牵制性进攻。同日,华中派遣军依次向所属部队下达进攻武汉的命令,作战开始时间定为8月27日。
        8月27日,集结于九江地区的第十一军兵分两路由航空兵团第三、第四飞行团和海军配合,集结于庐州的第二军兵分两路由航空兵团第一飞行团配合按计划向武汉发动全面的大规模进攻。
        江南战场:九江及鄱阳湖西部、南部地区为中国第九战区屯兵主阵地,九江失守已宣告武汉外围战开始。九江弃守的前一天,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判断日军“九江得手后,当以舰队溯江西犯,其陆军则以主力向瑞昌,趋武昌,以有力之一部,最少当在一个师团以上经德安趋南昌”,主张应集中兵力给日军以一次打击,蒋介石决定“在德安、瑞昌与敌决战”。⑨8月5日,第九战区拟定会战计划,重点布防沿江及南浔路,特别固守田家镇要塞,以主力控制德安、瑞昌以西及南昌地区,确保武汉。
        江南日军攻占九江后,冈村宁次集中第十一军第九、第二十七、第一○一、第一○六师团四个师团及波田旅团在海军第三舰队配合下,继续沿长江南岸发动进攻。7月27日,第一○六师团沿南浔路正面南下,攻势凶猛。薛岳第一兵团欧震第四军在九江以南约十公里的两台岭、沙河镇、纱帽山前哨阵地予敌以重大杀伤,尔后边战边退至主阵地马鞍山、金家山固守。随之,李觉第七十军、李汉魂第六十四军、陈公侠第一五五师、李玉堂第八军等部加入战斗。经过十天激战,至8月9日, 日军第一○六师团被毙伤八千余人,参加战斗的九个步兵大队中有五个大队长、两个联队长被毙伤,中队长、小队长伤亡则过半数,几乎失去进攻能力。冈村宁次见正面强攻难以奏效,增调第一○一师团从东侧助攻,进占星子、隘口,攻向德安,以截断南浔路正面中国守军后方联络线。守卫星子、隘口一带的王敬久第二十五军,奋勇迎战,无奈日军不断增加兵力,独力难支,21日星子城被攻陷,日军继续南下,向隘口推进,配合第一○六师团攻占瑞安,夺取南昌。23日,第二十五军退守东孤岭。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吴奇伟急调第六十六军在隘口、黄塘埔一线布防,协助第二十五军挡住了日军攻势。 日军遂转攻章怒桥,与牛屎墩日军相呼应,两路夹击东孤岭,9月5日陷东孤岭,华军连续反击,重创日军,击毙联队长饭塚国五郎大佐。东孤岭为西孤岭屏障,是南浔路右翼阵地支撑点。东孤岭失陷,西孤岭和隘口处境危急,西孤岭守军苦战八天,击退日军二十余次进攻, 日军死伤枕藉,一筹莫展,最后六次施放毒气,才于12日晚进陷西孤岭,直趋隘口,守军陈安宝第二十九军英勇反击,于27日击伤该师团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大挫其锐气,双方在隘口形成对峙。
        日军第一○六师团攻势受挫,第一○一师团久攻星子不下时,冈村宁次再将刚从平津地区运至九江的本间雅睛第二十七师团投入战斗。9月16日,第二十七师团由第三飞行团协助从瑞昌沿武宁公路向德安推进,沿途受到中方军队阻击,进展缓慢,直至10月5日才占领箬溪,尔后进行休整,准备攻向咸宁地区。
        日军第一○六师团经过休整补充后,于9月25日由马回岭向西突破五台岭,从德安西南迂回万家岭,包围中方第一兵团德安防线左翼。10月2日,该师团第一三六旅团抵达万家岭,完成包围。中方第一兵团急调二线部队第四军对敌实施反包围。日军第一批后续部队到达后,将中方包围部队包围起来。中方第一兵团司令薛岳飞调永修商震第二十集团军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兼)李兆锳第一三九师、乐化李汉魂第六十四军孔可权第一八七师和德安俞济时第七十四军冯圣法第五十八师对敌实施第二层包围。 日军又从左翼抽调第二批后续部队将中方第二层包围部队再行包围。双方展开层层激战,战况仍对中方不利。薛岳决计全力消灭这股心腹之患,果断抽调第三十二军傅立平第一四二师、第七十四军王耀武第五十一师以及在庐山准备游击战的叶肇第六十六军驰援万家岭,将敌第三次包围起来。结果,日军再无后续部队可调,中国军队争取到了外线,获得有利的形势。10月6日,薛岳下令向日军发动全面攻击。7日,第七十四军猛攻长岭、张古山,双方争夺至为酷烈,相互近战肉搏,死伤累累,第七十四军冒着日机轰炸于当晚收复长岭,对张古山之敌形成包围。8日,第六十六军收复万家岭北的石头岭,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收复张古山,第三十二军第一四二师收复万家岭西的周家一线。9日,战斗异常激烈,攻击部队无法取得决定性进展,而蒋介石命令薛岳于10日前解决被围之敌。同日晚,薛岳下令各师选派敢死队员250至500人在轻重火力支援下,利用夜幕合力攻击万家岭、雷鸣鼓等地。经一夜战斗, 日军万家岭防御体系完全被冲决。10日凌晨,第六十六军收复万家岭,第七十四军再夺张古山,第四军收复箭炉苏以东地区,残敌一面抵抗,一面向雷鸣鼓(第一○六师团司令部)集中,以守待援。此次战斗,薛岳第一兵团毙敌三千余人,伤敌无数,俘敌三十多人,缴获步枪千余支、轻重机枪五十余挺、军马百余匹。时称“万家岭大捷”。
        10月8日,冈村宁次得知第一○六师团陷入绝境,急令第二十七师团增援,并派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陆军第三飞行团空投弹药粮秣支援。当日,第二十七师团即派出三个步兵大队沿箬溪攻向甘木关,在万家岭西遭到李汉魂第二十九军团阻击,被迫停止于箬溪东的跑马岭、龙头渡一带。10日,冈村宁次又令坦克第五大队增援。11日,华中派遣军抽调在苏州地区的广野太吉第十七师团铃木春松步兵团三个大队和野炮兵第二十三联队由铃木春松指挥,增援第一○六师团。
        薛岳兵团在万家岭大捷后,稍事休整,继续围攻残敌, 日军第一○六师团长松浦六郎用尽了全部办法也未能打破重围。16日,薛岳鉴于日军增援部队到达甘木关,逼近万家岭,遂下令部队撤出战斗。17日,第一○六师团残部与增援部队汇合,免于全部被歼的命运。第一○六师团在德安西的万家岭一带作战22天,伤亡九千余人,遗尸盈坑塞谷,溪水为之不流。
        万家岭激战时,隘口方面的第一○一师团为牵制围攻万家岭的华军,于10月7日拼命猛攻第二十九军阵地,守军因激战经月,减员甚大,被迫于9日放弃隘口。冈村宁次为改变战局,特调守备杭州地区第二十二师团山炮兵第五十二联队配属第一○六师团,军属野战重炮兵第十三联队配属第一○一师团,令其分别向德安西南、东南方向进击,并令第二十七师团由西北向德安推进。27日,日军突入德安城,与守军发生巷战,次日德安陷落,中国军队退往修水以南。11月1日,日军第一○一师团攻占永修,与中国军队隔修水对峙。第一○一师团和第一○六师团在连遭重创之下,已失去进攻能力,原定进攻南昌的计划被迫取消。
        南浔路西侧翼地区:8月上旬,日军开始在瑞昌附近水域排雷。11日,日军波田旅团在瑞昌附近江岸港口登陆,连陷孙桐萱第三集团守备的望夫山、丁家山等地,21日进占大何屋、火龙山。此时因关麟征第五十二军赵公武第二师增援到达,守军抵抗增强,双方在乌龟山形成对峙。冈村宁次急令吉住良辅第九师团进攻瑞昌,该师团九山政男第六旅团先后突破张发奎第二兵团第三集团军展书堂第八十一师和关麟征第三十二军团李仙洲第九十二军侯镜如第二十一师阵地,于24日占领瑞昌。随之,向川军王陵基第三十集团军守备的岷山阵地发动突然进攻,王部战力甚弱,连失鲤鱼山、笔架山、新塘铺等要地,造成南浔路正面不利态势。9月1日晚,薛岳命令俞济时第七十四军火速赶赴岷山地区阻敌,俞部第五十八师上阵后在日军进攻面前纷纷退却,正面守军深感西侧背威胁太大,后方联络随时有被截断可能,薛岳再次强令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一师、第五十八师等部夹击日军,掩护沙河镇吴奇伟第九集团军撤退,否则以军法从事。俞济时是蒋介石的外甥,平素十分骄横,但深知薛岳处罚蒋介石亲信黄杰、桂永清等人的厉害,于是下死令抵抗,掩护第一兵团主力越出包围圈。第九战区长官部也增调第二十集团军黄维第十八军沿瑞昌武宁公路向西驰援,协同消灭该路日军。9月3日,日军突入马回岭,南浔路正面大军退守德安北的乌石门阵地,重新稳定战线。
        日军第九师团在岷山一线连连得手,中方第五十二军主力急速增援,经与敌激战,克复大路口一带山地,31日晨又乘敌立足未稳之际,实施反击,在瑞昌西大郊山歼敌三千余人,遏制了第九师团的凶猛攻势。9月7日,冈村宁次命令第九师团和波田旅团由海军陆战队配合,北上攻取马头镇,夺取富池口要塞,支援第六师团在江北的行动。守军汤恩伯第三十一集团军与日军在瑞昌至马头镇、瑞昌至武宁、瑞昌至阳新三条公路上展开大战,予敌以重大杀伤,自己也遭到严重伤亡。日军在海空炮火支援下,于14日攻陷马头镇,守军第三十一集团军退守富池口。由于沿江地势平坦,又便于舰艇配合,日军于16日推进至阳新县的富池口要塞。富池口一线守军为第三十一集团军张轸第十三军、张刚第九十八军、王仲廉第八十五军,第三十二军团关麟征(兼)第五十二军、李仙洲第九十二军以及要塞守备军霍揆彰第五十四军,统由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指挥。波田旅团抵达富池口后,即对要塞阵地发动猛烈攻坚。守备要塞主阵地的第五十四军李芳郴第十八师奋勇抵抗, 日军从陆上、江上持续进攻并施放毒气,陆海空军机群集中狂轰滥炸,守军伤亡惨重。在此情势下,李芳郴无心再战,不顾兵团司令张发奎和下级指挥官的反对,于23日夜丢下部队弃职潜逃,致使富池口要塞于24日晨被日军攻陷。日军第九师团在瑞昌以西的仙女池却遭到汤恩伯部的顽强抵抗,伤亡惨重,攻势被挫。但汤恩伯部伤亡甚大,第五十二军只好后调咸宁、第九十二军后调通山进行休整补充,第九十八军梁恺第一九五师缩编为一个团归王仲廉第八十五军指挥,第十三军张雪中第八十九师缩编为四个营归军部直接指挥,其余调湖南平江休整补充。
        江北战场:以李宗仁(白崇禧代理)为司令长官的第五战区也投入了空前激烈的战斗。 日军攻陷安庆后,以向称精锐的第十一军稻叶四郎第六师团在海空火力支援下,从大别山南麓至长江北岸西犯,威胁武汉。7月,第五战区决定“以积极之行动确保豫鄂皖边山区及长江沿岸各要点,击破或阻止侵入之敌,以屏障武汉侧翼”。⑩8月2日,日军攻占黄梅,兵分两路直指广济。第五战区急令张淦第七军、何知重第八十六军、张义纯第四十八军、萧之楚第二十六军迅速向广济集中。8月3日,第五战区代司令长官白崇禧亲临李品仙第四兵团召集师级以上将领会议,策定反攻黄梅,侧击太湖、潜山日军。8月6日,各部遵命行动,战至17日毫无进展。国民政府军委会为遏制日军西进,决定再兴攻势以挫敌锐气,以刘汝明第六十八军、覃联芳第八十四军固守黄梅西北一线阵地,另调韦云淞第三十一军、张淦第七军、徐源泉第十军及王赞绪第二十九集团军彭诚孚第四十四军从黄梅东北及太湖、潜山西北山地侧击日军。8月24日,日军第六师团被迫收缩战线,放弃由安庆经潜山、太湖、宿松至黄梅的陆上补给线,改由九江对岸的小池口进行水路补给,以集中力量对付华军日益猛烈的攻势。至28日,中国军队先后收复宿松、太湖、潜山,逼近黄梅。从30日开始,日军又以主力进行反突击,因黄梅距广济仅30公里,双方遂在此展开反复的阵地争夺战。第六十八军在大风寨阵地歼敌三百余人;在凤凰山阵地, 日军大量施放毒气,守军一个营全部中毒牺牲。第八十四军林压西第一八九师一个团扼守荆竹铺卓马寨阵地,掩护主力撤退,顽强奋战三昼夜,全部壮烈牺牲。第六十八、第八十四军久战不支,被迫于当日夜向广济方向撤退。 日军随即分兵两路横跨广黄交界,向广济追击,中方第四兵团第八十四、第四十八、第四十四军轮番从正面和侧面进行反击,予敌以较大杀伤,经八天八夜战斗, 日军于9月6日突破田家寨、笔架山阵地,李品仙第四兵团总预备队使用殆尽,各部奉命退出广济。8日,白崇禧增调第四兵团第三十一、第七军等部分兵三路围攻广济,一举毙伤日军三千余人。因部队连日征战,损失严重,于9日被迫放弃围攻广济。
        日军攻占广济后,将进攻矛头指向沿江最大最坚固的堡垒田家镇要塞。田家镇背负丘陵,面对大江,地势险要,利于封锁长江,实为武汉锁钥之地。富池口要塞与其夹江对峙,共扼长江航路。这两个要塞侧背都有重兵守备, 日军突破要塞的首要条件是攻占陆上阵地。日军华中派遣军对攻打田家镇要塞极为重视,调集陆海空重兵两路围攻,立体作战。广济一失,田家镇侧背暴露。9月15日晨,日军第六师团今村胜次第十一旅团从广济出发,攻向田家镇。当日, 日军空军出动战斗机群对要塞阵地进行轰炸,海军出动二十余艘舰艇与要塞守军激烈炮战,海军陆战队在武穴以东试图登陆,被李延年第二军施中存第五十七师击退。
        蒋介石对田家镇防务非常重视,8月6日电示田北要塞指挥官第十一军团军团长李延年,指出田家镇、富池口要塞“为大别山及赣北我主阵地之锁钥,及五、九战区会战之杻轴,亦武汉最后之屏障”,“而崇山对峙,江面狭窄,复有相当工事及备炮,徇我国最坚之要塞”。令其“长久固守,以利全局”。(11)同时,配备重兵加强守备,在田家镇以南、以东、以西守备部队计有萧之楚第二十六军、何知重第八十六军以及李延年第二军郑作民第九师和周嵒第七十五军张瑛第六师,直接守备田家镇以南约四公里盘塘核心要塞的是第二军施中存第五十七师杨宗鼎第一七一旅及炮兵第十六团。要塞总指挥为李延年。要塞守备原归第九战区第二兵团指挥,9月17日后国民政府为便于作战将其划归第五战区第四兵团指挥。
        今村旅团到达距田家镇约十五公里的铁石墩、松山口附近即遭到防守田家镇北的第二十六、第八十六、第四十八、第二军等部的阻击和包围,陷入弹药粮秣奇缺的困境。9月17日,守备武穴的第五十七师一部经与日军海军陆战队巷战后,退出武穴,退出前将武穴下游约六公里的江堤破坏,江水直冲武山湖、黄泥湖,阻滞了日军地面部队的行动。广济的第六师团长稻叶四郎于9月20日先后两次派兵增援,并调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第十二战队冒着极其恶劣的气候,飞临黄泥湖以西以北上空直接支援地面部队,陆空军除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外,还向其大量空投军需物资。从9月21日起,战局恶化,日机三十余架连续数日对田家镇北线守军阵地狂轰,投弹五百余枚;数千日军由黄泥湖向田家镇北松山口等地第二军郑作民第九师进攻。22日,战斗最为激烈,守军凭依阵地,在要塞炮兵和军师炮兵支援下,沉着应战,阵地被摧毁就利用弹坑作掩体,继续战斗,官兵负伤则裹伤再战,弹药用尽就肉搏。师长郑作民亲临火线指挥战斗。两天战斗,仅第二十五旅伤亡官兵就达八百余人,最后不得不突围撤守。27日,日军第六师团增援部队经与中国守军七昼夜连续作战,在空军支援下同今村部队会合,今村即组织四千余人发动进攻,当日即突破守军第九师胡家山、鸭掌庙和第五十七师乌龟山、下郑一线马口湖至黄泥湖防线。28日,侵至江南富池口和江北武穴上洲头的日军海军水上部队及陆战队相继从北岸及江面集中百余门火炮,空军出动七十八架飞机猛攻盘塘要塞核心工事,协同步兵进攻。要塞阵地中炮二千五百余发,遍地焦土,防御工事全部被毁,守备核心阵地的炮兵第十六团龙子育团长英勇督战不幸中弹殉国,全团官兵伤亡殆尽。29日,日军攻占田家镇炮台,李延年根据兵团司令李品仙的命令,将守备部队撤退,田家镇失陷。广济、蕲春正面部队继续坚守,阻敌西进。
        田家镇要塞坚守15天,杀伤日军地面部队一千一百五十余人。中方第二军第九师伤亡旅长以下军官百余人,士兵两千余人;第五十七师伤亡也很严重。守军在撤守时将火炮部分零件拆走,其余注入江水,予以腐蚀。
        田家镇战斗是武汉保卫战最关键一战,要塞守备总指挥李延年率两师兵力与日军鏖战久日,顶住日军无数次冲击及毒气进攻,损失惨重。李延年多次急电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发兵增援,但陈因与李有隙,不顾大局,以战事激烈无兵可调拒绝。最后,李延年在炮台官兵仅存不足五十人的情况下,直接给军委会侍从室发电求援,蒋介石得悉田家镇战况后,神色惊骇,电令陈诚派兵增援,仍被陈以无兵援助拒绝,不得已蒋介石只好命令李延年撤守炮台。沿江最大最后的一个堡垒就是这样沦于敌手的。
        日军第六师团攻占田家镇后,元气大伤,无力扩大战果,集中广济休整补充,进行攻击武汉的准备。田家镇由清水喜重第一一六师团一部守备。
        大别山北麓战场:8月22日,日军华中派遣军稔彦王第二军在庐州地区相继完成集结,即分兵两路攻向武汉。其一路以第十三、第十六师团沿大别山北麓西进,经河南商城直插武汉;一路以第三、第十师团沿淮河南岸西进,直取信阳,迂回武汉。
        安徽六安、霍山位于大别山东麓,乃鄂豫皖三省要冲,日军由淮河流域进窥信阳,必先图六、霍,第五战区从8月下旬相应加强了大别山北麓地区的防御,令第三兵团总司令孙连仲率十三个师又一个独立旅约十万人进抵河南商城,在六、霍、商地区设防,准备迎击南犯之敌。其所部于学忠第五十一军两个师、宋希濂第七十一军三个师、冯治安第七十七军两个师部署于霍山、金寨至商城地区,田镇南第三十军两个师、冯安邦第四十二军一个师又一个独立旅部署于商城以南横通大别山要道至武汉的隘口小界岭两侧地区。张自忠第五十九军部署于固阳,以控制山区各要道,使日军无法横越大别山直趋武汉;破坏公路,依托山区阻敌西进。
        8月27日,日军华中派遣军第二军发动进攻。筱塚义男第十师团冒雨从庐州西的官亭、金桥等地出发,遭到第五十一军牟中珩第一一四师的强烈抵抗,双方激战两天一夜,28日晚日军攻占六安,即向河南固始推进。荻洲立兵第十三师团由六安东南地区攻向霍山,遭到第七十七军张凌云第三十七师阻击,29日日军第一飞行团连续出动五十一架飞机轰炸守军圣人山至大河厂一线阵地,地面部队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突破守军阵地,攻陷霍山,向河南商城突进。9月2日,日军第十三师团攻占叶家集,当夜强渡史河,进攻富金山,遭到第五战区最精锐的宋希濂第七十一军钟彬第八十八师、蒋伏生第三十六师的猛烈反击,伤亡千余人,加之中暑和疟疾,每个中队平均减员达40人。同日, 日军第十师团占领史河东岸的黎家集,经与第七十一军钟松第六十一师激战后于4日渡过史河,攻占南大桥,6日进占固始。
        9月7日,稔彦王为策应第十三师团的进攻,命令占领固始的第十师团派遣第三十三旅团长濑谷启率一个步兵联队向南进攻方家集、武庙,以切断富金山第七十一军与后方商城的公路联系。濑谷部队前进至方家集北侧坳口塘遭到第八十八军伏击,伤亡五百余人,被迫后撤。稔彦王遂将藤江惠辅第十六师团投入战斗并配备战车和重炮部队以及独立重机枪队,加强攻击力量。11日,日军发动强大攻势,守军第七十一军被迫撤出富金山,退向商城地区。13日,日军第十三、第十六师团西进攻向商城,第十师团濑谷第三十三旅团从北策应。16日,日军经与该线守军第三十、第四十二军恶战后,进占商城。17日,稔彦王命令第十三、第十六师团迅速突破大别山中方防御体系。18日,第十六师团进抵沙窝地区与中方第三十、第七十一军发生激烈攻防战。第十三师团于19日在新店地区与中方第四十二军发生战斗。20日,日军第十三、第十六师团分别向沙窝、新店发动全面攻势。第三兵团总司令孙连仲命令第三十、第四十二军进行反击,两军遂利用大别山险峻地形和密林及重叠多层、大纵深的工事,不时出击,巧妙阻击日军一月有余,粉碎了日军取捷径越过大别山迂回武汉的企图。直至10月21日,华南日军第二十一军占领广州,战局发生重大转折,国民政府决定放弃武汉,孙连仲第二集团军(孙连仲兼,辖第三十、第四十二军)奉命向平汉路西撤,日军第十三师团才于22日越过大别山湖北省境,26日到达麻城。日军第十六师团于24日越过第七十一军防线小界岭,25日占领麻城。同日,第九战区部队已完全撤离武汉,第十三、第十六师团迂回攻击武汉的目的并未实现,据日本战史记载, 日军付出了死千余人、伤三千四百余人的代价。(12)其中第十三师团从庐州出发时每中队180人,之后不断进行战地补充,此时平均不足四十人。中方军队伤亡也很大,至10月10日,宋希濂第七十一军三个师仅余四个团;田镇南第三十军作战人员不及三千人,张金烈第三十师仅余一百六十人。
        北路进攻的日军第十师团占领固始后,继续西进攻向潢川,遭到该线守军张自忠第五十九军的顽强抵抗,伤亡惨重,于是不顾国际公法,再次施放毒气,该敌采用密集火炮和速效毒气混放办法,以躲避国际公正舆论的谴责,达到毁灭证据的目的,整个潢川城毒气弥漫如烟,守军大量中毒,轻者面部溃烂失去战斗力,重者当即死亡,但第五十九军自军长张自忠以下莫不身先锋镝,抱定必死决心,巷战肉搏,逆袭反击,第一百八十师师长刘振山两次中毒,“犹不稍却”,战斗最激烈时张自忠亲临城外指挥。潢川之役,第五十九军与日军血战十日,重创日军,迟滞了其行动,成功掩护了大军胡宗南等部在信阳、武胜关方面集结布防。日军依靠施放毒气反败为胜,于19日攻占潢川,并将所有俘虏全部杀死,消灭放毒证据,手段之残忍无以复加。20日,该敌乘势占领光山,21日又突破胡宗南第十七军团陈鼎勋第四十五军孙铺、竹竿铺等防线进占罗山,并深入罗山至信山间的五里店。22日,胡宗南组织刚到战场的第一军(胡宗南兼)及第四十五军在空军支援下,从南、西、北三个方向进行反击,歼敌五千余人,迫敌退守罗山待援。
        9月20日,稔彦王根据第十师团连续作战及伤亡情况,命令在庐州集结的藤田进第三师团在光山地区待机增援,与第十师团一起进攻信阳平汉路沿线地区。但庐州至信阳公路、桥梁悉遭中方破坏,又适逢雨季,车辆无法通行,第十师团只好改成驮马部队,沿途不仅受到中方地面部队阻袭,而且受到中方空军日趋强烈的反击。从27日开始,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持续不断地对罗山地区日军施行空袭轰炸,加之该师团从庐州出发以来连遭以大别山为依托的孙连仲第三兵团的有力打击,伤亡极大,其中冈田资第八旅团第三十九联队出发时为2800人,到达罗山已不足八百人。(13)为迅速攻占信阳迂回武汉,29日,日军第二军将庐州的第一飞行团调潢川野战机场,以对付中方空中攻击;将抵达潢川的第三师团投入战斗。30日始,日军第三、第十师团由罗山分兵三路攻向平汉路的柳林车站、彭家湾车站和信阳正面,信阳方面战事进入白热化阶段。国民政府军委会为加强平汉路南段防守,阻止日军从北面迂回武汉,于10月4日将胡宗南第十七兵团改编为豫南兵团归第五战区指挥,下辖董钊第十六军、陶峙岳第一军、沈克第四十三军,防守罗山以西至信阳地区;将第七十七军王长海第一三二师调拨第五十九军,归张自忠指挥,在罗山以东地区及潢川一带进行游击,以行牵制。旋即,军委会又编组第五战区第五兵团,以罗卓英为总司令,下辖胡宗南豫南兵团、孙桐萱第三集团军等部,增援信阳地区。6日,日军第十师团突破豫南兵团防线,占领柳林站,切断平汉路交通,从汉口乘军列北上的罗卓英部除刘和鼎第三十九军一部通过柳林站外,其余各部均被阻隔于柳林南的李家寨。罗卓英急令北上部队与豫南兵团夹击该敌,恢复信阳以南交通。日军第十师团在中方部队强劲反击下逐步退向信阳南集结。而此时由罗山北向西进攻的日军第三师团于9日攻占大洋河镇,随之击退长台关、正阳一线守军,于11日进占信阳北面的彭家湾车站,切断平汉路交通。从正面进攻的冈田第八旅团在战车和飞机掩护下到达信阳东城外,完成对信阳的包围。12日,日军在优势炮兵火力和坦克支援下攻占信阳。中国守军英勇抵抗,歼灭日军二千六百余人。信阳之失的主要原因是负责信阳至罗山一线守卫任务的最高指挥官胡宗南不遵第五战区部署,不能充分利用北依淮河、南靠大别山的有利地形作战,各军师实行专守防御,失去了战场的主控权,使作战处处陷于被动,且只求保全自己的部队(第一军),把友军当牺牲品,不给友军配置野战炮兵,又不给予协作,缺乏应有的指挥道德。
        信阳失守后, 日军第二军乘势追歼第五战区主力。稔彦王令第三师团以一部对信阳地区进行警备,监视第五战区主力行动,控制武汉战场北部战势,而以第十师团一部沿平汉路向南攻击,主力则在平汉路以西向武汉西北的应山、安陆、应城、花园等地突击,企图与第十三、第十六、第六师团合围平汉路以东的第五战区部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电令胡宗南自信阳南撤,据守桐柏山的平靖关,掩护鄂东大军向西撤退,胡宗南一如既往,竟将全兵团七个师的兵力向西转移,退保南阳,以致平汉路正面门户洞开。24日, 日军占领应山,26日又占安陆。第五战区罗卓英、刘汝明部在三关一线依据有利地形,拚死抵抗,迟滞日军南下,掩护平汉路东大军撤退。28日,日军突破平靖关、武胜关,完成包围圈,给尚未撤退的路东部队西撤造成极大的混乱与损失。因该线日军兵力不足,网眼过大,从路东西撤的孙连仲等部在加强前卫和后方的情况下,继续强行西撤,退往路西的桐柏山和大洪山等地。宋希濂第七十一军到达花园车站附近,发现日军已做好阻击准备,遂改变撤退方向,向北经信阳与罗山之间越出合围圈到达豫南。30日,日军第十师团进占应城,11月4日又攻占应城西皂市。至此,日军第二军完成同第十一军合围武汉的目标。
        10月中旬之后,武汉周围战况急剧恶化,各路日军逐步向武汉迫近。江北的日军第六师团在田家镇休整补充并得到第一一六师团石原常太郎第一一九旅团协同后于10月17日从广济继续西进,因国民政府军委会已决定放弃武汉,将主力逐步撤至平汉路以西的汉水沿岸和大洪山地区,故日军第六师团几乎没有受到多少大的抵抗,即于22日占领上巴河,24日晚攻占武汉北约三十公里的黄陂,25日下午首先攻入汉口。江南的波田旅团于9月30日得到岩松义雄第十五师团第六十联队(驻南京)配属后,与海军第三舰队配合,从江岸阳新县攻向武昌。17日, 日军第十五师团第六十联队猛攻大冶,甘丽初第六军伤亡奇重而退,19日该敌进占黄石港,22日又占鄂城。波田旅团于18日经与万福麟第二十六军团激战后占领阳新,21日进占大冶。24日,波田旅团击退郭忏(武汉警备司令)第九十四军李及兰第五十五师,占领武昌东约三十公里的葛店,26日5时突入武昌。27日下午3时,第十五师团第六十联队从武昌渡过长江攻占汉阳。武汉三镇全部沦于敌手。
        冈村宁次第十一军在分路攻取武汉三镇的同时,调动主力向咸宁、贺胜桥、通山等处追击,企图切断粤汉路,包抄消灭武汉附近的中国军队。其第九师团于10月17日在阳新西击退万福麟部,急速西进,张发奎第二兵团在黄龙山区顽强阻击,该敌遂转攻大桥、高河等地,于27日占领贺胜桥,遮断粤汉路。其第二十七师团于18日攻占辛潭铺后迂回向北,在第九师团南侧并列西进,27日占领咸宁以北的桃林镇,29日又占咸宁城,切断粤汉路北段交通线。11月9日,日军第二十七师团占领通城。11日,日军第九、第六师团与海军第三舰队各一部在空军第三飞行团配合下攻占岳阳,与第九战区部队隔修水、新墙河对峙。至此,武汉会战告终。
        国民政府在田家镇失守后,即放弃了以一部主力死守武汉的计划。10月中旬,随着长江南北日军对武汉合围圈的形成和收缩以及第二十一军在广州大亚湾登陆,最后决定放弃武汉,开始部署撤退。21日,广州陷落,动摇武汉战场军心。24日,江南江北日军直趋武汉,兵临城下。加之,武汉市内民众业已疏散,重要工业设施等迁往大西南后方地区,国民政府军委会遂决定实施原定的放弃武汉城池的计划,命令江北部队撤至鄂北、鄂西北地区,江南部队撤至湘北及鄂西地区。同日晚,蒋介石离武昌飞往衡阳,整个武汉只留第九十四军方天第一八五师一个旅作象征性抵抗,全线撤退。
        在武汉保卫战中,中国空军在苏联航空志愿队配合下,先后于2月18日、4月29日、5月31日在武汉上空进行激烈空战,击落日机47架。此外,还频繁轰炸长江日军舰艇和芜湖、安庆等机场,截击粤汉路上空日机,抗击日机空袭,远征日本,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队作战。迄武汉失守,中苏空军共计击落日机62架,击伤9架,炸毁16架;炸沉日军舰艇23艘,炸伤67艘。
        中国海军到武汉战役时,仅余千吨以下各型炮舰、炮艇、鱼雷艇34艘,活动于长江及其他内河,担任布放水雷和运输任务,上陆水兵则协同步兵防守马当及田家镇的长江要塞。海军陆战队两个旅由林秉南率领,担任从武昌纸坊镇沿粤汉路向南至湖南白石渡的护路任务。武汉会战开始后,进入长江的中国海军计有陈季良第一舰队、曾以鼎第二舰队以及巡防队、测量队,均为小型舰只。这支极其微弱的海军部队沿江阻击,或以鱼雷攻击日舰,阻击日军登陆,或沉船堵塞航道,在九江至汉口间水道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武汉前卫田家镇设置海岸炮,在武汉门户葛店设置武汉区炮队,构筑长江第三道防线,同时将九江至汉口以下各航路标志逐段拆毁,并在葛店至田家镇间布放水雷,设置了田家镇至半壁山、蕲春至岗头矶、黄石港至石灰窑、黄冈至鄂城四个主要雷区,布雷一千五百余枚。9月中旬起,中国海军一部与日舰在田家镇要塞展开激战,击沉日军舰艇十余艘,迟滞了日舰沿江进攻。迄武汉失守,海军布放水雷共炸沉日舰艇43艘。中国海军因无足够的空中支援,相继被日机炸沉不少。著名的“中山号”舰因无空中掩护于1938年10月24日与“楚谦号”、“勇胜号”等舰艇在武汉附近的金口遭到六架日机袭击,虽经奋勇还击并击落日机两架,“中山号”舰却被日机击中,舰长萨师俊以下大部殉国。武汉撤守后,尚存的一些舰只分别退向重庆地区、湘江和洞庭湖。
        日军发动武汉作战,达到了占领“要冲”的目的,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和摧毁国共合作势力的战略意图却再一次落空。作战的结果是:中国军队抵抗四个半月之久而从容撤走。 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其统计伤亡总数为35500人(14),中方记载日军伤亡20万人,染病15万人;“发动攻略汉口之战,使其成为战争一决雌雄的最大机会”化为乌有,战局最终演变为日本当局所担心的持久消耗战。此战成为了整个中日战争的历史性转折点。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