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

2022-07-01 可可诗词网-民间神文化 https://www.kekeshici.com

        《三国志·张鲁传》 注引 《典略》:
        (东汉灵帝时) 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修为五斗米道。鬼吏主为病者请祷。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五斗米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
        《酉阳杂俎·前集》卷二:
        夏启为东明公,文王为西明公,邵公为南明公,季札为北明公,四时主四方鬼。至忠至孝之人,命终皆为地下主者,有上圣之德,命终受三官书,为地下主者,一千年,乃转三官之五帝,复一千四百年,方得游行太清,为九宫之中仙。又有为善爽鬼者,三官清鬼者,或先世有功,在三官流。逮后嗣易世练化,改世更生。此七世阴德,根叶相及也,命终当道遗脚一骨以归三官,余骨随身而迁。男左女右,皆受书为地下主者,二百八十年,乃得进处地仙之道矣。
        


        

三官大帝 (民间神祃)


        《铸鼎余闻》卷一:
        宋 《宣和画谱》 载,大历中周昉有 《三官像图》。
        宋郑樵 《通志》 载有 《三元醮仪》 一卷。
        《宋史·方技传》: 苗守信上言: 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录人善恶。(均按: 此三官分三元见于史之始)。
        《梦粱录》 卷四:
        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诸宫观设普度醮,与士庶祭祓。
        《梦粱录》 卷六:
        (十月) 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录异记》卷一:
        仙人许君居世之时,尝因修观,工用既毕,欲刻石记之,因得古碑,文字形缺,不可复识,因劖去旧文,刊勒新记。自是恍惚不安,暇日徐步庭砌,闻空中语曰: “许君许君,速诣水官求救,不然即有不测之衅。”愕然异之,惊问其事,杳不复答。乃炷香虔祝,愿示求救之由。良久复语曰: “所刻碑旧文虽已磨灭,而当时为文之人见诣水官相讼: 夺我之名,显己之名。由此水宫将有执对之命,宜速求之。” 许君乃访得旧文,立石刊纪。一夕梦神人相谢云: “再显名氏,无以相报,请作水陆大醮,普告山川万灵,得三官举明,可以证道。”君依教修之,遂成道果。自此水陆醮法,传于人间。成都道士杨景昭说此。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六引《蠡海集》:
        人曰老氏之徒有天、地、水府三元三官之说,何也?盖天气主生,地气主成,水气主化,用司于三界。而三时首月之望候之,故曰三元。金为生,候天气; 土为成,候地气; 水为化,候水气。三元正当三归宫,故曰三官也。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一七引明蒋德璟《纠张真人疏》:
        乃有真人张应京 《乞涣发三官徽号》 一疏,则臣等不能无骇者。据《道藏》并无三官之说,近世始有之,其经以天官、地官、水官为陈子椿之子。
        《三教搜神大全》卷一:
        三元大帝乃是元受真仙之骨,受化更生,再苏为人。父姓陈,名子梼,又曰陈郎,为人聪俊美貌,于是龙王三女自结为室。三女生于三子,俱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天尊见有神通广法,显现无穷,即封为上元一品九气天官紫微大帝,即诞生之符始阳之气结成至真,处玄都元阳七宝紫微士宫,总主士宫诸天帝王、士圣高真、三罗万象星君; 中元二品七气地官清虚大帝,九土无极世界洞空清虚之宫,总主五岳帝君并二十四治山、九地土皇、四维八极神君; 下元三品五气水官洞阴大帝,洞元风泽之炁、晨浩之精、金灵长乐之宫,总主九江水帝、四渎神君、十二溪真、三河四海神君。每至三元日,三官考籍大千世界之内、十方国土之中,上至诸天神仙升临之籍、星宿照临国土分野之簿,中至人品考限之期,下至鱼龙变化飞走万类养动生化之期,并俟三官集圣之日,录奏分别。随业改形,随福受报,随劫转轮,随业生死,善恶随缘,无复差别,宜悉知之。上元一品天官赐福紫微帝君 (正月十五日诞生); 中元二品地官赦罪青灵帝君(七月十五日诞生); 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旸谷帝君 (十月十五日诞生)。


        

三元大帝 (元刊 《新编连相搜神广记》)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
        元始复飞身到太虚极处,取始阳九气,在九土洞阴,取清虚七气,更于洞阴风泽中,取晨浩五气,总吸入口中,与三焦合于一处。九九之期,觉其中融会贯通,结成灵胎圣体。正当春一月月望之霄,原从口中吐出婴孩,相好光明。又于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复吐出二子,是为上中下三元。皆长为昂藏丈夫,元始语以玄微至道,悉能通彻。
        《历代神仙通鉴》卷三:
        (元始曰:) 尔三元地位虽则清高,功行犹宜建立。汝等下降人间,必须一德相传,使后世知揖让为美。
        《历代神仙通鉴》卷四:
        (元始曰:) 三子 (按: 指尧、舜、禹) 皆天地莫大之功,为万世君师之法。本自三元真气,今敕为三官大帝。官者,司也,官天下而无私也。上元为九气一品天官,处玄都元阳九气七宝紫微上宫,总主上宫诸天帝王,上圣高真,森罗万象星君,每至寅月十五日,上元考籍。中元敕为七气二品地官,居九土无极世界,洞空清虚之宫,总主五岳诸神,并二十四山川,九地土皇,四维八极诸神,每至申月十五,地官考籍。敕下元为五气三品水官,来往洞元风泽之气,晨浩之精,金灵长乐之宫,总主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每至亥月十五,水官考籍。三元在三界中,上至诸天大神升临之籍,星宿照临国土分野之簿,中至人品考限之期,下至鱼龙变化飞走潜动生化之目,并俟三官集圣之时,分别录奏,随孽改形,随福受报,随劫轮转,随光生死,善恶分明,无复差别也。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
        云台山 (赣榆),三官大帝行宫考校之所。
        《通俗编》 引 《后汉书·刘焉传》注引《典略》后按云:
        此天、地、水三官造端之确据。谢氏 《文海披沙》、郎氏 《七修类稿》,各以木金水臆说傅会; 《道藏》谓三官俱周幽王谏臣,一曰唐宏,一曰葛雍,一曰周宝; 皆未有实证也。其神之尊奉于世,由汉以来,盖未尝绝。
        《陔余丛考》卷三五:
        道家有所谓天、地、水三官者,《归震川集》有 《三官庙记》,云其说出于道家,以天、地、水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或又以为始皆生人,而兄弟同产,如汉茅盈之类也。是震川初未尝考其由来。郎瑛亦但谓天气主生木,为生候; 地气主成金,为成候; 水气主化水,为化候。其用司于三界。而以三时首月候之,故曰三元。三元正当三临官,故又曰三官。则瑛亦未究其出自何处。按 《通志》 有 《三元醮仪》 一卷,但不题撰人姓氏。《宣和画谱》 有名画周昉 《三官像图》,及唐末范琼、孙位、张素卿皆有之。又《东坡集》 中有 《水官诗》,乃大觉琏师以唐阎立本所画水官赠老泉,老泉作诗报之,兼命坡公属和者。然老泉诗徒摹写阎画,东坡亦第述立本之以画名家,而未著水官所自。惟宋景濂跋揭文安傒斯所撰 《曲阿三官祠记》,谓汉熹平间,汉中张修为太平道,张鲁为五斗米道,其法略同,而鲁为尤甚。自其祖陵、父衡造符书于蜀之鹤鸣山,制鬼卒、祭酒等号,分领部众,有疾者令其自首,书名氏及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天地水三官。三官之名,实始于此云云。此最为得实,但裴松之 《三国志》 注引 《典略》,谓为太平道者乃张角,为五斗米道者乃张修。《后汉书》 及司马 《通鉴》 亦同。景濂乃谓修为太平道,鲁为五斗米道,不免小误。按松之所谓张修,应是张衡,即张鲁父也,《典略》 误耳。然张衡等但有三官之称,而尚未谓之三元。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魏书》: 孝文帝以太皇太后丧,诏令长至三元绝告庆之礼,是三元之名,魏已有之。盖其时方尊信道士寇谦之,三元之说,盖即谦之等袭取张衡三官之说,而配以三首月为之节候耳。《册府元龟》: 唐开元二十二年十月敕曰: 道家三元,诚有科戒,今月十四日、十五日是下元斋日,都内人应有屠杀,令河南尹李适之勾当总与赎取,并令百姓是日停宰杀渔猎等。自今以后,两都及天下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元日,起十三至十五,兼宜禁断。《旧唐书·武宗纪》: 会昌四年正月,敕三元日各断屠三日。《宋史·方伎传》: 苗守信精道术书,上言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录人之善恶,皆不可以断极刑事。下有司议行。此又三元之名之原委也。
        《七修类稿》卷二七 “三官”条:
        世有三元三官天、地、水府之说。此理也,盖天气主生,木为生候; 地气主成,金为成候; 水气主化,水为化候。其用司于三界,而以三时首月候之,故曰三元。元,大也,两间之用,孰大于三元? 正当三临官,故又曰三官。
        《枣林杂俎》 和集:
        三官之名,古不经见,始见于《张鲁传》 中。鲁以三官教行于蜀之鹤鸣山,凡人有所祈祷,则书其事状为三,一焚于山上,谓达于天官,一瘗于山下,谓达于地官,一沉于水中,谓达于水官。其祝日,以正月之望为上元节,祝天官; 七月之望为中元节,祝地官; 十月之朔谓下元节,祝水官。后妄人撰为 《三官经》,谓陆氏子娶龙女,生三子,俱有神通,一天官,一地官,一水官。
        《茶香室三钞》卷一九:
        国朝刘献廷 《广阳杂记》 云: 辛未秋,予寓汉上。时卧处有四官像,乃天、地、水、火也。三官始于黄巾,而道士家因之。不知何时益之以火,汉口皆是。
        《茶香室三钞》 卷一九:
        《宣和画谱》: 陆晃有 “天曹赐福真君” 像一。然则今俗所称天官赐福者,亦有本矣。
        《述异记》卷中 “三官示现” 条:
        康熙二十年,松江东门内陈姓开小典铺者,虔奉三官斋,日于像前顶礼,求示显应,如此积一二十年矣。是年十月十五日下元之辰,陈于像前诵 《三官经》,令僮看店。适有乡人以旧布袍一件质当。陈诵经毕,出店视之,布袍敝甚,要当三钱。陈估止可当二钱。乡人再四相恳,陈未允间,忽捏袍袖中似有一物,如簪钗之类,遂如数质去。携入视之,乃金钗一只也。陈喜极,稽首像前曰: “今日始获意外之报也。” 仰视尘案上有字数行,云: “朝也揖,暮也揖,揖得我来你不识。金钗送你作香钱,从今再不与你做交易。” 陈悚然自失,始知贪念之见谴也。未几陈死。
        


        

“天官赐福” (河北武强年画)


        《铸鼎余闻》 卷一:
        道书云: 正月十五日上元九气天官主录百司上诣天阙,进呈世人罪福之籍。上元十天灵官、神仙兵马与上圣高真、妙行真人下降人间,考定罪福。中元九地灵官,下元水府灵官亦然。上元、中元、下元皆大庆之月也。长斋诵 《度人经》,则福及上世,身得与神仙并。
        又云: 三官俱周幽王谏臣。(见“天门三将军” 条)
        《清嘉录》卷一 “正月·三官素” 条:
        上元、中元、下元日为三官诞辰。俗以正、七、十月朔至望日嗜素者,谓之 “三官素”。或以月之一、七、十日持斋,谓之 “花三官”。遇三元日,士庶拈香,骈集于院观之有神像者。郡西七子山有三官行宫。释氏奉香火。至日,舆舫络绎,香潮尤盛。归持灯笼。上衔 “三官大帝” 四字,红黑相间,悬于门首,云可解厄。
        案: 《宋史·方技传》: “苗守信上言: 三元日,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各主录人善恶。”盖三元之名,已见 《魏书》、《旧唐书》,然不言三官主月。考丘悦《三国典略》 载: “张角为太平道,张修为五斗米道,使人为奸令祭酒,主以 《老子》 五千文使都习,号奸令。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三通: 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为常,号 ‘五斗米师’。”详 《后汉·刘焉传》 注。传以张修为张衡,张陵之子。明宋景濂 《跋曲阿三官祠记》 亦取 《典略》 之说。又 《宣和画谱》 有周昉 《三官像图》。《道书》: “正月十五日上元,九炁天官,主录百司,上诣天阙,进呈世人罪福之籍。上元,十天灵官,神仙兵马与上圣高真妙行真人,下降人间,考定罪福。中元、九地灵官。下元,水府灵官。上元、中元、下元皆大庆之月也。长斋诵 《度人经》,则福及上世,身得与神仙并。” 此吴俗所以多诵经持斋者尔。
        《中国神明概论》 第四章 “圣贤”:
        三官,俗称三界公。所谓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夕月满圆为元,度计十五为元,故三官以汤圆祭。另数术说法,以十甲子配位六宫,一百八十度为一尽,故以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
        咒符有三勾√√√,上加敕令,代表三官大帝,或城隍、土地、祖师。巫术家作法有谓 “作三通”,“作三献”,就是祷祀天、地、水三元官。
        《台湾神像艺术·掌管天地水的三官大帝》:
        天官一品为紫微大帝,管神界,司赐人福,而地官二品为清虚大帝,管凡界,司赦人罪,水官三品为洞阴大帝,管阴界,司解人灾厄。又传,尧帝至仁感天,被封为天官,舜帝开垦土地,被封为地官,禹帝善于治水,被封为水官。
        [案] 三官神在道教中地位颇高,在民间也有较大影响。它们并非日月星辰之神,但显然源自原始宗教中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所以列于本编中。据 《典略》,东汉时早期道教吸收了传统的民间信仰,奉天、地、水三官为主宰人间祸福的大神。(参见黄烈 《略论吐鲁番出土的 “道教符箓”》,载 《文物》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
        以后元始、老子的地位日益尊崇,三官信仰仍历久不衰。一九八二年五月,河南省登封县一位青年农民在嵩山峻极峰顶石缝中,发现一通唐武则天时的金简,即是乞求 “三官九府” 为武则天免罪降福的。这种藏于峰顶的做法,也是从东汉早期道教沿袭下来的。当时已认为三官不仅掌人间祸福,也主鬼神之升转。如 《酉阳杂俎》 谓三官掌冥王转天仙、地仙,《夷坚志补》 卷六亦谓三官遣使传上帝命,掌鬼神升转之事。宋代将三官与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联系起来,所以后世又称三官为三元。由于年代久远,历经变迁,人们对三官的来历逐渐模糊,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说法。如 《蠡海集》 等认为三官起源于金、水、土三气 (或说以木、金、水附会)。或谓即天门唐、葛、周三将军,甚至有以长江三水府当之者。《历代神仙通鉴》 则说三官乃元始天尊从口中吐出,后降人间,即尧、舜、禹三位传说人物,后封为三官大帝。在民间流传较广泛的,是《重增搜神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记载的故事,谓三官为陈子祷 (一作椿) 与龙王三女所生。显然这种传说更符合人们将神人格化的愿望。至于三官神的职掌,仍是掌握人间祸福,鬼神迁转,但各有专司,分工更加明确了。又由于天官被道教封为赐福紫微帝君,到了近代,民间遂有以天官为福神,与禄、寿并列,或充财神之助手,以及画为门神等。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