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拐
《铸鼎余闻》 卷四:
元人杂剧有岳百川 《李铁拐乐》。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
长淮有神氏, 亦善修炼之学。出驾六蜚 (与 “飞” 通) 羊,头弯一角,肋排六翅,其行若电。巡行天下,人民从其化。治世三百岁,亦隐而不现。
《历代神仙通鉴》卷四:
宛丘窃问赤松曰:“形体魁梧者为谁?”赤松曰:“古神氏也。善导出元神之术,更姓名曰李凝阳,惜未得真道。”
《历代神仙通鉴》卷五:
(李凝阳居砀山岩穴间,欲从老子、宛丘生游华山) 嘱新来之徒曰:“欲从游华山,倘游魂七日不返,方化我尸魄。” 盖魂藏于肝,魄藏于肺,此法是魂与元神出游,留魄独居于尸。尸过七日,无元阳则腐败,故令焚却也。凝阳抵暮至山居,悄无一人,尸壳不知何在。寻至弟子家问其由。弟子名郎令,为人笃孝,故凝阳收为徒。凝阳赴华山才六日,不意其兄来报母疾甚危。郎令急欲回家,又受师长之嘱,一宵辗转不寐,候至日午,犹不同山,乃与其兄扶尸至岩前,举火焚化,归家视母。凝阳失魄无依,林中有一饿殍,凝阳指曰:“即此可矣!” 从囟门而入,跳起四顾,凡视听言动,悉我前身无异。倾出丹来服毕,(按: 丹为老子所赠),壶卢忽起道金光。凝阳仰视之,隐隐有一人,黑脸蓬头,卷须巨眼,跛右一足,形极丑恶。正惊讶,老子随后拍手曰:“草脊茅檐,毁窗折柱,此室陋甚,何堪寄寓!” 凝阳始知失却本来面目,复欲跳出。老子急止之曰:“当在质外求之,不可着相。我有金箍束汝乱发,铁拐拄汝跛足。只须功行完满,是异相真仙也。” 凝阳依言结束,以手扪两眼如环,遂自号“李孔目”,世称为 “铁拐李先生”。常随老子、宛丘同游讲学。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
丹霞山: 东华齐阳启元帝君李凝阳。
《列仙全传》 卷一:
铁拐先生,李其姓也。质本魁梧,早得道。修真岩穴时,李老君与宛丘先生尝降山斋,诲以道教。一日,先生将赴老君之约于华山,嘱其徒曰:“吾魄在此,倘游魂七日而不返,若甫可化吾魄也。” 徒以母疾迅归,六日而化之。先生至七日果归,失魄无依,乃附一饿殍之尸而起,故形跛恶,非其质矣。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四○:
按 《续文献通考》,李铁拐,或云隋时峡人,名洪水,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人皆贱之。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一说李本伟丈夫,常遇老君得道。后出神往朝老君,与其徒约以七日不返,焚其尸。后六日,其徒以母疾,遽焚而去。李还,附一丐者尸起,故足跛而貌更丑恶。
按 《幽怪录》,张居士者,宋朝都吏也。与妻冯氏俱好道,建辅真道院于湖墅。家住修文坊扇子巷内,设辅真道院药局济人。一日,设斋百分,先期散俵子,至日赍此赴斋。临期止收九十九俵子。斋讫,此心终不满。后因往辅真道院,见所塑铁拐仙上有一俵子,题云: “特来赴斋,见我不采 (疑当是 “睬” 字)。空腹而归,俵缚我拐。”
按 《济南府志》,明于半仙居淄川城西冶头店,性质朴无伪。家有铁拐仙人画像,于日具香纸斋奉。阅数岁,尝早起趋县役,天尚昧。中途见一人,宛然所供画像。曰:“非吾李仙师?” 遂随,挽衣求度。曰:“汝随我行,慎勿开目。” 须臾至一处,开目视之,则波涛拍天,茫无畔岸,乃东海也。惊怖不敢进,苦告归。因探囊中金与之。于旬日方抵家,稍稍言其事,后年至九十,无疾而终,人称之为 “于半仙”。
按 《贵州通志》,谭守真,本卫冠带总旗,幼慕高风,悟真修息,习先天道教,逐魅驱邪,屡有灵验。然性甚孤介,不屑为黄白之术。一日,遇跛乞愿从服役。未几,病且疥,臭秽不可近。守真赡养数年,略无憎意。及死,棺敛之,葬于卫之西郊。是日,有遇于偏桥道中者,自言姓李,且曰:“为我致声主人,吾有遗于墓,以酬数年之养。”守真惊讶,启棺视之,则符箓一帙,令牌一具始悟其姓,知为铁拐仙也,追悔无及。嗣后亢旱,祷祈无不立应。传五世皆然。当事以 “道彰天泽” 旌表其门。符箓旋被有力者攫夺,令牌亦失,术遂不传。
《神仙传》 卷三:
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历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或隐山林,或出市廛。知汉中唐公昉有志,不遇明师,欲教授之,乃先往试之,为作客佣赁者,公昉不知也。八百驱使用意,异于他客,公昉爱异之。八百乃伪病困,当欲死。公昉即为迎医合药,费数十万钱,不以为损,忧念之意,形于颜色。八百又转作恶疮,周遍身体,脓血臭恶,不可忍近。公昉为之流涕曰:“卿为吾家使者,勤苦历年,常得笃疾,吾取医欲令卿愈,无所恡惜。而犹不愈。当如卿何?” 八百曰:“无疮不愈,须人舐之当可。”公昉乃使三婢,三婢为舐之。八百又曰:“婢舐不愈,若得君为舐之,即当愈耳。”公昉即舐。复言无益,欲公昉妇舐之最佳,又复令妇舐之。八百又告曰: “吾疮乃欲差,当得三十斛美酒浴身当愈。” 公昉即为具酒,着大器中。八百即起,入酒中浴,疮即愈,体如凝脂,亦无余痕。乃告公昉曰:“吾是仙人也。子有志,故此相试,子真可教也。今当授子度世之诀。” 乃使公昉夫妻并舐疮三婢,以其浴酒自浴,即皆更少,颜色美悦。以丹经一卷授公昉。公昉入云台山中作药,药成,服之仙去。
《铁围山丛谈》 卷五:
魏汉津,黥卒也,不知何许人。自云遇李良仙人,以其八百岁,世号“李八百” 者,得尸解法已六世,尸解复投他尸而再生。
[案] 李铁拐即投他人尸而再生者。或言李铁拐即李八百者,不为无据。可参看 《三才图会》 李八百与李铁拐二图,其形似俨如一人。
《陔余丛考》 卷三四:
铁拐李,史传并无其人,唯 《宋史·陈从信传》 有李八百者,自言八百岁,从信事之甚谨,冀传其术,竟无所得。又 《魏汉津传》,自言师事唐人李八百,授以丹鼎之术。则宋时本有李八百者在人耳目间,然不言其跛而铁拐也。胡应麟乃以 《神仙通鉴》 所谓刘跛子者当之,然刘、李各姓,又未可强附。《续通考》 又谓隋时人,名洪水,小字拐儿,亦不言所出何书,则益无稽之谈也。
《集说诠真》 引 《通考全书》:
铁拐李者,姓李名孔目,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升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拐,前往京师,度汉大将军钟离权。加封紫府少明君。
《集说诠真》 引 《事物原会》:
李元中者,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间人。学道于终南山,四十年,阳神出舍,为虎所残。得一跛丐乍亡者而居之,人不得知也。
《八仙考》:
跛仙难有着落。《陔余丛考》 云:“铁拐李史传并无其人,惟 《宋史》《陈从信传》 有李八百者,自言八百岁,从信事之甚谨,冀传其术,竟无所得。又《魏汉津传》 自言师事唐人李八百,授以丹鼎之术,则宋时本有李八百者在人耳目间,然不言其跛而铁拐也,胡应麟乃以 《神仙通鉴》 所谓刘跛子者当之,然刘李各姓,又未可强附。《续通考》 又谓隋时人,名洪水,小字拐儿,亦不言所出何书,则益无稽之谈也。”
按跛仙故事有二。元人杂剧以为铁拐李本姓岳,岳伯川有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剧。岳寿在郑州做都孔目,因忤韩魏公而惊死。吕洞宾使其借李屠之死以还魂,度登仙箓。此剧故事,并不出奇,因元时有 《黑旋风借尸还魂》 等剧,已成俗套。不过写人情有极深刻悲惨处。此种剧本那能作祝寿之用? 前边已经说明。这故事的来历不明。《曲海总目提要》 云:“伯川姓岳,或其宗人事,或借以自喻,俱未可定”,总不是个很好的说法。
另外一个故事,是 《东游记》 的故事,大家熟悉的。说是李玄得道以后,离魄朝山,请其徒守尸,说明七天回来,而其徒守到六天,母病回家,把尸焚化,遂借一饿莩还魂,故名铁拐李或李铁拐。此说法不知始自何时。但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似还不甚普遍,王世贞考八仙,能考其七而疑其一,其一即跛仙。王世贞说:“独闻之乩云,讳元中,开元大历间人也。于终南山学道四十年,阳神出舍,为虎所残,得一跛丐乍亡者而居之。” 《东游记》 言其徒弟焚化尸首,较此更妙,《东游记》 故事当后出。
元剧及明小说乩语,皆言借尸还魂事。其原因或者因为神仙不应如此难看,所以造成此类传说。而实际上跛仙之所以能加入八仙,而为绘画及戏剧所欢迎的,就是因为别致,状貌的怪,可以动人。重要处在他的“拐”,至于姓李姓岳,都无关系。赵翼固执认为胡应麟不应以刘跛子当之,也可以不必。
刘跛子是北宋大观中人,往来京师,在人耳目。赵道一 《真仙通鉴》卷五十有传。宋僧惠洪 《冷斋夜话》卷八记刘跛子事二则,此即为赵氏所本。因 《夜话》 习见,且赵书有可补正者,故录赵氏:
刘跛子,青州人也。拄一拐,每一岁必一至洛中看花。张丞相召自京湖时,与客饮市桥。客闻车骑过甚盛,起观之。跛子挽其衣使且饮。作诗曰:“迁客湖湘召赴京,轮蹄相送一何荣。争如与子市桥饮,且免人间宠辱惊。” 陈莹中素爱之,作长短句赠之曰:“槁木形骸,浮云身世,一年两到京华。又还乘兴,闲看洛阳花。闻道鞓红最好,春归后,终委泥沙。忘言处,花开花谢,不似我生涯。年华,留不住,饥餐困卧,触处为家。这一轮明月,本自无瑕。随分冬裘夏葛,都不会赤水黄芽。谁知我,春风一拐,谈笑有丹砂。” 宋徽宗政和中寓兴国寺,人计其寿百四五十许。(下略)
惠洪与刘跛子同时,《冷斋夜话》中记他赠跛子诗有云: “相逢一拐大梁间,妙语时时见一斑; 我欲从公蓬岛去,烂银堆里见青山。” “春风一拐” 及 “一拐大梁间” 皆是妙语。时人颇赏其人,见诸歌诗,后世留有图画,甚属可能。而况刘松年南宋画家,与他同宗,则《跛仙图》或者就画他的本家的。跛仙以刘跛子当之,而蓝采和以许坚当之,可为双绝。
若云不然,则再找一人。检 《南岳总胜集》 “圣寿观” 条云:
圣寿观去庙北登山七里,唐咸通中建。(中略) 太平兴国中有跛仙,遇吕洞宾于君山,后亦隐此。行灵龟吞吐之法,功成回岳麓,自号潇湘子,尝云: “我爱潇湘境,红尘隔岸除。南山七十二,惟喜洞真墟。”元祐间常有白鹤栖鸣于杉松之上,三日而去。宣和元年,改寿祺。
《南岳总胜集》 南宋初年人集订。此人既无姓名且为纯阳弟子,以当八仙中的跛仙,无有不合处。此文言遇吕洞宾于君山,可证北宋时人,以吕洞宾为往来岳州,出没洞庭的神仙。于前言可加佐证。其言太平兴国乃元祐后人过分造得早一点,不可确凿信之。
一点不错,到元代,北宋末的刘跛子与南岳的跛仙已捏合了。《续道藏》 《吕祖志》 卷三 “跛仙遇道” 条,“长沙刘跛仙遇洞宾于君山,得灵龟吞吐之法,功成归隐。(下略)” 所谓“功”,或者就是炼形之类,所以元人有 《拐仙炼形图》。“李”,可以说是“刘” 字的音讹。“岳” 及 “孔目” 竟难知其来历。
[案] 传说中的李铁拐,为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实际上,他却是八仙中见诸文献较晚的一位。元人岳百川杂剧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始载之,且以为吕洞宾弟子。至明代传说渐多。《历代神仙通鉴》 称古有神氏,更姓名为李凝阳,从老子游云云,年代居然推至上古。至《续通考》 所举或云隋时峡人,名洪水,小字拐儿。事虽无稽,但或有所本,当为民间流传的某个传说,因主人公名“拐儿”,遂附会于李铁拐。
又,宋代实有刘跛子其人。又传说南岳圣寿观曾有跛仙,遇吕洞宾于君山,南宋有 《跛仙图》,均不详其姓名。又 《齐东野语》 卷一云: “有道人于山间结庵,炼丹将成。忽一日入定,语童子曰:‘我去后,或十日、五日即还。谨勿轻动我屋子。’后数日,忽有扣门者,童子语以师出未还。其人曰:‘我知汝师死久矣。今已为冥司所录,不可归,留之无益,徒臭腐耳。’童子村朴,不悟为魔,遂举而焚之。道者旋归,已无及。”民间口耳相传,数事渐相附会,遂成为李铁拐矣。
元人杂剧有岳百川 《李铁拐乐》。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
长淮有神氏, 亦善修炼之学。出驾六蜚 (与 “飞” 通) 羊,头弯一角,肋排六翅,其行若电。巡行天下,人民从其化。治世三百岁,亦隐而不现。
《历代神仙通鉴》卷四:
宛丘窃问赤松曰:“形体魁梧者为谁?”赤松曰:“古神氏也。善导出元神之术,更姓名曰李凝阳,惜未得真道。”
《历代神仙通鉴》卷五:
(李凝阳居砀山岩穴间,欲从老子、宛丘生游华山) 嘱新来之徒曰:“欲从游华山,倘游魂七日不返,方化我尸魄。” 盖魂藏于肝,魄藏于肺,此法是魂与元神出游,留魄独居于尸。尸过七日,无元阳则腐败,故令焚却也。凝阳抵暮至山居,悄无一人,尸壳不知何在。寻至弟子家问其由。弟子名郎令,为人笃孝,故凝阳收为徒。凝阳赴华山才六日,不意其兄来报母疾甚危。郎令急欲回家,又受师长之嘱,一宵辗转不寐,候至日午,犹不同山,乃与其兄扶尸至岩前,举火焚化,归家视母。凝阳失魄无依,林中有一饿殍,凝阳指曰:“即此可矣!” 从囟门而入,跳起四顾,凡视听言动,悉我前身无异。倾出丹来服毕,(按: 丹为老子所赠),壶卢忽起道金光。凝阳仰视之,隐隐有一人,黑脸蓬头,卷须巨眼,跛右一足,形极丑恶。正惊讶,老子随后拍手曰:“草脊茅檐,毁窗折柱,此室陋甚,何堪寄寓!” 凝阳始知失却本来面目,复欲跳出。老子急止之曰:“当在质外求之,不可着相。我有金箍束汝乱发,铁拐拄汝跛足。只须功行完满,是异相真仙也。” 凝阳依言结束,以手扪两眼如环,遂自号“李孔目”,世称为 “铁拐李先生”。常随老子、宛丘同游讲学。
铁拐仙 (日本刊刻 《列仙图赞》)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五:
丹霞山: 东华齐阳启元帝君李凝阳。
《列仙全传》 卷一:
铁拐先生,李其姓也。质本魁梧,早得道。修真岩穴时,李老君与宛丘先生尝降山斋,诲以道教。一日,先生将赴老君之约于华山,嘱其徒曰:“吾魄在此,倘游魂七日而不返,若甫可化吾魄也。” 徒以母疾迅归,六日而化之。先生至七日果归,失魄无依,乃附一饿殍之尸而起,故形跛恶,非其质矣。
《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四○:
按 《续文献通考》,李铁拐,或云隋时峡人,名洪水,小字拐儿,又名铁拐。常行丐于市,人皆贱之。后以铁杖掷空,化为龙,乘龙而去。一说李本伟丈夫,常遇老君得道。后出神往朝老君,与其徒约以七日不返,焚其尸。后六日,其徒以母疾,遽焚而去。李还,附一丐者尸起,故足跛而貌更丑恶。
按 《幽怪录》,张居士者,宋朝都吏也。与妻冯氏俱好道,建辅真道院于湖墅。家住修文坊扇子巷内,设辅真道院药局济人。一日,设斋百分,先期散俵子,至日赍此赴斋。临期止收九十九俵子。斋讫,此心终不满。后因往辅真道院,见所塑铁拐仙上有一俵子,题云: “特来赴斋,见我不采 (疑当是 “睬” 字)。空腹而归,俵缚我拐。”
按 《济南府志》,明于半仙居淄川城西冶头店,性质朴无伪。家有铁拐仙人画像,于日具香纸斋奉。阅数岁,尝早起趋县役,天尚昧。中途见一人,宛然所供画像。曰:“非吾李仙师?” 遂随,挽衣求度。曰:“汝随我行,慎勿开目。” 须臾至一处,开目视之,则波涛拍天,茫无畔岸,乃东海也。惊怖不敢进,苦告归。因探囊中金与之。于旬日方抵家,稍稍言其事,后年至九十,无疾而终,人称之为 “于半仙”。
按 《贵州通志》,谭守真,本卫冠带总旗,幼慕高风,悟真修息,习先天道教,逐魅驱邪,屡有灵验。然性甚孤介,不屑为黄白之术。一日,遇跛乞愿从服役。未几,病且疥,臭秽不可近。守真赡养数年,略无憎意。及死,棺敛之,葬于卫之西郊。是日,有遇于偏桥道中者,自言姓李,且曰:“为我致声主人,吾有遗于墓,以酬数年之养。”守真惊讶,启棺视之,则符箓一帙,令牌一具始悟其姓,知为铁拐仙也,追悔无及。嗣后亢旱,祷祈无不立应。传五世皆然。当事以 “道彰天泽” 旌表其门。符箓旋被有力者攫夺,令牌亦失,术遂不传。
《神仙传》 卷三:
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历世见之,时人计其年八百岁,因以为号。或隐山林,或出市廛。知汉中唐公昉有志,不遇明师,欲教授之,乃先往试之,为作客佣赁者,公昉不知也。八百驱使用意,异于他客,公昉爱异之。八百乃伪病困,当欲死。公昉即为迎医合药,费数十万钱,不以为损,忧念之意,形于颜色。八百又转作恶疮,周遍身体,脓血臭恶,不可忍近。公昉为之流涕曰:“卿为吾家使者,勤苦历年,常得笃疾,吾取医欲令卿愈,无所恡惜。而犹不愈。当如卿何?” 八百曰:“无疮不愈,须人舐之当可。”公昉乃使三婢,三婢为舐之。八百又曰:“婢舐不愈,若得君为舐之,即当愈耳。”公昉即舐。复言无益,欲公昉妇舐之最佳,又复令妇舐之。八百又告曰: “吾疮乃欲差,当得三十斛美酒浴身当愈。” 公昉即为具酒,着大器中。八百即起,入酒中浴,疮即愈,体如凝脂,亦无余痕。乃告公昉曰:“吾是仙人也。子有志,故此相试,子真可教也。今当授子度世之诀。” 乃使公昉夫妻并舐疮三婢,以其浴酒自浴,即皆更少,颜色美悦。以丹经一卷授公昉。公昉入云台山中作药,药成,服之仙去。
《铁围山丛谈》 卷五:
魏汉津,黥卒也,不知何许人。自云遇李良仙人,以其八百岁,世号“李八百” 者,得尸解法已六世,尸解复投他尸而再生。
[案] 李铁拐即投他人尸而再生者。或言李铁拐即李八百者,不为无据。可参看 《三才图会》 李八百与李铁拐二图,其形似俨如一人。
《陔余丛考》 卷三四:
铁拐李,史传并无其人,唯 《宋史·陈从信传》 有李八百者,自言八百岁,从信事之甚谨,冀传其术,竟无所得。又 《魏汉津传》,自言师事唐人李八百,授以丹鼎之术。则宋时本有李八百者在人耳目间,然不言其跛而铁拐也。胡应麟乃以 《神仙通鉴》 所谓刘跛子者当之,然刘、李各姓,又未可强附。《续通考》 又谓隋时人,名洪水,小字拐儿,亦不言所出何书,则益无稽之谈也。
《集说诠真》 引 《通考全书》:
铁拐李者,姓李名孔目,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升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拐,前往京师,度汉大将军钟离权。加封紫府少明君。
《集说诠真》 引 《事物原会》:
李元中者,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间人。学道于终南山,四十年,阳神出舍,为虎所残。得一跛丐乍亡者而居之,人不得知也。
《八仙考》:
跛仙难有着落。《陔余丛考》 云:“铁拐李史传并无其人,惟 《宋史》《陈从信传》 有李八百者,自言八百岁,从信事之甚谨,冀传其术,竟无所得。又《魏汉津传》 自言师事唐人李八百,授以丹鼎之术,则宋时本有李八百者在人耳目间,然不言其跛而铁拐也,胡应麟乃以 《神仙通鉴》 所谓刘跛子者当之,然刘李各姓,又未可强附。《续通考》 又谓隋时人,名洪水,小字拐儿,亦不言所出何书,则益无稽之谈也。”
按跛仙故事有二。元人杂剧以为铁拐李本姓岳,岳伯川有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剧。岳寿在郑州做都孔目,因忤韩魏公而惊死。吕洞宾使其借李屠之死以还魂,度登仙箓。此剧故事,并不出奇,因元时有 《黑旋风借尸还魂》 等剧,已成俗套。不过写人情有极深刻悲惨处。此种剧本那能作祝寿之用? 前边已经说明。这故事的来历不明。《曲海总目提要》 云:“伯川姓岳,或其宗人事,或借以自喻,俱未可定”,总不是个很好的说法。
另外一个故事,是 《东游记》 的故事,大家熟悉的。说是李玄得道以后,离魄朝山,请其徒守尸,说明七天回来,而其徒守到六天,母病回家,把尸焚化,遂借一饿莩还魂,故名铁拐李或李铁拐。此说法不知始自何时。但在明嘉靖、万历年间,似还不甚普遍,王世贞考八仙,能考其七而疑其一,其一即跛仙。王世贞说:“独闻之乩云,讳元中,开元大历间人也。于终南山学道四十年,阳神出舍,为虎所残,得一跛丐乍亡者而居之。” 《东游记》 言其徒弟焚化尸首,较此更妙,《东游记》 故事当后出。
元剧及明小说乩语,皆言借尸还魂事。其原因或者因为神仙不应如此难看,所以造成此类传说。而实际上跛仙之所以能加入八仙,而为绘画及戏剧所欢迎的,就是因为别致,状貌的怪,可以动人。重要处在他的“拐”,至于姓李姓岳,都无关系。赵翼固执认为胡应麟不应以刘跛子当之,也可以不必。
刘跛子是北宋大观中人,往来京师,在人耳目。赵道一 《真仙通鉴》卷五十有传。宋僧惠洪 《冷斋夜话》卷八记刘跛子事二则,此即为赵氏所本。因 《夜话》 习见,且赵书有可补正者,故录赵氏:
刘跛子,青州人也。拄一拐,每一岁必一至洛中看花。张丞相召自京湖时,与客饮市桥。客闻车骑过甚盛,起观之。跛子挽其衣使且饮。作诗曰:“迁客湖湘召赴京,轮蹄相送一何荣。争如与子市桥饮,且免人间宠辱惊。” 陈莹中素爱之,作长短句赠之曰:“槁木形骸,浮云身世,一年两到京华。又还乘兴,闲看洛阳花。闻道鞓红最好,春归后,终委泥沙。忘言处,花开花谢,不似我生涯。年华,留不住,饥餐困卧,触处为家。这一轮明月,本自无瑕。随分冬裘夏葛,都不会赤水黄芽。谁知我,春风一拐,谈笑有丹砂。” 宋徽宗政和中寓兴国寺,人计其寿百四五十许。(下略)
惠洪与刘跛子同时,《冷斋夜话》中记他赠跛子诗有云: “相逢一拐大梁间,妙语时时见一斑; 我欲从公蓬岛去,烂银堆里见青山。” “春风一拐” 及 “一拐大梁间” 皆是妙语。时人颇赏其人,见诸歌诗,后世留有图画,甚属可能。而况刘松年南宋画家,与他同宗,则《跛仙图》或者就画他的本家的。跛仙以刘跛子当之,而蓝采和以许坚当之,可为双绝。
若云不然,则再找一人。检 《南岳总胜集》 “圣寿观” 条云:
圣寿观去庙北登山七里,唐咸通中建。(中略) 太平兴国中有跛仙,遇吕洞宾于君山,后亦隐此。行灵龟吞吐之法,功成回岳麓,自号潇湘子,尝云: “我爱潇湘境,红尘隔岸除。南山七十二,惟喜洞真墟。”元祐间常有白鹤栖鸣于杉松之上,三日而去。宣和元年,改寿祺。
《南岳总胜集》 南宋初年人集订。此人既无姓名且为纯阳弟子,以当八仙中的跛仙,无有不合处。此文言遇吕洞宾于君山,可证北宋时人,以吕洞宾为往来岳州,出没洞庭的神仙。于前言可加佐证。其言太平兴国乃元祐后人过分造得早一点,不可确凿信之。
一点不错,到元代,北宋末的刘跛子与南岳的跛仙已捏合了。《续道藏》 《吕祖志》 卷三 “跛仙遇道” 条,“长沙刘跛仙遇洞宾于君山,得灵龟吞吐之法,功成归隐。(下略)” 所谓“功”,或者就是炼形之类,所以元人有 《拐仙炼形图》。“李”,可以说是“刘” 字的音讹。“岳” 及 “孔目” 竟难知其来历。
[案] 传说中的李铁拐,为八仙中年代最久远、资历最深的一位,实际上,他却是八仙中见诸文献较晚的一位。元人岳百川杂剧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始载之,且以为吕洞宾弟子。至明代传说渐多。《历代神仙通鉴》 称古有神氏,更姓名为李凝阳,从老子游云云,年代居然推至上古。至《续通考》 所举或云隋时峡人,名洪水,小字拐儿。事虽无稽,但或有所本,当为民间流传的某个传说,因主人公名“拐儿”,遂附会于李铁拐。
又,宋代实有刘跛子其人。又传说南岳圣寿观曾有跛仙,遇吕洞宾于君山,南宋有 《跛仙图》,均不详其姓名。又 《齐东野语》 卷一云: “有道人于山间结庵,炼丹将成。忽一日入定,语童子曰:‘我去后,或十日、五日即还。谨勿轻动我屋子。’后数日,忽有扣门者,童子语以师出未还。其人曰:‘我知汝师死久矣。今已为冥司所录,不可归,留之无益,徒臭腐耳。’童子村朴,不悟为魔,遂举而焚之。道者旋归,已无及。”民间口耳相传,数事渐相附会,遂成为李铁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