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佛又排佛
宋代儒家学者虽然借助佛道理论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但从宋代开始,儒家学者几乎没有不排斥佛教的。因为他们......
儒借佛道羽毛丰
宋代建国之初,士大夫仍然向往佛教、道教,就是韩愈所说的出入佛老。一些人信佛,一些人信道。直到北宋中叶,许......
三教交融势已成
道教经过唐代的熏陶,理论上已确立以心性修养为最高境界,思想上与佛教合流了。宋代道教,内丹说兴起,更加自觉......
排佛斥道韩文公
从魏晋玄学兴起以后,儒家理论就相形见绌了。佛教理论日益完备,道教也紧追佛教的步伐,其理论发展都比较迅速......
佛道纷争如水火
历史上,佛道两家的斗争常常酿成惨祸。北朝两次灭佛,一次灭道,都有佛道两家斗争的背景。 北魏太武帝灭佛,原......
道士学佛谈心性
南北朝时期,道士们开始大量抄袭佛经,来补充自己经典的缺乏。现存的《正统道藏》中,许多还明显是抄袭佛经。......
僧斥道士像巫师
在关于顾欢《夷夏论》争论的时候,佛教方面就指出,道教修仙,要求改变形体,比如返老还童之类,甚至长生不死,这......
儒与佛家论形神
命运问题,是中国古人常常讨论的一个重大问题。所谓命运,实际上是人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以后,对社会不平所作......
佛家欲抗儒家礼
东晋时,佛教和儒家也发生了争论,重要问题之一是:佛教徒要不要遵守儒家的礼制,跪拜皇帝。 东晋成帝咸康六年(......
论辩夷夏事纷纷
南朝时,道士顾欢明确揭起夷夏之辩的旗帜,攻击佛教。 顾欢也援引《化胡说》,说老子到天竺维卫国,国王夫人净......
经争化胡起冲突
《老子化胡经》,是佛道关系中的重大事件。争吵纷纷,时起时伏,绵延了一千多年。所争不仅限于口舌,常常酿成流......
麈尾煽玄
名士名僧的交往,主要的纽带是学问。行为放荡和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还在其次。学问,又主要指以尊崇老庄为特点......
名僧名士互援引
魏晋时代,名僧也是一种名士,不过是出了家的名士而已。他们往往学识渊博,谈吐不凡。佛教从汉代开始,就认为自......
牟子理惑
汉朝末年,牟子带着母亲到交州避乱,在那里写了一篇《理惑论》,回答别人对佛教的责难。 牟子本人,多才好学,无......
鼎局初成
东汉时期,是儒道佛一鼎三足局面初步形成的时期。 佛教传入不久,就和正在孕育中的道教结成了伙伴。 东汉明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