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选择何种文体写作,各有各的困难,这一点大概没有人会轻易否定,凡有写作经历的人,对此尤能感受,因为选择写作,就是选择与困难相伴。然而这不是王国维在这里要谈的问题。又,作者可能擅胜某种或某类文体,却不擅长别的文体,这往往与他的习性有关,与习性近者比较...
王国维这条评语,因批评贺铸,一并批评了明清诗人李攀龙和王士祯。这也反映了《人间词话》的一个特点,即结合诗论来探讨词论。 贺铸(1052~1125),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孝惠皇后族孙。任通直郎、通判泗州,晚退居苏...
叔本华将艺术分成四大类: 建筑艺术、造型艺术、文学、音乐,他认为音乐是意志的直接写照,在艺术中级别最高,文学以文字为媒介传递抽象概念,其级别高于直接诉诸可视形象的建筑和造型艺术,却低于音乐。对于文学艺术的各种门类,叔本华认为,诗歌是以主观成分为主,长...
樊抗父,即樊炳清(1876~?),字少泉,号抗父,改名樊志厚,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898年进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与王国维、沈纮是同学。喜爱文学,精通日文,积极译介外国新学问,曾任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翻译,后来接受商务印书馆的约请,进入其编译所编写新教科书,后又调...
余友沈昕伯纮自巴黎寄余《蝶恋花》一阕,云:“帘外东风随燕到。春色东来,循我来时道。一霎围场生绿草,归迟却怨春来早。锦绣一城春水绕。庭院笙歌,行乐多年少。著意来开孤客抱,不知名字闲花鸟。”此词当在晏氏父
沈纮,字昕伯,浙江桐乡人。1898年罗振玉办东文学社,传授日语,兼授科学知识,沈纮是该学社的学员,与王国维同学。1900年,罗振玉请王国维担任《农学报》译事,王国维认为自己译才不如沈纮,谦让沈纮任此事。缘此机会,沈纮为《农学报》、《农学丛书》翻译了许多作品。...
人们习惯根据词的篇制长短,将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一般对这三者的区分比较笼统,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是凭各人的感觉大致做出判断而已。也有人用绝对的量化标准对三者进行划分,比如毛先舒《填词名解》说:“凡填词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
王国维将史达祖(梅溪)、吴文英(梦窗)、张炎(玉田)、周密(草窗)、陈允平(西麓)五位词人并列在一起,视为南宋填词中的一种集体现象,对之加以批评,这在《人间词话》一共有两处,除了这一条评语外,另一条见于“初刊稿”第四六条:“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辈...
古代的诗话、词话,可以包括许多内容,大到提出对诗、词的根本见解和主张,小到讨论、考辨一名一物,一词一义,所以,它们是非常自由的文学批评体裁,这也是古人喜欢撰写诗话、词话的原因。王国维撰写《人间词话》标举“境界说”为根本大论,并寻究词体文学进步变迁的...
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亦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写之于词者之真也。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
王国维研究中国文学史想要回答这样一些问题: 中国古代诗歌为什么会衰落而被词占去了上风?词又为什么至南宋以后也会步诗歌后尘,光彩消退,被戏曲代替了地位?而戏曲进入清代以后,为什么也不值得一提了(按王国维在对清代戏曲的评价上前后观点有变化,参见对“未刊...
这条是评论南宋词人姜夔的词。在《人间词话》原稿这一条内容前,王国维针对姜夔的词已经写了九条评语,即《国粹学报》初刊稿(以下简称“初刊稿”)的第三一则、第三六则、第三八则、第三九则、第四十则、第四二则、第四三则、第四五则、第四六则,也就是说,前面四...
【校】 手稿本此则作: 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奇思(本为“高情”)壮采,为元曲冠冕(“冠冕”本为“中第一等著作,不可多得也”)。然其词(本为《天籁词》)干枯质实, 但有(本为“得”)稼轩之貌而神理索然(本为“步武稼轩,仅得形似,竹垞比之玉田。余谓其浅薄正与...
【校】 按,此则手稿无。 《二牖轩随录》选入此则。然文字有差异,作:“词之元人,皆承南宋余绪,殆无足观。然曲中小令,却有绝妙者,如无名氏《天净沙》云: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等语,非当时词家所能道也。”...
【校】 手稿本,“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原作“清风明月,役之如奴仆”,作者自行删改之,作“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以奴仆命风月”,是借用杜牧《昌谷集序》“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一句,在这里是超然物外的意思。这一则与上一则前后联系,都是谈创作主体对于客...
【校】 手稿本,“宇宙人生”作“自然人生”。“故有生气”,原作“生气勃然”,作者自行删改。“故有高致”,原作“元著超超”,作者自行删改。 这一则所论,是艺术观照的“能入”和“能出”问题。这在传统诗文理论中是一个老话题。唐代王昌龄《诗格》说,“夫置意...
【校】 手稿本,此则作:“诗中体制以五言古及五七言绝句为最尊,七古次之,五七律又次之,五言排律为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原作“写景言情”,作者自行删改)均不相适,殆与骈体文等耳。词中小令如五言古及绝句,长调(原作“中调”,作者自行删改)如五七律。若长调...
【校】 手稿本,“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原作“而不隶一事,所用者只小玉双成四代字”,作者自行删改。“非隶事不办”,原作“非隶事不能作”,作者自行改为“非隶事不可”。 “所隶之事”,《国粹学报》本作“所隶之字”,误。 这一则是以白居易、吴伟业歌...
【校】 手稿本,“投赠”后有“怀古咏史”四字,“粉饰”作“装饰”。 美刺是中国传统诗论的重要精神,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后来,“善者美之,恶者刺之”;“论功颂德,所以将顺其美;刺过讥失,所以匡救其恶”,重视诗歌对于现实政治的介入功能,一直是传统诗歌创...
【校】 手稿本,“妆束”作“装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数句,手稿本作“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百不失一。此余所以不免有北宋后无词之叹也”。 “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是王国维文学评...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
【校】 手稿本,“不能以题”作“不独能以题”。“如观一幅佳山水……可乎”,手稿本作“其可笑孰甚”。手稿本有数句:“诗词之题目,本为自然及人生。自古人误以为美刺投赠,题目既误,诗亦自不能佳,后人才不及古人,见古名大家亦有此等作,遂遗其独到之处,而专学此...
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
【校】 手稿,四个“敝而”,原作“敝而后”,作者自行删去“后”字。 “习套”,手稿本作“陈套”。“故遁”,作“故往往遁”。“以自解脱”,手稿作“以发表其思想感情”。 “始盛中衰”,手稿作“始盛终衰”。“后不如前”,手稿作“今不如古”。 “始盛终衰”,朴...